江西省上饶县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化学上学期开学检测试题(含解析).doc
《江西省上饶县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化学上学期开学检测试题(含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西省上饶县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化学上学期开学检测试题(含解析).doc(15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 1 -上饶中学 20182019 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检测化 学 试 题(零班)考试时间:90 分钟 分值 100 分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S 32 Cl 35.5 K 39 Fe 56一、选择题(每小题 3 分,共 48 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 X、Y、Z、M 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 4 种短周期元素。已知 X、Y、Z 是同周期的相邻元素,M 原子的核外电子数是 Z 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的 2 倍,Y 与其同主族的短周期元素可形成一种常见的气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原子半径:MXYZB. 对应氢化物的沸点:MZYXC. 对应氢化物的稳定
2、性:ZXYMD. XY2与 MY2溶于水都能得到对应的酸【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根据题给信息知,Y 与其同主族的短周期元素可形成一种常见的气体,则 Y 为氧元素;X、Y、Z 是同周期的相邻元素,则 X 为氮元素,Z 为氟元素;M 原子的核外电子数是 Z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的 2 倍,M 为硅元素。A、根据原子半径比较原则判断,原子半径:SiNOF,即 MXYZ,A 正确;B、水分子间存在氢键,常温下为液体,沸点最高,其余氢化物均为气体,B 错误;C、根据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及元素周期律判断,对应氢化物的稳定性:HFH 2ONH 3SiH 4,即 ZYXM,C 错误;D、SiO 2不溶于水不能直
3、接得到硅酸,D 错误,答案选 A。【考点定位】本题主要是考查元素推断、元素周期律的应用【名师点晴】该题以“周期表中元素的推断”为载体,考查学生对元素周期表的熟悉程度及其对表中各元素性质和相应原子结构的周期性递变规律的认识和掌握程度。考查了学生对物质结构与性质关系以及运用元素周期律解决具体化学问题的能力。本题的易错选项是 C,注意氢键对物质性质的影响。需要明确的是氢键不是化学键,属于分子间作用力的范畴,一般影响物质的物理性质,例如熔沸点等。只有非金属很强的元素才能形成氢键,例如F、O、N,即 HF、H 2O、NH 3等均能形成氢键。- 2 -2.下表是元素周期表中短周期的一部分。已知 A 元素原
4、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比其电子层数的 3倍还多。下列关于表中六种元素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X 的单质在空气中可以燃烧B. X、Y、Z 三种元素中 Y 元素形成的单核阴离子半径最大C. 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酸性最强的是 A 元素D. A 单质通入 NaZ 溶液中,根据反应现象可证明 A、Z 非金属性的相对强弱【答案】B【解析】【分析】由短周期元素在周期表的位置可知,A 为第二周期元素,A 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比其电子层数的 3 倍还多,A 的电子层数为 2,最外层电子数为 7,A 应为 F 元素,则 X 为 O 元素,M 为 Ne 元素,Y 为 S 元素,Z 为 Cl 元素,N 为 Ar
5、元素,结合元素对应的单质、化合物的性质以及元素周期律的递变规律解答该题。【详解】由上述分析可知,X 为 O,A 为 F,M 为 Ne,Y 为 S,Z 为 Cl,N 为 Ar,则A氧元素的单质不能燃烧,为助燃剂,A 错误;B电子层越多,离子半径越大,具有相同电子排布的离子中原子序数大的离子半径小,则- 3 -X、Y、Z 三种元素中 S 元素形成的单核阴离子半径最大,B 正确;CO、F 无正价,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酸性最强的是 Cl 元素,C 错误;D氟气通入 NaCl 溶液中,F 2与水反应生成 HF 与 O2,不能置换出氯,不能证明 F、Cl 非金属性的相对强弱,D 错误;答案选 B。【点
6、睛】本题考查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为高频考点,把握元素在周期表的位置、原子结构来推断元素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应用能力的考查,注意规律性知识的应用,选项 D为解答的易错点,题目难度不大。3.已知 H2(g)、C 2H4(g)和 C2H5OH(1)的燃烧热分别是 285.8kJmol1 、1411.0kJmol -1和1366.8kJmol-1,则由 C2H4(g)和 H2O(l)反应生成 C2H5OH(l)的H 为( )A. 44.2kJmol-1 B. +44.2kJmlo-1C. 330kJmol-1 D. +330kJmol-1【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已知 C2H4(g)和 C2H
7、5OH(l)的燃烧热分别是-1411.0kJ/mol 和-1366.8kJ/mol,则有:C 2H4(g)+3O2(g)=2H2O(l)+2CO2(g)H=-1411.0kJ/mol;C 2H5OH(l)+3O2(g)=3H2O(l)+2CO2(g)H=-1366.8kJ/mol;根据盖斯定律 -可得:C 2H4(g)+H2O(l)=C2H5OH(l)H=-44.2kJ/mol,故选 A。考点:考查了反应热的计算的相关知识。4.下列关于热化学反应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A. HCl 和 NaOH 反应中和热H57.3kJ/mol,则 H2SO4和 Ca(OH)2反应的中和热H2(57.3)kJ
8、/molB. CO(g)的燃烧热是 283.0kJ/mol,则 2CO2(g) = 2CO(g)O 2(g)反应的H2283.0kJ/molC. 需要加热才能发生的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D. 1mol 甲烷燃烧生成气态水和二氧化碳所放出的热量是甲烷的燃烧热【答案】B【解析】A. 中和热是指稀的强酸、强碱溶液混合生成 1mol 水时所放出的热量,中和热是不变的,A错误;B. 燃烧热是指 1mol 可燃物完全燃烧生成稳定氧化物放出的热量,CO(g)的燃烧热是- 4 -283.0kJmol1,则反应 2CO2(g)2CO(g)+O 2(g)的 H+2283.0kJmol 1,B 正确;C. 需要加热才能
9、发生的反应不一定是吸热反应,例如碳燃烧等,C 错误;D. 应该是 1 mol 甲烷燃烧生成液态水和二氧化碳所放出的热量是甲烷的燃烧热,D 错误,答案选 B。5.某固体酸燃料电池以 CsHSO4固体为电解质传递 H ,其基本结构见下图,电池总反应可表示为 2H2O 2=2H2O,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电子通过外电路从 b 极流向 a 极B. b 极上的电极反应式为 O22H 2O4e =4OHC. 每转移 0.1 mol 电子,便消耗 1.12 L 的 H2D. H 由 a 极通过固体酸电解质传递到 b 极【答案】D【解析】A. 因氢元素的化合价升高,故 a 为负极,则电子应该是通过外
10、电路由 a 极流向 b,故 A 错误;B. 该电池为酸性电池,b 极上的电极反应式为:O 2+4e+4H+=2H2O,故 B 错误;C. 每转移 0.1mol 电子,消耗 0.05mol 的 H2,则标准状况下 H2的体积是 1.12 L,故 C 正确;D. H 是阳离子,在原电池中移向正极,则 H 由 a 极通过固体酸电解质传递到 b 极,故 D 错误;故答案选 C。点睛:本题是考试中的常见题型,属于中等难度的试题,侧重考查灵活运用原电池原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本题的难点在于该原电池的正负极判断,利用 2H2O 2=2H2O,H 2在反应中失电子,所以 a 为负极,O 2在反应中得电子,所以
11、 b 为正极,再结合原电池的基本原理进行解答,因此在学习时要重点掌握原电池中电子以及离子的定向移动问题,要能正确判断原电池的正负极,以及电极反应式的书写等问题。6.对可逆反应 4NH3(g)5O 2(g) 4NO(g)6H 2O(g),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5 -A. 若单位时间内生成 x mol NO 的同时消耗 x mol NH3,则反应达到平衡状态B. 达到化学平衡时,4v 正 (O2)5v 逆 (NO)C. 达到化学平衡时,若增加容器体积,则正反应速率减小,逆反应速率增大D. 化学反应速率关系是:2v 正 (NH3)3v 正 (H2O)【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A当达到平衡时,如
12、果单位时间(S)内生成 5molO2,同时生成 4molNO,反应就达到平衡。则有 V(O2)=5mol/LS;V(NO)=4mol/LS,如果要使两者相等,有 4v 正(O 2)=5v逆(NO)A 正确;B 生成 x mol NO 的同时,消耗 x mol NH3,表述的都是 V 正,B 错误;C 达到化学平衡时,若增加容器体积,则正反应速率减小,逆反应速率也减小,C 错误;D化学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应该为 3v 正(NH 3)=2v 逆(H 2O) ;选 A。考点:考查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化学反应速率。7.某温度下,体积一定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X(g)Y(g) Z(g)W(s
13、) H0,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加入少量 W,逆反应速率增大 B. 当容器中气体压强不变时,反应达到平衡C. 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 D. 平衡后加入 X,上述反应的 H 增大【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A、W 在反应中是固体,固体量的增减不会引起化学反应速率的改变和化学平衡的移动,故 A 错误;B、随反应进行,气体的物质的量减小,压强减小,压强不变说明到达平衡,说明可逆反应到达平衡状态,故 B 正确;C、该反应正反应为吸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向吸热反应移动,即向正反应移动,故 C 错误;D、反应热H 与物质的化学计量数有关,物质的化学计量数不变,热化学方程式中反应热不变,与参加反应的物质
14、的物质的量无关,故D 错误;故选 B。考点:考查了化学平衡的影响因素的相关知识。8.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 煤的干馏 B. 石油裂解 C. 石油分馏 D. 煤的气化【答案】C【解析】A、煤的干馏是指在隔绝空气条件下给煤加强热使之分解,属于化学变化,A 错误;B、油的- 6 -裂解是深度裂化,是把长链烃断裂成乙烯、丙烯等短链烃的过程,是化学变化,B 错误;C、石油的分馏是根据各馏分的沸点的不同分离物质的方法,是物理变化,C 正确;D、煤的气化是高温下煤和水蒸气反应生成氢气和 CO 的过程,是化学变化,D 错误,答案选 C。9.100.0 mL 6.0 mol/L H2SO4溶液跟足量
15、锌粉反应,在一定温度下,为了减缓反应进行的速率,但又不影响生成 H2的总量,可向反应物中加入适量的( )A. Na2CO3溶液 B. 水 C. CuSO 4(aq) D. NaHSO4(s)【答案】B【解析】根据反应的实质为 Zn+2H+Zn 2+H2,为了减缓反应速率,但又不影响生成氢气的总量,则减小氢离子的浓度但不能改变氢离子的物质的量即可,注意 Zn 过量,则 A碳酸钠与酸反应,生成氢气的量减少,A 错误;B加水稀释,氢离子的物质的量不变,浓度变小,则减缓反应进行的速率,但又不影响生成氢气的总量,B 正确;C锌置换出铜,形成铜锌原电池,反应速率增大,C 错误;D加入硫酸氢钠,氢离子浓度增
16、大,反应速率增大,D 错误,答案选B。点睛:本题考查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明确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即可解答,选项 C 为学生解答中的难点,注意原电池反应的特点。10.一定条件下的可逆反应:2SO 2(g)+O 2(g)2SO 3(g) ,若改变下列条件,可提高反应物中的活化分子百分数的是( )A. 升高温度 B. 降低温度C. 增大压强 D. 增大反应物浓度【答案】A【解析】升高温度可提高反应物中的活化分子百分数,降低温度降低反应物中的活化分子百分数,增大压强、增大反应物浓度只增大活化分子的浓度,不改变活化分子百分数,答案选 A。点睛:外界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实际是通过影响单位体积内活
17、化分子的数量,改变有效碰撞次数来实现的,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外界条件主要有温度、浓度、压强和催化剂,- 7 -我们可以将其进行归纳: 。11.下列化学用语正确的是( )A. HCl 的电子式 B. Cl 的结构示意图C. CO2的电子式 D. 质量数为 37 的氯原子 【答案】B【解析】A氯化氢为共价化合物,氯原子最外层达到 8 个电子稳定结构,氯化氢正确的电子式为,故 A 错误;BCl -的核电荷数为 17,核外电子总数为 18,其离子结构示意图为:,故 B 正确;CCO 2是共价化合物,其结构式为 O=C=O,碳原子和氧原子之间有 2对电子,其电子式为 ,故 C 错误;D氯原子的质子数为 1
18、7,质量数为 37 的氯原子的正确表示方法为: 1737Cl,故 D 错误;故选 B。点睛:在常见化学用语电子式中要注意二氧化碳和次氯酸的书写,常见的有、 等错误书写方法。12.某容器中加入 N2和 H2,在一定条件下,N 2+3H2 2NH3,达到平衡时 N2、H 2、NH 3的浓度分别是 3 mol L-l、4 mol L -1、4 mol L -1,则反应幵始时 H2的浓度是( )A. 5 mol L-1 B. 10 mol L-1 C. 8 mol L-1 D. 6.7 mol L-1【答案】B【解析】平衡时氨气是 4mol/L,根据方程式可知消耗氢气是 6mol/L,平衡时氢气是 4
19、mol/L,所以反应幵始时 H2的浓度是 10mol/L,答案选 B。13.一定温度下,一定体积的容器中发生反应:A(s)+3B(g) 2C(g)+2D(g),下列描述中能说明该反应达到平衡的是 A 的质量不发生变化 单位时间内生成 a mol A,同时消耗 2a mol C- 8 -容器中的压强不再变化 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变化n(A):n(B):n(C):n(D)=1:3:2:2 B 的浓度不变A. B. C. D. 【答案】B【解析】【详解】在一定条件下,当可逆反应的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时(但不为 0) ,反应体系中各种物质的浓度或含量不再发生变化的状态,称为化学平衡状态,所以正确;
20、中反应速率的方向是相同的,速率之比是相应的化学计量数之比,因此中的关系始终是成立,不正确;反应前后气体体积是增大的,所以压强也是增大的,因此容器中的压强不再变化可以说明达到平衡状态,正确;密度是混合气的质量和容器容积的比值,在反应过程中容积始终是不变的,但质量是变化的,所以可以说明;平衡时浓度不再发生变化,但物质之间的浓度不一定相等或满足某种关系,所以不正确,符合题意;正确选项 B。【点睛】判断化学平衡状态的标志有:(1)任何情况下均可作为标志的: 正 逆 (同一种物质);各组分含量(百分含量、物质的量、质量)不随时间变化;某反应物的消耗(生成)速率、某生成物的消耗(生成)速率化学计量数之比;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江西省 上饶县 中学 2018 _2019 年高 化学 学期 开学 检测 试题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