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2019年中考历史专题复习专题二近代西方列强的侵略和中华民族的抗争练习.doc
《江西省2019年中考历史专题复习专题二近代西方列强的侵略和中华民族的抗争练习.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西省2019年中考历史专题复习专题二近代西方列强的侵略和中华民族的抗争练习.doc(5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1专题二 近代西方列强的侵略和中华民族的抗争姓名:_ 班级:_ 用时:_分钟一、选择题1(2018上饶模拟)马克思曾说:“英国的大炮破坏了中国皇帝的威风,迫使天朝帝国与地上的世界接触。与外界完全隔绝曾是保存旧中国的首要条件,被暴力所打破的时候,接踵而来的必然是旧制度解体的过程。”马克思评论的是( )A鸦片战争 B.甲午中日战争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D日本全面侵华战争2(2018萍乡模拟)中国近代外交史略中提到:战争中,中国被一个刚刚兴起的岛国打败,彻底暴露了中国外强中干的腐朽本质,各列强胆子也就壮起来了,准备对中国进行一次更大的瓜分。材料描述的情形是在哪一条约的刺激下出现的( )A南京条约 B.
2、北京条约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3(2018北京中考)以下示意图从某个角度反映了中国近代民族危机的不断加深,其中应为( )A俄国割占外兴安岭以南、黑龙江以北B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投资开设工厂C割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D允许列强驻守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4(2018南昌模拟)“大清国国家允定两年之久,在各府厅州县将以后所述之上谕颁行布告如复滋伤害诸国人民之事,或再有违约之行,必须立时弹压惩办,否则该管之员,即行革职,永不叙用,亦不得开脱,别给奖叙。”材料应出自(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5(2018张家界中考)构建历史知识结构示意图是学习历史的一
3、项技能。下面是某同学编制的历史知识结构示意图。对该示意图,解读正确的是( )A中国逐步走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B中国民族工业艰难曲折的发展过程C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2D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发展历程6(2019原创题)2018 年是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缔结 40 周年。在近代史上,日本曾经两次打断中国的崛起之路。第一次是“甲午战争”,为_送终;第二次是日本发动“_”,把中国拖进十四年抗战的泥潭中,再一次阻断中国的崛起。题目中横线处分别对应的是( )A清政府 九一八事变B李鸿章 南京大屠杀C洋务运动 九一八事变D戊戌变法 卢沟桥事变7(2018南京中考)1937 年 12 月 15
4、 日的芝加哥每日新闻报刊出了日军杀人盈万的新闻报道。这一报道揭露的暴行是( )A割占香港岛 B火烧圆明园C旅顺大屠杀 D南京大屠杀8(2019易错题)“再现历史场景,弘扬民族精神”是历史电视剧的主题。若再现致远舰管带邓世昌率领中国军队抵抗外国侵略者的悲壮场景,应该选择的史实是( )A英法炮轰广州 B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C黄海海战 D威海卫战役9(2019改编题)有人认为:“辛丑条约的签订,一定意义上讲是列强鉴于中国人民的反抗使瓜分企图破产的事实,对侵华政策的调整。”这里所说的“中国人民的反抗”是指( )A虎门销烟 B淞沪会战C太平军抗击洋枪队 D义和团运动10(2018广东中考)1936 年,范
5、文澜在大丈夫,范文澜说英雄序言中写道:“每当外力入侵中国的时候,总有许多忠臣义士,用各种方式参加民族间悲壮的斗争他们拼出血和生命,去保证民族的生存。”作者上述言论的目的是( )A呼吁民众弘扬民主精神B强调建立民族统一战线C督促国共两党合作抗日D唤起民众抵抗外来侵略11(2018通辽中考)下图为抗日战争时期某战役的形势示意图,关于这场战役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3李宗仁指挥的战役 山东是主要战场 八路军与日军展开的激战 取得抗战以来的重大胜利A B C D二、判断题(正确的填“T”,错误的填“F”)12(2018赣州模拟)“这场战争打开了古老中国的大门,导致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也迫使国人开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江西省 2019 年中 历史 专题 复习 近代 西方 列强 侵略 中华民族 抗争 练习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