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连云港市灌南华侨高级中学2017_2018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
《江苏省连云港市灌南华侨高级中学2017_2018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连云港市灌南华侨高级中学2017_2018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14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 1 -灌南华侨高中分校 20172018第二学期期中考试高一历史试卷(考试时间:100 分钟;时间:75 分钟)第 I卷(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题是正确答案,每小题 3分总计 60分)1. 下图是有关中国古代农业生产方式示意图,推断空缺方框中最可能填写的是A. 自给自足B. 土地私有C. 铁犁牛耕D. 男耕女织【答案】C【解析】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刀耕火种、石器锄耕都属于早期农业的耕作技术,发展到小农经济时代,耕作技术进步,表现为铁犁牛耕,故 C选项正确;自给自足不属于耕作技术,故 A选项错误;土地私有属于生产资料所有制,故 B选项错误;男耕女织属于家庭生产的模式,也不
2、属于耕作技术,故 D选项错误。故选 C。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早期农业”和“小农经济”等相关概念,能够区分“耕作技术” 、 “生产资料” 、 “生产模式”等容易混淆的概念,四个选项中明显只有铁犁牛耕属于耕作技术和方式,据此即可正确判断。2. 唐末徐夤有诗云:“捩翠融青瑞色新,陶成先得贡吾君。巧剜明月染春水,轻旋薄冰盛绿云。 ”该诗句中描述的瓷器A. 质地纯净,官府垄断B. 色泽光亮,晶莹如雪C. 造型优美,釉色粉彩- 2 -D. 技术精良,面向市场【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根据题干材料“捩翠融青瑞色新,陶成先得贡吾君” ,可知制作的瓷器为青瓷,且产品优先供给君主使用,A 项正确;晶
3、莹如雪为白瓷与题意不符,故 B项错误;釉色粉彩与题意青瓷不符,C 项错误;面向市场与“先得贡吾君”供给君主不符,D 项错误。所以正确的答案是A项。考点:中国古代的经济中国古代的手工业经济瓷器3. 下图是中国古代机械工程史上的一大发明。这一发明用于A. 冶铁B. 灌溉C. 耕作D. 纺织【答案】A【解析】由图片信息中的水力作为动力鼓风和冶铁炉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发明为冶铁工具水排,它是我国古代一种冶铁用的水力鼓风装置,东汉时由南阳太守杜诗在总结劳动人民实践经验基础上发明而成,故 A项正确。水排是鼓风冶铁工具,不是灌溉、耕作和纺织工具,故 BCD项错误。点睛:对于水排,很多学生望文生义,认为水排
4、是灌溉工具,其实水排是一直冶铁工具。它是利用水力鼓风铸铁的机械水排,是中国古代一项伟大的发明,是机械工程史上的一大发明,约早于欧洲一千多年。最初的鼓风设备叫人排。继而用蓄力鼓动,因多用马,所以也叫马排。直到杜诗时改用水力鼓动,称水排。4. 唐诗云:“江春铺网阔,市晚鬻蔬迟。夜船归草市,春步上茶山。寨将来相问,儿童竞启关。 ”这反映出A. 草市中有夜市- 3 -B. 江南市镇兴起C. 村寨出现草市D. 专业市场出现【答案】A【解析】根据“夜船归草市”可知,A 正确;B、C、D 材料无法体现,排除。【名师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古代商业经济“市”的发展,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及对历史概念的准确理解的能力
5、,解题关键信息“夜船归草市” 。5. 扬州是古运河的交通枢纽,在唐代“雄富冠天下” ,时称“扬一益二” 。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 “交子”广泛使用B. 坊市界限严C. 商业发展繁荣D. 商帮活动频繁【答案】C【解析】宋朝出现交子,明清出现商帮,A、D 时间不符合题意,排除;坊市界限严,不利于城市发展,B 错误;商业发展繁荣,是城市发展的主要原因,故选 C。6. 唐代长安的商业店铺主要集中在东西两市。按规定, “诸行有正铺者,不得于铺前更造偏铺” 。南宋都城中的商业活动散布于城内各处,据记载约有“四百十四行” 。上述材料可以佐证,南宋时期A. 官营手工业居主导地位B. 坊市制度已经瓦解C.
6、 加强了对市场的直接监管D. 资本主义萌芽已出现【答案】B【解析】结合南宋都城临安商业活动“散布于城内各处”的信息可知,南宋时期的商业与唐代相比,坊市制度已经瓦解,故正确选项为 B。A、C 项信息材料没有显示;选项 D既不符合材料信息,也与资本主义萌芽产生于明朝中后期的史实不符,故可排除 D项。【名师点睛】尊重材料是解题的唯一秘籍,材料反映的是,唐朝坊市制度严格,南宋时期坊市制度已经瓦- 4 -解。7. 清明上河图近年来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动画片麦兜响当当将其做成了动画,2010年上海世博会“城市足迹馆”也特设一幅清明上河图以展示宋代都城的街市。下列现象在宋代都城街市不可能出现的是A. “大店
7、小铺林立,货郎走街串巷,还有国外客商,商品满目琳琅”B. “坊巷桥门及隐蔽去处,俱是铺席买卖”C. “买卖昼夜不觉,夜交三四鼓游人始稀,五更钟鸣,卖早市者又开店也”D. “染坊罢而染工散者数千人,机房罢而织工散者又数千人,皆自食其力之良民也。 ”【答案】D【解析】 “染坊罢而染工散者数千人,机房罢而织工散者又数千人,皆自食其力之良民也。 ”反映了明朝中后期出现的资本主义萌芽,D 符合题意,故选 D;A、B、C 现象在宋代都城街市都可能出现,不符合题意,排除。8. 顾炎武在天下郡国利病书中指出, “海滨民众,生理无路,兼以饥馑荐臻,穷民往往入海从盗,啸集亡命” 。导致这一现象的直接原因是A. “
8、海禁”政策的实施B. 社会矛盾尖锐C. 倭寇为患D. 土地兼并严重【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材料信息和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海禁政策的实施,使得沿海居民“生理无路” ,生活所迫,不得不入海为盗,A 项符合要求;B 项是海禁政策的影响;倭寇是明朝后期的,故 C项错误;D 项材料中没有体现。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资本主义萌芽与“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海禁”政策9. “由洋务运动所造成的物资流、信息流、资金流乃至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发展壮大,深刻地动摇了建立在小生产方式上的封建专制政体的根基。 ”这段材料A. 反映了洋务运动的主观动机B. 说明了洋务运动对中国经济产生了重要
9、影响C. 反映了洋务运动的客观发展D. 叙述了近代主流意识形态【答案】C- 5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洋务运动是 19世纪 6090年代以“中体西用”为指导思想的地主阶级自救运动,其主观目的是维护封建统治,与题目中所阐述的“深刻动摇了封建专制政体的根基”不符,故 A项错误;洋务运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经济的近代化(刺激了近代民族工业的产生)、教育近代化以及社会阶层结构的变化,对中国近代的社会转型产生了重要的作用,B 项只阐述了洋务运动的经济作用,故 B项错误;根据前面分析,故 C项正确;题目主要阐述了洋务运动在经济近代化、社会阶层结构变化上的作
10、用,与主流意识形态无关,故 D项错误。所以答案选 C。考点: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洋务运动10. “民族资本主义为社会的新陈代谢提供了物质基础,使最初的改革和后来的革命有所依托。 ”这一物质基础出现于A. 明朝中后期B. 十九世纪 60、70 年代C. 19世纪末D.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答案】B【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民族资本主义产生于十九世纪 60、70 年代,故 B 正确; A、C、D 均不符合题意,排除。【名师点睛】根据所学民族资本主义产生的知识解答。11. “与近代经济思想家不同,洋务派官员可能尚未意识到工业化的重要,但是他们的实际
11、行动却促使中国逐步走上工业化的道路。 ”与材料反映的观点无直接关系的是A. 江南制造总局B. 轮船招商局C. 开平煤矿D. 京师同文馆【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他们的实际行动却促使中国逐步走上工业化的道路” ,结合所学知识,洋务运动创办的军事、民用工业促进了中国逐步走上工业化的道路,A、B、C 都是洋务运动创办的工业,都起到“促使中国逐步走上工业化的道路”的作用,排除;京师同文馆属于教- 6 -育方面的措施,与“促使中国逐步走上工业化的道路” 无直接关系,D 符合题意,故选 D。12. 1896年,杨宗濂、杨宗瀚兄弟在无锡开办的业勤纱厂尽管日夜开工,仍无法满足常州、江阴、镇江等地的需要190
12、7 年,业勤纱厂声誉鹊起,盈余 50万两白银。这一现象出现的客观因素是A. 自然经济进一步瓦解B. 南京临时政府的推动C. 列强暂时放松对华经济侵略D. “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开展【答案】A【解析】材料反映的是 19世纪末 20世纪初民族工业初步发展的情况,这时期民族工业发展的客观原因是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清政府放宽民间设厂的限制,故A正确;BC 是一战期间民族工业出现黄金时期的原因,D 是抗战前民族工业进一步发展的主要原因,时间均不符合题意,排除 BCD 。【名师点睛】根据 1896年、1907 年可知,材料反映的是甲午战后民族工业初步发展的情况,BCD 时间均不符合,排
13、除。13. 据解放日报报道,今天的上海是真的美化了。美国货充斥了市场的每一个角落,难怪有人说:?中国人民从吃到用,要全部美式配备了!?这则报道应出现在A. 18951911 年B. 19121919 年C. 19271936 年D. 19451949 年【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A 不对,这一时期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BC 不对,这两个时期日本加快侵华步伐,因此都不可能看到美国商品独占中国市场的局面;D 符合题意,1945 年抗战胜利后,日本投降,欧洲国家普遍衰落,美国积极进行全球性扩张,对华采取扶蒋反共的政策,美国商品大量涌入中国。故本题答案选 D项。考点: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14、曲折发展历程解放战争时期的发展14. 城镇人口数量的变化能够反映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状况。与下图现象直接相关的是- 7 -A. “一五”计划实施B. “大跃进”运动开展C. 人民公社化运动掀起D. 工业化基本实现【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题干材料,获取有效信息。 “一五”计划在 1953年至 1957年实施,由于工业化建设,促进了城镇人口的增加,故选 A。B 是 1958年;C 也是1958年,都于图片时间不符,不选 BC。至 1957年,中国还没有实现工业化,D 错误。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经济建设探索一五计划15. 观察下面两幅图,两图表明A. 中国对苏联模式的
15、反思不断深入- 8 -B. 中共坚持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C. 生产资料所有制发生实质性变革D. 国内的主要矛盾发生重大变化【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新中国成立以来,是立足中国国情的基础,借鉴苏联经验,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中国掀起了以苏为师,向苏联学习的热潮,走上了苏联式的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的三面红旗也是在苏联的影响下进行的,故 A项错误;1956 年,中共八大,正确分析国内的主要矛盾,解决这个矛盾的办法是发展社会生产力,实行大规模的经济建设,三面红旗虽然受左倾错误思想的影响,但仍是集力量进行经济建设的体现,是左倾错误的影响,故 B项正确;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这标志着我国基本上实现了把生产资料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江苏省 连云港市 灌南 华侨 高级中学 2017 _2018 年高 历史 下学 期期 试题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