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ZJG T 38.1-2011 中药饮片与中药方剂编码规则 第1部分:中药饮片.pdf
《SZJG T 38.1-2011 中药饮片与中药方剂编码规则 第1部分:中药饮片.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SZJG T 38.1-2011 中药饮片与中药方剂编码规则 第1部分:中药饮片.pdf(66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 SZJG ICS 11.120.10 C 25 深 圳 经 济 特 区 技 术 规 范 SZJG/T 38.1-2011 中药饮片与中药方剂编码规则 第 1 部分: 中药饮片 Coding rules for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decoction pieces and prescrip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Part 1: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decoction pieces 2011-03-09 发布 2011-04-01 实施 深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 SZJ
2、G/T 38.1-2011 I 目 次 前言 . II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编码原则 . 1 4 中 药饮片 编码规则 . 2 5 编码维护和管理 . 3 附 录 A (资料性附录) 中药饮片各层代码表 . 5 附 录 B (资料性附录) 中药饮片代码表 . 11 附 录 C (规范性附录) 校验码 计算 . 62 SZJG/T 38.1-2011 II 前 言 SZJG/T 38-2011 中药饮片与中药方剂编码规则 分为以下两个部分: 第部分: 中药饮片; 第 2 部分:中药方剂。 本部分为 SZJG/T 38-2011 的第 1 部分。 本部分按照 GB/T
3、 1.1-2009给出规则编写。 本部分由深圳市卫生和人口计划生育委员会提出并归口。 本部分负责起草单位: 深圳市卫生和人口计划生育委员会、江西中医学院、深圳市宝安区中医院、深圳市标准技术研究院、深圳市中医院、深 圳市罗湖区中医院、深圳市友和医药有限公司 。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 廖利平、易炳学、林晓生、刘荣禄、黎志文、李顺民、曾庆明、吴宗彬、张颖、张尚斌、张丽芬、刘志承、曾长龙、肖文康、周哲、孙勇、苏巍、翁思妹、张若晗、张敖 。 本部分为首次制定。 SZJG/T 38.1-2011 1 中药饮片与中药方剂编码规则 第 1 部分:中药饮片 1 范围 本部分规定了中药饮片的分类与代码。 本部分适用
4、于中药饮片的生产经营、临床用药、科研教学、统计和管理等工作的信息交换和信息处理 。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 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7635.1 全国主要产品分类与代码 GB 12904 商品条码 零售商品编码与条码表示 GB/T 14467 中国植物分类与代码 SZJG/T 38.2 2011中药饮片与中药方剂编码规则 第 2部分:中药方剂编码规则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 2010年版 广东省中药饮片炮制规范(第一册) 2011年 3 编码原则 3
5、.1 唯一性 每一种饮片只对应一个编码。 3.2 科学性 选择中药饮片最稳定的本质属性或特征作为分类的基础和依据 ,分类与编码应体现中药饮片的基本属性和主要应用属性 。 3.3 可扩展性 留有充分的扩展空间。 3.4 兼容性 应与相关标准协调一致。 3.5 稳定性 稳定性原则是指饮片标识代码一旦分配,只要饮片的基本属性没有发生变化,就应保持不变。即使该饮片停止生产和使用,其编码也应保留 。 SZJG/T 38.1-2011 2 4 中药饮片 编码规则 4.1 中药饮片代码结构 中药饮片代码为 10 层 14 位结构,用阿拉伯数字表示。如图 1: 0 6 X XXX X X XX X XX X
6、第 9 层:饮片炮炙代码 第 8 层:饮片切制片型代 码 第 7 层:药材种类序号代码 第 6 层:药用部位细类代码 第 5 层:药用部位大类代码 第 4 层:药用来源细类代码 第 3 层药用来源大类代码 第 2 层中药类产品代码 第 1 层:农林渔业中药产品大部类 图 1 中药饮片代码结构 4.2 中药饮片编码分层说明 第 1 层:农林渔业中药产品大部类代码:“ 0”。 第 2 层:中药产品部类代码:“ 6”。 第 3 层:药用来源大类代码:参照 GB/T 7635.1,其中植物类为“ 1”,动物类为“ 2”,矿物类为“ 3”。 第 4 层:药用来源细类(科属、族)代码:用 3 位数表示,取
7、值范围为 001-999。 植物类的来源参 照 GB 14467,对菌藻地衣类进行了扩充。第 1 位数字表示植物所在的类,序号分配如下: 0 表示菌藻地衣类植物, 1 表示苔类植物, 2 表示藓类植物, 3 表示蕨类植物, 4 表示裸子植物,5 和 6 表示双子叶植物离瓣花亚纲, 7 表示双子叶植物合瓣花亚纲, 9 表示单子叶植物;第 2、 3 位数字为顺序号。其代码见附录表 A.1。 动物类和矿物类的细类以中国药典出现的顺序编号作为代码。其代码见附录表 A.2 和附录表A.3。 第 5 层:药用部位大类代码:用 1 位数字表示,取值范围为 1-9。“药用部位”类目是按植物、动物和矿物 3 个
8、类别划分,例如植物 类药材“药用部位”类目分为“根及根茎类”、“茎木皮叶类”、“花类”、“果实种子类”、“全草类”、“藻、菌、地衣类”、“植物类其他产品”等 7 个,其类目代码见附录表 A.4。 第 6 层:药用部位细类代码:用 1 位数字表示,取值范围为 1-9。“药用部位”小类是按药用部位类目分别进行二级划分。如植物类药材“药用部位”中“花类”的小类类目分别为“花序类、单花类 ”等 6 个,其类目代码见附录表 A.4。 第 7 层:药材种类序号代码:用两位数字表示,取值范围为 01-99,按药材在代码表中出现的顺序依次编码。例如 01 代表来源于该 科该药用部位的第 1 种药材。 第 8
9、层:饮片切制片型代码:用 1 位数字表示,取值范围为 1-9。按饮片切制类型分类,见附录表第 10 层:校验码 SZJG/T 38.1-2011 3 A.5。如果同一种饮片有两种切制规格,为做到一种饮片一个代码,以常用的规格作为代码,例如大黄,中国药典规定为切片或块,统一以“块”的规格作为饮片代码。 第 9 层:饮片炮炙代码:用两位数字表示,取值范围为 00-99,按饮片炮炙的方法分类,如本层的第 1 位数字的 1 代表清炒,其中 11 代表炒黄, 12 代表炒焦;本层的第 1 位数字的 2 代表加固体辅料炒 ,其中 21 代表麸炒, 22 代表砂炒, 23 代表滑石粉炒, 24 代 表蛤粉炒
10、, 25 代表米炒, 26 代表土炒;本层的第 1 位数字的 3 代表炙法,其中 31 代表酒炙, 32 代表醋炙,本层的第 1 位数字的 4 代表制炭,其中41 代表炒炭, 42 代表煅炭等,见附录表 A.5。 第 10 层:校验码:按 GB 12904 校验码计算方法算出,见附录 C。 4.3 饮片编码举例 根据中药饮片编码规则,麻黄的代码为“ 0、 6、 1、 410、 5、 5、 01、 4、 00、 1”,蜜麻黄的代码为“ 0、 6、 1、 410、 5、 5、 01、 4、 35、 3”,麻黄根的代码为“ 0、 6、 1、 410、 1、 3、 01、 3、 00、 8”,这三种饮
11、片都来源于同一种药材, 但是药用部位、炮制方法和辅料不同。 前面 4 层 6 位数字相同,第 1 层为 0,代表农林渔业中药产品大类;第 2 层为 6,代表中药类产品;第 3 层为 1,代表为植物类药材;第 4 层为 410,代表来源于麻黄科;第 5 层有所不同,麻黄和蜜麻黄的药用部位均为草类的草质茎,依据附录表 A.4,第 5、第 6 层的数字代码分别为 5、 5;然而麻黄根药用部位为根和根茎,与麻黄和蜜麻黄不同,依据附录表 A.4,麻黄根的第 5 层为 1,第 6 层为 5;第 7层 3 种饮片均为 01,代表该来源该药用部位的第 1 种药材;第 8 层麻黄和蜜麻黄为 4,代表片型为段,而
12、麻黄根为 3,代表 厚片;第 9 层麻黄和麻黄根为 00,代表为生品,没有经过炮炙,蜜炙麻黄为 35,其中 3 代表炮制方法为炙法, 5 代表所用辅料为蜜;第 10 层根据校验码计算方法,麻黄为 1,蜜麻黄为 3,麻黄根为 8。 5 编码维护和管理 5.1 编码维护和管理机构 深圳市卫生行政管理部门为中药饮片编码的管理部门,负责以下工作: 拟定中药饮片编码规则、技术标准与方案、使用制度; 组织实施饮片编码的编制、使用、修订、维护等工作; 承担饮片编码的赋码、系统运行和管理等工作 。 5.2 编码的维护和管理 5.2.1 修订、发布 编码的正常修订、发布,将根据中药应用、研究 发展的实际情况,采
13、用定期方式进行。 在特定情况下,如中国药典等进行修订时,如有必要应即时进行相应的修订、发布 。 5.2.2 中药饮片代码的废止规则 因为特殊原因,某种药品不再作为中药使用,保留该中药饮片代码,但停止使用 。 5.2.3 新的中药饮片代码的发布 对于多来源中药分裂成为两种或多种中药品种,保留其原代码,但停止使用,新分出的独立中药饮片品种按编码规则赋予新的编码 。 SZJG/T 38.1-2011 4 5.2.4 建立 中药饮片 分类与代码管理系统 建立中药饮片分类与代码的赋码、查询、应用、管理系统软件,以便于中药饮片分类与代码的应用和推广 。 SZJG/T 38.1-2011 5 附 录 A (
14、资料性附录) 中药饮片各层代码表 表 A.1 植物类药物来源(科)的分类代码(部分) 来源 代码(第 4 层) 来源 代码(第 4层) 来源 代码 (第 4 层) 灰包科 001 商陆科 527 凤仙花科 595 多孔菌科 002 马齿苋科 529 鼠李科 596 麦角菌科 003 石竹科 531 葡萄科 597 白蘑科 004 睡莲科 532 椴树科 599 木耳科 005 毛茛科 537 锦葵科 600 黑伞科 006 木通科 538 木棉科 601 马 尾藻科 051 小檗科 539 梧桐科 602 松萝科 052 防己科 540 藤黄科 607 石松科 302 木兰科 541 龙脑香科
15、 608 卷柏科 303 蜡梅科 542 柽柳科 611 木贼科 305 肉豆蔻科 544 堇菜科 614 紫萁科 313 樟科 545 旌节花科 616 海金沙科 317 罂粟科 547 瑞香科 623 蚌壳蕨科 319 十字花科 549 胡颓子科 624 鳞毛蕨科 345 景天科 555 石榴科 628 水龙骨科 356 虎耳草科 556 使君子科 633 银杏科 402 金缕梅科 558 桃金娘科 634 松科 404 杜仲科 559 锁阳科 641 柏科 406 蔷薇科 561 五加科 642 红豆杉科 409 豆科 563 伞形科 643 麻黄科 410 牻牛儿苗科 565 山茱萸科
16、 644 三白草科 502 亚麻科 567 鹿蹄草科 703 胡椒科 503 蒺藜科 569 杜鹃花科 704 金粟兰科 504 芸香科 570 紫金牛科 705 杨柳科 505 苦木科 571 报春花科 706 胡桃科 507 橄榄科 572 柿树 科 709 壳斗科 509 楝科 573 木犀科 712 榆科 510 远志科 575 马钱科 713 桑科 512 大戟科 577 龙胆科 714 檀香科 518 漆树科 583 夹竹桃科 715 桑寄生科 519 冬青科 585 萝藦科 716 马兜铃科 520 省沽油科 589 旋花科 717 蓼科 523 槭树科 591 紫草科 720
17、藜科 524 七叶树科 592 马鞭草科 721 苋科 525 无患子科 593 唇形科 722 SZJG/T 38.1-2011 6 来源 代码(第 4 层) 来源 代码(第 4层) 来源 代码 (第 4 层) 茄科 723 桔梗科 741 百部科 928 玄参科 724 菊科 744 百合科 929 紫葳科 725 香蒲科 901 石蒜科 930 脂麻科 726 黑三棱科 903 薯蓣科 932 列当科 728 泽泻科 908 鸢尾科 933 苦苣苔科 729 禾本科 912 姜科 935 爵床科 731 莎草科 913 兰科 939 车前科 734 棕榈科 914 龙舌兰科 930 茜草
18、科 735 天南星科 916 多来源 999 忍冬科 736 浮萍科 917 败酱科 738 谷精草科 922 川续断科 739 鸭跖草科 924 表 A.2 动物类药物来源(科)的分类代码 来源 代码(第 4 层) 来源 代码(第 4 层) 来源 代码(第 4 层) 人科 001 猪科 022 树珊瑚科 043 蝽科 002 鹿科 023 海豹科 044 鳖蠊科 003 芫青科 024 矶花科 045 蚶科 004 帘蛤科 025 胶虫科 046 牛科 005 壁虎科 026 蝼蛄科 047 游蛇科 006 蜈蚣科 027 没食子蜂科 048 水蛭科 007 胡蜂科 028 虻科 049 鮑
19、科 008 蜜蜂科 029 方蟹科 050 钜蚓 科 009 蝉科 030 金龟子科 051 介壳虫科 010 蝰科 031 宝贝科 052 钳蝎科 011 蚕蛾科 032 蟋蟀科 053 牡蛎科 012 蟾蜍科 033 象科 054 龟科 013 鳖科 034 蚁科 055 马科 014 蝙蝠科 035 蚁蛉科 056 雉科 015 石首鱼科 036 刺猬科 057 眼镜蛇科 016 鼬科 037 甲虫科 058 蛙科 017 犬科 038 丽蝇科 059 鲮鲤科 018 海龟科 039 鲤科 060 海龙科 019 鼯鼠科 040 多来源 999 乌贼科 020 蚕蛾科 041 螳螂科 0
20、21 淡水海绵科 042 SZJG/T 38.1-2011 7 表 A.3 矿物类药物来源(族)的分类代码 来源 代码(第 4 层) 来源 代码(第 4 层) 卤化物类石盐族湖盐结晶体 001 化石 021 硫酸盐类矿物硬石膏族 002 硼酸盐类硼砂族 022 硫酸盐类矿物矾石经加工提炼制成 003 岩石 023 硫酸盐类矿物芒硝族 004 土块 024 硫化物类矿物辰砂族 005 铁屑 025 硫化物类矿物黄铁矿族 006 单斜晶矿物 026 红氧化汞 007 钢的铁屑 027 硅酸盐类矿物多水高岭石族 008 褐铁矿 028 变质岩类 009 硝石矿 029 硫酸盐类矿物水绿矾 010 氯
21、化物矿石 030 碳酸盐类矿石方解石族 011 硅酸盐类矿物角闪族 031 氯化亚汞 012 铅石冶炬时的粗提物 032 碳酸盐类矿物方解石 013 软锰矿的矿石 033 氢氧化物类矿物 014 三方晶系矿物石英 034 自然元素类矿物硫族 015 火山岩类 035 硫化物类矿物雄黄族 016 多来源 999 氟化物类矿物莹石族 017 硅酸盐类矿物滑石族 018 氧化物类矿物尖晶石族 019 氧化物类矿物刚玉族 020 表 A.4 药材药用部位属性分类类目代码表 大类 (代码第 5 层) 细类 (代码第 6 层) 分类 代码 分类 代码 植 物 类 根及根茎类 1 根类 1 2 根及根茎类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SZJG 38.1 2011 中药饮片 中药 方剂 编码 规则 部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