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河池市高级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无答案).doc
《广西河池市高级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无答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西河池市高级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无答案).doc(9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 1 -河池高级中学 2020 届高二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历史本试卷分第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卷 1 至 5 页,第卷 5 至 6页。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第卷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在答题卡上务必用直径 0.5 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并帖好条形码。请认真核准条形码的准考证号、姓名和科目。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3.本试卷共 32 小题,每小题 1.5 分,共 48 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1. “和”
2、是中华文化的精髓。 “和为贵”的文化传统,体现了中华民族宽广博大的胸怀。以下中国古代思想最能体现“和”的价值的是A.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B.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C.以法为本、法不阿贵 D.天人感应、君权神授2. 荀子的政治思想是在人性恶的认识基础上建立的。他认为:人生而有各种欲望,性好利,因此人性恶;所以要改造人性,通过自我改造和社会改造,人皆可以为尧舜;社会改造在于强化礼法。这说明当时A.荀子在继承儒家思想基础上开创了法家学派 B.出现思想学说相互融合的现象C.儒法并用逐渐成为统治者的治国思想 D.儒家学派与法家学派之间结成了利益同盟3. 梁启超曾这样评价孔子:“吾将以
3、教主尊孔子。而教主不足以尽孔子,教主感化力所及,限于信徒。举中国人,虽未尝读孔子之书者,而皆在孔子范围中也。”这主要反映了A.儒家学说博大精深,内涵丰富 B.儒家思想融入中华民族的价值观念C.儒家学说与皇权结合而政治化 D.儒家对维护国家统一与稳定的作用4. 春秋战国时代贵族教育的内容,如六艺之学,通过孔子这样的士人,传递到一般社会。“有教无类”的教育原则,让以往的贵族文化转化为一般的社会文化。贵族文化的下移- 2 -A.反映了世卿世禄的贵族政治彻底结束 B.导致了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C.使儒家思想成为了中国古代主流思想 D.促进了传统文化的继承发展5. 董仲舒认为,天是宇宙间的最高主宰,“唯天
4、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因而主张“屈民以伸君,屈君以伸天”。董仲舒这一思想A.神化皇权并力图使之受制约 B.确立了儒法合流的治国方略C.否定了原始儒学的民本思想 D.使神权与王权开始走向结合6. “学术界论述董仲舒思想的政治性时,往往侧重于它对现实政权的维护和巩固对这一点批判有余而肯定不足。正如周桂钿先生所说,为统治者服务未必就是罪过,这主要决定于统治者的性质。汉武帝时西汉王朝正处于上升时期,有一定进步性。”在这里作者引用周桂钿先生的说法,最有可能想要得出的结论是A.肯定董仲舒大一统思想的时代价值B.应彻底否定董仲舒的“天人感应”思想C.汉武帝是历史上很有作为的皇帝D.要充分肯定汉武帝在
5、历史上的作用7 董仲舒曰:“大富则骄,大贫则忧。忧则为盗,骄则为暴,此众人之情也使富者足以示贵而不至于骄,贫者足以养生而不至于忧。以此为度而调均之,是以财不匮而上下相安,故易治也。”以上言论表明董仲舒主张A.平均分配财富以克服贫富分化 B.消除等级制度以实现社会平等C.强化礼乐制度以稳定社会秩序 D.减少贫富差距以维护国家稳定8. 宋代某理学家说:“小学者,学其事;大学者,学其小学所学之事之所以。小学是事,如事君、事父、事兄、处友等事,只是教他依此规矩做去。大学是发明此事之理。”由此可见该理学家A.主张求理需循序渐进 B.认为育人要因材施教C.倡导教育需有教无类 D.强调探寻事物的真理9. 钱
6、穆在国史大纲中提到:“一种自觉的精神,亦终在(宋代)士大夫社会中渐渐萌出。所谓自觉精神者,正是那辈读书人渐渐自己从内心深处涌现出一种感觉,觉得他们应该起来担负着天下的重任。”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传统儒学注重道德品质修养 B.理学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C.宋代科考中刻意增加了“经世致用”的内容D.“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口号的社会影响- 3 -10. 钱乘旦在现代文明的起源与演进中这样评价理学:“它的丰富性与普遍性使中国统治者与士大夫相信儒家学说已穷尽世界一切真理。中国既是天下中心,并有着辉煌的、无与伦比的历史与成就,那么中国之外的夷务就不在中国人关心的范围之内。”由此可见,理学A.排
7、斥儒学以外的一切思想 B.博大精深但有一定的封闭性C.概括了世间所有规律 D.内容丰富,探索世界的本原11. 费正清在中国:传统与变迁中指出:“理学并不仅仅是对前秦和两汉儒学的继承和发展。它部分是对传统的重新发展,部分是全新的创造。”“全新的创造”是指A.融合阴阳家、黄老之学以及法家思想而形成了新儒学B.吸收佛教和道教思想使儒学发展形成新的理论体系C.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并且凸显人性的尊严D.强化了儒家纲常伦理道德并借此维护封建专制统治12. 孔子主张“克己复礼”“为仁由己”。朱熹对“克己”作如下解释:“克”意为“胜”,“己”指的是“身之私欲”。这种解释A.将人性置于天理之上 B.以满足
8、个人欲望为目标C.完全曲解孔子的本意 D.与孔子本意不完全一致13. 李贽称赞汉司马相如、卓文君“善择佳偶”,还赞扬寡女改嫁,称赞武则天是杰出的女政治家,称赞商鞅、吴起等改革家;肯定封建社会揭竿起义的农民。上述材料反映了李贽A.反对封建社会男尊女卑的观念 B.反对以“三纲五常”为核心内容的封建礼教C.破除对孔子思想的迷信 D.揭露道学家的虚伪14. 清史专家黄爱平指出:“明末清初,是中国社会发展变化的重要历史时期,也是传统学术发展演变的重要转折阶段在天地翻覆的磨难中,中国传统学术(儒家思想)完成了由宋明时期的思辨哲学向清代传统经学的转变”。对该材料解读最准确的是A.政治环境的变化影响学术思想的
9、发展B.明清儒家力图恢复先秦的儒家学说C.明清儒学比较全面地指出理学的弊端D.清代传统经学有利于近代民主思想产生15. 苏格拉底认为“正义和其他一切德行都是智慧。智慧的人总是做美而好的事情,愚昧的人则不可能做美而好的事情”。下列对这一观点分析正确的是- 4 -A.倾向于相对主义和主观主义 B.完全从个人角度和利益出发,追求功利C.强调理性,否认绝对权威 D.认同人的理智本性和道德本性是同一的16. 柏拉图在最后一部著作法篇中明确提出:“要同时设立两位王而不是一位,从而使他们的权力有更加合乎比例的限度。甚至在那以后注意到你们的统治者仍旧会有狂热之举,就设法限制王族的专横,让二十八位长老在处理国务
10、时发出与国王同等的声音引入一个礼仪官的职位,由抽签决定,作为一种约束。”这一主张A.奠定了雅典民主制的基本框架 B.蕴含着分权制衡的思想萌芽C.指出了轮番而治的潜在弊端 D.成为罗马设立元老院的理论基础17. 在信仰问题上,普罗泰戈拉公然宣称自己不信神,并由此招致了雅典的惩罚;而苏格拉底则相信自己的“灵机”而不是传统的邦神,这也成为了他被控告的一个有力的理由。这实质表明两人A.都公开反对宗教神学 B.都强调道德的重要性C.都因犯罪遭到了惩罚 D.都注重于对人的思考18. “人文主义者的最终目的并非从根本上否定基督教信仰,而只是想驱散笼罩在基督教之上的那片虚伪的灵光,破除强加在基督徒身上的禁欲主
11、义的符咒,用人性的、感性的和个人主义的因素来充实和改造基督教。” 这里的人文主义者A.提倡因信称义,倡导王权至上 B.反对禁欲苦行,追求民主政治C.汲取传统养分,彰显人性价值 D.抨击君主专制,提倡宗教自由19 文艺复兴后,高耸入云、冷峻阴沉的哥特式建筑不再流行,建筑师们热衷于重现古希腊的柱式以及古罗马的穹顶拱券,从而营造出欢快充实的空间感受。这表明当时A.建筑的宗教功能和意义被弱化 B.几何学发展彻底改变了设计理念C.复古风格成为建筑领域的主流 D.市民阶层追求世俗化的生活体验20. 文艺复兴时期,马洛笔下的浮士德是在魔鬼的引导下,享受了 24 年纵情声色的世俗生活,最后把灵魂交给了魔鬼。启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广西 河池市 高级中学 2018 _2019 年高 历史上 学期 第二次 月考 试题 答案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