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江门市第二中学2017_2018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理(含解析).doc
《广东省江门市第二中学2017_2018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理(含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省江门市第二中学2017_2018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理(含解析).doc(23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 1 -广东省江门市第二中学 2017-2018 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 理(含解析)一、单项选择题 I:本大题共 40 小题,每小题 1 分,共 40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1. 西周实行的政治制度是A. 分封制 B. 郡县制 C. 行省制 D. 皇帝制【答案】A【解析】分封制是西周实行的政治制度,故选 A;郡县制和皇帝制是秦朝开始实行的制度,C 是元朝开始实行的政治制度,所以 BCD 均与题干要求的时间不符,故排除 BCD。点睛:学生充分把握时间线索,深刻认识空间差异,是学习历史过程中一个非常需要重视的问题,尤其是时间观念的把握,对高中学生来说,依
2、然是个需要很重视的关键问题。由于现行历史教科书是按照模块加板块的模式编写的,这就使得历史知识的时序性被打破,导致有些同学因为初中历史没有学好,直接影响到高中阶段的学习,对于时序性的把握很多时候是我们解决历史问题必须要考虑的,所以提醒同学们注意准确记忆一些重大事件的发生时间。这一题就需要考生准确记忆重大政治制度实行的时间。2. 隋唐实行三省六部制的目的是A. 削弱皇权 B. 缩小地方权限 C. 加强皇权 D. 扩大地方权限【答案】C【解析】三省六部制提高了办事效率,相权被分割,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权,C 正确,A错误;B、D 涉及的是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不符合题意,排除。点睛:中央行政机构的演变反
3、映的是皇权与相权的关系,目的在于加强皇权,地方官吏制度的演变反映的是中央与地方的关系,目的在于加强中央集权,三省六部制属于中央行政机构的演变,目的在于加强皇权。3. 十二铜表法是古罗马的第一部成文法。这一法典的产生源自A. 平民反对贵族的斗争 B. 奴隶反对奴隶主的斗争C. 罗马帝国的对外扩张 D. 贵族反对教皇的斗争【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十二铜表法 。罗马共和国早期,只有习惯法,没有成文法,贵族垄断立法和司法权,随意曲解法律;广大平民与贵族展开斗争,极力要求制定成文法以保障自身- 2 -权益;公元前 5 世纪中期,由罗马元老院成立的立法委员会制定颁布,故 A 正确;古罗马奴隶没有社会地位
4、,不享受法律的权利,故 B 错误;C 是公民法向万民法过度的原因;D 中教皇此时不存在,不符合题意。4. 1689 年英国权利法案开启了近代代议制民主的先河。该法案旨在限制A. 平民的权力 B. 商人的权力 C. 教会的权力 D. 国王的权力【答案】D【解析】英国 1689 年权利法案主旨是限制国王的权力,提高议会权力,故 D 正确;A、B 和 C 与法案权力限制对象不符,排除。5. 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与马克思共同起草该宣言的是A. 列宁 B. 恩格斯 C. 欧文 D. 傅里叶【答案】B【解析】马克思和恩格斯为共产主义者同盟起草的纲领共产党宣言 ,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第一个
5、纲领性文献, 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故选 B;ACD 均不符合史实,故排除。6. 俄国十月革命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领导这次革命的是A. 布尔什维克党 B. 公社委员会 C. 共产主义者同盟 D. 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答案】A【解析】俄国十月革命是无产阶级政党布尔什维克党领导的,最终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的统治,建立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工农苏维埃政府,故选 A 排除 D;B 是巴黎公社时期的无产阶级政权组织,C 是国际工人组织,故排除 BC。7. 圆明园首度遭到侵略者的野蛮洗劫发生在A.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期间 B. 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 C. 甲午中日战争期间 D. 抗日战争期间
6、【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联军攻入北京,洗劫并焚毁北京郊外的圆明园,因此选 B.考点:近代列强侵华点评: 1856 年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英法联军攻陷广州,继而北上进逼天津。1858 年与清政府签订天津条约 。1859 年因换约路线再起冲突,1860 年接连攻陷天津、北京,洗劫并焚毁圆明园,与清政府签北京条约 ,战争结束。- 3 -8. 下列文献中,最早提出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是A. 海国图志 B. 天朝田亩制度 C. 资政新篇 D.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对近代史上历史文献内容的考查,首次提出在中国发张资本主义方案的是1859 年的资政新篇 ,所以
7、 C 项正确,B 是 1953 年提出的,其在维护的是小农经济 D 是在1912 年颁布的,但不是最早的 A 是魏源的,没有涉及发张资本主义的内容。9. 关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以反帝反封建为目标 B. 始于 1840 年鸦片战争C. 1945 年取得基本胜利 D. 领导阶级是民族资产阶级【答案】A【解析】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从 1919 年五四运动开始,结束于 1949 年新中国成立,故 BC不符合史实,所以排除;新民主主义革命史由无产阶级领导,以反帝反封建为斗争目标的革命,故选 A 而排除 D。点睛:近代中国革命史中两个相关的概念是学生掌握的一个难点,具体来说,要区别两
8、个概念,可以通过下面的表格。新民主主义革命与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异同项目 旧民主主义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性质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革命性质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社会主要矛盾 外国资本主义侵略者与中华民族、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革命任务 反帝反封建同主力军 人民大众领导阶级 资产阶级 无产阶级指导思想 三民主义 马克思主义异结果 资产阶级共和国 新民主主义国家- 4 -前途 资本主义 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所属的世界范畴世界资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革命的深度和广度不够彻底,民众未广泛动员彻底,广泛动员民众10. 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的标志是A. 1954 年宪法的颁布 B. 中国人民
9、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的颁布C.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 D. 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具体考查新中国建国初期三大改造及其意义。结合所学知识,到 1956 年底,三大改造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D 项正确。三大改造基本完成是在1956 年底,ABC 三项在时间也不吻合,排除。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20 世纪 50 年代至 70 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三大改造及其意义11. 中共十四
10、大确定我国改革的目标是A. 纠正左倾错误 B. 工作重心向农村转移 C. 实行改革开放 D.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答案】D【解析】中共十四大 1992 年在北京召开,会议确立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故选 D;A 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和遵义会议的主要内容,B 是发生在秋收起义之后,C 是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所以 ABC 均不符合史实,故排除。点睛: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召开的一系列重要会议及其重要内容,是考生需要结合所学时代背景要准确记忆的知识,这一天就涉及到了党的遵义会议、十一届三中全会和十四大,只有准确记忆才可以准确作答。12. 二战后昔日的反法西斯盟友逐渐走向对立
11、,形成两大阵营对峙的局面,两大阵营的领导- 5 -者分别为A. 英国和苏联 B. 法国和中国 C. 美国和苏联 D. 美国和英国【答案】C【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二战后英国实力下降,丧失世界领导者的地位,故 A 错误;二战后法国实力极大下降,也无法担任领导者的责任,中国仍处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故 B错误;二战后美国实力极大提升,成为超级大国,成为资本主义阵营的领导者,苏联的世界影响力也增强,成为社会主义阵营的领导者,故 C 正确;二战后英国实力下降,丧失世界领导者的地位,故 D 错误。点睛:二战改变了世界力量对比,西欧国家普遍衰落,近代以欧洲为中心的传统世界格局被冲垮;美苏形成了实力的均势
12、,分别成为资本主义阵营和社会主义阵营的盟主;美苏由于意识形态和国家利益之间的矛盾加剧,战时同盟关系破裂,美苏矛盾成为战后国际关系的主要矛盾。13. 对世界产生重大影响的冷战终结于 20 世纪A. 50 年代末 B. 60 年代末 C. 70 年代末 D. 80 年代末 90 年代初【答案】D【解析】1991 年苏联解体标志着两极格局的结束,故 D 项正确;其他三项时间军不符合题意。排除。14. 首位访问新中国的美国领导人是A. 华盛顿 B. 林肯 C. 罗斯福 D. 尼克松【答案】D【解析】1972 年 2 月 21 日,美国总统尼克松及夫人走下舷梯,向前去迎接的中国总理周恩来伸出了手。中美两
13、国领导人的手握在一起,结束了 20 多年的隔绝状态,标志着中美关系一个新时代的开始,尼克松也就成了首位访问新中国的美国领导人,故选 D。ABC 均不是生活在新中国时代的美国领导人,故排除。15. 为促进地区和平与稳定,21 世纪初中国倡导成立的区域合作组织是A. 上海合作组织 B. 亚太经合组织 C. 世界贸易组织 D.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答案】A【解析】2001 年 6 月 15 日,上合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首次会议在中国上海举行。会上,六国元首签署了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宣言 ,宣告上合组织正式成立。这一组织是新中国在21 世纪倡导建立的新型区域合作组织,故选 A;BCD 都不是新中国倡导建立的
14、,故不符合题- 6 -意。16. 铁犁牛耕是农业耕作技术的革命性突破,它在中国最早出现于A. 商朝时期 B. 春秋战国时期 C. 秦汉时期 D. 隋唐时期【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对知识的识记能力,比较简单。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铁犁牛耕最早出现于春秋战国时期,故 B 项正确;A 项主要是骨器和石器;CD 项都晚于 B 项。所以答案选 B。17. 官营手工业长期占据中国古代手工业的主导地位,其产品A. 全部销往海外 B. 占据市场大部分份额 C. 质量普遍不高 D. 主要满足官府需要【答案】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对知识的再现再认能力。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官营手工业的产品不进入市场,主要满
15、足官府的需要,故 D 项正确,AB 项错误;官营手工业的产品质量比较好,技术水平高,故 C 项错误;18. 1516 世纪率先进行航海探险和殖民扩张的西欧国家,除葡萄牙外还有A. 法国 B. 西班牙 C. 荷兰 D. 英国【答案】B【解析】1516 世纪率先进行航海探险和殖民扩张的西欧国家,除葡萄牙外还有西班牙,这是因为这两国都是中央集权的国家,有强大的王室支持作为后盾,而且两国都临近海洋,有发达的航海技术和造船技术,故选 B;ACD 与题意不符,故排除。19. 近代西欧列强在殖民扩张中进行了臭名昭著的奴隶贸易。被贩卖的奴隶主要来自A. 亚洲 B. 美洲 C. 欧洲 D. 非洲【答案】D【解析
16、】为了弥补美洲劳动力的不足,大量非洲黑人被掳掠到美洲为奴,这就是延续近四百年的臭名昭著的黑奴贸易。因此,被贩卖的奴隶主要来自非洲,故答案为 D 项。其他三项不符合史实,排除 A、B、C 项。20. 中国近代首批民族资本主义企业诞生于A. 沿海地区 B. 东北地区 C. 中部地区 D. 西部地区【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考生阅读和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 7 -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国近代首批民族资本主义诞生于东南沿海地区,所以所以本题正确答案为 A 项。其余选项均不符合题意。考点:近代中国的经济晚清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兴起民族资本主义产生2
17、1. 二战后,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普遍采取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这一政策的理论依据来自A. 杜鲁门 B. 丘吉尔 C. 凯恩斯 D. 马歇尔【答案】C【解析】罗斯福新政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随之 20 世纪 40 年代产生的凯恩斯主义理论正是这一经济模式的运用,故 C 正确;其他人物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22. 社会主义国家在发展经济之初,大都照搬苏联经济模式。这种模式存在的问题之一是A. 片面发展重工业 B. 偏重农业和轻工业的发展 C. 企业自主权过大 D. 地方工业管理权过大【答案】A【解析】斯大林模式和新中国初期都实行优先发展重工业,导致国民经济畸形发展,故 A 正确;B 与斯大林
18、模式相反;C 和 D 都不是斯大林模式特点。23. 斯大林逝世后,首先在苏联改革的领导人是A. 列宁 B. 赫鲁晓夫 C. 勃列日涅夫 D. 戈尔巴乔夫【答案】B【解析】赫鲁晓夫在斯大林逝世之后首倡改革,以农业作为突破口和重点,其改革客观上打破了对斯大林的迷信,也冲破教条主义的禁锢,在一定程度上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但是其改革缺乏理性思考,在作法上急于求成,忽视客观实际和客观规律,其改革措施大多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未能深入到这一体制模式的根基,最终没能成功。故选 B;列宁当时已经先于斯大林逝世了,勃列日涅夫和戈尔巴乔夫的改革均在赫鲁晓夫之后,故排除 ACD。24. 对于 19561966 年我国
19、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特点,下列概括正确的是A. 顺利发展 B. 严重倒退 C. 停止不前 D. 曲折前进【答案】D【解析】结合所学知识我国由于缺乏社会主义建设经验,在 19561966 年十年中是曲折中前进,故本题答案选 D 项;A 项错误,十年中出现了严重的左倾错误;B 项错误,十年中也有正确探索,取得一定成就;C 项错误,十年中我国经济有发展有倒退。25. 20 世纪 90 年代,中国进一步对外开放的标志是- 8 -A. 开发、开放上海浦东 B. 设置海南经济特区 C. 开发沿海港口城市 D. 开辟闽东南沿海经济开放区【答案】A【解析】1990 年上海浦东开发开放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
20、改革开放史上具有重大意义的战略部署,是邓小平同志改革开放战略思想的重要实践,故选 A;设置海南经济特区是在 1988 年,开发沿海港口城市是在 1984 年,开辟闽东南沿海经济开放区是在 1985 年,故BCD 均不符合题干所要求的时间,所以排除。26. 布雷顿森林体系确立的国际货币体系中,占中心地位的货币是A. 英镑 B. 欧元 C. 法郎 D. 美元【答案】D【解析】1944 年建立的布雷顿森林体系体系规定,美元与黄金挂钩,其他国家的货币与美元挂钩,这就等于形成了以美元为主导的国际货币、金融体系,故选 D;ABC 均不符合史实,故排除。27. 1947 年签署的“关税与贸易总协定”实际起着
21、国际组织的作用。它后来演变为A. 世界银行 B. 世界贸易组织 C.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D. 亚太经合组织【答案】B【解析】 “关锐与贸易总协定”演变成的是世界贸易组织而非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以及亚太经合组织等选项,这也是基本识记点,所以综上所述本题只有选 B 是符合题意的,正确。28. 近代中国人的物质生活在外来文化的冲击下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其中体现了中西合璧特点的是A. 中山装 B. 四合院 C. 西装 D. 花轿【答案】A【解析】中山装是在广泛吸收欧美服饰的基础上,由近现代中国革命先驱者孙中山先生综合了日式学生服装(诘襟服)与中式服装的特点,设计出的一种直翻领有袋盖的四贴袋服装,所
22、以被世人称为中山装,由此可知它是具有中西合璧的特征的,故选 A;BD 是中国传统社会生活中的,C 是纯粹西方国家的,故排除 BCD。点睛:中山装具有中西合璧的特征,中国的改良旗袍也具有中西合璧的特征。其实近代以来尤其是近代前期,我国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具有典型的中西合璧的特征,这一点需要引起注意。- 9 -29. 战国时期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是A. 庄子 B. 孟子 C. 朱熹 D. 董仲舒【答案】B【解析】孟子是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B 正确;A 是道家;C 是南宋时期;D 是西汉时期儒学家。30. 孔子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下列思想中,孔子提出的是A. “无为而治” B. “格物致知
23、” C. “有教无类” D. “存天理,灭人欲”【答案】C【解析】孔子作为我国古代知名的教育家,曾经提出了很多在今天还具有积极意义的教育主张,C 就是其中的主张,故选 C;A 是老子的主张,BD 均是朱熹的主张,故排除 ABD。点睛:作为古代中国的思想家代表的孔子、老子、墨子、韩非子、董仲舒、朱熹、王阳明、李贽、顾炎武、黄宗羲和王夫之,他们的主张都反映了其时代特征,所以要记忆这些思想家的主张,结合时代背景更好记忆。31. 宋朝最具有代表性的文学体裁是A. 诗 B. 词 C. 赋 D. 小说【答案】B【解析】词是一种新体诗歌,宋代盛行的一种汉族文学体裁,标志宋代文学的最高成就。宋词句子有长有短,
24、便于歌唱。因是合乐的歌词,故又称曲子词、乐府、乐章、长短句、诗余、琴趣等。始于汉,定型于唐、五代,盛于宋。宋词是中国古代汉族文学皇冠上光辉夺目的明珠,故选 B;A 是唐代最具有代表性的文学体裁,C 是汉代最盛行的文学体裁,D 是明清时期盛行的文学体裁,故排除 ACD。点睛:古代我国不同时期盛行的文学体裁是不同的,大致是先秦时期的诗歌和散文、汉赋、唐诗、宋词、元曲和明清小说,从宋词开始,这些盛行的文学体裁都与商品经济的发展繁荣有关。32. “人是万物的尺度”这句名言体现了人文主义精神,其作者是A. 苏格拉底 B. 卢梭 C. 但丁 D. 普罗泰(塔)戈拉【答案】D- 10 -.33. 欧洲文艺复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广东省 江门市 第二 中学 2017 _2018 年高 历史 学期 第二次 月考 试题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