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晋中市平遥县第二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
《山西省晋中市平遥县第二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西省晋中市平遥县第二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14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 1 -平遥二中高二年级十月考试历史试题时间:90 分钟 满分;100 分一、单选题(每小题 2 分,共 25 小题,满分 50 分)1儒家在哲学的深度上不及道家,在法理的明确上不如法家,在人类平等相爱的理想上不如墨家,但它却成为两千多年来中华文化的主流。这主要是因为儒家A 以仁与礼为核心推动了国家的统一 B 以私人讲学的方式培养了众多信徒C 主张以德治国始终受到统治者重视 D 不断发展完善适应了大一统的需要2盖儒学既为“国学” ,也就成了仕途的“敲门砖” ,则功成名就者自有官方的俸禄赖为供养,因此自然就懒于进取和教化。而后进学者一心钻研仕途,更无心于教化了。这实在是儒学的悲剧,也是一切官方
2、学说的悲剧:一种思想一旦列为官方哲学,则必然没落、僵化,对此亦不妨借今证古。一切官方哲学,无论其如何鼓吹,最终都免不了被人民唾弃的命运。以下对材料内容理解正确的是A 儒学的消极作用大于积极作用 B 主流思想不一定是思想主流C 所有的官方哲学都会遭到人民的唾弃 D 儒学成为了人们进仕的唯一途径3朱熹说:“千五百年之间,正坐为此,所以只是架漏牵补过了时日。其间虽或不无小康,而尧舜三王周公孔子所传之道,未尝一日得行于天地之间也。 ”朱熹此语的主要目的是A 复兴分封制和宗法制 B 重建儒家信仰以实现政治清明C 强调士大夫的道德修养 D 倡导建立书院以推进学术自由4朱熹朱子语类中讲:“未有天地之先,毕竟
3、也只是理,有此理,便有此天地” 、 “未有这事,先有这理,如未有君臣先已有君臣之理;未有父子已先有父子之理” 、 “直待有了君臣父子,却旋将这道理入在里面” 。以下解释忠实于材料原意的是A 理是万物之源,存在于人的心中 B 君为臣纲、父为子纲与天地同理- 2 -C 格物致知是认识天理的必由之路 D 天理与人心本质上没有根本区别5北宋时期儒学家对佛道二教进行了激烈的批判,但到南宋时期,这种批判已经没有那么强烈了。促成这一变化的原因是A 理学成为社会主流思想 B 宋代商业都市繁盛C 南宋的统治者尊道礼佛 D 南宋社会相对稳定6 红楼梦中迎春曾用一个灯谜来说明我国古代一工具的神奇:“天运人功理不穷,
4、有功无运也难逢。因何镇日乱纷纷?只为阴阳数不同。 ”该灯谜的谜底应是A 司南 B 浑仪 C 算盘 D 活字7经书就是儒家学派典籍的总称。在先秦时代,儒家学者们所学习和传承的只有诗、书、礼、乐、易、春秋六部。汉武帝时,诗、书、礼、易、春秋遂被立为五经,因为乐是空有其名而无典籍留传。宋代一度扩大到 13 经。上述变化的实质是A 专制统治不断强化 B 儒家经典不断丰富C 孔孟儒学遭到破坏 D 历代统治者重视儒学发展8某版本高中历史课本的单元内容如下,此单元内容最适合的标题是A 儒家文化与古代中国 B 中国古代的思想与科技C 中华文明的发展演变 D 宗法对古代观念的影响9 “明明是流氓地痞,靠杀人放火
5、、打家劫舍发迹的人,只要一登皇位,就自然而然戴上这样神圣的光环(即奉天承运 继天立极 ) 。 ”下列为“戴上这样神圣的光环”提供相应理论基础的历史人物是A 老子 B 董仲舒 C 李贽 D 梁启超10 (题文)程朱学派与陆王学派虽然存在着严重的分歧,但他们在理想方面却存在着一致性。其一致性表现在:A 重建儒家文化的新秩序,以安定社会 B 融合释、道、儒观念,以达到三教一统C 强调经世致用之功,致力于政治改革 - 3 -D 将理学向下通俗化,以觉醒庶民大众11明清之际的思想家黄宗羲认为:“天下为主,君为客。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 ”这表明在政治上他主张A 主权在民 B 君民平
6、等 C 反对君主专制 D 实行君主立宪12顾炎武认为:天子、君主,都是一种职位,并非神圣不可侵犯的称号。在古代, “君”是上下之通称,天子称“君” ,人臣、诸侯、卿大夫亦称君,甚至奴婢称其主人,女称其父,妇称其舅,皆为“君” 。天子只是“君”中的一种。材料中顾炎武A 倡导君臣之间的平等关系 B 呼吁提高女性的政治地位C 为否定专制寻找历史依据 D 痛斥了君主专制的弊端13 “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 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下列各项中,最接近这一说法的是A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不正,虽令不从 B 视天下犹一家,中国犹一人C 勿以恶小而为之
7、,勿以善小而不为 D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14董仲舒在君主南面之术上主张“天高其位而下其施” ,“天高其位,所以为尊“是道家的术,“下其施,所以为仁“是儒家的道理。由材料可推出董仲舒的新儒学A 把天道观念和人文主义结合 B 兼采道家驭人术与儒家行政术C 主张君主把修身与治国相结合 D 是道教与儒学相融合的产物15朱熹在白鹿洞书院揭示中说:“熹窃观古昔圣贤所以教人为学之意,莫非使之讲明义理,以修其身,然后推以及人,非徒欲其务记览,为词章,以钓声名,取利禄而已也。 ”材料表明A 教育的终极目标是使人成为圣贤 B 希望人们放弃声名利禄C 强调教育的目的是完善道德 D 诗词经义不
8、是古代教育的主要内容- 4 -16鲁国和晋国先后公布了成文法典,孔子评论说:“贵贱不乱,才是法度。现在造了刑鼎,使百姓的眼光都集中在鼎上,还用什么来尊重贵族呢?贵贱失了次序,还用什么来治国呢?”这反映的是A 春秋时儒家思想的进步性 B 战国时法家思想已成主流C 孔子思想中有保守性成分 D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颁布成文法的国家17明代文人的作品逐步具有了商品属性,郑板桥公开开出自己的书画价格(时称“笔榜” ) 。袁枚给某盐商题跋 22 个字,得了 2000 两银子,成为最善经营文化产业的文人。这一现象反映了A 商人开始重视文化修养 B 明清时期文化产业兴盛C 社会拜金逐利风气盛行 D 经济发展冲击传
9、统观念18战国时期,荀子宣扬“天子者势位至尊,无敌于天下。南面而听天下,生民制属莫不振动服从以化顺之” 。庄子也主张“天地虽大,其化均也,万物虽多,其治一也,人卒虽众,其主君也,君原于德而成于天” 。这反映了当时:A 道家放弃了无为主张 B 重建社会秩序的诉求C 君主专制成社会共识 D 儒家与道家趋于合一19民国成立之前,历史教科书中几乎没有关于“四大发明”的记载;民国以来,教科书编纂者们逐步把有争议的“四大发明”的知识镶嵌进历史教科书。民国历史教科书编纂者们的主要目的是A 培育民族精神 B 弘扬侍统文化C 倡导学术自由 D 激发学史兴趣20朱熹作朱子家礼 ,阐述了家族生活的“通则”和“冠礼”
10、 “婚礼” “葬礼” “祭礼”四种重要的礼仪制度。他尽量以从众和从俗的原则对古礼进行修订,使之更加简化易行。这一做法A 促进了儒家伦理的世俗化 B 造成了宗法观念的淡漠C 中断了儒家传统的继承性 D 导致了日常仪式的繁琐21宋代邵雍认为,在理与文的关系上理本文末:程颢和程颐主张诗歌应”吟咏性 情,涵畅道里” ;钱钟书在其宋诗选注序中也说道:“宋诗还有个缺陷,爱讲道理,发议论。 ”这些言论反映出宋代诗歌A 存在空洞无物的弊端 B 具有浅显易懂的特点C 和唐代相比出现倒退 D 深受理学思想的影响- 5 -22战国末年,秦国丞相吕不韦组织属下门客“兼儒墨,合名法”而编撰成吕氏春秋 ,吕不韦想以此作为
11、大一统后的意识形态。该书反映了这一时期的思想界A 缺乏占统治地位的主流思想 B 儒家与墨家的思想大行其道C 寻求新的治世之道成为共识 D 出现了各家学说融合的趋势23 (题文)张岱年、方克立主编的中国文化概论写道:“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家们先天不足,具有一种时代性的缺陷,黄宗羲、唐甄们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而只能用扩大相权、限制君权、提倡学校议政等办法来修补封建制度。 ”作者认为他们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的根源是A 资本主义萌芽十分微弱 B 中国传统文化的束缚和影响C 黄宗羲等代表地主阶级 D 明清时期君主专制空前强化24近代学者钻研墨经 ,发现其涵盖了哲学、逻辑、心理、政治、伦理等多个学科内容。
12、胡适说:“看墨辩中论光学和力学的诸条,可见墨学者真能做许多实地实验,这正是科学的精神。 ”蔡元培认为:“先秦唯墨子颇治科学。 ”这说明A 中国古代自然科学领先世界 B 战国学者普遍主张求真务实C 传统学派蕴含着近现代价值 D 唯物与形而下成为文化主流25 说文解字序载:“是时,秦灭书籍,涤除旧典,大发吏卒,兴戍役,官狱职务繁,初有隶书,以趣约易,而古文由此而绝矣!”以下关于秦朝文字的表述正确的是A 秦朝官方使用的文字只有小篆 B 焚书坑儒造成了大篆等古文字灭失C 隶书因其结构特点被官府用于公文书写 D 李斯以书写隶书著名二、非选择题(共三小题,满分 50 分)26材料阅读(18 分)材料一 墨
13、子时代,中国科技是世界的一个顶峰。到春秋时奴隶统治逐渐走向崩溃,大量的荒地被开垦出来,新兴的地主阶级积极寻求新的技术力量来巩固自己的地位。加之当时战争连连,生产力遭到很大破坏,更需要新的生产技术的支持来满足社会之必需,于是墨 家科- 6 -技便蓬勃而起了。材料二 墨子出身于工匠之家,他又长期活动于文化科技比较发达的京畿之地鲁阳,这对墨子的科技活动和发明创造起着重要的作用。当时儒家代表孔子,尽管是教育家,但从没把生产技术和科学列为教育内容。针对儒家这种贵道贱器,鄙视生产劳动的反动世界观,墨家给予了有力地批判。墨家对儒家的批判和斗争,也使墨家科技思想不断地发展起来。材料三 中国历代统治者皆把自己视
14、为代天行道的天子,而把人民群众视为贱民和愚氓,他们的一切律令和施政目标,均在于维护其至高、至大、至尊的权力和地位,而从不把发展生产、惠及民众作为其施政要旨。因而科技生产始终被视为鄙事,并把技术发明看作“奇技淫巧”和“贱工末技” 。加之墨家的人民性思想不能为统治者所用,其后学又分裂而各自为是,所以墨家就逐渐衰微了。材料四 著名学者李泽厚在中国古代思想史论中说:“墨经中的抽象科学知识与古希腊的理论科学的大起大落,则是人类历史上一切超越时代的早熟文化的共同历史命运。在两千多年前的生产水平与社会发育水平下,经历深远的精神发展路程而开出的远离社会生活的灿烂纯粹的思想之花,必定是极其脆弱的。 ”这当然也是
15、墨家科技思想被排斥和湮没的又一个原因。回答下列问题(作答时不得摘抄材料原文)(1)结合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分析墨子科技思想产生的社会背景(12 分)(2)结合材料三、四,说明墨子科技思想湮没的原因(6 分)27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儒家思想的发展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 分)材料一 孔子具有“仁、礼、孝”等品质,因为他相信拥有这些品质的人才能在社会上具有影响力。孔子认为,只有在道德高尚的人的英明领导下,中国才有恢复政治和社会秩序的希望。材料二 在管理中汉武帝仍然依靠法家学派的关于政府原则的学说,但他又通过把儒家思想作为帝国官方的意识形态,确保了儒家思想在中国的长期存在
16、。材料三 宋朝新儒学最重要的代表人物是哲学家朱熹(11301200) 。其最具影响力的作品是朱子家训 ,其中对婚礼、葬礼、敬奉祖先以及其他一些家庭礼仪都做了详尽规定。作为一个优秀的儒家学者,朱熹认为最重要的事情就是个人无论是在家还是在更大的社会里都应当发挥其正当的作用。- 7 -以上 材料均摘编自(美)杰里本特利、赫伯特齐勒格新全球史(1)根据材料一,指出孔子思想反映了怎样的时代特征。据此说明儒家和法家对于建立“政治和社会秩序”的构想有何明显的不同。 (6 分)(2)根据材料二,分析汉武帝时期政治对思想提出的根本要求。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儒学发展怎样适应了这一要求。 (6 分)(3)根据材料三并
17、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朱熹认为人要发挥“正当的作用” ,必须遵循什么原则。根据材料,分析封建统治者将朱熹学说作为官方哲学的根本原因。 (4 分)(4)从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到宋明理学,儒学不断发展,长期占据传统文化主流思想地位的现象给我们以怎样的历史启示?(2 分)28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4 分)材料一 所有这些( 18 世纪欧洲工业革命时期)技术,包括其改进的策略,都完全可以由中国人在 14 世纪所具有的科学知识中研发出来。但当时的中国人却没有加以制作或利用,以致后来这些机器由于无人使用而消失了。因此,我们必须推断在纺织业的领域中,中国传统的工业技术未能有进一步的开
18、展,基本的阻力不在于缺少更高的科学知识,而在于那些促进工业技术的发明与进步更新的经济动力与知识思想力量的减弱。马克尔文中国历史发展的型式材料二 当时( 18 世纪)中国经济发展达到饱和点,此时再想创新创业增加投资,不但无利可图,甚或会本钱无归(经济学上的“边际获利递减率” ) ;因此富裕人家,多不愿其子弟外出“开创”新天地。而设计使其安守家园,娶妻纳妾之余,抽上大烟,胜于出外生事冒险(这也与明代专制政治和清代异族统治下法网严峻和地方势力的改变有密切关系) 。在此情境下, “浪费人力的文化”逐渐成形:妇女裹小脚,坐八人大轿,妻妾奴婢成行,都是浪费人力的社会文化行径。与此对应,为节省人力而创设的各
19、种机器,便变为“非当务之急”了。费正清中国:传统与变迁材料三 中国的发明创造也是引人注目地随着时间而起伏不定。直到公元 1450 年左右,中国在技术上比欧洲更富于革新精神,也先进得多,甚至大 大超过了中世纪的伊斯兰世界。中国的一系列发明包括运河闸门、铸铁、深钻技术、有效的牲口挽具、火药、风筝、磁罗盘、活字、瓷器、印刷(不算菲斯托斯圆盘) 、船尾舵和独轮车。接着,中国就不再富于革新精神。- 8 -贾雷德戴蒙德枪炮、病菌与钢铁人类社会的命运请回答: (1)上述材料均谈及中国古代的科技问题,其观点所具有的共识之处有哪些?(2 分) (2)材料一和材料二在中国科技落伍的原因方面作了阐释,其共同认识是什
20、么?你是如何理解的? (4 分)(3)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中国科技落伍的原因。 (8 分)平遥二中高二年级十月考试历史答案1D【解析】诸子百家思想各具特色,只有后继者不断发展完善才能够发扬光大,A 选项与C 选项与史实不符;B 选项并不能使儒学成为主流;西汉时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巩固统一,汉武帝采纳了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主张,又采取了一系列尊儒措施,使儒家思想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故 D 正确。2B【解析】由材料“一种思想一旦列为官方哲学,则必然没落、僵化,对此亦不妨借今证古。一切官方哲学,无论其如何鼓吹,最终都免不了被人民唾弃的命运。 ”可以得出其认为官方哲学不一定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山西省 晋中市 平遥县 第二 中学 2018 _2019 年高 历史上 学期 第一次 月考 试题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