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烟台市龙口第一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10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
《山东省烟台市龙口第一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10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烟台市龙口第一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10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14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1山东省烟台市龙口第一中学 2018-2019 学年高一历史 10 月月考试题(含解析)说明:1本试卷分第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 100 分,考试时间为90 分钟。2请将第卷答案和第卷答案填写在答题纸上。第卷(选择题 50 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20 小题,每小题 25 分,共 50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下图所反映的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是A. 宗法制 B. 分封制C. 郡县制 D. 礼乐制【答案】A【解析】2上述图示中的天子、诸侯、大夫、士和平民都通过嫡长子继承来实现身份和地位的传承,而嫡长子继承是宗法制的核心,故选 A;分封制不
2、涉及士和平民,故排除 B;郡县制不是中国早期政治制度,故排除 C;礼乐制是在宗法制和分封制在社会生活中的体现,故 D 题意不符。点睛:这一题属于新情境式材料选择题,这类题在教材中有知识依托,但是题干中的材料是考生所不熟悉或者没有见过的图示材料,考生需要将材料阅读后准确把握材料主旨,再结合所学知识对所有选项进行推理和分析,才能够准确作答,所以这类题对考生的能力要求较高,而这又是高考特别注重考查的题型,所以建议考生多关注这类习题的训练和积累。2.商代的王位继承,既有传子者,也有传弟者。继承制度的不确定,极易造成统治阶级内部争权夺利的斗争,不利于王朝稳定。为改变这一局面,西周统治者实行了A. 禅让制
3、 B. 王位世袭制 C. 分封制 D. 嫡长子继承制【答案】D【解析】材料中涉及到的是中国早期政治制度中的继承问题,商代既有父死子继也有兄终弟及,这不利于王朝的稳定,西周采取的是嫡长子继承制稳定了继承制度,因此本题选择 D 选项。A 选项是原始社会的继承制度;B 选项说法不够准确,商代采取的也是王位世袭制;C 选项没有体现出具体的继承制度。3.历史学家指出:西周王朝虽然显示出一定的统一性、集权性,但国家结构上的分散性、松散性仍是最本质的特点。造成上述“分散性、松散性”的制度因素是A. 三公九卿制B. 分封制C. 宗法制D. 礼乐制度【答案】B【解析】在西周分封制下,贵族拥有世袭特权,贵族在封地
4、内拥有管理土地和人民的大权,导致国家具有分散性和松散性,故 B 正确;A 是秦朝的制度,排除;C、D 均不符合题意,排除。点睛:本题考查西周的分封制,诸侯在诸侯国内拥有再分封、任命官吏等权力,有较大的独立性,分散性,容易形成割据势力。34.西周建立后,统治者在商代宗族制度的基础上,建立了一套体系完整、等级严格的宗法制度。西周建立宗法制度的初衷是A. 巩固统治秩序.B. 安抚商代贵族阶级C. 确保分封实施D. 强化血缘亲疏关系【答案】A【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宗法制是西周为加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巩固周王的统治而建立的,故 A 项正确;B 项不符合史实;CD 项是宗法制建立的影响。5.秦汉时
5、期,御史大夫在行使行政权时,主要以典章制度为依据,为丞相提供施政建议。这说明秦汉时期的御史大夫A. 削弱了丞相的权力B. 未被赋予监察百官之权C. 协助丞相处理朝政D. 行使权力时受丞相制约【答案】C【解析】根据“御史大夫在行使行政权时,主要以典章制度为依据,为丞相提供施政建议”可知,御史大夫是协助丞相处理朝政,为丞相提供施政建议,故 C 正确;材料反映御史大夫为丞相提供施政建议,无法体现削弱丞相的权力,A 错误;御史大夫具有监察百官之权,B 不符合史实,排除;材料无法体现御史大夫的权力受丞相制约,D 错误。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御史大夫在行使行政权时,主要以典章制度为依据,为丞相提供施
6、政建议” ,紧扣关键信息并联系所学秦汉的政治制度分析解答。6.“秦始皇不搞国中之国,而用集权制,由中央政府派人去各地方,几年一换,不用世袭制度。 ”材料主要肯定秦始皇A. 创立皇帝制度B. 设立三公九卿制度C. 推行郡县制度D. 开创中央集权制度4【答案】C【解析】从“不搞国中之国,而用集权制,由中央政府派人去各地方”可以看出材料涉及到的是中央与地方的关系问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朝管理地方的制度是郡县制,因此本题选择C 选项。A、B 选项错误,两者都是中央内部君主专制制度的内容;D 选项错在“开创”二字上。7.秦代以前,卿大夫以及地方官吏的印章均可称玺。秦代则是“天子独以印称玺,又独以玉,群
7、臣莫敢用” 。这一变化主要说明了A. 皇帝独尊的至上地位B. 皇权专制不可僭越C. 秦王嬴政的巨大功绩D. 皇位世袭不可转移【答案】A【解析】“天子独以印称玺,又独以玉,群臣莫敢用。 ”大意是:天子使用玉料来制作印玺,群臣从此都不敢再这样使用了,反映了皇帝独尊,因此选 A;皇权至上指皇帝集政治、经济、军事大权于一身,材料无法体现,排除 B;C、D 与材料无关,排除。8.下图为唐朝中央机构示意图,其长官为宰相的部门有A. 1 个B. 3 个C. 6 个D. 9 个【答案】B【解析】5【详解】依据唐朝三省六部制相关所学内容可知,唐朝三省长官都称为宰相,结合材料可知长官称为宰相的省有三个,因此 B
8、选项正确。A 选项不符合题意及所学知识,错误;C 选项不符合题意及所学知识,错误;D 选项不符合题意及所学知识,错误。【点睛】本题考查学生对唐朝三省六部制知识点的掌握情况,依据唐朝三省六部制下三省长官都是宰相的知识点分析即可得出答案。9.“他们因在日常生活中接近皇帝而受到宠信,又由于皇帝对外朝官不放心而有意识地把商议军国大事的权力和部分执行权交给近臣掌握。 ”据此判断“他们”是A. 内朝成员B. 三省长官C. 内阁大学士D. 军机大臣【答案】A【解析】由材料“又由于皇帝对外朝官.执行权交给近臣掌握” ,可知是西汉的中外朝制度,故排除 BCD,选 A。10.有学者描述中国古代的一项制度:“贫穷子
9、弟,类皆廉谨自勉,埋首窗下即纨绔子弟,亦知苦读,以获科第,否则虽富不荣” 。这一制度是A. 世袭制B. 察举制C. 九品中正制D. 科举制【答案】D【解析】【详解】依据材料信息可知无论出身如何都只能通过读书考试“以获科第” ,进入仕途。结合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相关所学内容可知,这一制度应为科举制,因此 D 选项正确。A 选项错误,世袭选官的标准是血缘关系而非读书考试;察举选官的标准是德才,方式是推举,后来又被世家大族所垄断,故 B 选项不符合题意,错误;C 选项错误,九品中正制选官的标准是出身门第。故正确选项为 D 选项。【点睛】本题解题在于理解材料“贫穷子弟,类皆廉谨自勉,埋首窗下即纨绔子弟,
10、亦知苦读,以获科第,否则虽富不荣”的内容,可得知无论出身贫穷与高贵,都只能通过6读书考试的方式进入官场。结合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相关所学内容分析即可得出正确答案。11.宋真宗时期的王且盛赞科举选官制“条式具备,可守而行,至公无私” ,欧阳修也认为科举选官“无情如造化,至公如权衡” 。这反映出科举选官A. 提升了官员的政治素养B. 具有一定的公平公正性C. 将官吏选拔权收归中央D. 有助于形成重学的风气【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中的“至公无私”和“无情如造化,至公如权衡” ,说明科举制度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具有一定的公平公正性。故答案为 B 项。科举制提升了官员的文化素养,排除 A 项;CD项符合史实
11、,但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12.唐中宗神龙二年,将全国分为十道,派遣官员巡察各地,长官称道巡察使。下列官职的设置意图与道巡察使最接近的是A. 三司使B. 刺史C. 参知政事D. 同平章事【答案】B【解析】据材料“将全国分为十道,派遣官员巡察各地,长官称道巡察使”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三司使掌财政权,不符合材料,故 A 错误;汉代刺史负责巡察地方,故 B 正确;参知政事分割宰相行政权,故 C 错误;同平章事也行使宰相部分职权,故 D 错误。故选 B。13.“知州”官名源自宋代,全称“权知某军州事” 。 “权知”意为暂时主管, “军”指该地厢军, “州”指民政。宋代“知州”的设立表明( )A. 宰相
12、的军政大权被分割 B. 中央对地方控制力有限C. 地方行政单位发生变化 D. 皇帝对地方的控制加强【答案】D【解析】7从材料“权知”意为暂时主管, “军”指该地厢军, “州”指民政”中可以看出,宋朝“知州”代表中央暂时管理地方的军政,因此“知州”的设立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管理,故D 项正确,B 项错误;A 项错误,宰相是中央官职,而“知州”是地方官职;材料中没体现出地方行政单位的变化,故 C 项排除。14.下图所示制度( ) A. 强化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B. 提高了决策的正确性C. 消除了君权与相权的矛盾 D. 造成了君主权力旁落【答案】B【解析】材料涉及的是中央官职的设置,没有涉及地方行政制度
13、的变化,因此不能起到加强中央集权的作用,排除 A;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片反映的是三省六部制及其运作机制,三省之间分工合作,相互牵制有利于决策的正确性,B 正确;C“消除了”的说法过于绝对,排除;三省六部制加强了君主专制,排除 D。点睛:本题考查了唐代政治的相关知识,要求学生掌握三省六部制的相关史实等,解题的关键在于掌握三省六部制的运作及其作用等。15.“百僚未起朕先起,百僚已睡朕未睡。不如江南富足翁,日高丈五犹拥被。 ”明太祖在位时曾再三对百官诉苦。至明成祖时,为改变皇帝过于劳累的局面,采取的措施是A. 设枢密院B. 设立南书房C. 设置殿阁大学士D. 设立内阁【答案】D【解析】8材料反映的是明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山东省 烟台市 龙口 第一 中学 2018 _2019 年高 历史 10 月月 考试题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