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蚌埠市第一中学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doc
《安徽省蚌埠市第一中学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徽省蚌埠市第一中学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doc(13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 1 -蚌埠一中 2018-2019 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三历史考试时间:90 分钟 试卷分值:100 分 一、单选题(每题 2 分,共 48 分)1武则天时期,将中书、门下二省名称分别改为凤阁、鸾台,通过加授“同凤阁鸾台平章事”头衔,使低品级官员得以与凤阁、鸾台长官共同议政。宰相数量大增,且更替频繁。这一做法的目的是( )A扩大中书、门下二省的职权 B为官员提供迅速晋升的机会C便于实现对朝政的全面控制 D强化宰相参政议政职能2据文献记载,西北的高昌国原本保持有土地自由买卖的习惯。唐初,灭高昌国,置高昌县,后设安西都护府统之。此后在该地出土的唐时期吐鲁番文书中,就很少见到土地买卖文书了。
2、这一变化反映了当时 ( )A唐朝重视保护自耕农经济 B西北与中原贸易往来频繁C中央集权有利于经济发展 D农业经济重心逐渐向南迁移3宋朝统治者为了维护原有的城市格局和制度、曾作过一番努力,宋真宗曾加宽街衢,使“衢巷文袤,及禁鼓昏晓,皆复长安旧制”,但收效甚微,店铺侵占通衢大道的情况屡禁不止,到了宋徽宗时期。以征收“侵街房廊钱”的形式承认了这一行为的合法性。这反映出( )A宋朝统治者不再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B汉唐的坊市制度最终被宋微宗废除C商业发展严重影响了街衢正常交通 D商品经济的发展倒逼城市管理改革4孔子曾说:“谁能出不由户?何莫由斯道也?”孟子也说:“仁,人之安宅也;义,人之正路也。旷安宅而弗
3、居,舍正路而不由,哀哉!”董仲舒也认为:“夫仁人者,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据此可知,三人都( )A代表了中国古代的宗教信仰 B体现了不同时期儒家思想的治国之道C承认、遵循和信奉仁义之道 D提升了儒家思想在当时的地位和影响5宋代某理学家说:“治道亦有从本而言,亦有从事而言。从本而言,惟从格君心之非,正心以正朝廷,正朝廷以正百官。”由此可知,该理学家( )A强调培养个人社会责任感 B主张强化封建等级秩序C认为君主德行是治国根本 D吸收了道家的治国思想- 2 -6朱熹说:“饮食者,天理也;要求美味,人欲也。”“佛说万理俱空,吾儒说万理俱实。”他认为“人心”和“理”是一体的,而佛教“人心”
4、和“理”是分离的。这反映了朱熹( )A主张人放弃一切欲望 B吸收了佛教有益成分C倡导和谐的社 D反对佛教的禁欲主义7亚里士多德在雅典政制中提到:“民众会(公民大会)并不能通过未经议事会准备和未经主席团事先以书面公布的任何法案”,同时“凡议事会所通过的判决必须送交陪审法庭,而陪审官的任何投票都应当具有最高权力”。这揭示了古代雅典( )A 公民大会权力最大 B审判流程公开公正C公民是城邦的主体 D具有权力制约思想8“尽管罗马法律在妇女继承财产上做了严格限制,但一些聪明人往往能找到法律的漏洞随着罗马在地中海地区的扩张,妇女们也开始占有大宗财产。许多妇女管理着家庭的财政事务和大地产。”这段话表明( )
5、A妇女在家庭中的地位逐渐与男子平等 B罗马法关于财产关系的规范不够严密C妇女的财产继承权富有自然法的精神 D妇女的财产占有体现公民法的灵活性9古希腊学者力图在理性思考的基础上解释自然和社会,但他们并没有把神话与哲学、文学、历史分开,神话思维是当时人们普遍的思考与表达方式。这表明古希腊( )A信仰与理性的密切联系 B宗教思想主宰政治生活C理性思维推动学科发展 D民主促进思想文化繁荣10新航路开辟后热衷于探险的葡萄牙人和西班牙人看到可以用白银跟中国人做生意,便掀起了一场银矿开发狂潮。整整两个半世纪,美洲的巨额白银不断的流入中国。这反映了( )A白银流入促进了中国资本的原始积累B对外贸易增加使中国小
6、农经济开始解体C中国商品满足西、葡两国的市场需求D西、葡已成为明朝政府最大的贸易伙伴1117、18 世纪,英国通过一系列商业垄断战争,海盗式掠夺,欺诈性贸易和贩卖黑人奴隶等方式确立全球海上霸主地位;19 世纪,英国工业品大量销往世界各地,工业原料和农副产品从各地输往英国。这表明( )A工业革命是英国确立世界霸权的主要原因- 3 -B殖民活动与商品贸易都是世界市场形成的推动力C殖民活动加速英国资本原始积累D英国民主政治发展推动了经济变革12下面是 1750 年1900 年世界制造业产量的相对分额(%) 1750 年 1800 年 1830 年 1860 年 1880 年 1900 年 整个欧洲
7、232 281 342 532 613 62 英国 19 43 95 199 229 185 法国 40 42 52 79 78 68 德意志诸邦/德国 29 35 35 49 85 132 美国 01 08 24 72 147 236 日本 38 35 28 26 24 24 中国 328 333 298 197 125 62 印度 245 197 176 86 28 17 从中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A18 世纪中国经济引领世界潮流B德国发展速度最快,与英国抢占世界市场C世界经济中心从亚洲逐步转移到欧洲D两次工业革命促使英国成为“世界工厂”131215 年 6 月 15 日,安茹王朝屡战屡败
8、的国王约翰与 25 位贵族代表举行谈判,签署了著名的自由大宪章,从此英国确立“王在议会”和“王在法下”的原则。1603 年伊丽莎白一世去世,她远在外国的侄孙詹姆士一世继位,詹姆士对英格兰一无所知,坚持“君权神授”,王权逐步凌驾于议会之上。直到光荣革命的胜利,议会才“收复”失去的权力。这表明,光荣革命( )A对英格兰的政治传统有所捍卫 B结束了英国君主制的历史进程C标志着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D使英国国王处于“统而不治”地位14牛顿的力学定律为启蒙运动奠定了思想基础,斯宾塞从达尔文进化论出发论证了西方国家殖民的合理性。这说明( )A自然科学影响社会科学的发展 B自然科学促进民主政治的发展- 4
9、-C自然科学具有普世性的价值 D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互为补充151912 年 1 月 1 日,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首开总统宣誓之先河:“倾覆满洲专制政府,巩固中华民国至专制政府既倒,国内无变乱,民国卓立于世界,为列邦公认,斯时文当解临时大总统之职,谨以此誓于国民。”这一宣誓的主要价值是( )A激发革命党人的斗志 B号召实行责任内阁制C树立民主信仰,凝聚共和力量 D彰显神圣感和宣誓者的使命感16近代谭嗣同说:“君臣朋友也;父子异官异财,父子朋友也;夫妇撣偶判妻;皆由两情自愿,而成婚于教堂,夫妇朋友也;至兄弟,更无论矣。”其根本意图是( )A提倡天赋人权强调德治 B宣扬西方思想鼓动社会革新C主张改
10、变社会经济观念 D推翻清政府的反动封建统治17陈独秀在总结辛亥革命失败的教训时,敏锐地意识到“当下的革命阻力已不再是表面上的制度与体制是否与现行的社会政治形势相一致,而是体制层面的价值体系是否符合民众之心理”。陈独秀强调的是( )A辛亥革命完成了政治革命的任务 B民主共和的观念尚未深入人心C提高国民觉悟是政治变革的前提 D辛亥革命后中国政治生态优化181953 一 1973 年,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国内生产总值的平均增长率分别为:美国 35% ,英国 35%,法国 52%,联邦德国 59 %,日本 98 %。其经济的高速发展皆因为( )A信息产业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新的增长点B刺激需求、扩大消费以推
11、动经济发展C鼓励出口、限制进口以实现经济增长D充分发挥市场对于经济的调节作用19自 2008 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美国在世界秩序中的统治地位衰退以来,新兴大国以经济竞争、资本积累、政治和经济影响、技术和物质能力等形式成功渗透到一些权力领域。有人认为,世界秩序正在进入一个相互依存式主导权的时代。这意味着( )A美国的世界霸主地位开始松动 B世界政治多极化格局正式形成C新兴大国成为重要的国际力量 D经济全球化让大国间相互依存2020 世纪 90 年代,剧变后的苏联和东欧国家,放弃了原先的计划经济体制,实行了以私有化和市场化为特征的经济体制,那些计划经济色彩浓厚的发展中国家也逐步走上了市场经济之路。这
12、说明( )- 5 -A世界格局的变化影响国家的经济发展方式B世界各国已完全融入世界经济的主流体系C意识形态等因素深刻影响国家的经济发展程度D国家的经济发展方式影响国家的经济发展程度21下列表述中,材料与结论对应正确的是( ) 选项 材料 结论 A 1930 年,美国修订了 1125 种商品的进口税率,其中增加税率的商品有 890 种。 此种做法为摆脱经济危机提供了有效模式。 B 列宁指出“商业是我国经济生活的试金石,是无产阶级先头部队同农民结合的唯一可能的环节”。说明列宁想借新政策结束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行余粮收集制。 C 1967 年,英国工党领袖竞选时的口号是:“让每个英国人都成为股东。”
13、 该口号反映出资本社会化的趋势。 D 2010 年,中国在世界银行的投票权由原来的277%提高到 442%,成为仅次于美国、日本的第三大股东国。 世行投票权大小要看该国是否为世界银行创始国。 22有学者指出:“冷战”终结后,全球地缘政治秩序进入自发调整期,国际政治体系宛如一个正在旋转的万花筒,充满不确定性,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毫无疑问已成为政治冲突最有效的“减震器”。材料的主旨是( )A全球政治体系具有明显的单极特征 B经济全球化加剧各国间政治冲突C经济联系加强使各国共同利益增大 D维护世界和平需要实行全球治理2320 世纪 90 年代初,国务院制定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转变经营机制条例,要求国有企
14、业打破“三铁”,即打破“铁饭碗”、“铁工资”、“铁交椅”,建立能高能低的分配机制,能进能出、能上能下的劳动用工制度;解决“双轨制”,给予企业充分经营自主权。这说明当时( )A国有企业改革拉开帷幕 B从供给端重新优化配置C经济体制改革继续深化 D市场经济体制已经确立24孙中山认为,共和是中国政治之精髓,先哲之遗业;人们所共尊的尧、舜、禹三代就是“天下为公”的自治共和时代,共和制度是中国政治的古老传统。据此可知,孙中山意- 6 -在( )A批判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B剖析民主共和制度的实质C为民权主义寻找历史依据 D继承和发展儒家传统文化二、材料阅读(25 题 25 分,26 题 15 分,27 题
15、12 分,共 52 分)25(25 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什么是现代国家?近代以来,人们根据源于西方的各种观念,或将建立单一民族国家作为现代国家的标志,或将建立联邦制、地方自治制度作为现代国家的标志,或将建立普选制议会制、两党制多党制作为现代国家的标志。这些理解虽然侧重点不同,但基本上都是从政体即政治运作方式来认识现代国家的。 摘编自(英)克里斯皮尔森论现代国家 材料二 什么是现代价值、现代文化、现代精神?近代以来众说纷纭。有人认为以勤俭敬业的职业劳动来遵守上帝戒律、完成上帝旨意的基督教新教伦理代表了现代价值,有人认为坚持自利的个人本位、人人追求利益最大化、彼此自由竞争和博弈代
16、表了现代价值。 据张书琛西方价值哲学思想简史等 材料三 中华文明的现代转型是面对 19 世纪中叶的两次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运动的巨大冲击而仓促开始的。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对于何谓现代、怎样转型这些根本性问题,我们一直没弄清楚。从鸦片战争到新中国成立前,中国人民经历了一个世纪的奋斗,但现代化成效依然有限。中华文明走向现代的伟大转型,是在 1949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方才真正踏上征程的。 据高德步中国价值等 (1)根据材料一的标准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说明美国是如何成为一个“现代国家”的?(8 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中华传统主流文化价值与西方现代价值的不同。(4 分) (3)
17、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华文明的现代转型在 18401949 年成效有限的原因(4 分),指出 1949 年以来中华文明在实现现代转型方面的具体表现。(9 分)- 7 -26(15 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中国封建社会人口自然增长率低只是总括而言。如果画一条封建社会人口变化的曲线,就立刻可以看出它并不是平滑地缓慢上升,而是具有在一段时期内大起大落和在整个封建时期内做台阶式“跃迁”这样两个特点。大体上说,一个历时较久而又比较强大的封建王朝(如两汉、唐、两宋、明、清等)的初期,人口增长十分迅速,大约到中期达到高峰,而后停滞,到新旧王朝交替时期则急剧下降,人口的变化呈现大起大落的
18、现象。 在封建社会特定的生产力水平制约下,人口增长与土地之间的内在紧张和矛盾是无法避免的,当人口超过农业生产能力的极限时,劳动力不仅无法带来财富,还会因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的短缺造成相对过剩人口。人地紧张引发的阶级矛盾必然会引发激烈的冲突,历史上每一次农民起义都是以人地矛盾为内涵的阶级冲突的表面化和激烈化。这种冲突的结果一方面是改朝换代式的政权更迭;另一方面是由战争导致的人口锐减和相对缓解了的人地关系。范文澜先生把人口的波段变化视为朝代的波段、政治的波段,用人口的增减说明古代朝代的盛衰。 摘编自肖晓珍中国古代农业社会人口变化规律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封建社会人口变化的特点。(6
19、 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人口变化与农业生产的关系,概括古代人口变化给我们带来的启示。(9 分)27 . (12 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 8 -材料 日本历史学家内藤湖南在概括的唐宋时代观一文中指出,唐和宋在文化的性质上有显著差异。唐代是中世纪的结束,而宋代则是近世的开始。 钱穆先生也说:“论中国古今社会之变,最要在宋代。宋以前,大体可称为古代中国,宋以后,乃为后代中国。秦前,乃封建贵族社会。东汉以下,士族门第兴起。北晋南北朝定于隋唐,皆属门第社会,可称为是古代变相的贵族社会。宋以下,始是纯粹的平民社会。除蒙古满洲异族入主,为特权阶级外,其升入政治上层者,皆由白衣秀才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安徽省 蚌埠市 第一 中学 2019 届高三 历史上 学期 期中 试题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