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战2019年高考政治考点一遍过考点34文化的继承与发展(含解析).doc
《备战2019年高考政治考点一遍过考点34文化的继承与发展(含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备战2019年高考政治考点一遍过考点34文化的继承与发展(含解析).doc(23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1考点 34 文化的继承与发展(一)传统文化含义:传统文化是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并保留在现实生活中的、具有相对稳定性的文化。表现:特点:具有相对稳定性。传统文化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基本特征,同时,它的具体内涵又能够因时而变。具有鲜明的民族性。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在长期共同生活过程中创造的,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民族风格和民族气派,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具有继承性。相对稳定性是从纵向的、历史的角度来说的,指一个民族的文化由过去到现在具有历史继承性;鲜明的民族性是从横向角度来说的,指一个民族文化区别于其他文化的不同之处。影响与作用:传统文化的相应内容如果能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
2、长的精神需求,2就能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反之,如果一成不变,传统文化也会阻碍社会进步、妨碍人的发展,起消极作用。(二)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原因: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只有发挥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克服传统文化的消极作用,才能兴旺发达;每个人只有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的影响,才能使自己自由全面发展,更好地创造新生活。正确的态度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推陈出新、革故鼎新。面对传统文化,要辩证地认识它们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分辨其中的精华和糟粕。对于传统文化中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积极向上的内容,应该继续保持和发扬。对于传统文化中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落后的、腐朽的东西,必须“移风易
3、俗” ,自觉地加以改造或剔除。“对待文化多样性的正确态度”“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对待外来文化的正确态度” 。对待文化多样性的正确态度: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必须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在文化交流中,要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平相处,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推陈出新,革故鼎新。面对传统文化,要分辨其中的精华和糟粕。对于传统文化中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积极向上的内容,应该继续保持和发扬。对于传统文化中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落后的、腐朽的东西,必
4、须加以改造和剔除。要认真做好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批判地继承传统文化,不断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对待外来文化的正确态度: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在文化交流、借鉴、融合的过程中,必须以世界优秀文化为营养,充分吸收外国文化的有益成果。在学习和借鉴其他民族优秀文化成果时,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三)文化在继承中发展含义:文化继承不是原封不动地承袭文化,而是要有所淘汰,有所发扬,从而使文化得到发展。文化发展是指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关系: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继承与发展,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要求: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3意义:
5、把握好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批判地继承传统文化,不断推陈出新,革故鼎新,我们就能够作出正确的文化选择,成为自觉的文化传承者和享用者。(四)影响文化发展的主要因素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决定着社会制度的变化,也决定着文化的发展方向。科学技术的进步,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科学技术中每一项重大发现和发明都推动了人类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当代信息技术的运用,使收集、选择、传递、储存文化资源的手段和方式发生了根本变革,极大地促进了文化传播、继承与发展。思想运动。思想运动往往催生社会变革,促进文化的发展。教育。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
6、化的特定功能,在人的教化和培育上始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教育通过对受教育者的“传道、授业、解惑” ,把文化传递给下一代。教育能够以浓缩的形式重演人类认识世界的过程,使人“站在前人的肩膀上”从事文化创造。随着教育方式的变革,教育在文化传承中的影响越来越大。文化传播与文化继承4考向一 传统文化的含义(1)含义:传统文化指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并保留在现实生活中的,具有相对稳定性的文化。(2)传统文化是人们在历史实践活动中创造和积淀的文明成果,是一个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条件。相对于外来文化来说,是指母文化或本土文化;相对于现代文化来说,是指历史上流传下来的文化。它或者表现于物质载体,如建筑、雕塑、生产工
7、具、生活用品;或者表现于各种知识信息的积累储存。【典例 1】2000 多年前,老子说“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 ,意思就是说最高境界的善行就像水一样涓涓细流,泽被万物。习近平主席引用老子的话,期望亚太经合组织以太平洋之水结缘,使太平洋成为太平之洋,友谊之洋,合作之洋,实现亚太地区和平、发展、繁荣、进步。这表明A传统文化是现代思想的源头 B传统文化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基础C传统文化是在历史发展中形成的 D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答案】D 考向二 传统文化的特点(1)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传统文化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基本特征,同时,它的具体内涵又能够因时而变。(2)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传统文化
8、是一个民族在长期共同生活过程中创造的,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民族风格和民族气派,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典例 2】2017 年 4 月 4 日是清明节。清明节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据传始于古代帝王将相“墓祭”之礼,后来民间也竞相仿效,于此日祭祖扫墓,历代沿袭成为中华民族一种固定的风俗。如今,更是我国的法定传统节日。这表明传统文化具有继承性 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传统文化都是落后文化的表现 民族节日对我国人民的思想影响最深远5A B C D【答案】A考向三 文化、传统文化、先进文化的比较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的精神活动及其产品的总称。文化在本质上属于社会意识的范畴,是
9、对社会存在的反映。文化是一种精神现象,也是一种社会现象,还是个人的一种素养传统文化 是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并保留在现实生活中的、具有相对稳定性的文化内涵不同先进文化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面向世界、面向现代化、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是人类文明进步的结晶,是推动人类社会前进的精神动力,代表着社会发展方向,体现着最广大人民的意愿和要求外延不同文化包含传统文化和先进文化,文化和传统文化中有先进文化也有落后文化【典例 3】 “学有所教”的政策指向是让每一个适学个体都能平等地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这一提法,与我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提
10、倡的“有教无类”的教育观十分相似。这说明文化具有继承性 传统思想对今天中国的社会发展具有深刻影响 文化复古主义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A B C D【答案】C【解析】本题宜用排除法。中“文化复古主义”是我们极力反对的,没有什么现实积极意义,排除。故选 C。考向四 正确对待传统文化6【典例 4】传统民俗节日应考虑恢复一些对现代有积极作用的千年古俗,还应扩充其新的内涵,如在春节宣传一些振兴中华民族的内容,在清明节提倡植树和缅怀亲人与先烈,在中秋节宣传和谐,在重阳节宣传敬老爱老等。这启示我们A传统文化都可为我所用,要全部继承B传统文化都不符合时代特点,要全部抛弃C否定旧的文化传统,
11、代之以全新的文化形态D对传统文化要批判继承,古为今用【答案】D 【解析】对传统文化应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坚持批判地继承,并与时代精神相结合,推陈出新、革故鼎新,D 正确。考向五 正确认识继承与发展的关系(1)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含义文化继承,不是原封不动地承袭传统,而是要有所淘汰、有所发扬。文化发展是指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而不是对旧文化的简单否定,是批判地继承;不是简单的文化更替,是前进的、上升的,是对文化传统的“扬弃” 。(2)文化的继承与发展是辩证统一的关系继承与发展,是统一过程的两个方面。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继承的目的是发展,不能原封不动地承袭传统。发展必须以继承为基
12、础,否则,发展就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3)正确处理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把握好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就要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要批判地继承传统文化。继承传统文化,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批判继承,古为今用。对于7传统文化中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积极向上的内容,应该继续保持和发扬;对于传统文化中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落后的、腐朽的东西,必须加以改造或剔除。要不断地推陈出新,革故鼎新。继承传统文化,要不断革除陈旧的、过时的旧文化,积极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汲取养分,创造出既有时代精神,又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文化。【典例 5】从文化传承与发展的角度看,下图漫画尽
13、信书则不如无书告诉我们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 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要辩证的对待传统文化 创新是学习的根本目的A B C D【答案】C考向六 影响文化发展的因素根本原因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决定着社会制度的变化,也决定着文化的发展方向科学技术 科学技术的进步,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思想运动思想运动往往成为社会变革的先导,不同思想在思想运动中相互激荡,不但催生着社会变革,也促进了文化发展自身因素教育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在人的教化与培育上始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教育通过对受教育者的“传道、授业、解惑” ,把文化传
14、递给下一代;随着教育方式的不断变革,教育在人类文化的传承中将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典例 6】在“互联网”的大环境下,互联网与教育不断融合,在线教育日益火爆。人们的学习方8式正发生深刻变化,学习者可以根据自己的水平、能力,在网上找到为自己“量身定制”的课程,学习变得更为主动和灵活。这说明科技进步是文化多样性产生的重要因素科技的发展推动了文化传承方式的变革“互联网教育”决定着文化发展的方向在线教育有利于满足学习者个性化需求A B C D【答案】D 考向七 全面认识教育的作用角度 教育作用文化的特点 教育有利于提高人的文化素养,展示文化的力量文化与经济、政治、综合国力的关系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相互影响
15、。大力发展教育事业能够为经济建设培养各种高素质人才,提高劳动者的素质,为经济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文化交流教育作为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在人的教化与培育上始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通过教育有利于传承我国优秀传统文化文化传承教育是发展科技和培养人才的基础,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作用。必须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教育与现代化建设 教育是发展科技与培养人才的基础,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教育与人的素质 有利于提高公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典例 7】2017 年 6 月 26 日,第十六届“汉语桥”
16、世界大学生中文比赛印度尼西亚赛区决赛在印尼首都雅加达落下帷幕,这标志着本届“汉语桥”世界大学生中文比赛海外预赛已全部结束。7 月 10 日,有来自全球 110 多个国家的约 150 名大学生选手抵达北京,来到孔子学院总部,用两天的时间近距离的体验中国文化。之后他们还飞抵星城长沙,在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国际汉语言文化传播基地开启为期 1个月的第十六届“汉语桥”世界大学生中文比赛复赛、决赛之旅。近年来,儒家思想在世界影响深远,与孔子学院的设立有关。这告诉我们 9儒家文化是世界上最优秀的文化 教育具有传递文化的特定功能教育是文化传播的一个重要途径 教育是文化传播最重要的途径A B C D【答案】
17、 C1 “天下之本在家” 。尊老爱幼、耕读传家、勤俭持家、知书达礼、遵纪守法、家和万事兴等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铭记在中国人的心中,融入中国人的血脉中,是支撑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传的重要精神力量,是家庭文明建设的宝贵精神财富。这告诉我们中华文化具有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特征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纽带我国各民族共同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结晶A B C D2下图以传统剪纸艺术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该艺术创作形式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符合中华文化的发展方向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是中华文化力量的集中展示有利于充分肯定自身的文化价值,增强了文化自信 10准确把
18、握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促进了文化创新A B C D3中国古琴是世界最古老的弹拨乐器之一,主要由弦与木质共鸣器发音,至今已有 3000 多年历史。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已把中国古琴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从文化的角度对其意义加以描述,你认为表述最准确的一组关键词是A大众文化、文化创新、文化丰富性、文化创新与发展B历史文化、文明演进、文化多样性、文化传承与保护C先进文化、文化发展、文化多元性、文化传播与开发D历史文化、文明演进、文化民族性、文化批判与继承42017 年 1 月 8 日,以“同系血脉亲情,共铸中国梦”为主题的全球华人春节联欢晚会于北京国家会议中心隆重举办。晚会邀请众多优秀
19、的华人华侨代表共襄盛举,来自海内外的多位表演艺术家纷纷登台献艺。这有利于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提高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 充分展现中华民族文化多姿多彩的艺术魅力 为推动海内外文化最终走向同一创造了条件 增强海内外华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A B C D5一些西方发达国家凭借强大的综合国力、先进的科技手段和发达的文化传播手段,积极传播其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对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的民族民间传统文化生态造成了严重冲击。很多民族民间文化的特色正在逐渐消失,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也受到严重威胁。这一事实告诉我们,在进行文化交流时A必须反对“封闭主义”B要注意克服“民族虚无主义”C应该注意防止外来文化的传
20、播D要注意克服“守旧主义”62017 年 2 月 21 日是第 18 个国际母语日。2000 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每年的 2 月 21 日定为“国际母语日” 。2017 年的主题是“开展多语教育,迈向可持续未来” 。语言是推动可持续发展和协调总体与局部之间关系的关键因素。从文化生活角度看,这一主题的确定主要是基于不同民族和国家形成的语言文化具有共性11各国语言是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开展多语教育能促进文化多样化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能够在传承中保护母语A B C D72017 年 6 月 26 日,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的中国标准动车组“复兴号” ,正式首发。在动车
21、组 254 项重要标准中,中国标准占 84%,标志着中国铁路成套技术装备已经走在世界前列。我国大力推进科技创新的文化意义在于使科技成为推动文化发展的决定因素为文化发展提供强大的物质技术手段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自信使科技成为一个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A B C D8 “书入有魂,字在指尖行” ,2016 年 12 月 12 日,由搜狗输入法主办,一得阁、华夏万卷协办的“字媒体书法大赛”复赛在北京顺利举行。 “展纸挥毫,笔走蛟龙,直画如剑,曲笔似藤,点若危峰坠石,撇如兰叶拂风。 ”再优美的文字似乎也无法形容书法艺术的精髓。历时一个多月,书法大赛虽然已完美收官,但作为国民好评的输入法,将
22、中国传统文化继续发扬光大,似乎还任重而道远。此举的直接文化意义在于弘扬中国书法艺术,使中国书法艺术走向世界增强用户对输入法的体验唤起公众对传统书写方式的记忆和重视使中国传统文化进一步传承和发扬A B C D92017 年 9 月 8 日,第十三届全运会在天津开幕。吉祥物“津娃” ,取材于享誉中外的天津杨柳青年画,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和天津特色,将杨柳青年画的艺术表现形式与现代卡通形象进行了有机整合,同时融入了极强的时代气息。这表明12文化在继承基础上发展,在发展过程中继承实现文化创新需要与时代精神相结合文化创新源于人们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A B C D10习近平
23、在多种场合坦言, “读书已成了我的一种生活方式” 。他强调, “传统文化中,读书、修身、立德,不仅是立身之本,更是从政之基。古人讲,治天下者先治己,治己者先治心。治心养性,一个直接、有效的方法就是读书” 。从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的理由是文化继承是文化发展的前提 文化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优秀的传统文化能塑造人生 传统文化是我国的文化遗产A B C D131 (2018江苏政治)笙是我国一种古老的乐器,迄今已有 3000 年的历史。它那金声玉振的小小笙簧和刚直劲节的紫竹笙苗、那“直而不居,曲而不兆”的独特音色,承载了“和” “德” “清” “正”的美学精神,成为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材料表明,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备战 2019 年高 政治 考点 34 文化 继承 发展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