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宜宾市一中2017_2018学年高中化学下学期《元素周期律》教学设计.doc
《四川省宜宾市一中2017_2018学年高中化学下学期《元素周期律》教学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川省宜宾市一中2017_2018学年高中化学下学期《元素周期律》教学设计.doc(10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1元素周期律课题 第二节 元素周期律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了解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原子半径、主要化合价与元素金属性、元素非金属性的周期性变化。2、了解两性氧化物和两性氢氧化物的概念。3、认识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是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周期性变化的结果,从而理解元素周期律的实质。4、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过程与方法 1、归纳法、比较法2、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学习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勤于思考、勇于探究的科学品质。学习重点 原子的核外电子层排布和元素金属性、非金属性变化的规律。学习难点 元素金属性、非金属性变化的规律。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环节一、复习【 复 习
2、 导 入 】 1、 元素周期表的结构2、原子的结构 思考、回答 复习巩固环节二、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思 考 与 交 流 (1)我们已学习了元素周期表的结构,那么这张表又有何意义呢?(2)元素的性质是由什么决定的?(3)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原子核相对于原子很小,即在原子内部,原子核外,有一个偌大的空间供电子运动。如果核外只有一个电子,运动情况比较简单。对于多电子原子来讲,电子运动时是否会在原子内打架呢?它们有没有一定的组织性和纪律性呢?展示电子层模型示意图归 纳 与 整 理 第二节 元素周期律一、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科学研究证明,电子的能量是不相同的,它们分别在能量不同区域内运动。我们把
3、不同的区域简自学 P13 页第一、二段描述自己所想像的原子的电子层模型完成练习巩固理解电子层的概念3化为不连续的壳层,也称作 ,分别用 n=1、2、3、4、5、6、7 来表示从内到外的电子层,并分别用符号 来表示。通常,能量高的电子在离核 的区域运动,能量低的电子在离核 的区域运动。这就相当于物理学中的万有引力,离引力中心越近,能量越低;越远,能量越高。1、电子层的划分电子层(n) 1、2、3、4、5、6、7电子层符号 K、L、M、N、O、P、Q离核距离 能量高低 思 考 与 交 流 由于原子中的电子是处于原子核的引力场中,电子总是尽可能的从内层排起当一层充满后在填充下一层。那么,每个电子层最
4、多可以排布多少个电子呢?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有没有可以遵循的规律呢?指导阅读课本 12 页表 1-2,根据原子光谱和理论分析得出的核电荷数为 1-20 的元素原子核外电子层排布,看能不能总结出某些规律。归 纳 与 整 理 2、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1)各电子层最多容纳的电子数是 2n2个( n 表示电子层)(2)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 8 个(K 层是最外层时,最多不超过 2 个);次外层电子数目不超过 18 个,倒数第三层不超过 32 个。(3)核外电子总是尽先排布在能量最低的电子层,然后由里向外从能量低的电子层逐步向能量高的电子层排布(即排满 K 层再排 L 层,排满 L 层才排M 层)。(4)
5、以上规律是相互联系的,不能孤立地机械套用。思 考 与 交 流 (1)请大家分析稀有气体元素原子电子层排布。稀有气体的最外层电子数有什么特点?(2)元素的化学性质主要决定于哪层电子?稀有气体原名为惰性气体,为什么?阅读课本 12 页表1-2,根据原子光谱和理论分析得出的核电荷数为 1-20 的元素原子核外电子层排布,总结出某些规律。课堂练习回答(1)除氢为 2 个外,其余均为 8 个。(2)主要决定于最外层电子数。因为它们的化学性质懒惰,不活泼,一般4我们把以上分析归纳起来,会得出什么结论呢?通常,我们把最外层 8 个电子(只有 K 层时为 2 个电子)的结构,称为相对稳定结构。一般不与其他物质
6、发学生化学反应。当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小于 8(K 层小于 2)时,是不稳定结构。在化学反应中,具有不稳定结构的原子,总是“想方设法”通过各种方式使自己的结构趋向于稳定结构。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特别是最外层电子数决定着元素的主要化学性质。从初中所学知识,我们知道,金属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少于 4个,在化学反应中比较容易失去电子达到相对稳定结构;而非金属元素的最外层一般多于 4 个电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电子而达到 8 个电子的相对稳定结构。原子得到或失去电子后的阴阳离子也可用结构示意图来表示。不易和其他物质发学生化学反应。回答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 8 的结构的原子,不易起化学反应。环节二
7、、元素周期律投影展示118 号元素原子结构示意图。板书二、元素周期律 投影展示 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原子核外电子层排布变化的规律性原子序数 电子层数 最外层电子数12 1 12310 2 181118 3 18结论: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排布呈现变化。讲述从上表可以看出: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每隔一定数目的元素,会重复出现原子最外层电子从 1 个递增到 8 个的情况(H、He 除外),这种周而复始的重现(但并不是简单的重复)的现象,我们称之为周期性。这就如同我们一年一年的四季更替及学生活中的每天都是 24 小时一样。因此,原子核外电子层排布的这种规律性变化,我们便称之为周期性变
8、化。由此,可得出如下结论:总结一下,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原子核外电子层排布有何规律性变化。培养自学、归纳和表达能力掌握电子排布规律6讲述并板书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排布呈现周期性变化。过渡元素的性质是由元素的原子结构决定的,那么,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的性质是否也会像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排布一样呈现周期性变化?我们从元素的化合价和元素的金属性与非金属性两个方面来进行探讨。投影元素的主要化合价教师对于稀有气体元素,由于它们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在通常状况下难以与其他物质发学生化学反应,因此,把它们的化合价看作 0。提问说出上表中元素化合价变化的规律?教师很好!那么,能不能由此说明:随
9、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的化合价也呈周期性变化呢?板书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化合价呈现周期性的变化。过渡面我们通过第三周期元素的一些化学性质来探讨元素的金属性与非金属性有何变化。提问假如我们要用实验来验证这个结论,又应从哪些方面着手呢?学生回答,教教师板书判断元素金属性强弱的依据:1.单质跟水(或酸)反应置换出氢的难易;2.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氢氧化物的碱性强弱。判断元素非金属性强弱的依据:1.跟氢气学生成气态氢化物的难易程度以及氢化物的稳定性;2.元素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强弱。教师一般,对于金属元素我们主要研究其金属性,对于非金属元素我们主要研究其非金属性。下面我们就按照这个标准,以
10、1118 号元素为例,来研究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的变化情况。下面我们通过实验来研究 Na、Mg、Al 三种金属元素的金属性强弱。演示实验钠镁铝分别与水反应教师请大家分别描述实验现象(注意反应现象的剧烈程度)学生原子序数为12 时,化合价从+1 下降到 0;原子序数为 39 时,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最高正价从+1 到+5,最低负价从-4到-1;原子序数为1117 时,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最高正价从+1 到+7,最低负价从-4 到-1。稀有气体元素的化合价均为 0。观察并描述实验现象1.Na 在常温下,与7注学生在描述实验现象时,常把“产学生无色气体”回答成“产学生氢气”;“与 Mg 反应在常温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四川省 宜宾市 一中 2017 _2018 学年 高中化学 学期 元素周期律 教学 设计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