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东联现代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
《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东联现代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东联现代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9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 1 -东联中学 20182019 学年第一学期高一年级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本试卷分第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 100 分,考试时间 90 分钟,请按要求在答题卡上作答,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第卷(60 分)1、选择题(本大题共 40 小题,每题 1.5 分,共 60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礼记中记载了这样一段文字:“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大人世及(世袭)以为礼。 ”这段文字中的“大道”是指禅让制 世袭制 公有制 私有制A BC D2.在商代,巫总管一切“神事” ,所有的“民事”又都要涂上“神事”的色彩
2、。这表明A政权与神权结合紧密 B权力尚未高度集中C民本色彩较为浓厚 D宗法制度雏形初具3.“周之宗盟,异姓为后” ,即周的宗盟,除了同姓之外还有异姓,异姓列在同姓之后,异姓纳入周的宗盟A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建立 B破坏了分封制的原则C严重冲击姬姓诸侯地位财产 D拱卫了周王室的统治4.史载,周王朝最初分封的封国,面积很小,二十个或三十个封国联合在一起,也没有王畿大。周王朝这样做的目的在于A.强化周王室对地方的控制 B.推动诸侯国扩展疆域C.建立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 D.提高同姓贵族的地位5.周灭商后,以崭新的政治风格实行统治,“由是天子之尊,非复诸侯之长,而为诸侯之君” 。形成这种政治风格的制度基础主
3、要是A.礼乐制度 B.分封制 C.宗法制 D.王位世袭制6.王国维说:“欲观周之所以定天下,必自其制度始矣。周人制度之大异于商者,一曰立子立嫡之制,由是而生宗法及丧服之制,并由是而有封建子弟之制、君天子臣诸侯之制。 ”材料认为周代宗法政治的典型特征是A.礼乐丧葬制 B.嫡长子继承制C.婚娶联姻制 D.功臣分封制7.吕氏春秋记载:“微子启虽长,系庶出,不得立;纣王虽幼,以嫡立。 ”材料反映了A财产继承的原则 B宗法制的基本法则- 2 -C任人唯才的要求 D兄终弟及的传统8.“乐者为同,礼者为异。同则相亲,异则相敬。乐胜则流,礼胜则离。合情饰貌者,礼乐之事也,礼义立,则贵贱等矣。乐文同,则上下和矣
4、。 ”这段话说明了礼乐制度A促使君子庶人日趋平等 B塑造人群的集体认同C明确社会的等级关系 D规范“和而不同”的秩序9.周代的礼制内容非常复杂,在众多规定中体现了“亲亲”和“尊尊”两个基本原则。其中,“尊尊”主要反映了A浓厚的宗族色彩 B强烈的等级意识C浓重的神权色彩 D发达的礼乐制度10.易中天在帝国的终结中说秦始皇称帝是“一场革命” , “始皇帝”为“新制度的第一人” 。 “新制度”最突出的特点是A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B官员直接由皇帝任免C皇权至高无上 D书同文,人同伦11.黑格尔说:对希腊罗马世界来说,有些人是自由的,对近代世界来说,人人都是自由的。但对东方世界来说,只有一个人是白由的。
5、以下最能说明该观点的是A郡县制 B. 宗法制 C分封制 D. 皇帝制12.“考秦之制,盖内外官制同一系统,丞相与守掌民事,太尉与尉掌军事,而御史与监则纠察此治民治军之官者也。 ”这段材料主要反映了秦朝A.开创了行之有效的地方行政体制 B.形成了从中央到地方的垂直管理C.官僚政治逐步取代传统贵族政治 D.中央和地方出现机构臃肿的趋向13.假如有一名秦朝的政府高官,他每天工作非常繁忙,除了将大臣们的奏章归纳整理外,还得对一些违法乱纪的官员进行暗访、调查。那么,这个政府高官应是A.丞相 B.御史大夫 C.太尉 D.郡守14.秦朝的郡县制管理链不长,即便是交通不便、信息不畅,上级对下级也可以进行有效管
6、理,不会出现顾此失彼之弊,郡县政府成为中央政府的执行机构,郡县政府就具有中央性,是中央机构的延长之手,中央指挥郡县如“身之使臂” , “治天下如运诸掌然” 。这表明A各郡县机构仿中央而设置 B郡县制消除了割据隐患C各郡县由下到上层层负责 D郡县制可有效治理国家15.“昔者五帝地方千里其外侯服、夷服,诸侯或朝或否,天子不能制。今陛下兴义兵,诛残贼平定天下法令由一统,自上古以来未尝有,五帝所不及。 ”材料中实现“法令由一统”的政治制度是 - 3 -A禅让制 B宗法制 C分封制 D郡县制 16.明代思想家李贽在史纲评要后秦记卷四中赞扬李斯推行郡县制的主张是“千古创论”。该评价主要着眼于郡县制A. 是
7、由李斯首先创建的 B. 有利于强国兼并弱国C. 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D. 标志着贵族政治形成 17.某学者说:“中国之政,得秦皇而后行。”“中国之政”主要是指A. 分封制 B. 宗法制 C. 科举制 D. 中央集权制18.“宰相”二字的古文注解揭示了中国古代从“王国”转换成“帝国”后所形成的相权的本质。 “宰”有控制、掌握之意,原为“罪人在屋下执事者”,后引申为宰制的意思。 “目接物曰相”,故相又有“交接扶助”之意。由此可见,中国古代相权的本质是A.统帅百官以及协调政务 B.是皇权的分权制约力量C.由皇权决定并为其服务 D.拥有较为独立的施政权19.通典职官载:“成帝改御史大夫为司空,与大司马
8、、丞相是为三公,皆宰相也。 ”汉成帝此举意在A提升御史地位 B提高行政效率C抑制丞相职权 D完善监督体制20.后汉书左雄传记载:“请自今孝廉年不满四十,不得察举,诸生试家法(经术) ,文吏课笺奏,副之端门,练其虚实,以观异能,以美风俗。若有茂才异行,自可不拘年齿。”材料反映东汉时期A. 规定察举年龄必须在四十岁以上 B. 改变了单凭以德选拔人才的标准C. 确立以考试来甄别人才的制度 D. 人才选拔任用制度已趋于成熟21.河南尹田歆的外甥王谌,以知人出名。田歆对他说:“如今应推举六名孝廉,多有贵戚书信相命,又不好违背,我想自己选一位名士以报效国家,你助我求之。 ”这体现了A地方无选官权 B选拔官
9、吏以品评为主C察举制的弊端 D自上而下的选官方式22.诗人左思在其咏史中浓郁悲歌:“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地势使之然,由来非一朝。 ”造成这一社会状况的制度原因是A征辟制 B察举制 C九品中正制 D科举制23.曹魏时期,曹丕命陈群选拔“德充才盛” 、 “有识鉴”之人担任中正,按照“家世、道德和才能”三条标准,选拔“俊秀之士” ,一时间“儒雅并进” 。由此可知当时- 4 -A古代选官制度的标准不断变化 B古代选官制度有利于中央集权C九品中正制被世家大族所操控 D九品中正制选拔官员德才并举24.隋唐以前,官府设有谱局,考定父祖官爵、门第。此后该现象逐步消失,主要原因是A宗法制的终结 B察举制的完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内蒙古 鄂尔多斯市 现代 中学 2018 _2019 年高 历史上 学期 第一次 月考 试题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