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鄂尔多斯市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doc
《内蒙古鄂尔多斯市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蒙古鄂尔多斯市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doc(11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 1 -鄂尔多斯市 20182019 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三年级历史试题(本试卷总分 100 分、答卷时间为 90 分钟)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第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回答第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第卷一、选择题:本题共 30 个小题,每小题 2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大禹治水的传说
2、最早见于春秋时代的作品诗经商颂 ,提到禹只有简单几句,没说禹还干了其他什么事,治水的“水”仅指黄河。但是在战国成书的尚书禹贡篇中,禹的贡献就大多了,不仅治水,还划分了“九州”和“五服” 。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战国时期考古发掘的成果 B实现统一的政治需要C民族文化认同得到了加强 D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2唐朝前期,世人嫁娶注里门第,特别是大士族之间出现了“恃其族望,耻与他姓为婚”的现象,之后门第的观念逐渐减轻。五代时,世人“取士不问家世,婚姻不问阀阅” 。对此合理的解释是( )A. 封建等级观念淡出社会生活 B. 民族融合改变了世人婚姻观C. 世家大族的社会地位已没落 D. 政治制度调
3、整影响社会生活3.宋代规定, “家不尚谱牒,身不该乡贯” ,即使“工商、杂类”及其子弟,只要有“奇才异行”也可应试授官,甚至僧、道有时也可应试。该规定的主要目的是( )A维护科举考试的公正性 B网罗人才维护专制统治C抑制门阀士族地士势力 D选拔出大量实用型人才4.下表“行政职能及其含义”源于杨志玖中国古代官制讲座 ,属于这一官制中的行政官员是( )- 2 -A秦朝御史大夫 B唐朝六部尚书 C 明朝内阁大学士 D清朝军机处大臣5石约翰对清季外交史料中的“主权”二字进行统计,发现从 1875 年至 1894 年间,“主权”二字仅在每百页出现“一次” ,而从甲午之后的 1895 年起, “主权”二字
4、的出现频率显著增加。这反映出( )A晚清政府坚持“天朝上国”思想 B甲午战后中华民族意识逐渐觉醒C甲午中日战争是近代中国分水岭 D西方的“主权”思想已引入中国6清末预备立宪之后,梁启超说:“在民主专制之下,宪法徒具一纸空文,议会只是尸位素餐。然而,专制政体久而久之亦失人心。除了再革命之外,别无他途。 ”梁启超意在说明( )A. 辛亥亥革命的爆发具有偶然性 B中国封建专制制度根深蒂固C清廷专制体制导致革命爆发 D.君主政体是革命出现的根源7.1927 年 4 月 27 日至 5 月 9 日,中国共产党在汉口召开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会议认为封建分子与资产阶级已经叛离, “无产阶级将实行其领导权”
5、,党应该“执行激进的土地改良政纲和创造乡村的革命民主政权” 。这表明当时的中国共产党( )A.正确地分析了国内的基本形势 B彻底摆脱了右倾机会主义错误C已对国民大革命有所总结和反思 D为中国民主革命指明了正确道路8.历史学家牛军认为,新的对外政策的出发点是维护中国的国家安全,其特点是通过在周边地区建立集体和平秩序和扩大和平地区,争取在中国与美国等帝国主义国家之间形成安全缓冲带。下列内容符合“新的对外政策”意图的是( )A 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签订 B提出并实施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C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D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9以下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共采用的战略战术。对此解读最准确
6、的是( )- 3 -A敌强我弱形势下的战术较灵活 B中共成为抗日战争的中坚力量C敌后战场是抗日战争的主战场 D游击战是牵制日军最有效方法10.梭伦改革后,雅典民主政治的公职人员很少有完全独立的权力,如执政官除行使行政权力之外,还要行使一定的审判权,正如恩格斯说:“在雅典没有总揽执行权力的最高官员” 。这说明雅典民主政治的一大特色是( )A人民主权 B三权分立 C权力制约 D轮番而治11.十二铜表法:“第八表(私犯)以文字诽谤他人,或公然歌唱侮辱他人歌词的,处死刑。”这说明在古代罗马( )A.法律体系及其规范 B.注重保护公民人格权C.极力维护贵族利益 D.限制了公民言论自由12.1787 年美
7、国宪法第一条第 8 款列举了允许联邦政府行使的权力,其他条款则规定了禁止联邦政府行使的权力。这说明该宪法( )A. 条款内容存在着矛盾 B.旨在维护人民的权利C.有碍政府权力的行使 D.具有权力制约的精神13.有学者在评述二战后的国际关系时说,它“在全球两极对峙的环境中,推动了西欧的联合,使欧洲的一体化逐渐提上日程” , “为西欧经济秩序的重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材料所评述的事件( )A.标志着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B.实现了西欧由分裂走向联合C.引发了苏联强烈的军事对抗 D.客观上遏制了苏联势力的扩张14.1950 年在美国国内,成千上万的华裔和亚裔被怀疑为“间谍” 。他们甚至被禁止公开谈论
8、自己的家乡,还有不少人因被指责“同情共产党”而受监禁、驱逐。这一现象的出现主要在于( )A. 美国“冷战”政策的影响 B.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结束C. 美国对亚洲采取敌视政策 D. 两极格局在政治领域凸显151965 年,欧洲经济共同体把决策机制从全体通过改为多数投票通过。这遭到了法国总统戴高乐的强烈反对,并连续 6 个月拒绝出席会议。最终,欧洲经济共同体通过了一项决议,- 4 -允许共同体成员国行使否决权,阻止通过有疑义的、事关“重大国家利益”的协议。这表明( )A民族国家利益阻碍欧共体运行 B法国主导欧洲一体化进程C欧共体内部各国矛盾得以消除 D欧洲进一步合作道路坎坷16.观察据明朝农书整
9、理的数据,它反映出当时江南地区( )A.革新了传统农耕技术 B农业工具渐趋落后C农业经营更趋市场化 D非常注重精耕细作17.宋词“并(太原)刀如水,吴(苏州)盐胜雪”反映了宋代( )A. 地域性商帮的崛起 B. 太原、苏州成为著名都会C. 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已经南移 D. 手工业水平的高超和专业市镇的兴起18随着上海开埠,西方机器棉纺织品的大量涌入,松、太布市消减大半。大量洋纱充斥,不少以棉纺织为业的村庄已无纱可纺。上述状况( )A. 体现中国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B. 表明洋货已取代了土货C. 反映中国近代企业出现 D. 说明市场已为洋商垄断19.清代海关货物税除正税外,还有各种数倍于正额的附加征
10、课。1810 年,一艘由西方进入广州的(一般规模)船,需要交纳的税费包括:正税、付征收人员净费、规银、进口规银、放关规银、拨归慈善用的粮道放关银、海关检查员各种小费等,总计白银 3278. 463 两。清政府的税收政策( )A.体现了闭关锁国的政策 B提高了中国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5 -C保护了民族工业的发展 D反映了对海关的严格监管控制20下列选项中对表 l 的正确解读是( )表 1 近代中国因内市场商品情况A. 市场商品总值增长主要是由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持续发展B. 洋货所占比重上升是因为上海等东南沿海通商口岸的开放C. 市场商品总值增长最快时期主要由于清政府放宽设厂限制D. 洋货所占比重
11、下降是因为抵制日货、使用国货运动的开展21. 20 世纪 30 年代初,中国白银被西方列强大量抢购,经济形势日益恶化。同期,日本企图形成日满华经济区,以推进华北的分离。为此国民政府于 1 935 年 11 月开始实施币制改革。材料表明国民政府进行币制改革的动机是( )A统一货币,保护经济发展 B抵御冲击,防范侵略C趁机敛财,积累个人资本 D稳定物价,控制金融22新中国初期(19491956 年) ,百废待兴,国家贫困、技术落后,全国仅有两个化肥厂,几乎没有任何农业机械设备,缺乏驱动水泵的电力或小型发动机,这些现状意味着只有期望农业和农民来实现工业现代化了。这说明( )A.“一五”计划后农业生产
12、力提高不明显 B.“以钢为纲”不合时宜C.农业支持工业有其必然性 D.农村经济体制改革迫在眉睫231953 年 9 月,王崇伦响应毛主席增产节约的号召,制订了 1 年完成 3 年工作量的先进计划创造拐形工具代替手松螺丝零件,使每下一个零件就节省 30 分钟,一天多生产 137个零件。这反映了当时( )A社会主义改造的成果 B. 工人阶级的劳动热情和创造发明 C. 大跃进的“浮夸风” D. 生产技术结构发生了可喜的变化 24.20 世纪 80 年代,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的胡耀邦在一次谈话中肯定了“包字进城,包则灵”的理象。这是因为“包字进城”的做法( )A调动了企业生产积极性 B.建立了现代企业制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内蒙古 鄂尔多斯市 2019 届高三 历史上 学期 期中 试题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