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包头市第四中学2017_2018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doc
《内蒙古包头市第四中学2017_2018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蒙古包头市第四中学2017_2018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doc(11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 1 -内蒙古包头市第四中学 2017-2018 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第卷(共 60 分)一.选择题(共 30 小题,每小题 2 分,合计 60 分) 。1.在我国古代, “社稷”是国家的代称 。其中, “社”指土地之神, “稷”指主管五谷之神。关于国家的这种理解,反映了我国古代( )A农业与土地的关系 B非常重视祭祀C以农业为立国之本 D小农经济的突出特点2北宋有诗曰“江南水轮不假人,智者创物真大巧。一轮十筒挹且注,循环上下无时了。四山开辟中沃壤,万顷秧齐绿云饶。 ”符合诗中描绘的情景的是 ( )A. 江南地区出现了灌溉工具翻车 B.江南地区出现了水田 C.曲辕犁在江南得到推广 D.
2、筒车用于山地灌溉3 沈氏农书中记载:“家有织户,织与不织,总要吃饭,不算工本,自然有赢。 ”这段话反映了中国古代家庭手工业A与农业相结合,竞争力强 B生产方式落后,效率较低C以营利为目的,面向市场 D生产成本较低,自给自足4 周礼考工记载:“攻木之工七,攻金之工六,攻皮之 工五,设色之工五,刮摩之工五,抟埴之工二。 ”材料所反映的当时官营手工业生产的显著特点是A技术先进,生产标准化 B分工细致,生产专业化 C产品丰富,生产多样化 D产量庞大,生产规模化5.传统文化是现代流行文化的重要灵感源泉。 青花瓷这首歌在同学们中广为传唱, “素坯勾勒出青花笔锋浓转淡” “色白花青的锦鲤跃然于碗底” ,传神
3、地表达了青花瓷的特点。下列- 2 -关于青花瓷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青花瓷的出现要早于青瓷、白瓷 B.青花瓷的烧制成功,使瓷器与书画的结合更为紧密C.青花瓷是一种彩瓷,景德镇是其重要产地 D.元代以后,包括青花瓷在内的瓷器大量销往海外6 “政治权力型经济在中国历史上表现得最为突出,最为典型。 ”这种经济形式在古代中国的表现有“海禁政策 重农抑商盐铁官营夜市出现A B C D 7.在某班的一堂历史课上,甲同学扮演了汉朝时期的商人,并对自己的经商经历作了简单的阐述:我是一位来自西域的商人,来到长安城,我发现城 中 “夜市”比较繁华而且市场管理松弛,交易不受任何控制但居民平时买东西只能去市,甚 为不便
4、为了生意方便,我把我在城南居民区的住房改装成了店面,专门卖西域特产上述甲同学的阐述中正确的是A B C D 8. 中国古代妇女择偶一般“悔作商人妇” ,而到明清之际,江南等地出现了“宁肯嫁与商人”的现象。这一变化说明( )A资本主义萌芽产生,传统社会结构解体 B商品经济发展,传统观念发生变化C反封建思想产生,平等观念深入人心 D西学东渐,中国受到西方文明的冲击9.明后期松江人何良俊记述:“(正德)以前,百姓十一在官,十九在田今去农而改业为工商者三倍于前矣。昔日原无游手之人,今去农而游手趁 食(谋生)者又十之二三也。大抵以十分百姓言之,已六七分去农。 ”据此可知A.工商业的发展造成了农业的衰退
5、B.工商业发展导致了社会结构的变动 C.财富分配不均引起贫富分化加剧 D.无业游民增加促成了工商业的发展10.史料记载:“(甲午战争后)随便走进哪一家农户,人们都可以看到,曾经是不可缺少的纺车,都蒙上了尘土,被人遗忘了。一捆捆机器压的孟买棉纱似乎使人注意到手纺车已经- 3 -不合时宜了。 ”这种现象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 民族工业举步维艰 B 孟买棉纱质优价廉C手摇纺车效率低下 D自然经济逐渐解体,11下列选项 中正确反映了 18701956 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趋势的是12在中国民族业的发展史上曾出现一种奇怪的现象:有的民办企业向清政府交纳一部分资金,以获取清政府的支持和庇护;有的民办企
6、业依附于洋人,如上海发昌机器厂造成一艘小汽船,船头挂英国国旗,船尾挂中国龙旗;19 世纪 70 年代,宁波买办严信厚创办轧花厂,但在表面上却依附于日本。产生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是A中国民族企业对外国技术有依赖性 B清政府对民族企业进行鼓励和支持C外国资本主义企业经营方式的吸引 D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13.下列图片可以反映建国后土地制度的变迁,在这一过程中,最主要的改变是( )A土地的使用权 B土地的用途 C土地的所有权 D土地的规模14中国现代意义上的广告起始于鸦片战争后,民国初年得到显著发展,1956 年后消失,1978 年末又重新出现,材料中广告业消失的最主要原因是( )A 经济困
7、难 物资匮乏 - 4 -B 企业热衷产品直销 C 三大改造,政府取缔 D 国家实行计划经济15 对下面数据信息解读正确的是A这体现了我国建国初期经济迅速增长B这说明了中国基本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C这是实行“一五”计划优先发展工业的结果D这表明了工业“大跃进”的出现16一首四川歌谣唱道:“稻米赶黄豆,黄豆像地瓜;芝麻赛玉米,玉米有人大一棵白菜五百斤,上面能站个胖娃娃;鱼苗撒下千万条,条条养得扁担样。 ”对该歌谣内容评价正确的是A对人民建设社会主义没有任何促进作用 B反映了新中国农业技术水平的发展提高C反映了广大人民改变落后状况的愿望 D是对中共八大路线的坚决贯彻17下列哪一组事物和现象表明当时中
8、国尚未进入改革开放时期A.身份证、个体户、移动电话、豪华住宅区 B.银行卡、私人轿车、互联网、出国旅游C.肉票、粮票、上山下乡、样板戏 D.菜篮子工程、安居工程、装修热、流行服饰18.英国金融时报载:“自 1978 年以来,中国企业有三次创业的高潮点,分别是 1984 年、1992 年和 2001 年。 ”催生这三个创业高潮点的动因分别是A.建立 5 个经济特区我、邓小平“南方谈话” 、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确立B.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确立、三个代表理论的提出、中国加入世贸组织C.开放 14 个沿海港口城市、开放开发上海浦东、确立党在新时期的基本路线D.扩大企业自主权、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确立、中国加
9、入世贸组织- 5 -191992 年 10 月,中共“十四大”公报传到正在日内瓦参加“中国恢复关贸总协定创始会员国谈判”会议的中国工作组,引起全场轰动,因为公报内容为中国“复关”又排除了一大障碍。其相关内容是A作出了“抓住机遇,加快发展”的决策 B明确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C确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指导地位 D确立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国企改革目标20某同学在设计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历史巨变网页时,设计了“思想解放的历程” “开放格局的形成” “一国两制的成就”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等几个并列的栏目。如果再增加一个栏目,最合适的应该是A国有企业改革B经济特区崛起C “九二共识”D家庭承包责任
10、制后的农村21.19 世纪 60 年代以后,上海逐渐形成了以汉字注音为特点的洋泾浜英语。 “来是康姆去是够” (come,go) , “好度由途叙阔情” (how do you do)等,据此说明这一时期上海社会生活发生的变化包括( )英语开始在当地流传 生活方式受到西方的影响引进了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果 西方饮食文化进入上海A B C D22.1869 年, 教会新报的一篇文章写道:“外国生产皆归男医接生,虽经此例,似不成规矩。男归男医,女归女医,岂不至善也!”此材料反映 出当时的中国A.人们难以接受西方医学知识 B.西方男女平等观念逐渐深入人心C.旧的风俗习惯受西方民主思潮的冲击 D.虽已开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内蒙古 包头市 第四 中学 2017 _2018 年高 历史 下学 期期 试题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