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语文上册全一册教案语文S版.docx
《六年级语文上册全一册教案语文S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年级语文上册全一册教案语文S版.docx(53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1第一单元 童话寓言之旅1 稻草人教学目标1.认识 5 个生字,会写 11 个生字,掌握多音字“俩、落”,理解挽救、勉等词语。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3.初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稻草人的忠诚善良和尽职尽责。教学重点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并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感知文章的主要内容。教学难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稻草人的善良和尽职。教学用具课文插图。课时安排2 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借助插图,简介叶圣陶及他的童话作品二、揭示课题、认识稻草人1.板书课题:稻草人2.指名读课文,检查预习要求:读准字音、不读破句。3.出示稻草人插图,让学生感知稻草人的外貌。找出文中关于稻草人外貌描写的句子,想想外貌
2、描写表现了什么?(稻草人外形的简陋,农人生活的艰辛)4.指导朗读第 1 自然段。5.课文为什么把稻草人与牛、狗进行对比?(突出了稻草人的尽职尽责)6.指导朗读第 2 自然段。小结:第 1、2 自然段是文章的一部分。写农人做的稻草人整天整夜站在地里,尽职尽责。三、初读感知1.快速读第 38 自然段,思考:课文讲稻草人看到了四件事,是哪四件事呢?简要说说这四件事的内容。交流:(1)当稻草人看到饱满的稻穗时,它想到了什么?找出描写读稻草人的心理活动的句子。(稻草人看着,心里很高兴。)(2)当小蛾来到田里时,思考:稻草人是怎样想的、怎样做的?(稻草人见小蛾落下了,心里非常着急又想到主人的命运,心里就像
3、刀割一样。他做的:他手里的扇子摇动起来。)(3)当小蛾下子,稻草人又是怎样想的、怎样做的?(他想:祸事来了,要告诉主人挽救。他做的:扇子摇得更勤了。)(4)当老妇人离开稻田时,稻草人又是怎样想的呢?(稻草人看见主人就要走了,急得不得了。)2.小结:从故事中可以知道稻草人热爱主人、心地善良,做事非常尽职尽责,但因能力有限,无力挽救主人的命运而内心痛苦。3.简要说说故事的内容。四、作业1.书写生字、词语。2.语段仿写:第 1 自然段外貌描写。2第二课时一、回顾上节课的内容二、细读感悟1.指名学生读课文第 39 自然段,边听边体会描写稻草人心理活动的句子:交流:(1)稻草人看着,心里很高兴。(同情主
4、人,热爱主人)(2)稻草人见小蛾落下了,心里非常着急又想到主人的命运,心里就像刀割一样。(着急又爱莫能助)(3)这使稻草人感到无比惊恐,心想祸事真的来了,越怕越躲不过。(惊恐又无能为力)(4)稻草人看见主人就要走了,急得不得了。(焦急万分)(5)他痛心,不忍再看禁不住低头哭了。(因无力挽救主人的命运而深感痛心)2.指导朗读相关句子,读出稻草人高兴、着急、惊恐、焦急、痛心的心情。3.文章中几次直接描写老太太?分别是从哪几个方面写的?各表现了老太太怎样的心情?找出相关的段落读一读,体会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以快乐的心情反衬结局的悲惨,以乐写痛,则痛甚)4.学完这几段,你弄懂了哪些问题?还有哪些疑惑
5、?a.稻草人为主人做了哪些努力?有效吗?用一个熟语概括这种情况。(心有余而力不足)表现了作者的什么情感?(同情劳动人民却又无力改变现状的悲哀)b.文中“她看一切事情都很好”指的是哪些?c.文中表现稻草人焦急的心情的词语有哪些?(急得不得了、连忙、急迫、急得要命、使劲、恨不得)d.“除了稻草人以外,没有一个人为稻子发愁。”这句话有没有话外音?三、学生默读第 9 自然段,思考1.“咬嚼”一词还可以用哪些词代替?用本词的好处表现在哪里?(表现肉虫的贪婪。令人厌恶,闻者的不忍与心痛)2.稻草人为什么低下头?作者想表达什么情感?事实上,稻草人低下头是什么原因?四、拓展想象一下老太太见到田里的情况会怎样,
6、然后写 150 字左右的语段,表现老太太那时的动作、神态、心理活动。五、表达方法(一)编写童话要注意的几点:1.要反映真实的看法和感受。2.要热爱生活,善于观察和思考。3.要展开想象的翅膀。4.注意运用拟人化的手法。(二)学习作者通过描写人物内心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六、深化主题你喜欢稻草人吗?现实生活中,有哪一类人像稻草人?七、布置作业2 寓言两则教学目标1.学会 4 个会认字和 5 个会写字。2.朗读并背诵课文。3.通过阅读课文,理解寓言的内容。能够联系实际理解寓意。教学重点读懂课文内容,理解寓意。教学难点3掌握结合注释及查字典理解重点字词的方法,进而读懂课文内容。课时安排2 课时。教学过程
7、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猜画谜,激发学生学寓言的兴趣。(出示一些经典寓言故事的图片)2.师引导:以前,我们学过不少寓言故事,还记得吗?都有哪些?寓言以浅显而生动的小故事,向人们讲述做人、做事的道理。但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两则寓言故事与以往的表达方式上有些不同,是什么呢?打开书,快速浏览,你发现什么?是两则文言文。二、新授学习(一)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1.怎样才能将文言文读准确,有什么方法吗?请学生尝试自己读故事,注意把每个字的字音读准确,同时注意断句。2.指名读生字、词语。“矛、盾、锐利、坚固、弗”。请学生到黑板前,板书第一则寓言的题目。教师强调“矛盾”二字书写并字面解题。3.教师范读课文。4
8、.同桌互读课文,在互帮互助中,把故事读通顺。(二)细读课文,深入体会1.指名读文章,讲一讲故事大意。2.故事究竟是怎样发生的呢?学生读第一句。教师出示:“楚人有鬻盾与矛者。”由这一句你知道了什么?怎么知道的?“从前楚国有一个人卖矛和盾。”“鬻”的理解学生是通过书下的注释了解的。在此提示学生学习文言文要善于运用书下注释帮助理解。3.他是如何叫卖的?你知道了什么?(1)分别请学生读那个人叫卖的两句话。学生解释句子大意。理解“坚、利、于”等词语。学生在注解里无法找到解释,可引导学生翻阅字典或结合生活实际理解,并给予肯定和鼓励。(2)学生带着理解读一读这两句话,并体会其中重点词句的含义。(3)他为什么
9、要这样夸耀自己的矛、盾?之前他会想什么?叫卖时的语气、神态、动作是怎样的?周围的人听后又会有哪些表现呢?小组内可以演一演。(4)指导学生有感情地讲一讲小故事,并有感情地朗读句子。4.人群中,有这样一个人,他不仅在听,更在想,于是他问了一个有趣的问题。指名读,谈理解。楚国人的反应怎样?“应”:回答。“弗能应”:不能够回答。能用一个词语表达吗?无言以对、哑口无言。5.为什么“弗能应也”?这个楚国人片面地夸大矛、盾的作用,结果出现了自己说话相互抵触的情景。6.那么,你怎样理解“自相矛盾”这个成语呢?比喻说话、做事相互抵触。(三)思考:生活中有没有“自相矛盾”的时候呢?或者你觉得这个成语用在什么情况下
10、合适呢?想一想,小组交流。三、课堂总结自相矛盾的故事告诉我们说话办事要说实话,办实事,不要违背了事物的客观规律,自己先说服不了自己。4四、布置作业1.抄写生字新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尝试背诵。用现代汉语讲一讲这个故事。第二课时一、导入新课谈话:上一课,我们学习了韩非子难一里的一则小故事。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寓言故事,这次带给大家的是战国策齐策里的故事,听一听、猜一猜。(放录音讲故事看幻灯片猜成语)你们能不能根据刚才听到的故事和看到的图画猜出这个故事的题目呢?(引出课题画蛇添足)二、新授学习(一)读悟探究1.学生自由读课文。(画出生字,读准字音)2.指名分节朗读课文。(要求学生注意读音和断句)3
11、.说一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故事是怎样发生?怎样发展?结果怎样呢?4.发生:学生读第 1、2 自然段用自己的话说大意。(教师注意引导解释“足、余、之、成”等词语,并鼓励学生用上上节课的学习方法)5.教师:而后发生了什么事情呢?谁来读读?用自己的话说大意。(教师注意引导关键词语的理解)“一人蛇先成”,他是怎样说?怎样做的?读一读你感受到什么?“吾能为之足”指导学生用十分傲慢的语气去读,摆出那副扬扬自得的神态来。(个别读)6.教师:他很得意!可是最后却没有喝到酒,为什么呢?“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1)理解这句话。(2)指导学生读出反问的语气,将质疑、不屑的神情表现出来。(个别读,怎样表演才能
12、使人们受到启示?)(3)故事的结果怎样?究竟是什么原因使这个人“终亡其酒”呢?他自作聪明,违背事物本来的面目,弄巧成拙,办糟了事情。出示:为蛇足者,终亡其酒。(4)带着理解读一读。(二)学以致用1.这个寓言告诉我们什么?2.想一想,生活中有没有过“画蛇添足”的时候,用这个成语造句。教师点拨:比如同学们写作文,本来结构完整,可常常添上一些废话凑数,这可以说是什么?三、课堂总结1.有感情地朗读寓言故事,并在小组内相互说一说寓意是什么?2.你能将文言文讲给别人听吗?选择一篇试背。(教师可以提供课文留白或成语故事的图片)四、布置作业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2.分小组选择一个故事演一演。3.收集一些
13、寓言故事,并了解一下寓意。3 卖火柴的小女孩儿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51.会写 12 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和理解生字所组成的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过程与方法:小组合作学习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阅读安徒生童话的兴趣。教学重点读懂课文内容教学难点学习运用在阅读中进行旁批的学习方法,深入理解文章内容。课时安排2 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谈话导入同学们,你们的大年夜是怎样过的?(学生畅所欲言)在著名童话作家安徒生的笔下,有一个美丽的小女孩儿,却有家难归,在寒冷的街头卖火柴。小女孩儿有着怎样的命运?在这个大年夜发生了怎样的故事?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进那个风雪交加的大年夜。2.板书课题,
14、简介作者。二、新授学习(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播放录音,教师提出要求(1)学生边听边小声跟读,读准、读通课文。(2)思考: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二)集体反馈,掌握生字(三)自读课文,理清脉络1.自读课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将课文读准确,读流利。2.简单地说一说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先叙述大年夜,天下着雪,又黑又冷,小女孩儿还在街上卖火柴;接着,小女孩儿为了暖和一下自己,一次又一次地擦燃火柴,从火柴的亮光中看到了种种幻象;最后讲小女孩儿被冻死了。)3.按照故事的发展顺序,把课文分成三部分。三、课堂总结同学们,这节课我们认识了著名的童话大王安徒生,并学习了 12 个生字,通过初读课文,我们已经能
15、掌握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下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本课,了解一下小女孩儿为什么大年夜不敢回家?四、布置作业认真书写生字新词,并能正确读出这些生字新词的读音。第二课时一、导入新课上节课,我们初步阅读了课文,谁还记得课文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吗?(学生举手回答)新年即将来临,人们的心情本应是高兴的、欢乐的、幸福的。而小女孩儿却赤着脚在街上流浪着,她又冷又饿,又不敢回家,最后还冻死在街上。你觉得她的处境是怎样的?我们一起来学习。二、新授学习(一)创设情境,唤起对小女孩儿深切的同情61.下面我们就静下心来,仔细地品读课文,试着走进作者和小女孩儿的心灵世界。认真听老师读课文的第一部分,然后说一说小女孩儿给你留下
16、了怎样的印象。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再来读读这部分内容,小女孩儿目前的处境是怎样的,在文中空白处写一写。3.结合具体的语句汇报(1)冷:天冷极了,下着雪,又快黑了。这是一年的最后一天大年夜。小女孩儿只好赤着脚走,一双小脚冻得红一块青一块的。她在一座房子的墙角里坐下来,蜷着腿缩成一团。她觉得更冷了。(2)饿:每个窗子里都透出灯光来,街上飘着一股烤鹅的香味儿,因为这是大年夜她可忘不了这个。(3)不敢回家:因为她没卖掉一根火柴,没挣到一个钱,爸爸一定会打她的。再说,家里跟街上一样冷。4.找学生试着把自己的感受读出来。请学生结合自己的感受来评价,并提建议。再自由读这部分,感受小女孩儿的可怜。5.如果你是
17、小女孩儿,你现在最需要什么?(温暖、食物、疼爱等)可是,她又冷又饿,有家又不敢回,除了旧围裙里的火柴,一无所有。在这种情况下,她会做些什么?又会想些什么呢?(二)深入品读,感受女孩的悲惨命运1.自由轻声读小女孩儿擦燃火柴的部分,把你最受感动的地方画下来,并写一写自己的感受。2.以汇报的方式,感受小女孩儿命运的悲惨。(如,在擦燃火柴美好的幻象中,感受到小女孩儿现实生活的残酷:小女孩儿特别寒冷,渴望温暖,就幻想到了大火炉;特别饥饿,渴望食物,就幻想到了烤鹅;现实中孤独,渴望亲人的疼爱,就幻想到去世的奶奶。)现实与幻想形成了巨大的反差,幻想的越美好,越是衬托出了现实的悲凉,让人越发感觉到小女孩儿命运
18、的悲惨。三、课堂总结1.在同学们深情的朗读中,我们与作者和小女孩儿的心灵产生了共鸣,回顾一下,我们是如何走进这个童话世界的。2.这篇童话为什么让我们如此感动?四、布置作业读完这个感人的童话,我们一定有许多话想对那个可怜的小女孩儿说。请同学们先来读一首 9岁儿童刘倩倩的诗歌你别问,这是为什么。再把你想说的话写下来。4* 刺猬汉斯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新词,积累“冷嘲热讽”等词语。2.能对文中的人物进行评价,并从中受到感染、教育。教学重点在快速阅读中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对故事人物进行评价,体会文章所表达的丰富情感及深奥道理。课时安排1 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7二、新授学习(一)检
19、查复习既然大家已经预习过了,下面我们听写一下这课的生字。有同学课下提意见,说每次都是老师给学生听写,不公平,这次由你们给我听写。(二)初读故事1.快速阅读故事把握全文,同桌互相复述。2.再读故事,能够用自己的话比较精彩地讲述故事,拟出小标题。横空出世(从出生的那一刻起,这个半人半刺猬的男孩就注定有不平凡的经历)勇闯森林(猎人进森林都是骑着马,赶着猎狗,背着枪,而汉斯进森林却骑着公鸡,赶着一群猪,拿着笛子,不可不谓之“勇”)巧遇国王(能与尊贵的国王在森林相遇不可不谓之“巧”)国王失信(山重水复疑无路)迎娶公主(柳暗花明又一村)(三)再读课文1.用最简洁的语言复述课文,梳理主要人物:汉斯父子,两位
20、国王。2.评头论足分析每个人物的性格特征,并从文中找到依据。汉斯父亲:庸俗,冷漠,势利,厌恶自己丑陋的儿子,甚至盼着他死去。儿子成为贵人以后其态度截然相反。两个国王:守信与否。汉斯:乐观,善良,天真,勤劳,有孝心,天生丑陋却顽强生存,独守森林不忘吹笛自娱,为人指路提出天真要求。未尝父爱辛劳养猪报恩,外丑内美好人终成正果。(四)并列阅读1.汉斯由一个怪物变成一个英俊少年,这样的情节能让你想起哪些故事?2.交流丑小鸭灰姑娘等。(五)让学生表演以下情节,体会人物情感1.农夫向妻子发牢骚。2.汉斯怒斥公主。3.想象一下农夫夫妇见到已经成为驸马的儿子时的表情与对话。三、课堂总结汉斯的故事告诉我们良好的品
21、质、美好的心灵,可以给人带来好运。四、布置作业续写故事:小时候听故事我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后来呢”。的确,美好的故事谁都不希望结束。独守森林的汉斯能否适应新的生活呢?大家想象一下汉斯在王宫中的生活会是怎样的呢?拿起你的笔,写一写吧!5* 尼尔斯骑鹅历险记教学目标1.学会 5 个会认字。2.默读课文,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3.了解尼尔斯是一个勇敢、善良、有爱心的孩子,并向他学习。教学重点要求学生能够自主阅读长课文。教学难点理解内容,了解人物。8课时安排1 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本单元我们学过了不少有趣的童话。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一篇长篇作品的节选。这就是瑞典女作家赛尔玛拉格洛芙的代表作尼尔斯骑
22、鹅历险记。这部作品迄今已经被翻译成 50 余种文字在世界发行,还被改编为动画片,很有趣。让我们快读读吧!二、新授学习(一)默读课文,整体感知(二)再读课文,感受人物1.你认为尼尔斯是一个怎样的孩子?A.全班讨论,从文中找出相关语句。B.明确:尼尔斯是一个勇敢、善良、知错就改、富有爱心的孩子。2.尼尔斯对待马丁的态度(语言、行动),都说明他的善良和有爱心。(1)尼尔斯不禁怜惜起马丁来,安慰他说:“用不着为他们抛弃你而伤心,休息一下回家吧!”(2)尼尔斯担心极了冰冷的湖水中。3.“立刻赶过去”体现他的勇敢。(1)尼尔斯睁开眼睛,“快把鹅放下!”(2)尼尔斯急了,尾巴。(三)课外延伸1.把文中的好词
23、好句画出来读一读。2.可以找原著读一读。三、课堂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吗?(学生畅所欲言,教师归纳)四、布置作业把这个故事讲给家人听。第二单元 爱我中华6 开国大典教学目标1.帮助学生认识“渠、钮、帜、聂”;会写“防、耸、旗、擎、渠、钮、徐、帜、融、检、司、缓”;理解“典礼、城防部队、擎、徐徐上升、缓缓、就位、肃立、瞻仰”等词语。2.指导学生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无比激动、自豪的思想感情,并领悟文章按事情的发展顺序记述、重点突出、有详有略的表达方法。3.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体会重点语句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第 7自然段。教学重点
24、体会开国大典盛况,正确领会课文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体会重点语句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课时安排92 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板书课题2.理解题意。开国:建立新的国家。典:典礼,郑重举行的仪式。大典:隆重的典礼。3.介绍时代背景。二、新课学习1.学习课文第一部分。(1)读这段课文,你有什么感受?(2)从哪些语句中体会到这些感受?(成员多,到会群众范围广:“四面八方、汇集”;来得早:早上六点钟起,就有群众的队伍入场了;人数多:成了人的海洋;热情高:直奔,五更天,摸着黑;秩序好:按照预定的地点排列)(3)从重点词语句子中体会人们的思想感情。他们清早到了北京车站,一下火车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六年级 语文 上册 一册 教案 DOC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