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16给巴特勒的信教案语文版.doc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16给巴特勒的信教案语文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16给巴特勒的信教案语文版.doc(3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1给巴特勒的信教案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积累“珐琅、眼花缭乱、瞥见、箱箧、制裁、荡然无存”等词语。2.了解相关的历史与艺术知识点。3.了解反语嘲讽的语言效果。过程与方法1.培养速读能力,捕获、筛选信息能力及思维能力。2.透过或热情赞美或冷静嘲讽的语言,深挖文章的意蕴,感受悲剧的效果。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学习朴素爱国情感及雨果伟大人格魅力。2.教育学生要有广阔的胸怀和伟大的人格,要站在人类的角度考虑问题。【教学重难点】1.了解雨果的伟大情操。2.辨别本文中赞美的语言和反讽语言的细微差别。3.透过或赞或讽的语言,深挖文章的意蕴,感受文中悲剧的表达效果。【教学工具】教学 PPT,朗读音频
2、【教学方法】1.朗读教学法。2.讨论法与点拨法相结合。【教学课时】2 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趣味导入(播放电影火烧圆明园片段)这部影片反映的历史事件是什么?(学生齐答:火烧圆明园)1860 年 10 月 6 日,侵略军闯进圆明园,大肆抢掠。他们把园里凡能搬动的金银珠宝和珍贵文物统统抢走。来不及拿的或者拿不动的,就任意打碎、践踏。最后一把火将这座经营了一百多年、被誉为“万园之园”的圆明园烧成了一堆败瓦颓垣。如今只留下些断壁残垣,举步其中,步履沉重;叩问历史,回声重浊遗憾的是历史并没有为我们留下多少可以见证的文字,但有一个难能可贵的例外,从遥远的国度里传来了正义的质问,原来是伟大作家雨果。今
3、天,我们就来学习雨果的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 。二、知识卡片1.作者档案雨果(18021885) ,法国作家,19 世纪前期浪漫主义文学运动的领袖。1827 年,雨果发表剧本克伦威尔 ,其序言反对古典主义,成为浪漫主义的宣言。代表作品有长篇小说巴黎圣母院 悲惨世界 九三年 笑面人等。2.背景链接英法联军远征中国,又称第二次鸦片战争,是 1856 到 1860 年英法联合发动的侵华战争。英法联军控制北京城,焚掠圆明园,给人类文明带来了巨大灾难。而作为侵略者的巴2特勒上尉却恬不知耻地认为,这次远征是体面的、出色的、光荣的。他们期待着雨果对此次胜利的赞誉,不料正直的雨果写下了这篇揭露真相
4、的文章。三、整体感悟(一)初步感知1.文题探讨题目交代了写信的缘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点明了写信的对象巴特勒上尉。巴特勒想利用雨果显赫的声望,为他远征中国所谓的“胜利”捧场。雨果借此机会以书信的形式愤怒地谴责了英法联军的强盗行为,给巴特勒等人当头一击。2.分层解读第一部分(第 1 段):写信的起因,巴特勒上尉想用雨果的声望为自己远征中国的所谓“胜利”捧场。第二部分(第 23 段):站在人类的立场,肯定圆明园的艺术价值在世界上的地位。第三部分(第 47 段):揭露英法联军洗劫圆明园的强盗行径。第四部分(第 810 段):表明自己的态度,希望法兰西把从圆明园劫掠的东西还给中国;指出英法联军洗劫圆明园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九年级 语文 上册 第四 单元 16 巴特勒 教案 语文版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