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5.3“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达标练习题(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docx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5.3“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达标练习题(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5.3“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达标练习题(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docx(9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 15.3“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达标练习题一、选择题1.用“ ”和“ ”代表两种不同的单质分子,它们在一定条件下能发生化学反应,反应前后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该反应是化合反应 B. 该反应有 2 种生成物C. 每个生成物分子由 3 个原子构成 D. 参加反应的“ ”和“ ”分子的个数比是 2:12.实验室有一定质量的碳酸钠和碳酸钾的固体混合物,与 100g 溶质质量分数为 7.3%的盐酸恰好完全反应,将反应后的溶液蒸干得到 13.6g 固体则原混合物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 A. 9.6% B. 8.6% C. 7.6% D. 6.6%3.现有氧化镁和氧化
2、铁组成的混合物共 10g,放入 100g 稀盐酸中充分反应后,测得共生成水 3.6g,则稀盐酸溶质的质量分数最小为( ) A. 7.3% B. 14.6% C.36% D. 40%4.在已调平衡的托盘天平两边各放一个等质量的烧杯,向烧杯中各倒入质量相等、质量分数也相等的足量的稀硫酸,分别在左、右两盘的烧杯中同时放入等质量的金属粉末 X、Y。观察到从反应开始后至反应结束托盘天平的指针始终偏向左边。则金属 X、Y 分别是( ) A. X :Al Y:Fe B. X :Zn Y:Fe C. X :Zn Y:Al D. X :Fe Y:Zn5.下列各图中“”和“”分别表示不同元素的原子,其中表示混合物
3、的是( ) A. B. C. D. 6.某反应前后分子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2A. 反应物与生成物共有 5 种物质 B. 反应后原子的个数增多C. 该图可示意 SO2与 O2的反应 D. 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7.图是某个化学反应的微观模拟示意图从图中获得的有关信息不正确的是( )表示一种原子, 表示另一种原子 A. 反应前后原子的个数不变 B. 该反应为分解反应C. 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分为原子 D. 反应前是混合物,反应后是纯净物8.如图是电解水的微观模型示意图,从中获得信息错误的是( ) A. 分子由原子构成 B. 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没有发生改变C. 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分为
4、原子 D. 反应前后分子种类没有改变9.如图表示两种气体发生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其中相同的球代表同种原子你认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生成物一定是混合物 B. 分子在化学变化中不可分C. 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D. 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发生了变化10.将足量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20%的盐酸溶液逐渐加入到硫酸钡和碳酸钡组成的 100 克固体混合物中,直到气体不再产生为止,蒸干后称量所得固体质量为 102.2 克,则和碳酸钡反应用去的盐酸溶液的质量是( ) A. 5.25g B. 18.25g C. 36.5g D. 73g11.下图表示两种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其中相同的球代表同种原子。下列说
5、法正确的是( )A. 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没有改变 B. 参加反应的物质分子个数比为11C. 反应物和生成物中共含有三种元素 D. 反应物和生成物分别都是化合物312.向 MgO 和 CuO 的混合物 12g 中加入稀盐酸至恰好溶解,再向所得溶液总加入 NaOH 溶液至恰好沉淀完全,生成沉淀的总质量为 15.6g,则参加反应的 NaOH 的质量为( ) A. 16.0g B. 8.0g C. 4.0g D. 18.0g13.有一镁的合金 2.4g,在合金中加入 100g 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盐酸后,金属与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产生氢气的质量为 m,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若是镁铝合金,则 m
6、0.2gB. 若是镁锌合金,则 m0.2gC. 若是镁铜合金,则稀盐酸溶质的质量分数小于 7.3%D. 若是镁铁合金,m=0.16g,则合金中铁的质量分数是 50%14.已知某两种物质在光照条件下能发生化学反应,其微观示意图如下:(说明:一种小球代表一种原子,小球中间的短线表示原子之间的作用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图示中的反应物都是单质 B. 图示中共有 4 种分子C. 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 D. 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15.60g 铁、镁、锌混合物与足量的稀硫酸充分反应后得到混合溶液,蒸干得到 156g 固体。则反应产生的氢气质量为( ) A. 2.0g B. 3.0g C. 4.0gD.
7、 无法计算二、填空题16.某化学社团的同学发现,不同物质的变化常伴随着相同的实验现象但从化学的角度去研究,会发现其有本质的区别【现象分析】实验一:向盛有一定量氢氧化钠固体的试管里加入一定量的水,迅速用带导管的橡皮塞塞紧试管口,并将导管另一端通入盛有水的试管中,振荡左侧试管(如图 1)实验二:用氧化钙代替氢氧化钠重复一次上述实验上述两个实验的相同现象之一是_;上述两个实验中,其中一个实验发生了化学变化,其化学方程式是_ ;另一个实验没有发生化学变化【本质归纳】相同的实验现象,既可以由物理变化引起,也可以由化学变化引起【探究运用】在探究白色粉末的组成时,要研究相同实验现象的本质区别实验三:有一包白
8、色粉末可能含有硫酸钡、碳酸钠和氢氧化钙中的一种或几种,取一定量该粉末加入到盛有足量水的烧杯中,搅拌,静置,观察到烧杯中有白色不溶物小明同学认为,白色粉末中一定含有硫酸钡;小意同学认为小明的结论不准确,其理由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 _ 针对上述两位同学的观点,小燕同学进一步设计如图 2 实验方案进行探究:4(1)步骤中发生化学反应的方程式是_ ;(2)步骤中,加入酚酞溶液后,若溶液 E 为无色,则原白色粉末的组成是_ (填化学式,下同);步骤中,加入酚酞溶液后,若溶液 E 为红色,则滤液 A 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_ ;则原白色粉末的组成为_ 或 _ (3)小鹏同学只做了一个实验,他取少量滤渣 B,加
9、入过量的稀硝酸,观察到_ 现象,说明原白色粉末中含有碳酸钠、氢氧化钙二种固体(4)小鹏同学为进一步测定白色粉末的组成,进行了定量研究他称取白色固体粉末 10g,进行如流程所示实验,测得滤渣 B 的质量为 5g,请你帮小鹏计算一下白色粉末中各成分的质量_ (请写出具体计算过程) 17.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实验室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为 8的氢氧化钠溶液,并用其测定某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下图表示用该氢氧化钠溶液与 10 g 某稀盐酸发生反应后溶液温度的变化情况。配制 150 克 8%的氢氧化钠溶液时主要步骤有_、称取、_ 、_、装瓶贴标签。根据曲线判断,该反应过程中_ (填放热或吸热);A 点到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九年级 化学 上册 第五 单元 化学方程式 53 利用 简单 计算 达标 练习题 答案 新版 新人 DOCX

链接地址:http://www.mydoc123.com/p-11620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