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语文上册第8单元24孙中山破陋习(第1课时)教案苏教版.doc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8单元24孙中山破陋习(第1课时)教案苏教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年级语文上册第8单元24孙中山破陋习(第1课时)教案苏教版.doc(11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124 孙中山破陋习课文讲述了中国辛亥革命先驱孙中山小时候目睹自己的姐姐被迫缠足所受的 痛苦,因而在辛亥革命后,首先废除缠足陋习的事。这篇文章运用对比手法,写出了孙中山姐姐缠足前的活泼能干,缠足后的肉体及心灵上的痛苦,强烈地控诉了辛亥革命前缠足陋习对中国妇女的残害,字里行间讴歌了中国革命先驱孙中山从小就具有凡事独立思考,不盲从,敢于反抗封建陋习的独立人格,坚决与封建势力作斗争的革命精神。1.学会本课的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有条理、生动地讲述故事。2.学习抓住几个表示时间的词句,感知故事叙述的顺序,读懂故事的主要内容。3.能尝试从不同人物的不同表现入手,想象画面,抓住关键词语“含
2、着眼泪、深深地、长长的布条、一道又一道”等词语,体会其中表达的情感。4.对比朗读文中饱含情感的句子,初步学习联系上下文“对比阅读”的读书方法。【重点】1.学习抓住几个表示时间的词句,感知故事叙述的顺序,读懂故事 的主要内容。2.能尝试从不同人物的不同表现入手,想象画面,抓住关键词语“含着眼泪、深深地、长长的布条、一道又一道”等词语,体会其中表达的情感。【难点】1.在语言对比中体会具体描写表达的情意,体会姐姐缠足给家人带来的痛苦,体会孙中山生气、心疼的心情。22.对比朗读文中饱含情感的句子,初步学习联系上下文“对比阅读”的读书方法。孙中山破陋习这篇课文所描写的内容和学生的生活有一定的距离,现在已
3、经很难见到缠足了,学生也无法深刻体会到缠足的痛苦,如何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以一个大问题贯串全课:孙中山为什么要破缠足这个陋习,感受缠足的残害、妈妈的无奈和孙中山的决心都是围绕这个问题来进行。课堂毕竟是学生的课堂,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体,本课中在有些环节要放手给学生,比如:孙中山破的是什么陋习,课文是怎样介绍缠足的,完全可以让学生先去文中找一找,然后再交流。课堂中有许多生成的内容,包括教师生成和学生生成,课堂上出现了生成内容之后需要教师及时、有效地处理生成,如果处理到位的话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教师准备】1.多媒体课件。2.根据学生的预习单查看预习情况,以便以学定教,使教学更有针对性、实效性。【
4、学生准备】熟读课文。2课时第 课时1.学会本课的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有条理、生动地讲述故事。2.学习抓住几个表示时间的词句,感知故事叙述的顺序,读懂故事的主要内容。【重点】学习抓住几个表示时间的词句,感知故事叙述的顺序,读懂故事的主要内容。【难点】3在语言对比中体会具体描写表达的情意,体会姐姐缠足给家人带来的痛苦,体会孙中山生气、心疼的心情。方法一1.板书课题:孙中山破陋习。2.出示孙中山先生像。同学们, 你们知道孙中山先生吗?学生根据所查资料,介绍孙中山,教师适时补充。3.陋习:指不好的、不文明的、不合理的习俗。4.孙中山是我国伟大的革命先行者,他从小就反对封 建势力,今天
5、我们要学习的一篇课文就是讲他的这方面的故事的。设计意图 借助画面引发学生的好奇心,点燃学生一读为快的迫切愿望,激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方法二看图导入。1.(出示孙中山头像)今天我们来认识历史上的一个名人。(1)他是谁?哪位同学能把他的名字响亮地告诉给我们听?(2)教学“孙”:孙中山的“孙”谁会写,说说你是怎么记住的。(“子”字旁+“小”,左窄右宽)请同学们伸出手,跟老师一起写孙中山的名字。2.孙中山一生做过很多伟大的事,其中有一件还改变了妇女的命运。这节课我们就来走进这个故事(板书:破陋习)指名读题,齐读课题。(1)课题中的“破”是什么意思?(废除,破除)“陋习”又是什么意思?(不好的,不文明的
6、习俗。)(2)课题的意思谁能连起来说一说?(孙中山废除不文明的习俗。)4(3)让我们带着理解,再来读一读课题。读了课题以后,你有什么疑问吗?(陋习是什么?为什么要破陋习?怎么破陋习?)设计意图 从理解课题的意思入手,使学生逐步加深对课文内容的印象,初步感知课文所要讲述的内容。一、检查自学。(一)交流预习,集中识字。1.看看谁是学习小能手。师(课件出示生字)文中的这些生字词,你能正确地读出吗?PPT出示:挑柴 痛苦 心疼 受罪 祖宗 既然 不该 总统 废除(1)学生先练读 。指读。随机正音。(2)说一说这些字有什么不同。分别组词。(学生自主学习,然后小组交流,指名说一说,借助组词区分字义,注意字
7、的形旁和字义的联系;要注意“疼痛”两个字和病有关,因此是“疒”旁;而“废”是“广”字旁。)挑 ( )桃 ( ) 宗 ( )踪 ( )该 ( )孩 ( ) 痛 ( )通 (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检查朗读课文,看看谁做到了正确、流利,教师在学生读书时对学生的朗读进行指导。(1)指名读第一段:这一段有几句话? 顿号表示的意思和逗号有什么不同,读一读体会。这一段话是围绕哪一句来写的?(第一句)(2)指名读第二至六自然段,这一部分对话多,人物的情感也有很大的变化,要注意尽量读出人物的语气、情感。听一听发生了一件什么事。5说一说发生了一件什么事。(引导学生找出主要词语:缠足、痛苦、生气、心疼、笑
8、话、含着眼泪等,让学生用上这些词语说出主要事件,并表达清楚、流畅。)默读这一部分,你还有什么不理解的问题提出来,看看谁读书爱动脑筋、善于发现、提出问题。如果你提出的问题,大家都不理解,这说明你提的问题很有价值。(默读思考,引发疑问。)交流:让学生把有价值的问题写在黑板上。( 重要预设:姐姐很痛苦,为什么还要缠足;为什么妈妈含着泪还给姐姐缠足;为什么不缠足就会被人家笑话?)(3)指名读第七自然段,这一段中用了两个“再也没有”写出了什么?怎样读出姐姐的痛苦?(4)读最后一节,你有哪些不明白的问题?(辛亥革命?临时大总统?残害中国上千年?)2.读完了这篇课文,大家知道了课文的主要内容,也提出了自己不
9、能理解的问题。读书就要这样,既要读懂作者写的内容,也要善于提出自己不能理解的问题,这样读书才能深入,才能有更多的收获。(1)看课题:孙中山是一个怎样的人?你能从课文中找到对他的介绍吗?读一读。出示句子:孙中山领导了辛亥革命,当了临时大总统,他首先废除的就是这个残害中国妇女上千年的缠足陋习。从这句话中你可以感知孙中山是个什么样的人物?(不平凡)读读下面的这段话,看看能不能帮助你了解他。孙中山,中国近代民主主义革命先驱,“中华民国”和中国国民党创始人。1911年辛亥革命后被推举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他去世后,1940年,国民政府通令全国,尊称其为“中华民国国父”。毛泽东和中国共产党称孙中山为“中国
10、近代民主革命的伟大先行者”。(2)“破陋习”在课文中指什么事?“破”的意思是什么?(废除、破除)(3)默读课文思考,根据课文内容填空。6PPT出示:孙中山小时候很( )姐姐,一天,他看见( ),感到( )。以 后的几个月,孙中山再也没有( ),再也没有( )。后来他当了临时大总统,首先( )。(抓住几个表示时间的词句,感知故事叙述的顺序,读懂故事的主要内容。)学生根据提示概述课文的主要内容,并标画出表示时间的语句,感知课文记叙的时间顺序。3.读了课文,你能说说孙中山为什么要废除陋习吗?(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初步说一说)三、梳理问题,自主探究。黑板上记下了大家提出的问题,我们看看哪些问题是大家最关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三年级 语文 上册 单元 24 孙中山 破陋 课时 教案 苏教版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