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版高考生物总复习第一部分非选择题必考五大专题专题五选修部分第14讲生物技术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及植物组织培养课件.ppt
《2019版高考生物总复习第一部分非选择题必考五大专题专题五选修部分第14讲生物技术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及植物组织培养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版高考生物总复习第一部分非选择题必考五大专题专题五选修部分第14讲生物技术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及植物组织培养课件.ppt(31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第14讲 生物技术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及植物组织培养,考试要求 1.果酒及果醋的制作。2.泡菜的腌制和亚硝酸盐的测定。3.植物的组织培养。,1.(2017浙江11月考节选)回答与酿酒和制醋有关的问题:(1)为了获得优良的酿酒红曲霉菌株,将原菌株的孢子诱变处理后制成较稀浓度的单孢子悬液,这样做的目的是在培养时有利于获得_。(2)大米经蒸煮、红曲霉菌糖化后,用某酿酒酵母进行酒精发酵,发酵完毕后得到新鲜红曲酒,酒中乙醇浓度不超过15%。其主要原因是当发酵液中的乙醇浓度接近15%时,_(A.乙醇氧化逐渐增强直至平衡 B.葡萄糖分解逐渐增强直至平衡 C.乙醇氧化逐渐减弱直至停止 D.葡萄糖分解逐渐减弱直至
2、停止)。,(3)已知葡萄糖与蒽酮试剂反应能产生颜色。采用光电比色法测定红曲酒中的葡萄糖含量的步骤如下: 第一步,标准曲线的制作。用蒸馏水配制_ _, 与蒽酮试剂反应后,用比色计测定,并制作_ _的标准曲线。 第二步,样品处理。将待测酒样品通过活性炭脱色,其目的是_。 第三步,样品测定与计算。 (4)影响红曲酒风味的主要因素,除了温度、pH、氧气等环境因素外,还有_ _(答出2点即可)。,(5)在红曲醋生产工艺中,将适量的红曲酒、水和醋化醋杆菌等混合。再添加一定量谷壳糠等制成松散的发酵料,其主要目的是_,以利于醋酸发酵。 解析 (1)在适当的稀释度下,可培养得到相互分开的菌落,即单菌落。 (2)
3、乙醇浓度接近15%时,抑制了酵母菌的存活,可推知葡萄糖的分解会逐渐减弱直至停止。 (3)标准曲线的制作:用蒸馏水配置不同浓度葡萄糖标准溶液,与蒽酮试剂反应后,用比色计测定,并制作以葡萄糖浓度为横坐标,以光密度值为纵坐标的标准曲线。样品处理:因为要用比色杯测光密度值,所以将待测酒样品通过活性炭脱色,其目的是防止酒样的颜色影响比色。,(4)酿酒过程中,除了温度、pH、氧气等环境因素外,还有酿酒原料、菌种活性、糖含量、杂菌污染、次级代谢产物等都会影响酒的风味。 (5)酿酒过程中,添加一定量谷壳糠等制成松散的发酵料,可在发酵过程中为醋酸发酵积存氧气,松散有利于空气流通。 答案 (1)单菌落 (2)D
4、(3)一系列浓度的葡萄糖标准溶液 葡萄糖浓度与光密度值关系 排除酒原有颜色的干扰 (4)不同的菌株、不同的原料 (5)增加通气性,2.(2017浙江4月选考节选)回答与泡菜腌制和亚硝酸盐测定有关的问题:(1)制作泡菜时,为缩短发酵周期,腌制前可加入乳酸菌。取少量酸奶,用无菌蒸馏水稀释后,再用_蘸取少量的稀释液,在MRS 乳酸菌专用培养基的平板上划线,以获得乳酸菌单菌落。(2)泡菜腌制过程中,会产生有机酸、醇类和亚硝酸盐,其中醇类是由_进行厌氧呼吸产生。亚硝酸盐对人体有害,为测定泡菜中亚硝酸盐含量,从泡菜中提取亚硝酸盐,与_发生重氮化反应,再与N1萘基乙二胺偶联,形成紫红色产物。然后用光程为1
5、cm 的_,在550 nm 光波下测定光密度值,与由一定浓度梯度亚硝酸钠制作的_比对,计算样品中亚硝酸盐的含量。,(3)已知乳酸菌中的亚硝酸还原酶能降解亚硝酸盐。在一定的腌制时间内,随着腌制时间的延长,泡菜中亚硝酸盐含量逐渐降低,是由于在厌氧和_环境下亚硝酸盐被亚硝酸还原酶降解。,解析 (1)平板上划线的工具为接种环。(2)泡菜腌制过程中醇类是由假丝酵母进行厌氧呼吸产生。测定泡菜中亚硝酸盐含量时,要从泡菜中提取亚硝酸盐,与对氨基苯磺酸发生重氮化反应,再与 N1萘基乙二胺偶联,形成紫红色产物,然后用光程为1 cm 的比色杯,在550 nm 光波下测定光密度值,与由一定浓度梯度亚硝酸钠制作的标准曲
6、线比对,从而计算样品中亚硝酸盐的含量。(3)随着腌制时间的延长,泡菜中亚硝酸盐含量逐渐降低,是由于在厌氧和酸性环境下亚硝酸盐被亚硝酸还原酶降解。 答案 (1)接种环 (2)假丝酵母 对氨基苯磺酸 比色杯 标准曲线 (3)酸性,3.(2015浙江10月选考)科研人员拟将已知的花色基因(目的基因)转入矮牵牛的核基因组中,培育新花色的矮牵牛。请回答:(1)为了获得大量的目的基因,将其与含有抗生素抗性基因的质粒DNA形成重组DNA,再与经_(A.氯化钙 B.氯化钠 C.蔗糖 D.葡萄糖)处理的大肠杆菌液混合,使重组DNA进入大肠杆菌。用_的玻璃刮刀将稀释后的大肠杆菌液_接种到含有抗生素的固体培养基上,
7、经培养形成 _,再进行鉴定和扩大培养。(2)从扩大培养的大肠杆菌中提取含有目的基因的DNA,用 _分别切割含目的基因的 DNA和农杆菌的Ti质粒,然后用DNA连接酶连接,形成重组DNA并导入农杆菌。,(3)取田间矮牵牛的幼嫩叶片,经自来水冲洗,先用70% _浸泡,再用5%次氯酸钠浸泡,最后用_清洗,作为转基因的受体材料。 (4)将消毒后的矮牵牛叶片剪成小片,在含有目的基因的农杆菌溶液中浸泡后,取出并转移至加有适当配比生长调节剂的MS培养基(含蔗糖、琼脂和抗生素,下同)上,使小叶先脱分化形成_。再将其转移至另一培养基诱导形成芽,芽切割后转移至_(A.LB培养基 B.MS培养基适宜浓度NAA C.
8、MS培养基适宜浓度BA D.NAA/BA小于1的MS培养基)上生根,形成完整植株。 (5)取出试管苗,在适宜的光照、温度和80%以上的_等条件下进行炼苗。提取叶片组织的DNA,采用PCR技术_目的基因,鉴定目的基因是否成功导入。 (6)为判断本研究是否达到预期目的,可比较转基因植株和非转基因植株的_性状。,解析 (1)将目的基因导入微生物细胞需要利用钙离子处理使受体细胞变成感受态细胞。用灭菌的玻璃刮刀将稀释后的大肠杆菌液涂布接种到含有抗生素的固体培养基上,经培养形成菌落。(2)基因工程的工具酶包括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和DNA连接酶。(3)外植体需依次经自来水冲洗、70%酒精浸泡、5%次氯酸钠浸泡、
9、无菌水清洗,才能够作为转基因的受体材料。(4)外植体先在MS培养基上脱分化形成愈伤组织,然后转移至发芽培养基诱导形成芽,芽切割后转移至生根培养基(MS培养基适宜浓度NAA)上生根,形成完整植株。(5)炼苗需要在80%以上湿度下进行。PCR技术可以扩增目的基因。(6)为判断本研究是否达到预期目的,可比较转基因植株和非转基因植株的花色性状。 答案 (1)A 灭菌 涂布 菌落 (2)限制性核酸内切酶 (3)酒精 无菌水 (4)愈伤组织 B (5)湿度 扩增 (6)花色,1.正误判断(1)酒精发酵的反应式为C6H12O62CO22C2H5OH,果酒的整个制作过程需严格控制无氧环境。( )(2)醋化醋杆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9 高考 生物 复习 第一 部分 选择题 必考 专题 选修 14 生物技术 食品 加工 中的 应用 植物 组织培养 课件 PPT

链接地址:http://www.mydoc123.com/p-11543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