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版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考前三个月第二部分专题三作答技能突破20地貌等地理事象逆向推理专练——破解“逆向推断地貌等事象形成过程和原理”难题课件.ppt
《2019版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考前三个月第二部分专题三作答技能突破20地貌等地理事象逆向推理专练——破解“逆向推断地貌等事象形成过程和原理”难题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版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考前三个月第二部分专题三作答技能突破20地貌等地理事象逆向推理专练——破解“逆向推断地貌等事象形成过程和原理”难题课件.ppt(34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第二部分 专题三 作答技能突破,20.地貌等地理事象逆向推理专练 破解“逆向推断地貌等事象形成过程和原理”难题,问诊例题,对点训练,栏目索引,(2018全国文综)下图示意某河流上游河段的单侧断面。该河段两岸依次分布着海拔不同的四个平坦面T0、T1、T2、T3,平坦面上均堆积着河流沉积砾石。砾石的平均砾径T3T0T2T1。洪水期河水仅能淹没T0。据此完成13题。,答案,解析,问诊例题,1.面积仍在扩大的平坦面是 A.T0 B.T1 C.T2 D.T3,解析 A对:图示河流有四级阶地,对应T0、T1、T2、T3四个平坦面,平坦面上的沉积物源于河流携带的砾石。由于洪水期河水仅能淹没T0,因此砾石还会
2、继续在此沉积(或堆积),T0的面积仍在扩大。 B、C、D错:由于T1、T2、T3平坦面位置高于洪水期河流水面,所以砾石无法在此沉积。,解析 河流沉积物具有明显的分选性。通常,流速大,沉积物颗粒较大;流速小,沉积物颗粒较小。砾石的平均砾径T3T0T2T1,说明T3时期沉积物颗粒最大,河流流速最快。故选A。,2.该断面河流流速最大的时期为 A.T3形成时期 B.T2形成时期 C.T1形成时期 D.T0形成时期,答案,解析,解析 根据河流阶地的形成原理可知,有几级阶地,就有过几次地壳抬升运动;而且图示河岸坡度陡缓相间分布,据此可以推测该区域经历了间歇性抬升。故选D。,3.推测该河段所在区域的地壳经历
3、了 A.持续下降 B.持续抬升 C.间歇性下降 D.间歇性抬升,答案,解析,(1)问题表现:不会推断地理事象的成因。 (2)问题成因:基本原理掌握不牢固;不能将地理事象与地理知识联系起来。 (3)应对策略:分类训练;经常逆向思考地理知识。,问题透视,(2018天津文综)读图文材料,回答12题。,对点训练,1,3,4,5,6,7,8,9,10,11,2,1.依据图中信息判断,造成甲、乙、丙三地地貌类型不同的最主要原因是 A.年降水量的差异 B.地质构造部位不同 C.植被覆盖率不同 D.地表岩石种类不同,答案,解析,解析 D对:由图可知,甲地岩石为砂岩,乙地岩石为页岩,丙地岩石为石灰岩,由于三类岩
4、石的质地、坚硬度不一样,导致受到外力侵蚀的程度不一样,以致形成了不同的地貌类型。 A错:图示为我国广西某地地质剖面示意图,属小区域范围,年降水量的差异不大。 B错:由岩层弯曲形态可以判断,该地为向斜构造,地质构造不存在差异。 C错:图示为广西某地,主要为亚热带季风气候,水热充足,植被覆盖率高,差异不大。,1,3,4,5,6,7,8,9,10,11,2,古河床沉积物是某地质历史时期河流位置的标志。在乙地不同高度上分布着两个地质历史时期的古河床沉积物。 2.这反映了自古河床形成以来,该地区地壳经历过 A.间歇性抬升 B.持续性抬升 C.间歇性沉降 D.持续性沉降,答案,解析,1,3,4,5,6,7
5、,8,9,10,11,2,解析 A对:由材料“古河床沉积物是某地质历史时期河流位置的标志。在乙地不同高度上分布着两个地质历史时期的古河床沉积物”,可判断该地区地壳经历过两次间歇性抬升。 B、D错:若该地区经历过持续性抬升或持续性沉降,就不会在乙地不同高度上分布着两个地质历史时期的古河床沉积物。 C错:若该地区经历过间歇性沉降,则该地地势间歇性降低,水位将会抬升,不会出现古河床沉积物。,1,3,4,5,6,7,8,9,10,11,2,(2018海南地理)下图为“某区域的地质剖面图”。该区域由地表平坦的X区和地表略有起伏的Y区组成。X区的玄武岩岩层较厚,Y区的玄武岩岩层较薄。据此完成34题。,答案
6、,解析,1,3,4,5,6,7,8,9,10,11,2,3.导致该区域分异为X区和Y区的主要原因是 A.流水侵蚀 B.岩层褶皱 C.风沙侵蚀 D.岩层断裂,解析 据图可知岩层中有明显的断裂面且同一岩层沿断裂面错开,故D正确,A、B、C错误。,4.X区和Y区的玄武岩厚度存在差异是因为 A.喷发物质差异 B.冷凝环境差异 C.外力侵蚀差异 D.地壳运动差异,答案,解析,1,3,4,5,6,7,8,9,10,11,2,解析 图中X区和Y区地下岩层沉积序列(泥岩、砂岩和砾岩)和厚度大致相同,说明两区在地质历史上的沉积环境相似,因此X区和Y区地表的玄武岩层在形成初期厚度应基本一致,当前厚度存在差异的最可
7、能原因是Y区海拔高于X区,再加上Y区地表起伏大于X区,外力侵蚀作用更为强烈,故C正确。 X区和Y区均为玄武岩,玄武岩属于喷出岩,因此两区喷发物质、冷凝环境、地壳运动应相似或相同,故A、B、D错误。,1,3,4,5,6,7,8,9,10,11,2,积雪变化对干旱区经济和生态环境具有重要影响,右图为天山山区年内积雪覆盖变化率与高程的关系。积雪覆盖变化率指各个季节相对前一季节的积雪覆盖率变化,积雪覆盖变化率大于0 的部分表明相对上一季节积雪增加,覆盖变化率小于0则相反。读图,完成56题。 5.海拔4 000米以下地区,积雪消融主要发生在 A.春季和夏季 B.夏季和秋季 C.秋季和冬季 D.冬季和春季
8、,答案,解析,1,3,4,5,6,7,8,9,10,11,2,解析 依据材料,积雪覆盖变化率小于0表示积雪消融。在海拔4 000米以下地区的春季和夏季,积雪覆盖变化率小于零。故选A。,1,3,4,5,6,7,8,9,10,11,2,6.海拔5 300米以上地区,积雪覆盖变化率冬、夏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A.太阳辐射 B.气温 C.降水 D.升华,答案,解析,1,3,4,5,6,7,8,9,10,11,2,解析 由积雪覆盖变化率数值可知,在海拔5 300米以上地区,积雪冬季消融、夏季积累。其原因主要是海拔5 300米以上地区全年气温都较低,能够满足积雪的温度条件,使得积雪覆盖的决定性条件变为降水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9 高考 地理 二轮 复习 考前 三个月 第二 部分 专题 作答 技能 突破 20 地貌 理事 逆向 推理 破解 推断 形成 过程 原理 难题 课件 PPT

链接地址:http://www.mydoc123.com/p-11541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