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第13课《题破山寺后禅院》课件3沪教版五四制.ppt
《2018年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第13课《题破山寺后禅院》课件3沪教版五四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年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第13课《题破山寺后禅院》课件3沪教版五四制.ppt(12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题破山寺后禅院,常建,作者简介:常建:开元进士,与王昌龄同榜.曾任过盱眙(xy地名,现江苏)小官.其诗多为五言,常以山林、寺观为题材。也有部分边塞诗。有常建集。,题破山寺后禅院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朗读,题破山寺后禅院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清晨来到古寺,初升的太子时照着高高的树林。,曲折的小径直通幽静的后院,僧人的禅房掩映于花木扶疏之间。,美丽的山光使鸟儿们鸣啭欢腾,清澈的潭影澄净了人心。,自然界的一切声响都消然寂静,只能听到寺院里的钟
2、磬声。,理解此诗的意境 1、“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首句“清晨”二字点明出游的时间和地点。诗人一大早就“入古寺”,可见他对这块佛教圣地的向往之切。下句紧扣“清晨”描绘出这座寺院的全境:初升的太阳,正照着寺院中高耸的树林。“古寺”“高林”突出了破山寺的幽雅和宁静。,2、“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这一联诗人抓住寺中独特的景物,形象地描绘了山寺幽深、清寂的景色。“竹径”,竹林丛中小路。“幽处”幽静的地方。“禅房”僧侣们的住所。“花木深”,指禅房深藏在花木丛中。这两句用语精当,意境幽邃,成为历史读者赞赏的名句。“竹径通幽处”,有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和联想,去描述诗意的书作“曲径通幽处”。,3、“山光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8 年级 语文 上册 第三 单元 13 课题 破山寺后 禅院 课件 沪教版 五四 PP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