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音乐下册第五单元《绣荷包(山西)》教案2湘艺版.doc
《七年级音乐下册第五单元《绣荷包(山西)》教案2湘艺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音乐下册第五单元《绣荷包(山西)》教案2湘艺版.doc(2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1绣荷包(山西) 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欣赏山西的民间小调,能随乐哼唱,并能富有感情地背唱。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欣赏、讲解、谈论、交流等方法,让学生体会山西的民间小调。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能对本课学习的民间小调的风格和特征进行简单的描述,并能用简介的语言概括小调的基本特征。尝试用民歌中常用的“同头同尾”的创作方式,编创2-4 小节旋律。教学重点:体会并总结小调的特点及民歌创作实践教学难点:运用 “同头换尾”的方式,微音乐材料续写旋律教学过程:(一)欣赏山西民歌绣荷包(1)老师介绍“绣荷包”调的由来及观看形态各异的荷包。师:在我国传统民俗中, “荷包”是青年那男女交往的一种
2、“信物” ,各地的“绣荷包”调多用来表现女性对意中人的深切四年和期盼之情。(2)对比欣赏云南、山西民歌绣荷包 。唱词:云南绣荷包段式结构相对自由。山西绣荷包段式结构相对规整。旋律:云南绣荷包音调委婉细腻。山西绣荷包音调明媚缠绵。(3)引导学生探讨两首“绣荷包”不同的音乐特点。(4)随乐学唱,并引导学生探讨小调传情达意的功能。(二)课堂探讨与延伸1、老师引导学生讨论这五首歌曲有什么共同点?2、听辨活动:播放小调、山歌、劳动号子等三首民歌片段,巩固复习汉族民歌的相关知识。3、教师和学生共同分析:(1)曲调具有流畅、婉柔、曲折、细腻的艺术特点。2(2)节拍规整而不拘泥,节奏感鲜明而强烈。(3)结构大多以单曲体为基础,讲究结构内部的规整性和匀称性。(4)唱词中的衬词、衬腔定型化和规整化。(三)小调的概念:小调是民歌的一种体裁,是流行于城镇、里巷的民间歌曲,在艺术上有较多的加工。其音乐结构大多方正均衡,节奏规整,曲调细腻婉柔。(四)创作与实践“同头换尾”1、学生听赏老师弹唱牵牛花开羊跑青 信天游 草原情歌中的三个音乐片段。让学生找出每个片段中上下句的结构规律,引出同头换尾的创作方式。2、分组创作:以小组为单位,引导学生用同头换尾的创作方式,为老师提供的音乐素材续写四个小结的旋律片段。3、分组演唱自己创作的旋律片段,并引导学生评价、探讨、修改、完善。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年级 音乐 下册 第五 单元 荷包 山西 教案 湘艺版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