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四单元生命的思考教案新人教版.doc
《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四单元生命的思考教案新人教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四单元生命的思考教案新人教版.doc(15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1第四单元 生命的思考第八课 探问生命(2 课时)第 1 课时 生命可以永恒吗知识目标1知道生命的几个特征。2理解生命的延续承载着多种意义。能力目标1了解生命的内涵、特征和生命发展规律的难以抗拒性。2对生命的持续有一定的认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热爱生命、敬重生命。2树立尊重生命发展规律的意识,努力实现生命的接续。重点认识生命的独特性等特征。难点对生命独特性的认识,努力实现生命的接续。教师准备:认真备课,搜集素材,制作课件。学生准备:1.预习新课,列出提纲;2.搜集身边长寿老人的事例。一、情境导入,情景激趣出示诗人臧克家为纪念鲁迅所写的诗歌有的人 。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师
2、:怎样理解这里的“活着”和“死了”?学习完本课时,相信你会有更深刻的理解。二、问题导读,新知研讨(一)生命有时尽1阅读教材第 88 页“运用你的经验”并思考问题。学生阅读后回答问题,然后交流一些长寿老人的事例。2阅读教材第 89 页“探究与分享”的内容,思考下列问题:(1)两个故事中的女孩表达了哪些共同的感受?(2)她们的分享使你对自己的生命有了哪些新的认识?学生自由讨论。教师总结:(1)两个故事中的女孩都认为每个人的生命来之不易,它是在无数的偶然性中产生的,是属于我们自己的幸运。(2)生命是宝贵的,应该珍惜自己的生命。23阅读教材第 90 页的正文内容,思考下列问题:(1)每个人的生命都是独
3、特的,这种独特的表现是什么?(2)“人生不售来回票,一旦动身,绝不能复返” “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之过隙,忽然而已”分别表明生命的什么特征?引导学生思考讨论这些问题。教师总结:(1)每个人有不同的人生道路,每个人的生命都不可替代。(2)生命是不可逆的,生命也是短暂的。【知识拓展】据研究和经验表明,人的指纹、掌纹、面孔、发音、虹膜、视网膜、骨架等都具有唯一性和稳定性,即每个人的这些特征都与别人不同,且终生不变,因此可以据此识别出人的身份。基于这些特征,人们发明了指纹识别、面部识别、发音识别等多种生物识别技术,目前许多技术都已经成熟并得以应用。4安排学生阅读教材第 91 页“探究与分享”的内容,思
4、考下列问题:(1)“每个人的最终结局都是死亡,那为什么我们还要活着?”你的回答是什么?(2)孔子说:“未知生,焉知死?”你同意这种说法吗?说说你的理由。教师总结:(1)死亡是人生不可避免的归宿,它让我们感激生命的获得。(2)“未知生,焉知死”其实就是一种重视生的问题、轻视死的思索的哲学态度。对此,我不认同。我认为:向死而生,能让我们拥有一份好好活着的感动,从容面对生命的不可预知,更加热爱生命。(二)生命有接续1阅读教材第 9193 页的内容,思考下列问题:(1)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生命是怎样延续的?(2)在生命的接续中, “我们的生命”的含义是什么?教师总结:(1)一代又一代的个体生命使得人类
5、生命得以延续。(2)生命不仅仅是身体的生命,还包括社会关系中的生命、精神信念上的生命。2拓展空间。请同学们根据教材第 93 页孔子世家谱(节选),尝试制作一张你的家族图谱。【故事拓展】2015 年 1 月 16 日,姚贝娜经纪公司宣布,姚贝娜因病医治无效,于深圳去世。消息一出,一时间微博、朋友圈铺天盖地都是对于姚贝娜去世的震惊与惋惜。姚贝娜,作为众多眼角膜捐献者之一,她的初衷是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参加最后一次公益行动当大家还在惋惜天使只能在天堂唱歌的时候,姚贝娜及其家人早在 1 月 9 日签下了眼角膜捐献志愿书,决定将自己的眼角膜捐献出来,用另一种方式延续生命。医生说:“从生物学角度,姚贝娜再也
6、看不见父母了,但是,姚贝娜父母遵照女儿的心愿,在悲痛中捐献出姚贝娜眼角膜的义举,将用另一种方式延续着女儿的生命。 ”三、课堂小结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认识到:在历史的长河中,个人的生命虽然短暂,但正是一代又一代的个体生命实现了人类生命的接续。在人类生命的接续中,我们应该担当一份使命,继承和创造人类的文明成果。生 命可 以永 恒 吗 生 命 有 时 尽 生 命 来 之 不 易生 命 是 独 特 的 、 不 可 逆 的 、短 暂 的生 命 发 展 规 律 不 可 抗 拒 )生 命 有 接 续 个 体 生 命 的 延 续生 命 延 续 的 拓 展 ) 热 爱 生 命第 2 课时 敬畏生命3知识目标1知
7、道生命是脆弱的、坚强的。2生命价值高于一切。3认识自己的生命和他人的生命同等重要。4敬畏生命、善待生命。能力目标1热爱生命、敬畏生命。2在道德底线的基础上,尽可能地追求生命的美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热爱生命、敬畏生命的情感。重点理解自己的生命和他人的生命同等重要。难点培养敬畏生命的情感。教师准备:认真备课,制作课件。学生准备:预习教材内容。一、情境导入,情景激趣按照传统习俗,2015 年 6 月 7 日是“东方之星”号客船遇难人员的“头七”祭日。上午 9 时,沉船救援现场举行了哀悼遇难者的活动,现场所有人员面向遇难船舶肃立默哀 3 分钟,现场船舶同时鸣笛 3 分钟,以表达对逝者的哀悼。据悉
8、, “东方之星”遇难者人数已升至 432 人,有 14 人生还,仍有 10 人下落不明。同时,遇难人员 DNA 采集和身份比对工作正有序加速开展。问题思考:对逝者的哀悼让你想到了什么?采集遇难人员 DNA 有什么意义?二、问题导读,新知研讨(一)生命至上1研读教材。教师展示以下问题:(1)举例说明生命是脆弱的、艰难的。例如:自然灾害、意外灾难、车祸等会使人瞬间失去生命。(2)举例说明生命是坚强的、有力量的。例如:身体残疾的人顽强生活、灾难发生数日后被救起的人坚强生活、病人与疾病顽强斗争等。(3)怎样理解生命价值高于一切?教师总结:我们的生命都是宝贵的,每个人的生命都比金钱、权势等更重要。(4)
9、生命至上,是否意味着只看到自己生命的重要性?教师总结:生命至上,并不意味着只看到自己生命的重要性,我们也必须承认别人的生4命同样重要。2探究与分享。(1)展示教材第 94 页上方“探究与分享”的材料,思考问题:你认为花费如此巨大的人力、物力、财力寻找失联的 MH370 客机值得吗?为什么?在阅读材料的基础上,学生先自由交流,老师再作总结评价。教师总结:人的生命至高无上,不能用财力和物力等衡量生命的价值,我们对生命要有一种敬畏的情怀。(2)出示教材第 94 页下方“探究与分享”的材料,思考问题:你如何回答陶行知的困惑?陶行知的警言告诉我们什么?引导学生在阅读材料的基础上,思考陶行知困惑的问题,认
10、识到陶行知所说的中国人站得起来的时间。教师总结:陶行知的困惑来源于中国社会部分人的冷酷无情和伟大母亲的慈爱之间的对立矛盾。陶行知认为,当一个国家和民族真正做到尊重人的生命,把生命看成高于一切的时候,就是国家真正强大的时候。(3)出示教材第 95 页“探究与分享”的材料,引导学生思考问题:不顾自身危险去救他人是不爱惜自己的生命吗?引导学生在阅读材料的基础上,先自由交流,老师再作总结评价。教师总结:我们不能只看到自己生命的重要性,也必须承认别人的生命同样重要。(二)休戚与共1阅读教材第 96 页“阅读感悟”的材料,思考问题:(1)你能说一说我要好好活着的理由吗?(2)生命会遇到哪些不测?你能举几个
11、相关事例吗?(3)怎样对待周围与你一样的生命?学生讨论交流。【故事拓展】江西萍乡五大队民警在巡逻途中发现一位老人摔倒在地,部分群众正在围观,却没人敢扶。见到这一幕,民警迅速上前将老人扶到开有暖气的警车上,并为他买了矿泉水。民警这一善举,赢得了群众的阵阵掌声。随后,老人主动告诉民警,是自己不小心摔倒在地,身体没有太大问题,表示不需要去医院。 “有我们在,人不会倒,人心更不会倒” ,民警向老人表示。在此事件中,群众在选择扶与不扶而纠结,民警的援助之手无疑为社会澄清了答案。2研读教材。(1)研读教材第 96 页正文,思考:为什么我们要对他人的生命存在敬畏之心?教师总结:每个人都需要与他人共同生活。(
12、2)研读教材第 97 页正文,思考:怎样才能做到善待身边的人?教师总结:我们只有不漠视自己的生命,也不漠视他人的生命,谨慎地对待生命关系、处理生命问题,才会尊重、关注、关怀和善待身边的每一个人。(3)研读教材第 98 页正文,思考:如何对生命敬畏?教师总结:我们对生命的敬畏并不是谁的命令,而是内心的自愿选择。我们对待他人生命的态度,表达着我们如何看待自己的生命。当我们能够与周围的生命休戚与共时,我们就走向了道德的生活。【故事拓展】安徽省老人汪家胜坐公交车时因病晕倒,被其他乘客发现。听到乘客的呼5喊,司机亢师傅征得乘客同意后,将老人送到了就近的医院。 “当时有一名女乘客走到老人身边,她判断老人可
13、能是突发脑梗死。 ”亢师傅对记者说:“这位女乘客可能是一位医生,她尝试用双手扶住老人的头部,对老人进行按摩,想以此缓解老人的症状。同时,其他多名乘客赶紧掏出手机拨打了报警和急救电话。 ”三、课堂小结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认识到:每个人的生命价值都高于一切,我们的内心应充满对生命的敬畏情怀。敬 畏 生 命 生 命 至 上 生 命 的 脆 弱 与 坚 强生 命 价 值 高 于 一 切自 己 的 生 命 与 别 人 的 生 命 同 样 重 要 )休 戚 与 共 每 个 人 都 需 要 与 他 人 共 同 生 活谨 慎 地 对 待 生 命 关 系 、 处 理 生 命 问 题对 生 命 的 敬 畏 是 内
14、 心 的 自 愿 选 择 )走 向 道 德 的 生 活第九课 珍视生命(2 课时)第 1 课时 守护生命知识目标1认识、关注身体健康的重要意义。2在追求生命健康的同时,要养护精神,追求富有意义的精神生活。能力目标1处理好维护身体健康和精神健康的关系。2在自然灾害面前懂得自救和一些健康救护常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树立对自己生命负责的态度。2增强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重点1认识维护生命健康的重要意义。2掌握自救自护方法和一定的健康救护常识。难点掌握自救自护方法和一定的健康救护常识。教师准备:认真备课,制作教学课件。学生准备:总结日常生活中不利于健康的行为。6一、问题导入,情景激趣生命是宝贵的,
15、守住生命,我们才能感受四季的冷暖变换,体验生活的千姿百态,追求人生幸福的种种可能;生命是有韧性的,经历了生活的风雨之后,我们会变得更加坚强,更有力量。那么,当我们面对突如其来的危机灾难时,能否懂得并且有能力守护生命呢?二、问题导读,新知研讨(一)爱护身体1研读教材,引导学生思考下列问题。(1)为什么要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教师总结:守护生命首先要关注自己的身体。关心身体的状况,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是一种对生命负责任的态度。(2)为什么要珍视自己的肉体生命?教师总结:随着年龄增长、心智发育,我们更加关注自己的内在感受。当某些内心需要,如爱、被承认、被接纳、尊严、自由等得不到满足时,有的人经不起一时
16、的挫折,容易做出过激的行为,甚至伤害自己的身体。拓展提问:哪些过激行为会损害身体健康(例如,暴怒、自伤、自残等)?(3)在自然灾害面前,需要我们怎样做?教师总结:需要我们增强安全意识、自我保护意识,提高安全防范能力,掌握一些基本的自救自护方法。2分组研讨与生命健康有关的行为。体验一:健康的生活方式(1)分组:全班学生分为两组,第一组学生搜集生活中有利于身体健康的行为,第二组学生搜集生活中不利于身体健康的行为。(2)要求:每组学生向全班学生推荐三种有利于健康或不利于健康的行为。(3)资料参考:教材第 101 页“相关链接” 。体验二:自我救护引导学生思考问题:(1)在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我们为什
17、么要增强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2)面对突发的灾难,我们应该怎样做?(3)在生活中,我们是否应该掌握一些基本的健康救护常识?教师总结:(1)在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我们会面对一些客观存在的、非人力可抗拒的自然灾害,或一些人为灾难。对此,我们要增强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2)面对突发的灾难,我们需要提高安全防范能力,掌握一些基本的自救自护方法。遇到突发事件,首先要尽量控制自己的恐慌情绪,依靠理智迅速作出正确抉择,恰当地使用救护方法;其次要尽量避免因惊慌失措或自救方法不当而给自己的生命带来不必要的伤害;最后要在可能的条件下,运用最有效的方法向周围的人求助,及时获得他人和社会的帮助。(3)除了大的
18、自然灾害以外,在生活中,我们会遇到一些突发伤害,如运动时扭伤脚部、被蚊虫叮咬、中暑等。这些都需要我们掌握一些基本的健康救护常识,遇到较严重的情形时,应立刻向医务等相关人员寻求帮助。7(二)养护精神1研读教材第 102 页第二段正文。教师提出问题:守护生命为什么要关注并养护我们的精神?教师总结:我们每个人活着,除了要关注生理需要和身体健康,还要过精神生活,满足精神需求。精神风貌反映着我们的生命状态,守护生命需要关注并养护我们的精神。2研讨教材第 102103 页“探究与分享” 。教师提出问题:在集中营里,女画家费利德为什么要教孩子们画花卉、人物和窗外的风景?人们为什么将这些儿童的绘画作品称为“人
19、类文化皇冠上的钻石”?教师总结:为了帮助孩子克服恐惧、悲观心理,通过绘画的方式让孩子的内心有了另一个世界,从而帮助孩子用美好的眼光看世界,让孩子不在悲观失望中成长。儿童的绘画作品被称为“人类文化皇冠上的钻石” ,显然不是反映了他们艺术成就高超的问题,而是反映了他们用什么心态和眼光看世界的问题。3研读教材第 103 页正文。教师提出问题:为什么说我们的精神发育需要物质的支持,但不完全受物质生活条件和外部环境的制约?教师总结:即使在物质贫乏、外部环境艰苦的情况下,只要我们守住自己的心灵,仍然可以看到真、善、美。相反,过度的物质追求、物质攀比,容易使我们丧失对真、善、美的体验,丢失精神世界的财富。4
20、研读教材第 104 页正文。教师提出问题:为什么我们离不开优秀传统文化的滋养?教师总结:人类在发展过程中产生了不同的文化,每个国家和民族都有着自己的精神史诗。作为中国人,我们每个人的精神生命都流淌着民族文化的血脉,离不开优秀传统文化的滋养。5研讨教材第 103104 页“探究与分享” 。教师提出问题:你参加过这些或类似的活动吗?说说你的体验和感受。教师总结:教材中设置这些活动体验,主要是帮助学生感受传统文化对我们精神的洗礼,认识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精神生活的一部分,是我们精神生命的一部分。三、课堂小结维护健康,需要健康的生活方式,需要对生命负责的态度。在自然灾害面前,在人为灾难面前,我们要具有安
21、全意识和自我防护能力。精神生命是我们生命的延伸,是我们生命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要守护自己的精神家园。守护生命 爱 护 身 体 养 成 健 康 的 生 活 方 式掌 握 基 本 的 自 救 自 护 方 法 )养 护 精 神 丰 富 精 神 生 活守 护 精 神 家 园 ) )第 2 课时 增强生命的韧性知识目标1了解什么是挫折。82明确不同的人对待挫折会产生不同的情绪感受和行为反应。3认识生命中所蕴含的抵御和战胜挫折的力量。能力目标1学会正确面对挫折。2发掘生命的力量去应对和战胜挫折。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自强不息的精神和对待挫折的坚强意志。重点1理解每个人都会遇到挫折。2发掘生命的力量去应对挫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年级 道德 法治 上册 第四 单元 生命 思考 教案 新人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