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20《木兰诗》教学设计1冀教版.doc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20《木兰诗》教学设计1冀教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20《木兰诗》教学设计1冀教版.doc(5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1木兰诗1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分析木兰这一人物形象,找出文中的修辞手法,提高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2过程与方法:小组内互助交流,学习本文详略得当的叙事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木兰这一形象,培养学生孝敬父母的美德和爱国主义精神。2 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有很强的好奇心和表现欲望,所以教师要采取鼓励机制,激发他们的参与意识,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探究热情。并且,七年级是学生开始形成自己的审美观、价值观的时期,但他们的鉴赏能力还是很有限的,因此要多加强这方面的训练。3 重点难点 体会详略得当的叙事方法和修辞手法的表现作用。4 教学过程 4.1 第二学时 4.1.1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2、分析木兰这一人物形象,找出文中的修辞手法,提高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过程与方法:小组内互助交流,学习本文详略得当的叙事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木兰这一形象,培养学生孝敬父母的美德和爱国主义精神。4.1.2 学时重点 充分感知木兰这一人物形象。4.1.3 学时难点 体会详略得当的叙事方法和修辞手法的表现作用。4.1.4 教学活动 活动 1【导入】导入 在上节课我们疏通了木兰诗的文意,了解了木兰从军的缘由,这节课我们将继续穿透历史的烟云,一睹这位金戈铁马的女英雄。活动 2【活动】感悟新知 分析人物的基本方法:在情节发展中分析;在人物描写中分析;在特定环境中分析;借助作者倾向分析。2主
3、要是概括人物的主要性格特征、有哪些优秀品质,有的需要结合全文,简要分析人物形象。诗歌写法上的特点:修辞手法回忆我们以前学过的修辞有哪些?请你写下来。互文和对偶同为修辞手法,但是并不属于同一个类别。对偶指的是形式上的相对,互文是指一联中的两句词语意思互相补充,结合起来表示一个完整意思的修辞手法。(上下两句或一句话中的两个部分,看似各说一件事,实则是互相呼应,互相阐发,互相补充,说的是一件事。)如:东西植松柏,左右种梧桐。(孔雀东南飞)应理解为:东西左右都种植了松柏和梧桐。顶真,所谓顶真,就是指前一句的句尾和后一句的句首相同。表达上前后意思紧相扣,气势连贯而下。如:遥望远方家何在?在家亲人呼唤召。
4、详写和略写什么是详写和略写。所谓详写,是指对能直接表现中心意思的主要材料加以具体的叙述和描写,放开笔墨,写得比较充分;所谓略写是指对虽与表现中心意思有关但不是直接表现中心意思的材料,少用笔墨,进行概括式的叙述。弄清楚详写和略写的关系在一篇文章中,详写和略写是对立统一、相辅相成的。没有“详”,就无所谓“略”;没有“略”就无所谓“详”。详写的内容必须是主要的,次要的不能详写;但详写必须有略写配合,略写补充详写,使文章繁简适当,重点突出。可见,详写和略写是两种互为补充的表达方法。活动 3【讲授】探究新知 1.细读课文,感受木兰形象小组讨论:要求以“我从课文_读到木兰是一个_的人”句式来表述。例如:我
5、从课文“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读到木兰是一个勤劳的人。明确:我从课文“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读到木兰是一个孝顺的人。我从课文“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读到木兰是一个勇敢坚毅,忠孝两全的人。我从课文“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3年归。”读到木兰是一个勇敢坚强有英雄气概的人。我从课文“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读到木兰是一个不慕荣华富贵,甘过普通百姓生活的人。我从课文“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慌。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读到木兰是一个机智、谨慎的人。总结木兰的形象:勤劳、善良、机智、勇敢、刚毅、淳朴的优秀品质。2.再读课文,完成下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年级 语文 上册 第五 单元 20 木兰 教学 设计 冀教版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