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3《安恩和奶牛》解读之比较——谈新旧两种教学思想之对比苏教版.doc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3《安恩和奶牛》解读之比较——谈新旧两种教学思想之对比苏教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3《安恩和奶牛》解读之比较——谈新旧两种教学思想之对比苏教版.doc(5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1安恩和奶牛解读之比较谈新旧两种教学思想之对比王栋生在中学语文教学2009 年第 6期上发表题为安恩和奶牛解读的文章。文章先把安恩和奶牛这篇小说划分为两部分,然后逐一分析,最后总结“这篇小说篇幅短小,却通过人物的外貌、对话和动作描写,刻画了安恩鲜明的个性。作者用外貌描写表现安恩的身份,让读者知道她并不富裕,这头牛可能是她最重要的财产,同时也体现了她的自尊与节俭;用神态描写,表现安恩的沉静和安详,因为只有那样的性格,才会我行我素,旁若无人地站立在喧闹的集市中;用对话和动作描写,写她不肯出卖奶牛的坚决态度真实的描写,展现了人物细腻丰富的心灵世界,一位比较清贫的老奶奶却富有仁爱之心,安恩的形象,饱含
2、作者的敬重之情。 ”徐江在中学语文教学通讯2009 年第 9期发表了题为教会学生认识行为的合理性评王栋生安恩和奶牛解读 的文章,文章指出:“就关键性的段落内容读出为什么这样写这一切 ”“否则就是不合格的教学” 。比如对课文该篇第一段安恩的外貌及细节描写只探究写了什么,不能引导学生从文章整体的角度探究为什么这样写。这样的语文教学是缺少语文性的,自然对学生的阅读写作能力的培养无甚益处。 ”“解读仅仅停留在文本说了什么,而没有形而上地给学生总结怎样从文本中汲取哪些更有益的东西。而这些恰恰是语文最基本的东西,正是这样一些问题制约着语文教学的效果。 ”“知道不知道这样一个老太婆的形象无关紧要,我们应该把
3、这篇课文当作人生行为教材来探讨,从而在更具有普遍性的层面教育学生” “教学生学会用哲学思辨意识来思考课文” ,通过这一课的学习培养学生的“空间意识”和“联系思维” 。两位教师对同一篇文章有不同的解读,但这些解读都不能代替学生的自主解读。我认为,在学生充分预习这篇小说的基础之上,把两种不同的解读如实客观地呈现给学生,课后把两篇文章复印分发给学生,以供学生讨论交流,以此激发学生对这篇小说及两篇解读的思考,引导学生进行充分的讨论,从而在充满张力的思想碰撞中深入解读,启迪智慧。有助于激发学生独立思考的积极性,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和鉴赏能力。当然也有助于我们重新审视我们的语文教学。下面我以
4、学生讨论中的只言片语为小标题,来呈显我们的教学思考:21、将老婆婆置于一个大环境之下:从大环境看行为的影响谷思瑶同学认为:“王栋生的解读是一般人都可以通过文章得出的结论,是站在老婆婆个人角度上,来看奶牛,看买牛者,于是便较为轻率地将主旨归纳为一位比较清贫的老奶奶却富有仁爱之心,安恩的形象,饱含作者的敬重之情。 暂且不论其归纳的正确与否,单从归纳角度来说就有些狭窄了。而徐江的解读则是将老婆婆置于一个大环境之下,把她的性格忽略为质点 ,侧重分析她的行为对整个局面的影响,这个角度就开阔多了。”学生的发言表现了他们大气、开放的思维。可以看出学生不满足仅仅站在安恩的角度来看安恩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而是渴望
5、站在全篇的大背景下进一步探究安恩这样一位富有仁爱之心的比较清贫的老奶奶 ,为什么不但没有让牛在与同类的相处中得到安慰和快乐反而让牛神情厌烦呢?这也启发我们语文老师对于一篇富有思维张力的小说不要仅仅停留在对人物形象、性格特征、精神品质的认识上,不要像小孩子看电影一样只是要辨清“这个是好人,那个是坏人” ,而是要站在全局的高度从人物、情节和环境三个要素着手解读潜藏在表层下的东西。而王栋生的解读如果这只是普通人对文学作品的“个性化”的解读,倒也无可厚非。而如果是教师对课文的教学解读,那反映出的则是一种传统的教学思想,这种传统的教学思想是要灌输给学生一种介绍类似于“安恩是一位比较清贫的老奶奶却富有仁爱
6、之心老奶奶”这样的只回答“是什么”的陈述性知识,而这种非概括性的陈述性知识是无法转化成学生的智慧的。这种思想指导下的教学就是一种无效教学,至少是低效教学。而徐江主张“引导学生从文章整体的角度探究为什么这样写” “给学生总结怎样从文本中汲取哪些更有益的东西。 ”“教学生学会用哲学思辨意识来思考课文” ,通过这一课的学习培养学生的“空间意识”和“联系思维” 。这种主张反映的则是一种不同的新的教育思想,这种教育思想是主张引导学生探究类似于“安恩为什么会好心办尴尬事” 、 “怎样才能让自己的行为更为合理”这样的旨在回答“为什么” “怎么办”的程序性知识,而程序性知识的获得才是发展学生能力、启迪学生智慧
7、的关键,这种思想指导下的教学才是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的教学。两种解读的对立实际上反映的是两种教育思想的对立,而两种教育思想的分歧则在于对“中学语文教育的的根本目标是什么?”这个根本问题的回答不同。20 世纪初提出对话理论的德国哲学家马丁布伯说“教育的目的并非是告诉后人存在什么或必会存在什么,而是要晓谕他们如何让精神充盈人生,如何与你相遇。 ”这与鲁迅的“立人”的教育精神,是一致的。语文素养“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语文课程应3该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2、我是否也是一个“安恩”:学生在文本解读过程中的自我反思当我们按照王栋生老师的解读,通过一系列分析,学生顺理
8、成章地归纳出了安恩是“一位比较清贫的老奶奶” “富有仁爱之心”的老奶奶形象。可是却有一位学生质疑道:“这位富有仁爱之心的比较清贫的老奶奶 ,为什么不但没有让牛在与同类的相处中得到安慰和快乐反而让牛神情厌烦呢?”我认为这是一个很好的教育契机,于是就引导着学生就这个问题进行讨论。最后大家一致认为:安恩的确伤害了奶牛,因为安恩只是按照自己的主观意愿做事,没有考虑到牛的真实感受和需要,把牛牵到一个“牲口交易市场”来溜,奶牛在一个自己并不适应的环境中被许多生意人骚扰着,自然是受到了伤害。我顺势引导同学反思自己有没有由于过于自我而好心办坏事的尴尬经历,同学们纷纷踊跃发言,其中韩碧云同学说:“安恩的做法不止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年级 语文 上册 第一 单元 奶牛 解读 比较 新旧 教学 思想 对比 苏教版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