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32讲生态系统的结构讲练结合学案.doc
《2019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32讲生态系统的结构讲练结合学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32讲生态系统的结构讲练结合学案.doc(16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1第32讲 生态系统的结构考纲明细 生态系统的结构()板块一 知识自主梳理一、生态系统的概念和类型1生态系统的概念由生物群落与它的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生物圈。二、生态系统的结构三、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1组成成分: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2各生物成分比较2四、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1食物链(1)形成原因:捕食关系。(2)实例分析(3)特点每条食物链的起点是生产者,终点是不被其他动物所食的动物(最高营养级)。分解者及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不属于食物链成分。营养级一般不超过5个。某一营养级的生物代表的是处于该营养级的所有生物,不代表单个生物个体,也不一定
2、是一个种群。2食物网(1)概念:在一个生态系统中,许多食物链彼此相互交错连接形成的复杂营养结构。(2)形成原因:一种绿色植物可能是多种植食性动物的食物;一种植食性动物既可能吃多种植物,也可能被多种肉食性动物所食。(3)特点:同一种消费者在不同食物链中,可以占据不同营养级。食物网中各类生物的关系:捕食和竞争。3意义3(1)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渠道。(2)生态系统保持相对稳定的重要条件,食物网越复杂,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的能力越强。 深入思考1一个动物园中全部动物是一个系统吗?全部动物和植物呢?为什么?提示 动物园中的全部动物不能说是一个系统,因为不同种动物是分开饲养的,彼此之间没有内在联
3、系和相互影响,不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同理,动物园中的全部动物和植物也不是一个系统。2在农田、果园等人工生态系统中,可否通过增加或延长食物链,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并获得更多产品?为什么?提示 可以。农田和果园等人工生态系统食物链单一,自身稳定性差,易受病虫害破坏。通过研究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增加或延长食物链,使之成为立体农田和立体果园,可以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同时获得更多的产品。例如,水田养鱼、果园养鸡等。 自查诊断1所有的生产者都是植物,所有的动物都是消费者,所有的细菌和真菌都是分解者。( )答案 2土壤微生物可作为生态系统的分解者。( )答案 3稻田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能将鸭的粪便分解成无机物以
4、促进水稻的生长。( )答案 4草、鹿、兔、狼、狐和土壤中微生物共同形成了一个生态系统。( )答案 5生态系统的结构指的就是食物链和食物网。( )答案 板块二 考点题型突破考点生态系统的结构全国卷某农场面积约140 hm2,农场丰富的植物资源为黑线姬鼠提供了良好的生存条件,鼠大量繁殖吸引鹰前来捕食。某研究小组采用标志重捕法调查该农场黑线姬鼠的种群密度,第一次捕获了100只,标记后全部放掉,第二次捕获了280只,发现其中有2只带有标记。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鹰的迁入率增加会影响黑线姬鼠的种群密度B该农场黑线姬鼠的种群密度约为100只/hm 2C黑线姬鼠种群数量下降说明该农场群落的丰富度下降D植物
5、鼠鹰这条食物链中,第三营养级含能量最少解析 由题意可知,鹰捕食黑线姬鼠,鹰的迁入率增加,大量捕食黑线姬鼠,会导致黑线姬鼠的种群密度下降,A正确;设140 hm2面积内,黑线姬鼠的数量为 N只,则 N1002802,解得 N14000(只),因此黑线姬鼠种群密度为14000只/140 hm2100只/hm 2,B正确;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称为丰富度,黑线姬鼠种群数量下降,并不能说明群落中物4种丰富度下降,C错误;能量沿食物链的各个营养级流动,逐级递减,生物所处的营养级越高,获得的能量越少,D正确。答案 C题型一 生态系统各成分的判断12017南京学测模拟中华灵芝,又名紫芝,是一种具有很高的药用价
6、值的珍贵真菌。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紫芝是异养型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属于分解者B紫芝能分解动植物残体,处于食物链的顶端C紫芝的药用价值属于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D禁止采伐紫芝属于对生物多样性进行就地保护答案 B解析 食物链中无分解者。22017黑龙江实验中学模拟关于生态系统组成成分的叙述中正确的有几项( )凡是自养生物都是生产者 凡是细菌、真菌都是分解者 绿色植物都是生产者 异养型生物都是分解者 动物不都是消费者A一项 B两项 C三项 D四项答案 C解析 凡是自养生物都是生产者,正确;只有营腐生生活的细菌、真菌才是分解者,能进行光合作用和化能合成作用的细菌是生产者,错误;绿色植物能进行光合作
7、用,将无机物合成有机物,所以都是生产者,正确;消费者和分解者都是异养型生物,错误;动物不都是消费者,有些动物如蚯蚓营腐生生活,是分解者,正确。技法提升辨明生态系统组成成分的三类“不一定”和两类“一定”(1)三类“不一定”生产者不一定是植物(如蓝藻、硝化细菌),植物不一定是生产者(如菟丝子营寄生生活,属于消费者)。消费者不一定是动物(如营寄生生活的微生物等),动物不一定是消费者(如秃鹫、蚯蚓、蜣螂等以动植物残体或排泄物为食的腐生动物属于分解者)。分解者不一定是微生物(如蚯蚓等动物),微生物不一定是分解者(如硝化细菌、蓝藻属于生产者,寄生细菌属于消费者)。(2)两类“一定”生产者一定是自养型生物,
8、自养型生物一定是生产者。营腐生生活的生物一定是分解者,分解者一定是营腐生生活的生物。题型二 生态系统营养结构分析3如图表示某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5A图中共含有7条食物链B伯劳鸟和袋鼬之间只存在捕食关系C该食物网中最长的食物链含有6个营养级D食物链中营养级越高的生物体型越大答案 C解析 此食物网中共有8条食物链,A错误;伯劳鸟和袋鼬之间既存在捕食关系(袋鼬捕食伯劳鸟),又存在竞争关系(二者均可以知更鸟为食),B错误;该食物网中最长的食物链有6个营养级,如桉树甲虫蜘蛛知更鸟伯劳鸟袋鼬,C正确;营养级级别与生物体型没有直接关系,如甲虫的营养级虽比桉树高,但体型比桉树小,D错
9、误。42017河北衡水中学一模如图表示三种可构成一条食物链的生物(营养级不同)在某河流不同深度的分布情况。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A三种生物构成的食物链可能是物种甲物种乙物种丙B若物种甲表示绿藻,它在不同水深处的个体数量不同,主要是温度的原因C物种乙的数量突然增加,短时间内物种丙的数量也会增加D若物种丙表示肉食性鱼,该种群营养级高,所含能量较少答案 B解析 根据三个物种的数量变化趋势及个体数量可知,三种生物构成的食物链可能是物种甲物种乙物种丙,A正确;绿藻在不同水深处的个体数量不同,主要原因是光照不同,B错误;由于物种乙是物种丙的食物,所以当物种乙数量突然增加,则在短时间内物种丙的数量也会增
10、加,C正确;物种丙属于第三营养级,相比第一、二营养级,第三营养级所含的能量较少,D正确。技法提升6根据各类信息书写食物链的方法(1)根据能量或者有机物的含量“由多到少”书写食物链营养级 A B C D能量(有机物) 15.9 870.7 1.9 141.0根据能量或者有机物的含量由多到少,可以确定食物链为:BDAC。(2)根据重金属、DDT等浓度“由少到多”构建食物链(网)生物体 A B C D E有机汞浓度(mgL 1 ) 0.05 7 0.51 68 0.39有机汞存在生物富集现象,即随着营养级的增加,汞浓度增加,两者在数值上成正相关,所以从表中有机汞浓度的大小可推知该生物营养级的高低,从
11、而判断食物链(网)如右图:(3)根据数据的各种变式模型书写食物链:图1和图2都是以每个营养级中有机物多少为依据,图1中的食物链是丙甲乙丁;图2中的食物链是丙丁甲乙;图3表示的是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图解,D是生产者,A是消费者,B是分解者,C是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其中的食物链是DA。题型三 食物链和食物网数量变化分析5如果一个生态系统中有四种生物,并构成一条食物链。在某一时间分别测得这四种生物(甲、乙、丙、丁)所含有机物的总量如图所示。在一段时间内,如果乙的种群数量增加,则会引起( )7A甲、丁的种群数量增加,丙的种群数量下降B甲、丙、丁的种群数量均增加C甲、丁的种群数量下降,丙的种群数量增加D甲
12、的种群数量下降,丙、丁的种群数量增加答案 D解析 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所以甲、乙、丙、丁四种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为:丙甲乙丁。当乙的数量增加时,甲由于天敌增加,数量会相应下降;由于甲以丙为食,丙的天敌数量减少其数量相应增加;又由于丁以乙为食,乙的数量增加,丁因食物充足而数目增加。6.2017西宁模拟如图表示生活在一自然区域内的部分生物,下列有关叙述合理的是( )A该食物网构成一个生物群落B虫获得的能量约占草能量的10%20%C鹰获取能量较多的食物链是草虫蛙蛇鹰D若蛇种群的年龄组成为增长型,则老鹰种群密度可能增大答案 D解析 群落是在一定空间内所有生物种群的总和,食物网中没有分解者
13、,不能构成生物群落,A错误;图中虫、鼠、鹿获得的能量之和占草能量的10%20%,B错误;食物链越长,鹰得到的能量越少,所以鹰获得能量较多的食物链是草鼠鹰,C错误;若蛇种群的年龄组成为增长型,则其种群密度不断增大,鹰能获得充足的食物,鹰的种群密度可能增大,D正确。知识拓展食物链(网)中各营养级生物数量变动情况分析(1)若处于食物链中第一营养级的生物(生产者)数量减少,整个食物链中的其他生物都会减少。2“天敌”一方减少,短时间内被捕食者数量会增加,但从长时间来看,会先增加后减少,最后趋于稳定。3若处于中间营养级的生物数量减少,则这种生物数量的变化视具体食物链而定,大体遵循如下思路:生产者数量相对稳
14、定原则,即消费者某一种群数量发生变化时,一般不考虑生产者数量的增加或减少。最高营养级的生物种群数量相对稳定原则,即当处于最高营养级的生物种群的食物有多种来源时,若其中一条食物链中某种生物减少,该种群的数量不会发生较大变化。在食物网中,当某种生物因某种原因而数量减少时,对另一种生物数量的影响,沿不同的食物链分析结果不同时,应以中间环节少的为分析依据。板块三 方向真题体验12015海南高考俗话说:“大鱼吃小鱼,小鱼吃小虾,小虾吃泥巴”。某同学据此设计了一个水池8生态系统。下列属于该生态系统第一营养级的是( )A小鱼吃的小虾 B泥巴中的藻类C吃小鱼的大鱼 D泥巴中的大肠杆菌答案 B解析 生产者处于生
15、态系统第一营养级,泥巴中的藻类是生产者;根据题意,小虾是初级消费者,小鱼是次级消费者,大鱼是三级消费者,泥巴中的大肠杆菌属于分解者,所以B正确。22016海南高考在某一生态系统的下列组分中,能将太阳能转变为化学能的是( )A田螺 B小球藻C大肠杆菌 D草鱼答案 B解析 生态系统中,能将太阳能转变为化学能的是生产者。田螺、草鱼是消费者,A、D错误;小球藻是生产者,能通过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变为化学能,B正确;大肠杆菌是分解者,C错误。32015天津高考如图表示生态系统、群落、种群和个体的从属关系。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甲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B乙数量达到环境容纳量后不再发生波动C丙是由生
16、产者和消费者构成的D丁多样性的形成受无机环境影响答案 D解析 分析题图可知,甲、乙、丙和丁分别表示个体、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是种群(乙),A错误;种群数量达到环境容纳量后在 K值上下波动,保持相对稳定,B错误;群落是由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构成的,C错误;生态系统多样性的形成与无机环境密切相关,D正确。42014全国卷某陆地生态系统中,除分解者外,仅有甲、乙、丙、丁、戊5个种群。调查得知,该生态系统有4个营养级,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0%20%,且每个种群只处于一个营养级。一年内输入各种群的能量数值如下表所示,表中能量数值的单位相同。种群 甲 乙 丙 丁 戊能量 3.
17、56 12.80 10.30 0.48 226.50回答下列问题:(1)请画出该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2)甲和乙的种间关系是_;种群丁是该生态系统生物组分中的_。(3)一般来说,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包括_、_,此外还具有信息传递等功能。碳对生物和生态系统具有重要意义,碳在_和_之间的循环主要以CO 2的形式进行。9答案 (1) (2)捕食消费者(3)物质循环 能量流动 生物群落 无机环境解析 (1)根据能量传递的规律,戊的能量最多,为生产者,其次是乙、丙,因两者能量值相差较小,两者处于同一营养级,为初级消费者,甲为次级消费者,丁为三级消费者。(2)从食物网可知甲与乙的种间关系为捕食,种群丁为消费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9 高考 生物 一轮 复习 32 生态系统 结构 结合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