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高考地理大二轮复习专题四地壳的运动规律学案.doc
《2019高考地理大二轮复习专题四地壳的运动规律学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高考地理大二轮复习专题四地壳的运动规律学案.doc(21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1专题四 地壳的运动规律网络构建 备考指导本专题复习重点把握两个方面的问题:(1)熟练判读地质剖面图,掌握褶皱、断层构造及其形成的地貌特点,了解地质构造在生产、生活中的实践意义。(2)结合示意图或景观图,掌握流水地貌、风成地貌的特点和形成过程。考点一 地壳物质循环与板块构造学说K 考 题 调 研 aotidiaoyan(2018陕西安康二模)崮,是一种四周陡峭、山顶较平的山,属于地貌形态中的“桌形山”或“方山” 。高度在 10 至 100m 之间。下图为山东枣庄市抱犊崮。抱犊崮是国家级森林地质公园,丰富的地质岩层记载着华北寒武纪十几亿年的地质史,大量的生物化石诉说着远古的繁盛,擎天一柱一指峰展
2、示了造物主的鬼斧神工,美丽的石钟乳令人感叹大自然的神奇造化,被誉为“天下第一崮” 。读图,完成(1)(2)题。(1) 构成抱犊崮的岩石属于( A )A石灰岩 B页岩C花岗岩 D大理岩(2) 抱犊崮的形成过程是( B )A流水沉积外力侵蚀隆起抬升B海水沉积隆起抬升外力侵蚀C隆起抬升流水沉积外力侵蚀D外力侵蚀海水沉积隆起抬升【解析】 (1) 由材料可知,该地有美丽的石钟乳,石钟乳属于石灰岩在流水侵蚀后形成的沉积地貌,因此,选 A。(2)石灰岩的形成是古代珊瑚遗体堆积形成的,说明过去该地为海洋,有大量珊瑚虫存在,为海洋沉积地貌,后来随着地壳抬升,隆起出露地表,后随着外力侵蚀形成四周陡峭、山顶较平的山
3、,故选 B。2H 核 心 突 破 exintupo1地壳物质循环图中、分别表示冷却凝固、外力作用、变质作用、重熔再生。方法技巧判读地壳物质循环图的基本步骤(1)突破识图关键。先确定岩浆与岩浆岩。 由于生成岩浆岩的只有岩浆,故只有一个箭头指向的方框一般为岩浆岩。(2)尝试代入验证。有两个箭头指向的方框一般为沉积岩或变质岩。(3)避开重置陷阱在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中,有几个地方需要同学们注意:有的图中把岩浆岩分成两类侵入型岩浆岩和喷出型岩浆岩,而有的图中只表示为岩浆岩;在其他岩石转化为沉积岩的过程中,有的示意图强调了沉积物这个环节,而有的则没有;有的示意图中只有变质岩转化为岩浆的过程,而有的示意图认
4、为各岩石都可以重熔再生成岩浆。2板块构造理论内容理论要点岩石圈不是一块整体,而是被构造带(海岭、海沟)分割成六大板块(亚欧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南极洲板块)这些板块漂浮在软流层之上,不停地运动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交界处是地壳比较活跃的地带3图示板块张裂板块张裂形成裂谷或海洋,如东非大裂谷、大西洋处于生长边界解释与运用板块相撞大陆与大洋板块相撞,形成海沟、岛弧或海岸山脉,如亚洲东部岛弧、北美洲西部的海岸山脉、马里亚纳海沟处于消亡边界大陆与大陆板块相撞,形成巨大的褶皱山脉,如喜马拉雅山、阿尔卑斯山处于消亡边界X 新 题 再 练 intizailian(2018辽宁大连
5、一模)在云南省的腾冲市,市政建设铺设在街道上的黑色玄武岩地砖,渗水性较好,耐用而又美观。下图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据此完成(1)(2)题。(1)铺设的黑色玄武岩( B )A为图中的 B 类岩石 B为图中的 C 类岩石C形成过程为图中的 D形成过程为图中的(2)这种玄武岩地砖对城市环境建设的意义是( B )A增强地表径流,使城市内涝加剧B有效增加下渗,减弱地表径流C使热岛效应显著增强,气温升高D促进地表径流蒸发,降低温度【解析】 (1)铺设的黑色玄武岩是喷出岩,是岩浆喷出地表冷凝形成的。根据图示箭头方向,沉积物形成的 D 是沉积岩。A 能够形成 B、C,说明 B 是侵入地壳上部形成的花岗岩,C
6、 是喷出地表冷凝形成的岩浆岩。A 是岩浆,变质岩高温熔化形成岩浆,E 是变质岩。为图中的 C 类岩石,B 对,A、C、D 错。(2)玄武岩有气孔,这种玄武岩地砖对城市环境建设的意义是有效增加下渗,减弱地表4径流,B 对,A 错。岩石孔隙中蓄藏水分,不会使热岛效应显著增强,C 错。地表径流减少,蒸发量减少,D 错。考点二 内力作用与地质构造K 考 题 调 研 aotidiaoyan(2018北京卷)下图为某地的地质剖面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题。图中( C )A甲处的物质主要来源于地壳B断层发生在花岗岩形成之后C岩浆侵入可能导致乙处岩石变质D丙处的溶洞景观由岩浆活动造成【解析】 C 对:乙位于花岗岩
7、与石灰岩的交界处,受岩浆高温作用影响,可能导致该处的岩石发生变质作用。A 错:甲处为花岗岩,属于岩浆侵入地壳冷却凝固形成的,岩浆来自上地幔上部的软流层。B 错:图中地质作用发生的顺序:断层上覆沉积物岩浆侵入变质作用,因此,断层发生在花岗岩形成之前。D 错:石灰岩中的溶洞是溶蚀作用形成的。H 核 心 突 破 exintupo1常见地质构造与地貌关系褶皱地质构造 背斜 向斜断层形态 岩层一般向上拱起 岩层一般向下弯曲基本特点岩层的新老关系中心部分岩层较老,两翼岩层较新中心部分岩层较新,两翼岩层较老岩层受力破裂并沿断裂面有明显的相对位移未侵蚀地貌 常形成山岭 常形成谷地或盆地构造地貌侵蚀后地貌背斜顶
8、部受到张力,常被侵蚀成谷地向斜槽部岩性坚硬不易被侵蚀,常形成山岭大断层,常形成裂谷或陡崖,如东非大裂谷。断层一侧上升的岩体,常成为山岭或高地,如华山、庐山、泰山;另一侧相对下降的岩体,常形成谷地或低地,如渭河平原、汾河谷5地;沿断层线常发育成沟谷,有时有泉、湖泊2地质构造的应用地质构造在工程选址、找水、找矿等方面具有实践意义,具体如下图所示:3地质构造图的判读技巧地质构造图分为剖面图和平面图,在判读时先要分清是平面图还是剖面图,然后再根据以下步骤进行判断分析。(1)确定岩层及新老关系:通过图例可以了解图示地区出露哪些岩层及其新老关系。(2)判断地质构造:根据岩层的新老关系分析图示的地质构造特征
9、,分析图示是向斜还是背斜;结合岩层的断裂和移动特点判断出断层构造。(3)判断岩层的特定情况若地层出现缺失,形成原因可能有:一是在缺失地层所代表的年代发生了地壳隆起,使当地地势抬高,终止了沉积过程;二是当时有沉积作用,地壳隆起后,原沉积物被剥蚀完毕;三是当时、当地气候变化,没有了沉积物来源。若侵蚀面上覆有新的岩层,说明是由该地地壳下沉或相邻地区地壳上升形成的。若地层中有侵入岩存在,说明围岩形成之后又发生了岩浆活动,岩浆活动晚于围岩形成时代。X 新 题 再 练 intizailian(2018江苏地理)下图为“某区域地质简图” 。该区沉积地层有 Q、P、C、D、S 2、S 1,其年代依次变老。读图
10、,回答(1)(2)题。(1)从甲地到乙地的地形地质剖面示意图是( A )6A B C D【解析】 根据图中从甲地到乙地地层新老关系可判断,中间新(P)两侧老(C),为向斜构造;根据图中的等高线可判断,从甲地到乙地地势为低高低。故选 A。(2)为揭示深部地质状况,在丙处垂直钻探取芯,可能发现的地层是( A )A志留系 B石炭系C二叠系 D第四系【解析】 图中显示,丙处为泥盆系地层,直接出露地表,在此处往下钻探,只能发现比它更古老的地层,即志留系地层。考点三 外力作用与地貌K 考 题 调 研 aotidiaoyan(2018全国)下图示意某河流上游河段的单侧断面。该河段两岸依次分布着海拔不同的四个
11、平坦面 T0、T 1、T 2、T 3,平坦面上均堆积着河流沉积砾石。砾石的平均砾径T3T0T2T1。洪水期河水仅能淹没 T0。据此完成(1)(3)题。(1)面积仍在扩大的平坦面是( A )AT 0 BT 1CT 2 DT 3【解析】 A 对:图示河流有四级阶地,对应 T0、T 1、T 2、T 3四个平坦面,平坦面上的沉积物源于河流携带的砾石。由于洪水期河水仅能淹没 T0,因此砾石还会继续在此沉积(或堆积),T 0的面积仍在扩大。B、C、D 错:由于 T1、T 2、T 3平坦面位置高于洪水期河流水面,所以砾石无法在此沉积。(2)该断面河流流速最大的时期为( A )AT 3形成时期 BT 2形成时
12、期CT 1形成时期 DT 0形成时期【解析】 河流沉积物具有明显的分选性。通常,流速大,沉积物颗粒较大;流速小,沉积物颗粒较小。砾石的平均砾径 T3T 0T 2T 1,说明 T3时期沉积物颗粒最大,河流流速最快。故选 A。(3)推测该河段所在区域的地壳经历了( D )A持续下降 B持续抬升7C间歇性下降 D间歇性抬升【解析】 根据河流阶地的形成原理可知,有几级阶地,就有过几次地壳抬升运动;而且图示河岸坡度陡缓相间分布,据此可以推测该区域经历了间歇性抬升。故选 D。H 核 心 突 破 exintupo图示法对比分析不同侵蚀、堆积地貌的形成1河流不同河段外力作用及形成的地貌的差异对比。2侵蚀作用和
13、堆积作用形成的地貌(1)主要的侵蚀作用及形成的地貌。(2)主要的堆积作用及形成的地貌方法技巧外力作用形成地貌的形成因素分析8分析某一地域的主要外力作用类型,往往可以综合许多因素。(1)气候因素:主要从气温与降水两个方面进行分析。干旱、半干旱地区:昼夜温差大,降水少,外力作用主要表现为风化作用和风力侵蚀、搬运、堆积作用。湿润地区:降水丰富、地表径流量大,外力作用主要表现为流水的侵蚀、搬运、堆积作用。(2)地质地貌因素:主要分析基岩和地形地势两个方面的影响。石灰岩地区:由于岩石微溶于水,故外力作用往往表现为流水侵蚀、溶蚀作用。地势较高的地区:往往表现为风化、侵蚀、搬运作用。地势较低的地区:往往表现
14、为堆积作用。地势差异较大的地区:往往表现为流水的侵蚀作用。(3)生物因素:主要分析植被覆盖率高低的影响。植被覆盖率低的地区,往往以侵蚀、搬运作用为主;植被覆盖率高的地区,生物风化作用显著。X 新 题 再 练 intizailian(2018陕西榆林四模)河口海岸线受河流、潮汐的共同作用而发生变化,下图示意近百年来辽河河口海岸线变化。据此完成(1)(3)题(1)辽河河口海岸线( C )A19091945 年向海洋方向推进 B19451979 年向海洋方向推进C19792003 年向海洋方向推进 D2003现今年向海洋方向推进(2)辽河河口海岸线变化特征说明( A )A辽河上游侵蚀作用较强 B辽河
15、上游堆积作用较强C辽河河口潮汐侵蚀较强 D辽河河口潮汐堆积较强(3)辽河河口海岸线的变化将( B )A导致海水倒灌 B不利于港口建设C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 D使黄海面积缩小【解析】 (1)结合图示,辽河河口海岸线 19091945 年大体向海洋方向推进,但并9不是全部;19792003 年向海洋方向推进,选 C。(2)由图可知,辽河口海岸线不断向南推进,说明不断有泥沙沉积,泥沙源于地表侵蚀作用的增强,反映辽河上游侵蚀作用较强,选 A。(3)由图可知,辽河河口海岸线的变化表现为辽河口海岸线不断向南推进,说明不断有泥沙沉积,反映辽河输送泥沙增加,河口泥沙淤积增加,不利于港口建设。读图文材料,回答 1
16、2 题。我国广西某地地质剖面示意图1依据图中信息判断,造成甲、乙、丙三地地貌类型不同的最主要原因是( D )A年降水量的差异 B地质构造部位不同C植被覆盖率不同 D地表岩石种类不同【解析】 D 对:由图可知,甲地岩石为砂岩,乙地岩石为页岩,丙地岩石为石灰岩,由于三类岩石的质地、坚硬度不一样,导致受到外力侵蚀的程度不一样,以致形成了不同的地貌类型。A 错:图示为我国广西某地地质剖面示意图,属小区域范围,年降水量的差异不大。B 错:由岩层弯曲形态可以判断,该地为向斜构造,地质构造不存在差异。C 错:图示为广西某地,主要为亚热带季风气候,水热充足,植被覆盖率高,差异不大。古河床沉积物是某地质历史时期
17、河流位置的标志。在乙地不同高度上分布着两个地质历史时期的古河床沉积物。2这反映了自古河床形成以来,该地区地壳经历过( A )A间歇性抬升 B持续性抬升C间歇性沉降 D持续性沉降【解析】 A 对:由材料“古河床沉积物是某地质历史时期河流位置的标志。在乙地不同高度上分布着两个地质历史时期的古河床沉积物” ,可判断该地区地壳经历过两次间歇性抬升。B、D 错:若该地区经历过持续性抬升或持续性沉降,就不会在乙地不同高度上分布着两个地质历史时期的古河床沉积物。C 错:若该地区经历过间歇性沉降,则该地地势间歇性降低,水位将会抬升,不会出现古河床沉积物。下图为某区域的地质剖面图。该区域由地表平坦的 X 区和地
18、表略有起伏的 Y 区组成。X 区的玄武岩岩层较厚,Y 区的玄武岩岩层较薄。据此完成 34 题。103导致该区域分异为 X 区和 Y 区的主要原因是( D )A流水侵蚀 B岩层褶皱 C风沙侵蚀 D岩层断裂4 X 区和 Y 区的玄武岩厚度存在差异是因为( C )A喷发物质差异 B冷凝环境差异 C外力侵蚀差异 D地壳运动差异【解析】 本组题以某区域的地质剖面图为背景,考查考生运用内外力作用影响地表形态演化的相关地理知识、原理,对地质考查中获取的地质数据图进行分析、解读的能力,并对其产生的原因进行合理推测的能力。第 3 题,要求考生推测 X 区和 Y 区产生分异的主要原因,容易题。据图可知,断层处是
19、X 区和 Y 区的界线,两区存在的主要差异是 X 区各个岩层的海拔整体低于 Y 区,但 X 区和 Y 区地下岩层沉积序列(泥岩、砂岩和砾岩)和厚度却高度一致,可推知两区在地质历史上的沉积环境也高度一致。后来由岩浆喷出地表冷凝形成表层的玄武岩层,再后来在内力作用下岩层整体出现断裂,同时 X 区岩层整体相对下沉而 Y 区岩层整体相对上升,从而导致图示区域出现分异,故 D 选项正确。第 4 题,要求考生推测 X 区和 Y 区的玄武岩厚度存在差异的原因,难度中等。依据上题推理过程, X 区和 Y 区地表的玄武岩层在形成初期理应厚度基本一致,当前厚度存在差异的最可能原因是Y 区海拔高于 X 区,再加上
20、Y 区地表起伏大于 X 区,外力侵蚀作用更为强烈,故 C 选项正确。(2018河南新乡三模)河流阶地是指在地质作用下,使原先的河谷底部(河漫滩或河床)超出一般洪水水位以上,呈阶梯状分布在河谷谷坡的地形。其中高于河漫滩的最低一级阶地称为一级阶地,向上依次是二级阶地、三级阶地等。在正常情况下,河流阶地越高,年代越老。下图示意延川黄河蛇曲地质遗迹发育的河流阶地剖面。据此完成 57 题。5图中多级阶地形成的主要地质作用有( D )A地层间歇性下降、流水侵蚀 B地层间歇性抬升、流水堆积C地层间歇性下降、流水堆积D地层间歇性抬升、流水侵蚀6图示黄河河床位于( B )A背斜顶部 B断层线附近C向斜槽部 D板
21、块分界线附近117图示黄河东西两侧相比( B )东侧岩层相对上升东侧岩层相对下降西侧没有黄土堆积是因为海拔高,遭受侵蚀西侧阶地少是因为岩层坚硬A BC D【解析】 第 5 题,读材料可知,河流阶地是地层抬升后受流水侵蚀作用形成的,选D。第 6 题,读图,对比黄河河床东西两侧岩层可知,该地区岩层发生断裂和错动位移,东侧岩层相对下沉,西侧岩层相对上升,故图示黄河河床位于断层线附近。第 7 题,根据上题分析可知,东侧岩层相对下沉,西侧岩层相对上升,错、对。西侧没有黄土堆积是因为抬升后海拔高,遭受侵蚀,对。该图为黄河蛇曲,西侧阶地少是因为地处凸岸,侵蚀作用弱,错。8(2018山东烟台适应性练习)阅读材
22、料,回答问题。库赛湖位于藏北高原,库赛河是其接纳的最主要的地表径流。库赛湖的年纹层是由不同季节形成的粗颗粒层和细颗粒层交替形成。粗颗粒物质组成磨圆中等、分选性差,具有明显的风力搬运特征;细颗粒层矿物颗粒较细,除细沙、黏土外,还含有大量的枝角类辟片和生物壳体,具有明显的流水搬运特征。下图为库赛湖地形及取样点沉积层垂直剖面示意图。(1)库赛湖属于构造湖,形成初期水深坡陡,但现在东南部出现了很大的变化,据图推测原因。(2)判断库赛湖年纹层粗颗粒层沉积的季节并分析形成过程。(3)年纹层 M 较常年偏厚,请分析原因。【答案】 (1)东南部有河流注入,携带大量泥沙,泥沙沉积,使得坡缓水浅。(2)粗颗粒层沉
23、积于春季。库赛湖冬季温度低、风力强劲,风的机械搬运作用使大量的物质在冰面堆积,等到春季湖冰融化,冰面上粗颗粒物质沉积到湖底形成粗颗粒层。(3)M 层为细颗粒层,为夏季流水沉积。该湖的主要补给为冰雪融水,M 层对应年份夏12季气温偏高,河流径流量大,搬运能力强,湖泊沉积物多,细颗粒层较厚【解析】 (1)据图可知,湖泊东南部坡缓水浅,这是因为东南部有河流注入,携带大量泥沙,泥沙沉积所致。(2)库赛湖冬季温度低、风力强劲,风的机械搬运作用使大量的物质在冰面堆积,等到春季湖冰融化,冰面上粗颗粒物质沉积到湖底形成粗颗粒层,因此,库赛湖年纹层粗颗粒层沉积的季节为春季。(3)年纹层 M 为细颗粒层,细颗粒层
24、厚,说明入湖河流搬运的泥沙多,应该是流量偏大。结合材料可知,该湖的主要补给为冰雪融水,融水的量与气温关系密切。M 层厚,说明 M 对应年份夏季气温特别高,河流径流量大,搬运能力强,湖泊沉积物多,细颗粒层较厚。一、单项选择题(2018吉林实验中学九模)下图为美国黄石国家公园地质剖面示意图。地幔中的岩浆具有强烈上升趋势的位置,称为热点,黄石湖通过黄石河与密西西比河的支流相通。读图,回答 12 题。1黄石湖是( A )A火山湖 B内流湖C冰蚀湖 D咸水湖2下列叙述正确的( D )A黄石热点位于板块的生长边界B黄石火山口地表岩石为花岗岩C黄石河属于内流河D黄石热点的上升岩浆来自软流层【解析】 第 1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9 高考 地理 二轮 复习 专题 地壳 运动 规律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