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高考地理二轮复习微专题要素探究与设计专题2.5天气系统学案.doc
《2019高考地理二轮复习微专题要素探究与设计专题2.5天气系统学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高考地理二轮复习微专题要素探究与设计专题2.5天气系统学案.doc(16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1专题 天气系统【知识精析】一、锋面系统1图解锋面与天气提醒:需要注意整个过程中两种锋面气温、气压的变化特点,冷暖气团交界处气温、气压变化最显著,天气现象最剧烈,因此锋面过境时往往产生云雨。同时,我国常出现的还有准静止锋。2. 准静止锋(1)立体模拟图(准静止锋)初夏,冷暖气团在江淮一带势均力敌,相持不下,形成准静止锋,导致该地区出现长达一个月的连绵阴雨(梅雨)天气。冬半年,昆明准静止锋出现在云贵高原一带,主要由极地大陆气团和西南气流受云贵高原地形阻滞演变而形成,其东西两侧天气明显不同,西侧的昆明以晴朗温暖天气为主,东侧的贵阳以阴雨冷湿天气为主。(2)我国准静止锋2(3)图补两类准静止锋3图辨
2、锋面类型(1)看符号(2)看冷气团运动方向若冷气团的运动只有向暖气团一个方向,说明冷气团势力强,应为冷锋;若冷气团遇到暖气团时有回转运动,则说明暖气团势力强,为暖锋。(3)看锋面坡度冷气团运动速度快,冷气团势力强大时,形成的冷锋锋面坡度较大;而暖气团运动速度慢,暖气团势力强大时,形成的暖锋锋面坡度较小。(4)看雨区范围及位置不论是冷锋还是暖锋,降水都主要在冷气团控制范围内。“锋前”“锋后”是根据锋面移动方向即主动前进气团的移动方向来决定的:以锋线为界,在锋面移动方向上,锋线前方为锋前,锋线后方为锋后。二、气旋、反气旋形成的天气特征气旋控制下,多阴雨天气;反气旋控制下,多晴朗天气。与锋面系统不同
3、的是,气旋和反气旋是气压中心所在处的气流运动情况。3手势法判断气旋与反气旋三、锋面气旋1锋面气旋形成的天气特征在中高纬度地区,由于冷锋气团频繁相遇,锋面系统活跃,当与气旋系统结合时,形成锋面气旋。受气旋辐合上升气流影响,锋面上的气流上升更加强烈,往往带来云雨甚至造成暴雨,大风天气。2. 锋面气旋的形成在南、北半球的中高纬度地区,气旋与锋面系统叠加在一起形成锋面气旋。其左半部分发育的是冷锋,右半部分发育的是暖锋。(1)根据风向来判断南、北半球从下图中可以看出该气旋气流呈逆时针辐合,故为北半球气旋。或者根据风向右偏也可判断为北半球。(2)根据冷、暖锋移动方向判断南、北半球从下图中可知冷锋向西北方向
4、移动,说明其南侧为冷气团,北侧为暖气团,根据北热南冷可知此图为南半球的锋面气旋。(3)根据雨区位置判断南、北半球锋面雨区主要位于冷气团一侧,因此根据雨区能判断出冷、暖气团的位置,进而能判断出南、北半球。如下图根据雨区可判断出北侧为冷气团,南侧为暖气团,根据北冷南热可知此图为北半球锋面气旋。43.锋面类型和性质的判读(1)成因法:冷气团主动移动而形成的锋面为冷锋,暖气团主动移动而形成的锋面为暖锋。题目信息中提供的主导风向,如果是从高纬吹向低纬,形成的多是冷锋;如果主导风向是从低纬吹向高纬,则形成的是暖锋。(2)图像法:根据不同图像信息来分析锋面特征,统计图多提供天气变化资料,注意数值变化;示意图
5、显示锋面结构和天气状况,注意冷暖气团的相对运动状况及图例信息;符号不同,类型不同,三角表示冷锋,半圆表示暖锋等。(3)特征法:出现大风、降温天气,一般受冷锋控制。出现持续性降水,多为暖锋或准静止锋影响。(4)活动规律法:冷锋主要在冬半年活动。比如,冬春季的沙尘暴、冬季的寒潮等。暖锋主要在夏半年,我国的准静止锋有江淮准静止锋、天山准静止锋和昆明准静止锋。【高考例析】(2018课标卷 III)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下图为春季 T 时刻亚洲部分地区的海平面气压分布图。(1)指出控制图示区域的两个气压系统及位置关系。(2)T 时刻该区域的锋面数量发生了变化。推测 T 时刻前该区域锋面的数量,并分
6、别说明锋面形成的原因。(3)预测 P 点将要发生的天气变化。(4)说明该区域春季天气系统活跃的原因。【答案】 (1)高压;低压。高压位于低压西北。(2)3 个。在低压(气旋)中,四周空气汇集,北上的暖空气与南下的冷空气之间形成锋面,气旋逆时针旋转,形成冷锋和暖锋两个锋面。 (冷)高压内的冷空气东移南下,形成冷锋。(3)暖锋过境,降水概率高,气温升高;暖空气控制,天气转好,气温较高;冷锋过境,气温下降,可能有降水,风力加强;冷空气控制,晴朗,气温低。(4)中低纬度升温快, (高纬尚未明显增强, )南北温差大,气压梯度大,大气运动快(冬季风与夏季风转换期,天气系统交替控制) 。【解析】(1)读等压
7、线图,根据图中数据的变化,可知图的左上角有个不完整的等压线部分,其数据由外而内增大,则为高压;图中间有个由外而内等压值减小的部分,则为低压。高压位于低压西北方。(2)根据图中锋面的排列推测锋面数量为 3 个;图中左、右的冷锋和暖锋是因气旋中气流水平辐合,导5致冷暖气流相遇而成,北边的冷锋是西北侧的高压(反气旋)气流顺时针水平辐散而形成。(3)从图中看,P 点位于暖锋锋前,西北方较远处又有冷锋锋面,因此其分别受暖锋过境、暖空气控制、冷锋过境、冷空气控制的影响,结合所学知识答出其相应的天气状况(阴、晴、雨、雪等)和气温变化即可。(4)该区域处于中低纬亚欧大陆东岸,春季时南北温差较大,产生较大的水平
8、气压梯度力,大气运动快,致使该天气系统活跃。【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的是锋面气旋这种天气系统。这组题中最难的是第(2) 、 (4)题。第(2)题中北部那个冷锋的形成解释较难,需要结合第(1)题得出的图示西北部的冷高压作答,即(冷)高压内的冷空气东移南下形成冷锋;第(4)题中解释该区域春季天气系统活跃的原因难度较大,需要抓住气流水平运动的主要动力来自水平气压梯度力分析,该区域春季南北温差大使得气压梯度力大,导致天气系统活跃。【素养提升】一、选择题(2018江苏卷)下图为 2018 年 5 月 10 日 2 时亚洲部分地区海平面气压形势图。读下图,回答 12题。1该日,甲地政府部门可能发布( )A 台
9、风预警 B 森林火灾预警 C 寒潮预警 D 滑坡、泥石流预警2北京市未来两天的天气状况可能是( )A 雨过天晴,气温将显著升高 B 气压下降,出现连续性降水C 降雨后,可吸入颗粒物减少 D 风向转为偏南风,风速降低1D 根据等压线图,甲地位于低压中心附近,可能出现强降雨,又因为该地区位于横断山区,地势起伏大,岩层破碎,强降雨容易诱发滑坡、泥石流,当地政府可能发布滑坡、泥石流预警,故 D 项正确。甲地距海洋较远,不可能发布台风预警,A 项错误;甲地降水几率大,不会出现森林大火,B 项错误;寒潮是冷锋的典型天气,根据等压线图,甲地不会出现冷锋过境的天气,C 项错误。2C 读图可知,北京位于冷锋的锋
10、前,未来两天可能经历冷锋过境的天气,冷锋过境会出现强降雨,过境后天气晴朗,受冷气团控制,气温会较目前下降,A 项错误;冷锋过境,气压升高,且降水强度大,B项错误;冷锋会形成降水,降雨会将大气中的可吸入颗粒沉降到地面,降雨过后空气中的可吸入颗粒会减少,故 C 项正确;冷锋过境后,该地区受偏北风控制,读等压线图,该地区附近等压线比较均匀,风速变化不大,D 项错误。(2018衡水金卷(三) )隐槽是指等压线相互平行,区域两侧气压梯度不同,前后风向没有差异,但风仍具有气旋性变化的气压形势。下图示意 2017 年 8 月 12 日 14:00 某区域天气形势,虚线处为某一天气系统。读图,完成 34 题。
11、63此时影响 A 地的天气系统是( )A 反气旋 B 气旋 C 冷锋 D 暖锋4若该天气系统正以 12km/h 的速度自 A 向 B 地移动,未来 48 小时内 B 地将经历( )A 持续降温阴雨 B 持续晴朗高温 C 阴雨转晴朗 D 东南风转西北风3C 根据纬度可知,该地为北半球。根据等压线的数值可判断 A 地吹西北风,西北风来自较高纬度,为冷气团,故 A 地的天气系统是冷锋。4C 读图,A、B 两地纬度大约相差 5,即 A、B 两地的距离约 555km,根据天气系统的速度可知,48小时内 B 地将经历冷锋过境,冷锋过境时为阴雨天气,过境后转晴,故选 C。(2018江西省重点中学协作体下学期
12、第一次联考)下图是广东省 2017 年 8 月气温、降水量统计图。据图完成 57 题。5图示 2324 日、2728 日降水量较大,影响其降水的天气系统最可能是( )A B C D 6据报道,23 日在珠江口两侧地区降水量最大,则该日粤北的主导风向是( )A 偏东风 B 偏西风 C 偏南风 D 偏北风77广东省 8 月持续高温天气,大约在 21 日出现极端高温。有关其高温形成原因的分析正确的是 ( )8 月太阳直射在广东省,正午太阳高度大,且昼长时间长,获得热量多,气温高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影响,盛行下沉气流,炎热干燥21 日,台风欲来,广东处在台风外围而盛行下沉气流增温,加剧炎热2324 日、2
13、728 日降水量较大,使气温有所降低,所以 21 日气温最高A B C D 5C 8 月,锋面雨带主要位于我国华北、东北地区,广东省强降水主要为台风登陆所致,台风为发展于热带海洋的强热带低压。图中 A 为冷锋系统;B 为暖锋系统;C 为低压系统;D 为高压系统。故 C 正确。6D 台风雨区位于台风中心附近,因此珠江口两侧地区降水量最大说明低压中心位于珠江口,粤北位于珠江口以北,即低压中心位于粤北以南,因此粤北的主导风向是偏北风。故 D 正确。7B 根据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规律可知,太阳直射点每月约移动 8,因此 8 月 21 日太阳直射点应位于 7N 附近,所以错误。2324 日、2728 日
14、气温有所降低与 21 日气温最高没有因果关系,错误。故 B 正确。(2018山东省宁阳第七次模拟)2018 年 1 月 2 日开始,首场雨雪天气大范围地影响了我国中东部地区,在此过程中,局部区域出现了冻雨现象(当雨滴从空中落下来时,由于近地面的气温低于 0,电线杆、树木、植被及道路表面都会冻结上一层薄冰,气象上把这种天气现象称为“冻雨” ) 。读下图,回答 810题。8下列城市最可能在 1 月 4 日出现冻雨现象的是( )A 武汉 B 郑州 C 成都 D 福州9连续三天的雨雪分界线在东西部地区有明显差异的原因是( )A 东部地区地势低平,冷空气向南推进速度快B 西部地区地形平坦,冷空气停留时间
15、长C 东部植被覆盖率低,对冷空气阻挡作用小D 西部地区地形崎岖,受冷空气影响小10本次雨雪过程对中东部地区的影响有( )有利于改善土壤墒情 减少越冬作物病虫害的发生,降低森林火险 增加空气湿度,同时易形成逆温,加重黄淮、江淮等地的雾和霾天气 雨雪和大气的低能见度影响出行安全 雨雪过程将提高近地面温度,有利于农作物越冬A B C D 8A 由材料可知,1 月 4 日武汉位于雨雪分界线处,故 A 正确。9A 连续三天的雨雪分界线在东部纬度变化明显,而西部接近重合,说明冷空气向南推进速度快。东部为平原,对气流运行阻挡作用小。故 A 正确。西部地区地形以高原和山地为主,故 B 错误。植被覆盖率对8气流
16、运行影响不大,故 C 错误。西部地区主要是因为秦岭、大巴山以及青藏高原中南部高大山地阻挡了强大的冬季风南下,使得雨雪分界线停滞不前,故 D 错误。10B 雨雪天气多受冷锋影响,冷锋过境往往伴有大风天气,雨雪有利于空中污染物沉降,因此应减轻黄淮、江淮等地的雾和霾天气, 说法错误;雨雪过程易造成低温冻害,不有利于农作物越冬,错误。排除与、有关的选项,故 B 正确。(2018吉林省实验中学高考考前)下图是 2016 年 4 月 11 日 8 时世界部分地区海平面气压形势图。读图,完成 1112 题。11产生图示区域降水的天气系统是( )A 冷锋 B 暖锋 C 气旋 D 反气旋12有关图示中甲、乙、丙
17、、丁四地该日天气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甲地比丙地昼夜温差大 B 乙、丁两地吹偏南风C 丙地比丁地风力大 D 甲、乙两地出现大风降温11B 由图示信息知,图示降水区域位于北半球气旋东部低压槽中,结合气流运动状况可判断其为受暖锋影响形成的。故选 B。12A 据图中等压线数值递变规律可知,甲地处于高压中心,受下沉气流控制,天气晴朗,气温日较差大。丙地为低压中心,多阴雨天气,气温日较差小,A 正确;丁地吹偏北风,B 错误;丙地盛行上升气流,风力较丁地小,C 错误;甲地为高压中心,晴朗干燥天气,D 错误。故选 A。(2018衡水金卷 信息卷(四) )下图是 2017 年 10 月 22 日某区域
18、气压形势图(粗线),细线表示某地理事象的非等间距等值线,读下图,完成 1315 题。13推测图中乙地附近的数值“125”表示的是( )A 海拔高度 B 风速 C 降水量 D 蒸发量14图中甲地数值可能是( )A 1016 B 1008 C 1024 D 29915图中势力最强的天气系统( )A 中心降水量最大 B 可能向东北方向移动C 中心位置可见烈日当头 D 顶部气流呈逆时针方向辐散13C 图中的乙地附近位于低压系统附近,低压盛行上升气流,中心附近降水量大,故数值“125”最可能降水量,选 C。14B 图中甲地中心有降水,说明区域有上升气流,因此应该处于低气压附近,甲的数值应该是较小的那个数
19、值,据此选 B。15B 图中势力最强的天气系统位于乙地附近,为低压系统,北半球的低压系统气流呈现逆时针方向移动,结合选项选 B。中心附近降水量最大;中心位置盛行下沉气流,但不可能烈日当头,底部气流呈逆时针方向辐合,据此,ACD 错。(2018全国省级联考考前猜题卷) “副热带高气压”是影响台风及热带气旋路径的重要因素。下图为世界某区域某时天气系统示意图。读图,回答 1617 题。16此时,我国东沙群岛附近海面主导风向是A 东北风 B 西南风 C 西北风 D 东南风17图示“副高”高压脊内部所控制的海域A 风大浪高 B 持续暴雨 C 电闪雷鸣 D 晴朗少云16A 从图中看,此时,我国东沙群岛位于
20、台风的北侧,风从高压吹向低压向右偏,附近海面主导风向是东北风,选择 A。17D 高压气流以下沉为主,难以成云致雨,图示“副高”高压脊内部所控制的海域晴朗少云,D 对;高压控制风力较小,ABC 错误。 (2018北京市西城区 5 月模拟测试(二模) )气团是指气象要素(主要指温度和湿度)水平分布比较均匀并具有一定垂直稳定度的较大空气图。下图示意世界局部地区气团源地和移动路径。读图,回答 1819题。1018甲气团( )A 移动方向与地球自转方向相反 B 为来自中纬度的冷湿气团C 给巴西高原带来狂风暴雨天气 D 生成于太平洋的热带洋面19影响乙气团移动路径的主要是( )A 东南信风 B 副极地低压
21、 C 中纬西风 D 西风漂流18B 从图中可以看出,甲气团向东北方向移动,与地球自转方向相同,甲气团由西南流向东北,来自中纬度的冷湿气团,不是生成于热带洋面,甲气团暖重,无法爬升到巴西高原,所以 B 正确。19A 从图中可以看出,乙气团位于 20S 附近,位于大西洋,由东向西移动,影响乙气团移动路径的主要是东南信风,所以 A 正确。(2018北京市朝阳区下学期第二次综合练习)2018 年 1 月 3 日,名为格雷森的“炸弹气旋”袭击了美国东部。 “炸弹气旋”是在冷气团与暖气团相遇时形成的气旋,中心气压在 24 小时内下降超过 24 百帕。该类气旋爆发强、发展快,会带来强烈的暴风雪和降温,威力如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9 高考 地理 二轮 复习 专题 要素 探究 设计 25 天气 系统学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