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三十讲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以洞庭湖区为例讲练结合学案.doc
《2019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三十讲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以洞庭湖区为例讲练结合学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三十讲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以洞庭湖区为例讲练结合学案.doc(18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1第三十讲 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以洞庭湖区为例本节复习脉络:考点一| 湿地资源的形成识记基础梳理1定义水位经常接近地表或为浅水覆盖的土地。2类型(1)自然湿地:沼泽、滩涂、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浅海区、河流、湖泊等。(2)人工湿地:水库、稻田等。3共同特点地表常年或经常有水,属于陆地与水体之间的过渡带。理解要点突破1形成条件沼泽地的形成一般着重分析降水量(水位季节变化)、蒸发量、下渗量、排泄能力、水网密度等要素。2举例(1)三江平原地区沼泽地形成主要原因是:气候湿润,降水较丰富;地势低平,排水不畅;气温低,蒸发弱;冻土发育,不易下渗。(2)青藏高原湿地成因:海拔高,气温低,蒸发量小;冰川积雪融
2、水较多;低洼地易积水;底下冻土层厚,不易下渗。(3)长江中下游平原湿地成因:降水丰富;河湖较多,地表水丰富;地势低平,洪水易泛滥,排水不畅。运用考向通关1阅读图文资料,回答问题。河流的侵蚀、沉积及沼泽的吸收(附)影响河流泥沙和营养物质含量。水体中营养物质含量影响浮游生物量,与水温共同制约鱼类资源数量。下图所示的西西伯利亚平原地势低平,冻土发育,河流众多,沼泽广布。2分析西西伯利亚平原沼泽广布的原因。解析 沼泽的形成原因一般从地形、气候、水文和土壤等四个方面分析。河流流经地势平坦的平原,往往排水不畅,汛期河水易泛滥,溢出两岸形成沼泽;纬度较高的地区,气温低而蒸发弱,且易形成地下冻土层,导致地表积
3、水形成沼泽;有凌汛现象的河流在凌汛发生时河水泛滥,溢出两岸形成沼泽。答案 地势低平,排水不畅;气温低,蒸发量小;下部土层冻结(永冻层),阻滞水分下渗;(凌汛等导致)河水泛滥。2阅读图文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上图为巴音布鲁克地区示意图。巴音布鲁克湿地发育于天山山脉中部大、小尤尔都斯盆地中。盆地内河流蜿蜒,流向区外。冬季严寒,年平均气温4.7。巴音布鲁克湿地内有国家级天鹅自然保护区,栖息着大量的野生天鹅。湿地周围草场广阔,是传统的畜牧业区。20世纪中后期,出现过牧现象。同时,每年都有大量的畜群进入自然保护区,严重干扰了天鹅的生存与繁殖。简析巴音布鲁克湿地的形成条件。解析 湿地的形成条件,一
4、般从水的盈、亏两方面分析。盈一般指水的来源(冰雪融水、大气降水、地下水);亏要分析排水条件(盆地地形排水不畅)、蒸发量(与气温有关、年平均气温4.7)、下渗(有冻土,不利于水分下渗)等方面。答案 该地区有较多的冰雪融水、大气降水和地下水补给,河流众多;盆地内地势平坦,排水不畅;气温低,蒸发弱;地下冻土发育,阻滞水分下渗。3考点二| 湿地资源的功能(对应学生用书第174页)识记基础梳理1湿地的功能功能 美称具有较高的生产力和丰富的生物资源 “资源的宝库”提供水资源,保护生物多样性 “生命的摇篮”调节气候,美化环境 “天然空调机”涵养水源,调蓄洪水 “天然水库”净化水中污染物质 “地球之肾”为各种
5、野生动物生长、栖息、繁殖提供条件 “鸟类的乐园”2洞庭湖湿地的重要价值维持生物多样性、调蓄洪水、提供丰富的农副产品、航运、旅游观光。图 文 助 记 1湿地对气候的调节作用:湿地的主体是大面积的水面,而围绕着水这个核心,还有底泥、软岸及植被等诸多组成要素。这些要素共同作用,调节和改变着湿地周边的气候和空气质量。2湿地对河流径流的调节作用:湿地在蓄水、调节河川径流、补给地下水和维持区域水平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是蓄水防洪的天然“海绵”。理解要点突破1湿地资源的主要功能42不同湿地开发保护的主要目的湿地具有提供水源、调节气候、涵养水源、调蓄洪水、美化环境、净化水体、保护生物多样性等多种重要作用,但各地
6、湿地保护的主要目的侧重不同。举例如下:地区 主要目的大河中下游湖泊 调蓄洪水,减轻洪水威胁内陆干旱区湖泊 调节气候,防止土地荒漠化等生态环境恶化大河上游(如我国三江源湿地)保护当地脆弱的生态环境和水源东北三江平原湿地 调节河湖水量、调节气候、保护生物多样性黄河三角洲湿地净化水质、降解内陆河流污染物、提高环境质量;蓄滞洪水;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环境运用考向通关地处干旱区的宁夏银川市,其周边地区曾广布湖泊,明清时有“七十二连湖”的说法,20世纪80年代银川周边湖泊所剩无几。1999年开始,银川实施恢复湿地的计划。右图示意银川周围目前的湖泊分布。据此完成12题。120世纪80年代银川周边湖泊所剩无几
7、的主要原因是( )A泥沙淤积 B气候变暖C排水造田 D黄河来水量减少2疏浚、恢复湖泊湿地,对银川环境的直接影响是( )增强城市排污能力 增加城市空气湿度 美化城市环境 增大城市气温年较差A B 5C D1C 2.B 第1题,20世纪80年代,由于人口快速增加,人们大规模围湖造田,从而导致湖泊数量急剧减少。第2题,湿地能增加空气湿度,减小温差,起到改善环境质量的作用。贝加尔湖湖面每年15月封冻,冰厚可达90厘米。下图为贝加尔湖地区等高线图。据材料回答34题。3贝加尔湖( )A结冰主要原因是海拔高B湖面中心结冰早于边缘C位于山谷导致冰层较厚D北部的封冻期长于南部4贝加尔湖对湖区环境的影响是( )A
8、结冰时使气温降低 B融冰时使气温升高C减小了气温年较差 D冰层增加空气湿度3D 4.C 第3题,贝加尔湖湖面封冻期长,冰层厚,主要原因是位于亚欧大陆内部,纬度高,靠近冬季风源地等,而非海拔高,故A错误;湖面中心较深,结冰时间晚于较浅的边缘地带,故B错误;冰层较厚是气候严寒所致,故C错误;贝加尔湖南北狭长,北部纬度高,气温相对较低,南部纬度低,气温相对较高,因而北部的封冻期长于南部,故选D。第4题,贝加尔湖15月湖面封冻,放出潜热,使气温升高,减轻了冬季的酷寒程度;夏季融冰,大量吸热,使气温降低,减轻了炎热程度,可见,贝加尔湖是天然的“空调机”,对湖滨地区的气候起着调节作用,减小了气温年较差,故
9、A、B错误,C正确;冰层将湖水和空气隔开,不会增加空气湿度,故D错误。考点三| 湿地资源的破坏与保护(对应学生用书第175页)识记基础梳理1湿地资源问题(1)产生原因人类对于资源、环境的过度开发利用。(2)表现6 天 然 湿 地 数 量减 少 、 质 量 下 降 生 态 功 能 和效 益 下 降 抵 御 自 然 灾 害的 能 力 降 低(3)案例洞庭湖萎缩原因:泥沙淤积严重,大规模围湖造田。影响:洪涝灾害日趋严重,航道断航及生态环境问题增多。2保护湿地(1)必要性湿地资源的破坏,严重威胁到居民的生存环境和区域的持续发展。(2)具体措施(洞庭湖区)长江流域实行退耕还林、封山育林、退田还湖、平垸行
10、洪、以工代赈、移民建镇、加固干堤、疏浚河道等措施,洞庭湖变“大”了。理解要点突破1湿地资源问题及产生原因(1)问题:天然湿地数量减少、质量下降,生态功能和效益下降,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降低。(2)产生原因:主要从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两方面入手。自然原因:湿地减少本身是一个自然演化的过程,如沉积物的长期积累会自然充满湖泊,失去湿地的形态与功能,但这一自然过程十分漫长。人为原因:近代人类活动的干预,极大地加速了湖沼消亡的过程。湿地消亡的人为因素见下表:人类因素类型 导致的结果土壤侵蚀 导致入湖泥沙量大增围湖(海)造陆 使湖沼和海滨滩涂面积剧减,乃至消失环境污染造成入湖营养物增加,使湖沼内藻类与水草丛生
11、,也就是人为加速了富营养化过程大量引水灌溉河流的截流改向使水量减少,有些湖沼在几十年内就明显缩小、变浅,直至完全干涸2湿地的保护措施(1)建立自然保护区,保护好现存的天然湿地。(2)对已经围垦的湿地逐步退耕。(3)采取工程措施,恢复已经退化的湿地。(4)营造有利于湿地保护的法制条件。(5)建立湿地资源信息库。3不同类型湖泊萎缩的原因及危害湖泊作为一项重要的湿地资源,由于所处区域特征不同,外流湖与内流湖面积萎缩的原因及危害也各不相同,具体分析如下:(1)外流湖萎缩的原因及危害(以洞庭湖为例):7(2)内陆湖萎缩的原因及危害(以咸海为例):运用考向通关艾比湖是准噶尔盆地最大的咸水湖,湖水较浅,湖中
12、有鱼类、芦苇等动植物资源,芦苇对湖水有净化作用。近几十年,艾比湖流域新增了大量耕地、灌渠,湖面缩小了1/2,芦苇大量枯萎。读材料,回答12题。1结合材料信息推测,艾比湖面积的缩小会使( )A湖水的含盐量减小 B湖中鱼类密度增大C湖泊自净能力减弱 D湖水蒸发总量增大2为防止艾比湖继续萎缩,在该湖流域应采取的措施是( )A修建水库 调节径流 B退耕还草 保护水源C退耕还湖 水产养殖 D种植芦苇 改善水质1C 2.B 第1题,艾比湖的面积缩小会引起该区域自然地理环境诸多要素发生变化,这就是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特点。一般来说,只有大量注入淡水才会引起艾比湖的含盐量减小,A错误;湖中芦苇大量死亡,导致水
13、质变差,鱼类会大量死亡,而不是鱼类密度增大,B错误;湖水面积缩小,湖水总蒸发量会减小,D错误;湖水面积缩小,其自净能力就会减弱,故答案选C。第2题,从水体相互补给的关系来看,修建水库会截留水源,导致艾比湖更加萎缩,A错误;在艾比湖流域实施退耕还草、保护水源有助于生态环境的恢复,可以防止湖面缩小,B正确;退耕还湖有一定作用,但是水产养殖会导致水体富营养化,并且其对艾比湖增加水源没有作用,C错误;同理,种植芦苇也不能增加水体的数量,D错误。3阅读图文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8上图为巴音布鲁克地区示意图。巴音布鲁克湿地发育于天山山脉中部大、小尤尔都斯盆地中。盆地内河流蜿蜒,流向区外。冬季严寒,
14、年平均气温4.7。巴音布鲁克湿地内有国家级天鹅自然保护区,栖息着大量的野生天鹅。湿地周围草场广阔,是传统的畜牧业区。20世纪中后期,出现过牧现象。同时,每年都有大量的畜群进入自然保护区,严重干扰了天鹅的生存与繁殖。请你对巴音布鲁克天鹅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保护提出建议。解析 由材料中的描述“是传统的畜牧业区出现过牧现象大量的畜群进入自然保护区”等,可以推知生态环境的保护措施主要包括合理放牧、退耕还湿、加强管理、加强环境教育等。答案 合理放牧,防止草场退化,恢复天然植被,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加强对自然保护区的管理,保护湿地,严禁人类活动对天鹅栖息地的干扰和破坏;加强环境教育,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考点四
15、| 森林的开发与保护(对应学生用书第177页)理解要点突破1森林资源的作用、现状和分布(1)森林资源的作用与现状重要作用:既是重要的自然资源,为人类提供木材和林产品。又是不可替代的环境资源,具有强大的生态作用和环保功效:a影响大气中的碳氧平衡,有“地球之肺”之称。b促进全球水循环,调节全球水平衡。c世界生物基因宝库。图示说明如下:(2)森林的分布9(3)现状:世界森林面积减少的趋势仍在继续,大片热带雨林正遭到毁灭性的破坏。2雨林生态的脆弱性(1)雨林的生态优势(2)雨林生态系统脆弱性的表现有机质分解和养分再循环旺盛,长期高温多雨的淋洗作用,使土壤非常贫瘠。雨林生长所需的养分几乎全部储存在地上的
16、植物体内,地上植被很容易遭到破坏。3亚马孙河流域是世界上最大的热带雨林区(1)赤道穿过亚马孙河流域的中部,终年受赤道低气压的影响,高温多雨。(2)亚马孙河流域地势平坦宽广,为世界上最大的平原。(3)亚马孙河流域南、西、北三面为高原、山地,东面向大西洋敞开,由东北、东南海上吹来的湿热气流,汇集于内陆,受西部山地抬升作用,终年降水丰沛。(4)南美洲北宽南窄,略成倒三角形,亚马孙河流域位于南美大陆的最宽处。4雨林破坏的原因5雨林的保护措施(1)鼓励保护性的开发方式,如雨林观光、生态旅游等。(2)加强雨林管理和保护,建立自然保护区。(3)加强环境教育,提高公民环保意识。(4)设立国际基金,使当地从管理
17、和保护中获益。(5)森林选择性采伐与更新造林相结合。(6)加强雨林缓冲区的建设,减少移民与农耕进入雨林区的机会。运用考向通关 考向1 森林的生态效益风经过森林后,速度会有所降低。下图表示四类不同结构的森林对风速的影响。完成下题。101距地面6米以内,防风效果最好的森林是( )A BC DA 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读懂坐标系。图中横坐标为风速,纵坐标为高度,类森林使距地面6米以内风速不到3千米/小时,故防风效果最好。2人类与环境的协调发展日益受到全世界的关注,1974年联合国将每年的6月5日定为世界环境日。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环境日的主题日益突出全球理念,倡导全球合作。2011年世界环境日的主
18、题是“森林:大自然为您效劳”。森林在自然地理环境中的作用示例表大气吸收二氧化碳、二氧化硫、一氧化氮、一氧化碳等;降低风速,吸附飘尘水文 蒸腾水汽的一半以上重新参与水循环土壤 根系固持土壤;枯枝落叶层吸收一定量的降水生物 为半数以上的物种提供栖息地根据上表,概述森林的生态效益。解析 从表格中获取信息:大气一栏可获取森林可防风固沙,净化空气,增加碳储量的信息;从水文一栏可获取森林可调节气候,增加降水的信息;从土壤一栏可获取涵养水涵,保持水土的信息;从生物一栏可获取保护生物多样性的信息。答案 增加碳储量,净化空气,防风固沙,调节气候,增加降水,涵养水源,保持水土,保护生物多样性。 考向2 森林的开发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9 高考 地理 一轮 复习 第三十 湿地 资源 开发 保护 洞庭湖 例讲练 结合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