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中国古代史综合训练.docx
《2019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中国古代史综合训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中国古代史综合训练.docx(12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1中国古代史综合训练一、选择题(每小题 2 分,共 50 分)1(2018昆明高三摸底调研,24)西周初年各地发生叛乱,周公东征,平定了殷地的“三监之乱” ,征服了殷商在东方的残余势力后,大行分封齐、鲁、燕、卫等国。这说明西周( )A分封制是周公执政时期的制度创新B实现了对东方广大地区的垂直管理C分封制是当时巩固统治的重要手段D政治中心实现由西部向东部的转移答案 C解析 分封制是西周初年便推行的制度,并非周公执政时期才推行的,故 A 项错误;材料体现周公征服了殷商在东方的残余势力后分封齐、鲁、燕、卫等国,分封制并不是垂直管理,故 B 项错误;由材料可知周公在征服殷商在东方的残余势力后分封齐、鲁
2、、燕、卫等国进行管理,可见分封制是当时巩固统治的重要手段,故 C 项正确;西周政治中心在镐京,材料仅体现周公东征后对所征服地区实行分封,但并不能说明政治中心已经迁移到东方,故 D 项错误。2(2018广安、眉山一模,24)公元前 892 年周懿王死后,其叔姬辟方趁内忧外患、形势混乱之际即位,是为周孝王。但周孝王死后,王臣、诸侯等却一致拥戴周懿王的太子姬燮继位,是为周夷王。这反映出当时( )A分封制遭到严重破坏B嫡庶观念仍较为牢固C诸侯可操纵王室事务D宗法意识已日趋淡漠答案 B解析 据材料“王臣、诸侯等却一致拥戴周懿王的太子姬燮继位”表明诸侯仍然承认周天子的共主地位,分封制并没有遭到严重破坏,故
3、 A 项错误;材料中周懿王叔姬辟方属于小宗的后代,王位回到周懿王的太子姬燮表明回归嫡长子继承,体现嫡庶观念仍较为牢固,故 B 项正确;材料中的“拥戴周懿王的太子姬燮继位”表明姬燮继位是由于宗法的影响并不是诸侯操纵,故 C 项错误;材料中的“一致拥戴”说明宗法还有较强的效力,故 D 项错误。23(2018湖北稳派教育高三第二次联考题,25)观察下图图片主要说明( )A建立了系统的中央集权制度B分割宰相权力并趋于完善C创新制度以便加强君主权力D三省六部制度已基本形成答案 C解析 根据所学可知, “系统的中央集权制度”在秦朝时期已经完成,图片所示的中央机构为西汉时存在,故 A 项错误;从图片可知,皇
4、帝通过使用身边的人员来削弱丞相的权力,但身边的人没有法定的地位,因此不能说明“分割宰相权力并趋于完善” ,故 B 项错误;图片中通过利用身边的人来直接命令中央的执行机构“九卿” ,从而使君权得到加强,故 C 项正确;图片所示中央机构为西汉的内外朝制度,故 D 项错误。4(2018河南豫北豫南名校高三联考联评,1)据史料记载,秦代的官吏须经过封建国家考核后正式委任才能任职,若未任命而敢先行行使职权,或相“听以遣之” ,即受私人派遣,都要依法治罪。这表明秦代( )A中央官僚体系发生变革B选官的方法和标准较严苛C任命官吏遵循一定程序D任命和考核官吏密切结合答案 C解析 秦始皇时期就建立了三公九卿的中
5、央官僚体系,此后并未发生变革,且材料也并未体现三公九卿制,故 A 项错误;材料突出的是从官吏的任命到行使职权都有严格的程序遵循,并没有突出选官的方法和标准,故 B 项错误;材料的关键信息“若未任命而敢先行行使职权,或相听以遣之 ,即受私人派遣,都要依法治罪” ,突出的是从官吏的任命到行使职权都有严格的程序遵循,故 C 项正确;材料只是强调官吏的任命并未强调考核,故 D 项错误。35下表为据汉书食货志简编而成的西汉农民家庭年收入(粮食)与支出情况表 。该表信息主要反映出西汉( )家庭人口 项目 数量(单位:钱)收入 粮食 8 500赋役 2 9895 人支出日常开支 7 950A.传统农业的精耕
6、细作 B耕织结合的经营方式C生活成本的居高不下 D小农经济的根基脆弱答案 D解析 A 项未涉及精耕细作,与材料中“农民家庭收入(粮食)与支出”不符,故 A 项错误;材料中只有“粮食” ,有耕无织,故 B 项错误;C 项忽视了材料中“赋役” ,不符合题意“该表信息主要反映出” ,故 C 项错误;据材料中的“5 人”可知是小农经济,表格中的支出超过了收入,说明了小农的生活艰难,故 D 项正确。6(2018河南中原名校高三质量考评,4)东晋高僧慧远曾说:“道法之与名教,如来之与尧、孔,发致虽殊,潜相影响,出处诚异,终期则同。 ”东晋道士葛洪著抱朴子有内、外两篇, “其内篇言神仙方药,鬼怪变化。养生延
7、年,禳邪却祸之事,属道家;其外篇言人间得失,世事臧否,属儒家。 ”这说明( )A儒、道、佛出现合流的趋势B佛、道挑战了儒学正统地位C儒、道、佛的终极目标一致D东晋最终实现了三教合归儒答案 A解析 材料中高僧认为佛教与儒学“出处诚异,终期则同” ,东晋道士著抱朴子的外篇“属儒家” ,反映出东晋儒、道、佛出现合流的趋势,故 A 项正确。7(2018湛江高三调研,26)北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 ,里面记载的农具和农艺几乎都是两汉时期的,南北朝时期的农具和农艺反而几乎没有介绍。这反映了南北朝时期( )A重农抑商政策逐渐松动B先进的耕作方式主要分布在南方C北方小农经济发展停滞D地方割据不利于农业技术的交流答
8、案 C解析 根据材料“北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南北朝时期的农具和农艺反而几乎没有介绍” ,说明南北朝时期农业没有多少发展,故 C 项正确。48(2018宝安高三调研,3)唐初,汇集京城的儒经师尊各述己说,难能统一。贞观七年(633 年),唐朝廷颁布五经定本于天下,令学人此后以定本作为传习儒经的依据。贞观十六年,孔颖达等人完成了五经义训180 卷,永徽四年(653 年)向全国颁布,作为每年全国科举考试明经类的经典依据。材料表明唐朝( )A准备推行科举取士制度B采取行政手段统一学术思想C研制各类学校统编教材D顺应了儒、道、佛融合的文化发展潮流答案 B解析 材料强调统一的儒家思想“作为每年全国科举考试明
9、经类的经典依据” ,而非准备推行科举取士制度,故 A 项错误;材料强调因为“儒经师尊各述己说,难能统一” ,因此唐朝政府“以定本作为传习儒经的依据” ,采取行政手段统一学术思想,故 B 项正确;材料强调统一的儒家思想“作为每年全国科举考试明经类的经典依据” ,而非各类学校统编教材,故 C 项错误;材料只涉及儒家思想的发展,故 D 项错误。9(2018乌鲁木齐一模,2)针对“玄武门之变”这一史实, 旧唐书高祖本纪中写道:六月庚申,秦王以皇太子建成与齐王元吉同谋害己,率兵诛之。而新唐书高祖本纪中则写道:庚申,秦王世民杀皇太子建成、齐王元吉。两种不同的叙述反映了( )A文字史料带有一定的主观因素B文
10、献记录能够还原全部历史真相C历史事实是由历史叙述呈现的D历史真相因年代久远而模糊不清答案 A解析 旧唐书成书于后晋,后晋处于五代十国时期,政权更迭频繁,需要为新政权正名,新唐书成书于北宋,稳定的封建王朝需要稳定社会秩序,反对夺权,故两本典籍对“玄武门之变”的叙述带有主观色彩,故 A 项正确。10(2018太原高三期中考试,9)造纸业在唐代达到新水平,宣州产的宣纸,洁白柔软,为书画家所钟爱;浙东产的藤纸,坚固耐用,颇受欢迎;益州产的麻纸,品种多样,美观精致,多用于皇帝诏敕和官府文书。这反映了( )A南方文化水平的提升 B手工业的地区特色明显C官营手工业技术先进 D社会需求决定生产样式答案 B解析
11、 材料反映出唐代造纸业的发展,与南方文化水平的提升无关,故 A 项错误;材料中5“宣州产的宣纸” “浙东产的藤纸” “益州产的麻纸”说明手工业的地区特色明显,故 B 项正确;由材料内容不能推断该造纸业是否为官府经营,故 C 项错误;材料中不同地区不同特色的纸都受到社会欢迎,生产样式决定社会需求,故 D 项错误。11(2018赣州高三期末,2)唐开元以后,原本有尚书都省会议裁决的政务,逐渐转移到政事堂裁决,甚至出现了姚崇以中书令的身份谍报汴州刺史倪若水进行灭蝗之事。这反映了( )A三省六部制度已遭破坏B中枢权力运行机制发生变化C唐朝君主专制得到加强D唐玄宗重视三省的分权制衡答案 B解析 唐代三省
12、六部制下权力的运作程序如下:中书省根据皇帝的旨意草拟政令,然后交门下省审核,通过后交由尚书省及六部去执行。材料中反映出开元以后,这种权力运行体制发生了变化,尤其是材料中“姚崇以中书令的身份谍报汴州刺史倪若水进行灭蝗之事”是中书省及政事堂政务裁决权的实际体现,在三省制下,这种事情无疑是尚书左、右仆射进行处理,地方要将情况向尚书省汇报。故 B 项符合题意。A 项不符合史实;C、D 两项在材料中不能明确体现。均排除。12(2018临沂高三质检,3)唐律疏议载,依选举令, “官人身及同居大功以上亲,自执工商,家专其业者,不得仕。其旧经职任,因此解黜,后能修改,必有事业者,三年以后听仕。其三年外仍不修改
13、者,追毁告身,即依庶人例。 ”这反映了唐代( )A抑商政策崩解 B商人社会地位低下C科举制度完善 D封建等级制度森严答案 B解析 注意材料的关键信息“执工商,家专其业者,不得仕”反映出政府的抑商倾向和商人社会地位的低下,B 项正确。A、C、D 三项在材料中无法体现,均排除。13(2018石家庄一模,25)修建于公元 610 年的最著名的中国弓形拱桥赵州桥一直“养在深闺人未识” 。直到 13 世纪,马可波罗才将中国最大的弓形拱桥卢沟桥介绍给西方人。应用这一原理,法国人在罗纳河上修建了圣埃里普里特桥,英国人在东英格兰修建了小阿波特桥。这反映出( )A文明成果交流延迟造成发明智能浪费B古代中国科技长
14、期领先世界C闭关锁国政策影响中西方文明间交流D文明之间的交流具有单向性答案 A6解析 材料反映出中国石拱桥的建造技术直到 13 世纪才传到西方并对西方产生影响,这说明“文明成果交流延迟造成发明智能浪费” ,A 项正确。B 项说法符合史实,但不符合材料要说明的主旨,排除。C 项在材料中无法体现,排除。D 项说法错误,排除。14(2018洛阳高三一模,4)商人作为宋代社会兴起的一支重要力量,他们通过科举、联姻、捐纳等方式成功地实现了向上的社会流动,甚至一度出现了“士多出于商”的现象。这反映了两宋时期( )A重农抑商政策发生根本变化B呈现开放性平民化的特征C社会阶级结构发生重大变化D人才的选拔更加公
15、平公正答案 B解析 商人不是靠经商来实现向上的社会流动,反映出两宋时期抑商政策没有发生根本变化,故 A 项错误;商人能够通过其他方式来实现向上的社会流动,呈现开放性平民化的特征,故B 项正确;士农工商的社会阶级结构没有发生重大变化,故 C 项错误;商人能通过“联姻、捐纳等方式”来实现向上的社会流动,人才的选拔还未实现公平公正,故 D 项错误。15(2018湖北稳派教育高三联考,26)在宋代,蜜蜂产品是上贡朝廷的必需品, 宋史地理志中记载了大量关于蜂产品上贡的情况。不仅是蜂蜜、蜜蜡,还有蜂子也在其中。除了蜂业大省陕西、山西、甘肃,其他各地也都要上贡一定数量的蜂产品。这主要反映了宋代( )A蜂业商
16、品化程度最高B下层民众负担较为沉重C商业出现革命性剧变D国家经济发展趋于均衡答案 B解析 “宋史地理志中记载了大量关于蜂产品上贡的情况。不仅是蜂蜜、蜜蜡,还有蜂子也在其中。除了蜂业大省陕西、山西、甘肃,其他各地也都要上贡一定数量的蜂产品”可见除其他负担外,宋代农民还必须上交蜂产品,增加了农民的负担,故 B 项正确。16(2018德州高三期中,3)宋代有些地方根本不种粮食,而是专门种菜、种果、种花、种茶、种棉、种桑。这时还出现了各色专营各种农产品的农户,如菜户、茶户、果农、蔗农、花户、园户、药户、酒户、渔户等。这说明当时( )A粮食生产出现下降B政府着力加强社会控制C小农经济开始解体D农产品商品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9 高考 历史 二轮 专题 复习 中国 古代史 综合 训练 DOC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