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模块综合检测卷(二)经济成长历程.doc
《2019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模块综合检测卷(二)经济成长历程.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模块综合检测卷(二)经济成长历程.doc(13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 1 -模块综合检测卷(二)经济成长历程基 础 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12 小题,每小题 4 分,共 48 分)1(2018蚌埠检查)下图是一块出自甘肃省某个墓地的画像砖,大约是公元 3 或 4 世纪的作品。它描绘了一个在田里劳动的农民,他赶着牛,拉着木制的耙。对此解读最符合史实的是( )A北方旱田耕作技术趋向成熟B畜力已经取代人力从事生产C木耙成为当时主要耕作工具D当时铁制农具尚未推广使用解析:依据材料时间及图示,推断这一精耕细作的技术为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旱地的耕耙耱技术,故 A 项正确;耕地过程仍然需要人的参与,人力没有被取代,故 B 项错误;由材料不能推断出木耙在耕作工具中的地位,故
2、 C 项错误;由木耙的使用不能推断出当时是否推广使用铁制农具,故 D 项错误。答案:A2商代甲骨文中出现蚕、帛、丝、桑等字(如下图),并由此派生出从“桑” 、从“糸”等与蚕丝有关的文字 100 多个。从中可以得出的认识是商代( )A种桑养蚕现象开始出现B丝织业有一定程度的发展C丝、帛等成为主要衣料D丝织业成为重要的手工业部门解析:新石器时代已经出现人工养蚕,故 A 项错误;材料表明造字受蚕丝相关的影响,说明丝织业有一定程度的发展,故 B 项正确;丝帛是奢侈品,商代麻葛是主要的衣料,故 C 项错误;材料不能判定丝织业在这个手工业部门的地位,故 D 项错误。答案:B3春秋时期,齐国管仲主张“轻关市
3、之征” ;战国时期,秦国商鞅主张“市利之租必重” 。两者主张不同的主要原因是( )- 2 -A宗族利益不同 B治国思想不同C两国传统不同 D直接目的不同解析:宗族利益与商业政策没有直接的关联,故 A 项错误;齐国管仲的治国思想很明显是“工商皆本” ,而作为法家思想践行者的商鞅推行的则是“重农抑商”的政策,故 B 项正确;齐国与秦国的传统并没有明显的差异,故 C 项错误;无论是管仲的重商还是商鞅的抑商,两者的直接目的都是富国强兵以适应争霸战争的需要,故 D 项错误。答案:B4(2018德阳诊断)清代康熙、雍正年间,减免土地税成为惯例。常常“一年蠲及数省”或“一省连蠲数年” ,全部免征当年的应纳钱
4、粮。这一做法旨在( )A维护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B为推行新税制创造条件C推动土地租佃关系的发展D增强民众对朝廷的认同解析:材料“减免土地税”与维护儒家思想的地位无关,故 A 项错误;B 项不是材料“减免土地税”的根本目的,故 B 项错误;C 项不是材料“减免土地税”的目的,故 C 项错误;材料“减免土地税”的目的在于减轻农民负担,增强民众对朝廷的认同,故 D 项正确。答案:D5(2018洛阳统考)据全球通史记载:16 世纪以前,最重要的商品是由东方运往西方的香料和朝相反方向运送的金银。但渐渐地,新的海外产品成为欧洲的主要消费品,并且其商业价值也在不断增长。这一变化( )A推动了西葡殖民方式的转变
5、B改变了西欧在世界发展中的地位C加速了欧洲封建制度的解体D促使东方从属于西方的格局形成解析:根据材料“新的海外产品成为欧洲的主要消费品,并且其商业价值也在不断增长”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航路开辟引发世界贸易的变化,改变了西欧在世界发展中的地位,故 B 项正确。答案:B6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主要的工作场所从家庭转移到了工厂和车间,女工作为工薪一族成为金钱经济的一部分。工业革命后妇女( )A社会角色发生改变B成为家庭经济的主要支柱C政治地位仍未提高D是经济危机的最大受害者- 3 -解析:工业革命推动女性工作场所、经济实力和社会地位的变化,故 A 项正确;材料未体现女性在家庭中的经济贡献,故 B 项错误
6、;材料未提及妇女政治地位,故 C 项错误;材料未提及经济危机,故 D 项错误。答案:A7(2018商丘模拟)阿尔温托夫勒在第三次浪潮中说:“为了鼓励人们投资,采取了责任有限公司的方式打开了投资的闸门。1901 年,世界出现了第一个拥有十亿美元的公司美国钢铁公司。 ”导致公司制快速发展的主要因素是( )A大航海时代的海外殖民活动B美国零部件生产标准化推广C电气时代大规模投资的需要D爱因斯坦“相对论”的提出解析:“1901 年”可得出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故 A 项错误;零部件生产标准化推广主要是美国创新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果,故 B 项错误;第二次工业革命后,人类进入电气时代,生产和资本的高度集中
7、,产生了垄断,故 C 项正确;“相对论”在 20 世纪上半期才出现,故 D项错误。答案:C8下表是 1843 年与 1858 年中国进口棉花及棉纺织品税率比较表,这说明中国( )货物 单位 1843 年税率 1858 年税率棉花 担 6.54% 5.72%印花布 匹 14.25% 4.98%棉纱 担 6.94% 4.86%A.小农经济日益陷入了破产的窘境B传统轻工业贸易顺差越来越大C进一步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D被列强控制了棉纺织业的命脉解析:进口棉花及棉纺织品税率,不能反映进口量及对小农经济的冲击程度,故 A 项错误;材料仅体现棉花及棉纺织品进口税率,故 B 项错误;进口税率下降,一定程度上
8、反映了中国开始逐步融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故 C 项正确;进口税率,不能反映进口量,及所占市场比重,故 D 项错误。答案:C91933 年 7 月,美国政府宣布废除金本位制,增加美元发行量。对于此举,著名经济学家凯恩斯在每日邮报上写文章盛赞:“罗斯福总统做得极其正确。 ”凯恩斯如此盛赞是因为该项政策有助于( )A国家全面干预经济 B恢复银行经营信誉- 4 -C刺激外贸,复苏经济 D扩展市场消费能力解析:“废除金本位制,增加美元发行量”不能体现对经济的“全面干预” ,故 A 项错误;这一措施主要针对对外贸易,与银行信誉没有直接联系,故 B 项错误;这一政策的本质目的是刺激经济复苏,故 C 项正确;
9、这项政策的对象是对外,而不是内需,故 D 项错误。答案:C101928 年 9 月,苏联领导人布哈林认为,为了实现国家工业化, “不仅应当保证对建筑材料等需求的相应的货币,而且应当保证这种建筑材料相应的供应” ,反对用“未来的砖头”建造“现实的工厂” 。这表明苏联( )A建筑材料产业供求平衡B经济建设进程出现了偏差C计划经济体制已经建立D工业化建设取得巨大成就解析:根据材料“反对用未来的砖头 ”,反映了工业化缺乏资金、物资,故 A 项错误;根据材料“反对用未来的砖头建造现实的工厂 ”,体现了现实条件与理想存在一定偏差,故 B 项正确;20 世纪三十年代中期,斯大林模式正式确立,计划经济成为其基
10、本特点,故 C 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工业化遇到的困境,故 D 项错误。答案:B11IMF(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成立之初,提供的是 35 年的贷款,1974 年 6 月增设了为期37 年的贷款项目,1983 年增设了为期 510 年的贷款项目。材料说明( )AIMF 转为各成员国提供长期贷款BIMF 一贯致力于全球性经济援助C各国之间的外汇管制越来越严格D各国国际收支不平衡的问题凸显解析:据材料可得 IMF 仍为成员国提供短期贷款,提供长期贷款的国际金融机构是世界银行,故 A 项错误;致力于全球性经济援助的是世界银行,IMF 主要是为了缓解成员国的国际收支平衡,故 B 项错误;外汇管制在材料中不涉
11、及,故 C 项错误;据材料可知 IMF 增设的贷款项目为期的时间相对延长,说明各成员国国际收支不平衡的问题凸显,故 D 项正确。答案:D12下图的信息是一部历史著作的部分目录内容。据此推断,这部著作最有可能是( )目录第 24 章 欧洲的转变 184 页第 25 章 新世界:美洲和大洋洲 276 页第 30 章 工业社会的产生 367 页- 5 -第 38 章 两极世界 422 页两极世界的形成中华人民共和国苏联的解体第 40 章 没有国界的世界 489 页A 资本主义史 B 社会主义史C 新全球史 D 国际关系史解析:材料目录不仅有关于资本主义国家的历史还有关于社会主义国家的历史,故 A、B
12、 两项错误;材料中展示了新航路开辟以来世界发展和国际格局变动的情况,故 C 项正确,故 D 项错误。答案:C二、非选择题(第 13 题 25 分,第 14 题 12 分,共 37 分)13(2018淄博模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在平定新疆等少数民族贵族叛乱以后,为保证政治上的有效统治,清朝统治者特别提倡迁移内地人民到新疆从事农业开发。清廷以切实有效的措施帮助内地人民完成向新疆的迁徙。1761 年,清政府首先实行有组织的移民出关,尔后对落户的农户放宽起课年限,有力地保证了应募农民在迁入地有时间和力量开垦种地,受有组织的移民的吸引和鼓舞,自发迁移进入新疆的人口也与日俱增,移民屯垦取得显
13、著成效。在西南地区,清雍正年间实行改土归流,废除土司制,汉族手工业者纷纷进入少数民族地区,有的来定居,有的开荒,有的经营木工、金工、石工等手工业,促进了西南地区的经济开发。摘编自王兴文试论中国古代西部经济开发政策材料二 18 世纪末 19 世纪初,在美国领土扩张的同时,兴起了大规模的西进运动。一批批移民像潮水般涌入西部地区,一望无际的西部荒原逐步得到开发。最先的移民在西部开拓荒地,建立居民点,发展农业,他们所需要的生产资料及日用工业品则完全仰仗东部,这就为东部资本主义工业扩大了国内市场。反过来,西部新农业区的开辟,又为东部城市和工业人口提供了粮食及原料。农业资本主义沿着这条所谓的“美国式道路”
14、 ,在西部发展起来。总之,美国西进运动的过程,也就是资本主义在北美大陆的横向发展过程。摘编自齐涛世界通史教程(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 18 世纪至 19 世纪初清朝西部开发与美国西进运动的特点及背景。(18 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说明清朝西部开发与美国西进运动共同的历史借鉴。(7 分)- 6 -解析:(1)第一小问“特点” ,根据材料中相关信息归纳概括即可;第二小问“背景” ,清朝西部开发可以从清朝时期内地严重的人地矛盾、边疆地区人少地荒的角度进行分析。美国背景,根据材料二“18 世纪末 19 世纪初,在美国领土扩张的同时,兴起了大规模的西进运动”得出
15、领土扩展;根据材料二“美国西进运动的过程,也就是资本主义在北美大陆的横向发展过程”得出工业革命开展(资本主义迅速发展)。(2)根据上述两则材料,可以从政府引导与民众自发、东西部经济的协调发展、处理好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关系、正确处理民族关系的角度进行作答即可。答案:(1)特点:清朝:以政府组织引导为主(从政府组织移民到民众自发流移),移民屯垦为主要内容,农业开发为主。美国:以市场作导向,以发展农业资本主义为主,东西部经济形成互补。(10 分)背景:清朝: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内地人口压力大(人地矛盾突出),边疆地区人少地荒。美国:领土扩展,工业革命开展(资本主义迅速发展)。(8 分)(2)借鉴
16、:政府引导和民众自发相结合;注重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正确处理民族关系;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等。(7 分)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对于全球化的理解,学者们有以下四种解释:第一,全球化 5000 年(全球化就是多个人口群体之间的联系增多,等同于文明的传播交流);第二,全球化 500 年(全球化源于西方商业资本主义的兴起和殖民扩张,把其他区域的文明都纳入其体系中);第三,全球化 150 年(全球化是 19 世纪中叶欧洲工业革命成功后才出现的,科技革命的浪潮席卷世界,并引发生产关系的变动);第四,全球化 30 年(全球化是 20 世纪 70 年代后才出现的,其特点是国家被不断忽略,超
17、国家组织不断产生并影响深远)。请用两个史实说明你认同的一种解释,并举一个史实反驳你不认同的一种解释。(12 分)解析:本题解题步骤,第一,选取一种自己认同的观点;第二,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两条史实说明自己的观点,同时对材料其他三种观点之一,用一条史实反驳其不当之处。组织答案时做到:一、史实准确、无误,紧紧围绕观点阐述;二、语言表达简练,富有逻辑性。答案:评分说明:可以认同其中任何一种解释。能够表明自己观点的,2 分。为认同的解释找到论据,毎提出一个正确的史实 3 分,共 6 分。反驳其他解释,4 分。如能提出其他解释,只要符合题意,亦可酌情给分。如“全球化 60 年,真正的全球化是二战后产生的”
18、 。- 7 -示例:同意第四种解释,真正的全球化是在 20 世纪 70 年代后才出现。(2 分)如 1993 年诞生的欧洲联盟、1993 年更名的亚太经济合作组织、1994 年成立的北美自由贸易区、1995 年开始运作的世界贸易组织都是超国家的组织,极大地深化了国际间经济和文化的合作交流。(6 分)不认同第一种解释,古代文明间的交往量少面窄,如哥伦布到达美洲前,亚欧文明与美洲文明间就缺乏真正的交流。(4 分)或不认同第二种解释,它把全球化等同于资本主义的全球扩张,而在这个过程中,西方殖民者对世界上许多优秀的文明给予了毀灭性的打击。(4 分)或不认同第三种解释,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加深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9 高考 历史 一轮 复习 模块 综合 检测 经济 成长 历程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