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版高考语文二轮提分复习专题6古代诗歌鉴赏专题限时集训16古代诗歌鉴赏(二).doc
《2019版高考语文二轮提分复习专题6古代诗歌鉴赏专题限时集训16古代诗歌鉴赏(二).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版高考语文二轮提分复习专题6古代诗歌鉴赏专题限时集训16古代诗歌鉴赏(二).doc(9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1专题限时集训(十六) 古代诗歌鉴赏(二)(限时 40 分钟)1(2018大庆二模)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九日 水阁韩 琦 池馆隳摧古榭荒,此延嘉客会重阳。虽惭老圃秋容淡,且看黄花晚节香。酒味已醇新过熟,蟹螯先实不须霜。年来饮兴衰难强,漫有高吟力尚狂。【注】 九日:指农历九月九日,也就是传统的重阳节。这一天既要登高怀远,也有菊花配螃蟹的饮食习俗。韩琦:字稚圭,自号赣叟,相州安阳(今河南安阳)人。北宋政治家、词人。这首诗作于宋英宗治平二年(1065)秋。诗人正在京中任右仆射,可谓官隆位显。(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颔联两句对仗工整,以“老圃”对“黄
2、花” , “秋容”对“晚节” , “淡”对“香” 。这两句从正面写了九日赏菊。B颈联写新酿的美酒已经很熟,味道醇厚芬芳。螃蟹早就长得肥嫩,不必再等秋日的寒霜。C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表现了苏轼不服老的壮志豪情;而本诗尾联的两句写此时作者年事已高,已不能豪饮和高吟诗歌,从侧面反映出他已真心服老。D整首诗歌体现的并不是在秋色里持续的消沉,而是在一片肃杀的秋景之中强调一种高洁的人品。C C 项, “已真心服老”错, “漫有高吟力尚狂”展现的是作者的一种不服老的豪情。(2)这首诗塑造出了怎样的诗人形象?请结合全诗进行分析。(6 分)【答案】 这首诗塑造了一个淡泊宁静、晚节弥坚、豪情满怀的
3、诗人形象。首联两句写诗人住处的水阁古榭虽倾颓破败也不介意,还高兴地在那里宴请嘉宾欢度重阳,表现了诗人生活俭朴,不尚奢华。这是从外在的表现来写的。颔联两句借赞颂重阳时节,菊花虽晚开而尤为芬芳,以“黄花晚节香”喻晚节可贵,要注重晚节。这是从内在的精神实质来写。尾联两句写作者此时年事已高,然而他从心底里并不服老,自己酒量虽衰,诗情却不减当年的豪情逸兴。(每点 2 分,意思对即可)2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杜鹃花得红字真山民 愁锁巴云往事空,只将遗恨寄芳丛。归心千古终难白,啼血万山都是红。枝带翠烟深夜月,魂飞锦水 旧东风。至今染出怀乡恨,长挂行人望眼中。【注】 真山民:宋朝遗民,真名不
4、详。宋亡后隐姓埋名,好题咏,自称山民。锦水:锦江,在四川成都。(1)下列对这首诗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3 分)( )A首句直写巴蜀之地愁云密布之景,暗点蜀国望帝失国后魂化杜鹃的传说,故国成空的浓重愁绪寓于眼前的愁云形象地托出,妙合无垠,且定下了全诗的情感基调。B第二句点题,由杜鹃鸟过渡到杜鹃花,失国的诗人和杜鹃鸟同病相怜,都空念故国却无力回天,只好把对往事的思念和满腔遗恨寄予眼前的“芳丛” ,聊以释怀。C颔联承上而来,杜鹃鸟声声叫曰“不如归去” ,然而千年思归的苦心无处表白,竟啼叫出血,染红了万山的杜鹃花,眷恋、怨恨之情表达至此,堪称惊心动魄。D尾联明写“行人” ,直言
5、诗意,一个“染”字使诗意由鸟到花再到行人,自然贯穿,层层相扣。卒章表明诗意“怀乡恨” ,此恨化为满山杜鹃,长挂望眼,永无绝期。B B 项, “聊以释怀”不恰当。(2)本诗和白居易的琵琶行中都写到杜鹃鸟,它们在诗中的作用有什么不同?请具体说明。(6 分)【解析】 通过课下注解可以了解到作者是宋朝遗民,此时国家已经灭亡,从诗句中出现的“怀乡恨”可以看出抒发的情感是亡国之恨、故国之思。由题目“杜鹃花得红字” ,行文中“只将遗恨寄芳丛”句,又可以看出是借杜鹃花寄情,是典型的咏物诗,采取的抒情方式是托物言志;“啼血”运用了“杜鹃啼血”的典故,由此引出下文的“杜鹃花” 。琵琶行中“杜鹃啼血猿哀鸣”的诗句,
6、运用的手法是通过渲染环境的恶劣,衬托作者被贬后的痛苦。【答案】 在抒情上:作者托物言志,借“望帝啼鹃”的典故,抒发了自己的亡国之恨、故国之思。结构上:由杜鹃鸟引出杜鹃花,丰富了诗歌的内涵,杜鹃啼血不仅给杜鹃花染上了红色,更给全诗抹上了一层哀怨凄美的色彩。琵琶行中“杜鹃啼血猿哀鸣”的诗句,以杜鹃悲凄的啼鸣渲染谪居之地浔阳环境的恶劣,衬托诗人被贬后痛苦的心3情。3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2)题。临江仙冯延巳秣陵 江上多离别,雨晴芳草烟深。路遥人去马嘶沉。青帘斜挂,新柳万枝金。隔江何处吹横笛?沙头惊起双禽。徘徊一晌 几般心。天长烟远,凝恨独沾襟。【注】 秣陵:今南京,旧称金陵,后更名为秣陵。一晌
7、:很短的时间。(1)对这首词的理解与赏析,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A冯延巳的词继承花间词的传统,以富艳精雕的意象来表达缠绵的情致,如以对“雨晴芳草烟深” “天长烟远”等局部细景的雕琢来烘托离人的缱绻情怀。B “路遥人去马嘶沉”写了离人去远,人影不见,马嘶不闻,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表现空间距离之远、凝望时间之长,表达了分手后眷恋徘徊的情意。C “沙头惊起双禽”中的“惊”不仅指水边的禽鸟被笛声惊飞,还指主人公受到惊吓,从与意中人相会的美梦中惊醒,埋怨吹笛人不解自己心中愁怨。D “徘徊一晌几般心”写出了主人公情感的复杂变化,他叹惋与意中人天各一方,哀怜自己孤独寂寞,更从“一晌”中悟到时光匆匆、生
8、命无常的道理。B A 项, “天长烟远”是一种整体的、开阔的意境,而不是局部细景的雕琢。C 项,“惊”字并非指笛声将送别之人吓了一跳,从美梦中惊醒。而是指从满腔愁绪中惊醒。且“禽”被惊飞犹成双成对,离散的人却天各一方,人不如鸟,更增离人心头愁苦。D 项,“一晌”指时间之短暂。该句表达的是在短暂时间内感情剧烈的变化,说“悟到时光匆匆、生命无常”不准确。(2)首先从两首词的情感考虑,两首诗都写到了分别之景、惜别之情,而且都出现了典型意象“柳” 。但两首词中“柳”起到的作用以及具体的情感是不同的:冯词是反衬,以春日金柳美景反衬离愁;柳词则是正衬,以凄冷秋景烘托离别后的伤感之情。(2)“多情自古伤离别
9、,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是柳永雨霖铃的下阕。请比较“青帘斜挂,新柳万枝金”和“杨柳岸,晓风残月”的异同。(6 分)【答案】 相同点是,两句都借“柳”的形象来表达惜别留恋之情。不同点是,冯词描绘了春光中万枝新柳闪烁金光的鲜丽春景,以乐景写哀情,倍显主人公离索惜别的愁情;柳词描绘了晓风残月下杨柳岸清冷萧索的秋景,渲染了离别后的寂寞相思之意。4(2018莆田二模)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4送虢州王录事之任独孤及谓子文章达,当年羽翼高。一经俄白首,三命尚青袍。未遇须藏器,安卑莫告劳。盘根倘相值,试用发硎
10、刀。(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 分)( )A颔联中的“青袍”是唐朝八品、九品官员的官服,借指王录事官位卑下。B第五句运用“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的典故,劝诫王录事要韬光养晦。C诗人同情王录事长期没能升迁,但又劝他安于低位,不要诉说辛劳。D本诗主要运用叙述和议论相结合的手法来表情达意,语言浅显直白。D D 项, “语言浅显直白”错。(2)同为送别诗,本诗尾联与王勃的“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一联,表达的情感有何异同?(6 分)【答案】 都有劝勉之意。(2 分)独孤及诗重在表达对王录事到任后施展才华、建功立业的期许;(2 分)王诗则侧重表达劝勉对方不必为离别
11、而伤感的旷达情怀。(2 分)(意思对即可。从其他角度分析,言之有据,析之成理,酌情给分。)5(2018齐齐哈尔二模)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西湖晚归回望孤山寺赠诸客 白居易柳湖松岛莲花寺,晚动归桡 出道场。卢橘子低山雨重,栟榈叶战水风凉。烟波淡荡摇空碧,楼殿参差倚夕阳。到岸请君回首望,蓬莱宫在海中央。【注】 长庆二年(822)秋至四年夏,白居易在杭州任刺史。政事之余,他喜欢到佛寺里听听高僧讲经。这首诗便是写他与“诸客”听讲归来时的感受。桡(ro):船桨。(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 分)( )A颔联写诗人归路所见。一个“重”字写出了山雨过后的卢橘沉重而低垂。卢橘硕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9 高考 语文 二轮 复习 专题 古代 诗歌 鉴赏 限时 集训 16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