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版高考生物总复习第一部分非选择题必考五大专题专题三生物与环境第9讲种群与群落学案.doc
《2019版高考生物总复习第一部分非选择题必考五大专题专题三生物与环境第9讲种群与群落学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版高考生物总复习第一部分非选择题必考五大专题专题三生物与环境第9讲种群与群落学案.doc(19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1第 9 讲 种群与群落考试要求 1.种群的概念、特征(a/a)。2.标志重捕法(a/a)。3.种群的分布型和存活曲线(/a)。4.种群指数增长和逻辑斯谛增长(b/b)。5.环境容纳量(a/a)。6.种群的数量波动和调节(/a)。7.群落的概念、结构、类型(a/a)。8.群落演替的概念、类型和过程(a/a)。9.顶极群落的概念(/a)。10.活动: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c)。1.(2018浙江 11 月选考)某森林曾被开垦用于种植农作物,后因产量不高而弃耕,若干年后又恢复到森林。下列关于该演替的叙述,错误的是( )A.该演替属于次生演替 B.演替过程中群落结构不变C.人为因素
2、引发了该演替 D.弃耕地中有种子等繁殖体解析 弃耕农田中留有大量有机质和有生存力的孢子和种子等,因此属于次生演替,A、D正确;演替过程中群落的结构将发生改变,B 错误;该农田演替为森林群落是由于人为弃耕而引发,C 正确。答案 B2.(2018浙江 11 月选考)下列关于种群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种群密度越大种群数量增加越快B.性比率对种群密度的影响在生殖前期最大C.自然增长率小于 1 时种群的数量即开始减少D.年龄金字塔表示取样期间各年龄组个体数量在种群中的比例解析 在指数增长过程中,种群密度越大种群数量增加越快,但在逻辑斯谛增长过程中由于存在阻力,增长速率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现象,A 错
3、误;性比率对种群密度的影响在生殖期最大,B 错误;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因此只要自然增长率大于 0 即可增长,C错误;年龄金字塔表示取样期间各年龄组个体数量在种群中的比例,D 正确。答案 D3.(2018浙江 4 月选考)在对某自然保护区内甲、乙两个不同物种的种群数量进行了调查之后,又开展了连续 4 年的跟踪调查,计算其 L 值(L当年末种群个体数量/前一年末种群个体数量),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关于这 4 年调查期间的种群数量变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2A.第 1 年末甲乙两种群的增长速率不一定相等B.第 2 年末乙种群数量不一定大于甲C.第 3 年末乙种群数量达到了最大值D.这 4 年中甲种
4、群每年增加的数量是相等的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种群数量变化。由于甲乙两个种群内个体的初始数量均未知,第一年末甲种群的 L1.5,乙种群的 L 值稍大于 1.0,两种群具体增加的个体数量无法得知,故两种群的增长速率不一定相等,A 正确;由于甲乙两个种群内个体的初始数量均未知,第二年末乙种群数量不一定大于甲,B 正确;第 3 年末乙种群 L1.0,且在接下来的第 34年内 L 小于 1.0,即种群数量在减少,故第 3 年末时为乙种群数量的最大值,C 正确;这 4年中甲种群 L 值均为 1.5,每年增加的数量都较前一年多,D 错误。答案 D4.(2018浙江 4 月选考)影响水生群落垂直分层的主要因素不
5、包括( )A.温度 B.氧气的垂直分布C.光的穿透性 D.大气中颗粒物含量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群落的垂直结构。水生群落也有分层现象,其层次性主要是由光的穿透性、温度、氧气的垂直分布决定的,所以 A、B、C 正确,D 错误。答案 D5.(2017浙江 4 月选考)冬候鸟秋天飞到南方越冬,使群落的组成发生了变化。这体现了群落的( )A.时间结构 B.水平结构 C.垂直结构 D.分层现象解析 时间结构主要有日周期性变化和季节变化两种,候鸟南飞而导致不同时间段群落中物种种类差异,属于时间结构。答案 A6.(2016浙江 4 月选考)下列关于种群的表述,错误的是( )3A.种群密度的变动受性比率的影响B.
6、环境容纳量代表种群的最大密度C.年龄结构可预测种群未来数量的变化D.出生率受种群的遗传特性和环境的影响解析 环境容纳量( K 值)是指在长时期内环境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由于种群数量高于 K 值时便下降,低于 K 值便上升,所以 K 值就是种群在该环境中的稳定平衡密度,而不是最大密度。答案 B7.(2016浙江 4 月选考)蒲公英为一年生植物,每个成熟植株能产生许多种子。自然状况下,其种子随风飘落到某草地上萌发生长,形成一个新的种群。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蒲公英的种群数量呈非周期波动B.蒲公英在第一个生长期呈集群分布C.该种群的存活曲线符合对角线形特征D.动物取食蒲公英不能将蒲公英的种群
7、密度压制在低水平解析 蒲公英为一年生植物,种群数量呈周期性波动,A 错误;由于蒲公英种子是随风飘落的,因此是随机分布的,B 错误;由于对角线形的存活曲线的生物是各年龄组死亡率相同,所以蒲公英的存活曲线不符合对角线形特征,C 错误;动物取食蒲公英是调节蒲公英种群数量的外源性调节因素,其使蒲公英种群数量维持在 K 值上下波动,并不能将蒲公英的种群密度压制在低水平,D 正确。答案 D8.(2017浙江 11 月选考)某湖泊生活着金鱼藻、浮萍、芦苇等生物,并长期养殖鲫鱼。回答下列问题:(1)从湖岸到湖心依次生长着芦苇、浮萍和金鱼藻等生物,这体现了群落的_结构。动、植物残体主要落在_层发生腐败和分解。若
8、从湖底裸地开始逐渐演替为陆生群落,这种演替属于_演替。(2)用标志重捕法调查鲫鱼种群密度,若调查期间有些个体身上的标志丢失,则该种群密度的估测数值会_。当鲫鱼被大量捕捞后,其 K 值将_。(3)在保证食物充足、环境适宜的条件下,该湖泊中鲫鱼种群的增长方式为_。解析 (1)从湖岸到湖心依次生长着芦苇、浮萍和金鱼藻等生物,强调的是湖岸至湖心的植被组成,这体现了群落的水平结构。动物、植物残体的腐败和分解过程主要发生在底泥层。4裸地是从来没有被植被覆盖过或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灭绝了的地方,因此从湖底裸地开始逐渐演替为陆生群落属于原生演替。(2)标志重捕法估算种群密度的计算公式是:该种群数量(第一次
9、捕获标记的个体数第二次捕获的个体数)第二次捕获的个体中被标记的个体数。若在调查期发现,有少数个体身上的标志丢失,即第二次捕获的个体中被标记的个体数减少,那么该计算结果与真实值相比偏大。鲫鱼被大量捕捞后,其环境基本不变,K 值也基本不变。(3)湖泊中鲫鱼的种群增长除了受食物、环境制约外,还会受天敌等生物因素的制约,所以题述条件并不是理想条件,该湖泊中鲫鱼种群的增长方式为逻辑斯谛增长。答案 (1)水平 底泥 原生 (2)偏大 基本不变 (3)逻辑斯谛增长1.正误判断(1)出生率、死亡率、年龄结构、性比率是每个种群都具有的特征。()(2)人类种群只要保持替补出生率(即 1 个家庭生 2 个孩子),就
10、会保持零增长。()(3)利用标志重捕法调查野兔种群密度时,若标志物过于笨重,会导致调查结果偏大。()(4)环境容纳量就是种群在该环境中的最大数量。()(5)逻辑斯谛增长的种群数量达到 K 后,即会维持稳定。()(6)病源物和寄生物的致病力和传播速度与种群密度正相关。()(7)群落物种组成的昼夜变化和群落的季相均体现了群落的时间结构。()(8)群落演替是指一些物种取代另一些物种,一个群落取代另一个群落,永不停止。()2.读图析图K 值的不同表示方法图中种群数量为 K 值对应的时间点依次是_,种群数量为 K/2 值时所对应的时间点依次是_;种内斗争最剧烈的时间点是_。5提示 A、 B、 C、 D
11、A、 C、 D A、 B、 C、 D考点 1 围绕种群的特征考查结构与功能观1.(2018学军中学 3 月模拟)下列有关动物种群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性比率通过影响出生率间接地影响种群密度B.保持替补出生率的人类种群的年龄结构为稳定型C.自然增长率主要由性成熟的早晚、每次产仔数和每年生殖次数决定D.各种种群的年龄金字塔都有生殖前期、生殖期和生殖后期三个年龄组解析 由于早夭、性比率失调、非随机交配等因素,保持替补出生率,种群数量有可能下降;出生率主要由性成熟的早晚、每次产仔数和每年生殖次数决定;有些昆虫,生殖前期特别长,生殖期特别短,生殖后期为零。答案 A2.(2018十校联盟 3 月适
12、应性考试)下列关于种群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种群密度是决定种群兴衰的晴雨表B.均匀分布的种群种内竞争激烈C.存活曲线为凸形的种群最适应环境D.同一物种的种群性比率不会发生变化解析 出生率和死亡率是决定种群兴衰的晴雨表;三种存活曲线的种群均适应所处环境,只是适应方式不同而已。同一物种的种群性比率是可变的。答案 B3.某研究机构对某区域的一种田鼠进行了调查,所调查样方的总面积为 2 hm2(1 hm210 000 m2),统计所捕获的鼠数量、性别等,进行标记后放归,3 日后进行重捕与调查。所得到的调查数据如下表:捕获数/只 标记数/只 雌性个体数/只 雄性个体数/只初捕 50 50 28
13、22重捕 50 10 32 18以下是某同学对数据的分析结果,你认为正确的是( )A.此调查方法可以用来调查田中小麦的种群密度6B.若田鼠在被捕捉过一次后更难捕捉,统计的种群密度比实际低C.综合两次捕获情况,该田鼠种群的性比率(/)约为 32D.该地区田鼠的平均种群密度约为 250 只/km 2解析 标志重捕法适用于活动能力强的动物种群密度的调查;标志重捕法理论计算公式NM ,田鼠在被捕捉过一次后更难捕捉,即 m 值减小,N 值会增大;该地区田鼠的平均nm种群密度约为 5050102125 只/hm 2。答案 C(1)年龄结构通过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影响种群的数量变化,性比率通过影响出生率影响种
14、群的数量变化。二者均不能直接影响种群的数量变化。(2)利用标志重捕法调查种群密度是建立在重捕样本中标志个体所占比例与整个种群中标志个体所占比例相等的基础之上的,所以凡是导致重捕样本不能够真实反映整个种群情况的因素,均会造成调查数据出现偏差。(3)不同种群的存活曲线具有不同的特点,都是生物适应环境的具体表现,只是适应环境的方式不同而已。考点 2 种群的增长方式及其数量波动与调节4.(2018十校联盟 3 月适应性考试)下列关于种群增长方式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用黄猩猩果蝇研究“S”形增长,需饲养在瓶内并喂食酵母菌B.逻辑斯谛增长的种群,到 K 值时一定会在 K 值上下波动C.在资源无限、空间
15、无限的条件下,种群就会呈指数增长D.在指数增长时,种群的增长速率是不变的解析 “S”形增长的种群到 K 值时,若环境发生改变,数量也会发生大的变化;在资源无限、空间无限和不受其他生物制约的理想条件下,种群呈指数增长;指数增长时,种群的增长速率不断增大。答案 A5.(2017温州 9 月选考模拟)在一段时间内,某生态系统中甲种群的增长速率变化、乙种群的数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分析中,正确的是( )7A.t1 t2,甲种群的增长速率大于乙种群B.t2时,甲种群的数量最大C.t2 t3,甲种群的年龄结构为增长型D.t4之后,乙种群的数量将无限增长解析 图示是甲种群的增长速率变化、乙种群的数量变化,无法
16、比较 t1 t2增长速率的大小; t2时,甲种群的增长速率达到最大,种群数量为 1/2K; t2 t3,甲种群的数量仍在增长,年龄结构为增长型;在一个资源、空间有限,且有其他生物限制的环境中,种群的数量不会无限增长。答案 C6.如图表示某区域的猞猁在一段时间内的数量变化曲线,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猞猁种群的数量波动具有周期性B.在不同年份猞猁个体主要以随机分布为主C.猞猁种群的环境容纳量约为 7.8104只D.食物短缺是引起 MN 变化的内源性调节因素解析 猞猁种群的数量总是先增加后减少,再增加,再减少,具有周期性;由种群数量的变化看不出种群的空间分布特征;猞猁种群数量达到 7.8104只
17、后,急剧下降,并没有维持相对稳定,故 7.8104只并不是猞猁种群的环境容纳量;食物短缺是引起 MN 变化的外源性调节因素。答案 A(1)“J”形、 “S”形曲线是研究种群数量增长而形成的两条曲线,并不是种群数量变化的8全部。种群数量变化的内容包括种群数量的增长、下降、波动等。(2)不要误认为环境容纳量就是种群的最大数量。环境容纳量( K 值)是指长时间内特定环境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短时间内,种群数量可以超越 K 值,也可以低于 K 值,在环境不遭受破坏的情况下,种群数量会在环境容纳量的附近上下波动,当种群数量偏离平均值时会通过负反馈机制使种群数量回到一定范围内。(3)气候是对种群影响最强
18、烈的外源性调节因素,特别是极端的温度和湿度。(4)外源性调节因素改变环境容纳量,而内源性调节因素不改变环境容纳量。考点 3 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7.下列关于“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活动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用血细胞计数板计数,不同时间取样后显微镜视野中酵母菌数量先增加后减少B.可直接从静置的培养瓶中取出培养原液稀释后进行计数C.培养用具需严格灭菌,培养液不需灭菌,但必须去除培养液中的溶解氧D.用血细胞计数板计数酵母菌数量时,只能统计方格内的菌体解析 取样时,须将培养瓶充分振荡或数次拧盖倒转;酵母菌是兼性厌氧型生物,不用去除培养液中的溶解氧;计数酵母菌数量时,
19、需统计方格内的菌体及左线和上线上的菌体。答案 A(1)测定的酵母菌种群数量是在恒定容积的培养基中测定的,与自然界中的种群数量变化有差异。(2)在进行酵母菌计数时,由于酵母菌是单细胞生物,因此必须在显微镜下计数,且不能准确计数,只能估算。(3)在用显微镜计数时,对于压在小方格界线上的,应只计数左线和上线上的菌体。酵母菌若有粘连,要数出团块中的每一个细胞。(4)从试管中吸取培养液进行计数前,要振荡或倒转试管几次,目的是使培养液中的酵母菌均匀分布,减少误差。(5)每天计数酵母菌数量的时间要固定。(6)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在时间上形成前后自身对照,所以无须设置对照实验。但要获得准确的实验数据,必须进行
20、重复实验,求得平均值。考点 4 群落的结构、类型、演替及顶极群落8.(2018嘉兴 3 月选考)下列关于群落的叙述,正确的是( )9A.水生群落表水层是浮游生物活动的主要场所,因为该层光照充足、氧含量高、温度较高B.沙漠群落中的灌木在水平方向上倾向于均匀分布,因为灌木间彼此竞争营养和水分C.苔原的植物多数依靠有性生殖,因为后代适应能力强而能抵抗极度严寒的恶劣环境D.湖底开始的演替基质和环境条件比较好,因为有大量有机质和有生存力的孢子和种子等解析 冬天时表水层温度低;苔原植物几乎完全依靠营养繁殖;湖底开始的演替属于原生演替,基质和环境条件差。答案 B9.(2018新高考研究联盟联考)以下关于群落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9 高考 生物 复习 第一 部分 选择题 必考 专题 环境 种群 群落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