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第三章牛顿运动定律专题强化三牛顿运动定律的综合应用(一)学案.doc
《2019年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第三章牛顿运动定律专题强化三牛顿运动定律的综合应用(一)学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年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第三章牛顿运动定律专题强化三牛顿运动定律的综合应用(一)学案.doc(20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1专题强化三 牛顿运动定律的综合应用(一)专题解读 1.本专题是动力学方法处理连接体问题、图象问题和临界极值问题,高考时选择题为必考,计算题也曾命题.2.学好本专题可以培养同学们的分析推理能力,应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3.本专题用到的规律和方法有:整体法和隔离法、牛顿运动定律和运动学公式、临界条件和相关的数学知识.命题点一 动力学中的连接体问题1.连接体问题的类型物物连接体、轻杆连接体、弹簧连接体、轻绳连接体.2.整体法的选取原则若连接体内各物体具有相同的加速度,且不需要求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可以把它们看成一个整体,分析整体受到的合外力,应用牛顿第二定律求出加速度(或其他未知量).
2、3.隔离法的选取原则若连接体内各物体的加速度不相同,或者要求出系统内各物体之间的作用力时,就需要把物体从系统中隔离出来,应用牛顿第二定律列方程求解.4.整体法、隔离法的交替运用若连接体内各物体具有相同的加速度,且要求出物体之间的作用力时,一般采用“先整体求加速度,后隔离求内力”.例 1 (多选)(2016天津理综8)我国高铁技术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如图 1 所示,和谐号动车组是由动车和拖车编组而成,提供动力的车厢叫动车,不提供动力的车厢叫拖车.假设动车组各车厢质量均相等,动车的额定功率都相同,动车组在水平直轨道上运行过程中阻力与车重成正比.某列车组由 8 节车厢组成,其中第 1、5 节车厢为动车
3、,其余为拖车,则该动车组( )2图 1A.启动时乘客受到车厢作用力的方向与车运动的方向相反B.做匀加速运动时,第 5、6 节与第 6、7 节车厢间的作用力之比为 32C.进站时从关闭发动机到停下来滑行的距离与关闭发动机时的速度成正比D.与改为 4 节动车带 4 节拖车的动车组最大速度之比为 12答案 BD解析 列车启动时,乘客随车厢加速运动,加速度方向与车的运动方向相同,故乘客受到车厢的作用力方向与车运动方向相同,选项 A 错误;动车组运动的加速度 a 2F 8kmg8m kg,则对 6、7、8 节车厢的整体有 F563 ma3 kmg F,对 7、8 节车厢的整体有F4m 34F672 ma
4、2 kmg F,故 5、6 节车厢与 6、7 节车厢间的作用力之比为 F56 F6732,选12项 B 正确;关闭发动机后,根据动能定理得 8mv28 kmgx,解得 x ,可见滑行的距12 v22kg离与关闭发动机时速度的平方成正比,选项 C 错误;8 节车厢有 2 节动车时的最大速度为vm1 ;8 节车厢有 4 节动车时最大速度为 vm2 ,则 ,选项 D 正确.2P8kmg 4P8kmg vm1vm2 12例 2 如图 2 所示,粗糙水平面上放置 B、 C 两物体, A 叠放在 C 上, A、 B、 C 的质量分别为 m、2 m、3 m,物体 B、 C 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相同,其间用
5、一不可伸长的轻绳相连,轻绳能承受的最大拉力为 FT,现用水平拉力 F 拉物体 B,使三个物体以同一加速度向右运动,则( )图 2A.此过程中物体 C 受重力等五个力作用B.当 F 逐渐增大到 FT时,轻绳刚好被拉断C.当 F 逐渐增大到 1.5FT时,轻绳刚好被拉断D.若水平面光滑,则绳刚断时, A、 C 间的摩擦力为FT6三个物体以同一加速度向右运动;轻绳刚好被拉断.答案 C3解析 A 受重力、支持力和向右的静摩擦力作用,可知 C 受重力、 A 对 C 的压力、地面的支持力、绳子的拉力、 A 对 C 的摩擦力以及地面的摩擦力六个力的作用,故 A 错误.对整体分析,整体的加速度 a g ,对
6、A、 C 整体分析,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F 6mg6m F6mFT 4mg4 ma,解得 FT F,当 F1.5 FT时,轻绳刚好被拉断,故 B 错误,C 正确.水23平面光滑,绳刚断时,对 A、 C 整体分析,加速度 a ,隔离 A 单独分析, A 受到的摩擦FT4m力 Ff ma ,故 D 错误.FT4连接体问题的情景拓展1.2.3.1.(多选)(2015新课标全国20)在一东西向的水平直铁轨上,停放着一列已用挂钩连接好的车厢.当机车在东边拉着这列车厢以大小为 a 的加速度向东行驶时,连接某两相邻车厢的挂钩 P 和 Q 间的拉力大小为 F;当机车在西边拉着车厢以大小为 a 的加速度向西行驶
7、23时, P 和 Q 间的拉力大小仍为 F.不计车厢与铁轨间的摩擦,每节车厢质量相同,则这列车厢的节数可能为( )A.8B.10C.15D.184答案 BC解析 设 PQ 西边有 n 节车厢,每节车厢的质量为 m,则 F nma 设 PQ 东边有 k 节车厢,则 F km a 23联立得 3n2 k,由此式可知 n 只能取偶数,当 n2 时, k3,总节数为 N5当 n4 时, k6,总节数为 N10当 n6 时, k9,总节数为 N15当 n8 时, k12,总节数为 N20,故选项 B、C 正确.2.如图 3 所示,质量分别为 m1、 m2的两个物体通过轻弹簧连接,在力 F 的作用下一起沿
8、水平方向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m1在光滑地面上, m2在空中).已知力 F 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 .则 m1的加速度大小为( )图 3A. B. C. D.Fcosm1 m2 Fsinm1 m2 Fcosm1 Fsinm2答案 A解析 把 m1、 m2看成一个整体,在水平方向上加速度相同,由牛顿第二定律可得:Fcos ( m1 m2)a,所以 a ,选项 A 正确.Fcosm1 m23.如图 4 所示,固定在小车上的支架的斜杆与竖直杆的夹角为 ,在斜杆下端固定有质量为 m 的小球,下列关于杆对球的作用力 F 的判断中,正确的是( )图 4A.小车静止时, F mgsin ,方向沿杆向上B.小车静止
9、时, F mgcos ,方向垂直于杆向上C.小车向右以加速度 a 运动时,一定有 FmasinD.小车向左以加速度 a 运动时, F ,方向斜向左上方,与竖直方向的夹角满ma2 mg25足 tan ag答案 D解析 小车静止时,球受到重力和杆的弹力作用,由平衡条件可得杆对球的作用力F mg,方向竖直向上,选项 A、B 错误;小车向右以加速度 a 运动时,如图甲所示,只有当 a gtan 时,才有 F ,选项 C 错误;小车向左以加速度 a 运动时,根据牛顿第masin二定律可知小球受到的合力水平向左,如图乙所示,则杆对球的作用力F ,方向斜向左上方,与竖直方向的夹角满足 tan ,选项 D 正
10、确.ma2 mg2ag命题点二 动力学中的图象问题1.常见的动力学图象v t 图象、 a t 图象、 F t 图象、 F a 图象等.2.图象问题的类型(1)已知物体受的力随时间变化的图线,要求分析物体的运动情况.(2)已知物体的速度、加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图线,要求分析物体的受力情况.(3)由已知条件确定某物理量的变化图象.3.解题策略(1)分清图象的类别:即分清横、纵坐标所代表的物理量,明确其物理意义,掌握物理图象所反映的物理过程,会分析临界点.(2)注意图线中的一些特殊点所表示的物理意义:图线与横、纵坐标的交点,图线的转折点,两图线的交点等.(3)明确能从图象中获得哪些信息:把图象与具体的题
11、意、情境结合起来,应用物理规律列出与图象对应的函数方程式,进而明确“图象与公式” “图象与物体”间的关系,以便对有关物理问题作出准确判断.例 3 如图 5 所示,斜面体 ABC 放在粗糙的水平地面上.小滑块在斜面底端以初速度v09.6 m/s 沿斜面上滑.斜面倾角 37,滑块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 0.45.整个6过程斜面体保持静止不动,已知小滑块的质量 m1 kg,sin 370.6,cos 370.8, g 取 10 m/s2.试求:图 5(1)小滑块回到出发点时的速度大小.(2)定量画出斜面体与水平地面之间的摩擦力大小 Ff随时间 t 变化的图象.整个过程斜面体保持静止不动;滑块在斜面上减
12、速至 0 然后下滑.答案 (1)4.8m/s(2)如图所示解析 (1)滑块沿斜面上滑过程,由牛顿第二定律: mgsin mg cos ma1,解得 a19.6m/s 2设滑块上滑位移大小为 L,则由 v 2 a1L,20解得 L4.8m滑块沿斜面下滑过程,由牛顿第二定律: mgsin mg cos ma2,解得 a22.4m/s 2由 v22 a2L,解得 v4.8m/s(2)滑块沿斜面上滑过程用时 t1 1sv0a1对斜面受力分析可得 Ff1 ma1cos 7.68N滑块沿斜面下滑过程用时 t2 2sva2对斜面受力分析可得 Ff2 ma2cos 1.92NFf随时间变化规律如图所示.74.
13、在图 6 甲所示的水平面上,用水平力 F 拉物块,若 F 按图乙所示的规律变化.设 F 的方向为正方向,则物块的速度时间图象可能正确的是( )图 6答案 A解析 若水平面光滑,则加速度 a ,即 a F,满足 a1 a2 a3 F1 F2 F3132,Fm可见 A、B、C、D 四个选项均不符合.若水平面不光滑,对 A 图进行分析:01s 内, a1 2m/s 2,12s 内, a2 2m/s 2,23s 内, a3 F1 Ffm 1N Ffm F2 Ffm 3N Ffm F3 Ffm1m/s 2,联立以上各式得 Ff1N, m1kg,且 a1 a2 a3221,符合实际,A2N Ffm项正确;
14、同理,分析 B、C、D 项均不可能.85.如图 7 甲所示,有一倾角为 30的光滑固定斜面,斜面底端的水平面上放一质量为 M 的木板.开始时质量为 m1kg 的滑块在水平向左的力 F 作用下静止在斜面上,今将水平力 F变为水平向右大小不变,当滑块滑到木板上时撤去力 F(假设斜面与木板连接处用小圆弧平滑连接).此后滑块和木板在水平面上运动的 v t 图象如图乙所示, g10m/s 2,求:图 7(1)水平作用力 F 的大小;(2)滑块开始下滑时的高度;(3)木板的质量.答案 (1) N (2)2.5m (3)1.5kg1033解析 (1)滑块受到水平推力 F、重力 mg 和支持力 FN处于平衡,
15、如图所示: F mgtan代入数据可得: F N1033(2)由题意可知,滑块滑到木板上的初速度为 10m/s当 F 变为水平向右之后,由牛顿第二定律可得: mgsin Fcos ma解得: a10m/s 2下滑的位移: x ,解得: x5mv22a故滑块开始下滑时的高度: h xsin302.5m(3)由图象可知,二者先发生相对滑动,当达到共同速度后一块做匀减速运动,设木板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1,滑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2二者共同减速时的加速度大小 a11m/s 2,发生相对滑动时,木板的加速度 a21 m/s2,滑块减速的加速度大小为: a34m/s 2对整体受力分析可得: a1
16、1g 1M mgM m可得: 10.19在 02s 内分别对 m 和 M 做受力分析可得:对 M: a2 2mg 1M mgM对 m: a3 2mgm代入数据解方程可得: M1.5kg.命题点三 动力学中的临界极值问题1.“四种”典型临界条件(1)接触与脱离的临界条件:两物体相接触或脱离,临界条件是:弹力 FN0.(2)相对滑动的临界条件:两物体相接触且处于相对静止时,常存在着静摩擦力,则相对滑动的临界条件是:静摩擦力达到最大值.(3)绳子断裂与松弛的临界条件:绳子所能承受的张力是有限度的,绳子断与不断的临界条件是绳中张力等于它所能承受的最大张力,绳子松弛与拉紧的临界条件是: FT0.(4)加
17、速度变化时,速度达到最值的临界条件:当加速度变为 0 时.2.“四种”典型数学方法(1)三角函数法;(2)根据临界条件列不等式法;(3)利用二次函数的判别式法;(4)极限法.例 4 如图 8 所示,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的斜面体,质量为 M,倾角为 ,其斜面上有一静止的滑块,质量为 m,两者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滑块受到的最大静摩擦力可认为等于滑动摩擦力,重力加速度为 g.现给斜面体施加水平向右的力使斜面体加速运动,求:图 8(1)若要使滑块与斜面体一起加速运动,图中水平向右的力 F 的最大值;(2)若要使滑块做自由落体运动,图中水平向右的力 F 的最小值.滑块与斜面体一起加速运动;滑块做自由落体
18、运动.答案 (1) (2)m Mg cos sin sin cos Mgtan解析 (1)当滑块与斜面体一起向右加速时,力 F 越大,加速度越大,当 F 最大时,斜面体对滑块的静摩擦力达到最大值 Ffm,滑块受力如图所示.10设一起加速的最大加速度为 a,对滑块应用牛顿第二定律得:FNcos Ffmsin mg Ffmcos FNsin ma 由题意知 Ffm F N 联立解得 a g cos sincos sin对整体受力分析 F( M m)a联立解得 Fm Mg cos sin sin cos(2)如图所示,要使滑块做自由落体运动,滑块与斜面体之间没有力的作用,滑块的加速度为 g,设此时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9 年高 物理 一轮 复习 第三 牛顿 运动 定律 专题 强化 综合 应用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