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03水体的运动规律教学案.doc
《2019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03水体的运动规律教学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03水体的运动规律教学案.doc(31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1专题 03 水体的运动规律本专题考查的形式多以示意图、统计图及热点区域为背景,侧重考查河流及其补给、各种水体相互关系、水循环及其影响、洋流的分布规律及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试题难度一般不大,因此,复习时应着重 提高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和灵活运用能力。高考考查方向预测:以水循环模式图或区域图为载体,考查水循环及其意义、人类对水循环的影响;以河流流量变化图或区域流域图为载体,考查河流的水文、水系特征及流域的综合开发;以区域图为载体,考查洋流的分布及其影响。【网络构建】一、河流的水文特征 1河流的水系、水文特征分析思路22河流特征及其水文特征的应用(1)根据河流特征判断地形根据河流流向可判断地势的高低,
2、河水从高处向低处流。根据水系特征可判断地形类型:向心状水系,地形为盆地;放射状水系,地形为山顶;若河流平行排列如下图所示,则地形特征为山河相间分布。根据河床宽度判断地形:若河流河床较宽,则说明该河流经平原地区,一般流经平原地区的河流比较弯曲。(2)根据河流的水文特征可判断地理环境特征:含沙量大,则说明上游植被覆盖率不高,水土流失严重。若河流有结冰现象,则说明在我国秦岭淮河以北地区。若河流出现两次汛期,一次是春汛,另一次是夏汛,则说明该河流在我国东北地区、俄罗斯的西伯利亚等地区。3人类活动对河流水文特征的影响3流量和水位变化 含沙量变化 破坏植被 地表径流量增加,使河流水位陡涨陡落 增加 植树种
3、草 地表径流量减少,使河流水位升降缓慢 减少 硬化城市路面 增加地面径流,使河流水位陡涨陡落 铺设渗水砖 减少地面径流,增加地下径流,河流水位平衡 修建水库 对流量有调节作用,使河流水位平衡 减少水库以下河段河流含沙量 围湖造田 对河流径流的调节作用减弱,水位陡涨陡落 二、洋流1洋流的分布与 北半球同纬度的北太平洋暖流、北大西洋暖流相比较,南半球西风漂流为寒流,主要原因有:(1)南极大陆是一个冰雪覆盖的大陆,影响其周围海域的水温;(2)漂浮的冰山的融化吸收大量的热量;(3)南极大陆强劲的极地东风加剧海水的降温。【方法技巧】(1)判断洋流流向的方法洋流成因法:根据洋流分布与气压带、风带之间的内在
4、联系判断。4洋流性质法:等温线凸出的方向就是洋流的流向。洋流概念法:洋流水温低于所经海区的洋流是寒流,洋流水温高于所经海区的洋流是暖流。 一般寒流由高纬流向低纬,暖流由低纬流向高纬。特定环境法:密度流的流向取决于表层海水海区的气候特征和地理环境。(2)判断洋流性质的方法等温线判断法由水温高的海区流向水温低的海区,该洋流是暖流;由水温低的海区流向水温高的海区,该洋流是寒流。纬度判断法 A海水表层温度的分布是由低纬向高纬递减,一般洋流由较低纬度流向较高纬度的即为暖流;反之则为寒流。如下图所示,A 为暖流,B 为寒流。B根据纬度位置判定5经度判断法(3)根据洋流判断南北半球和季节判断南、北半球 A根
5、据纬度与环流方向判定第一步:根据纬度(30或 60)确定海区(副热带或副极地海区);第二步:根据洋流方向(顺、逆);第三步:套用表层洋流分布图,确定南、北半球。如:B根据洋流的性质判定C确定季 节:根据北印度洋的洋流定风向,依风向定季节。62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方法技巧】(1)容易形成海雾的海区:寒暖流交汇处、冬季暖流上空、夏季寒流上空。 (2)渔场的形成分析大陆架海域:大陆架浅,因光照条件好,生物光合作用强;入海河流带来丰富的营养盐类,因此饵料丰富而形成渔场。寒暖流交汇处:因海水发生搅动,表层养分丰富;冷水鱼类和暖水鱼类都适合,因此易形成渔场。上升流处:底层海水上泛,表层养分丰富,浮游生物
6、繁盛,饵料丰富而形成渔场。(3)洋流与等温线的关系分析方法“暖高寒低”:即暖流流经海区的等温线凸向高纬度地区,寒流流经海区的等温线凸向低纬度地区。“凸向即流向”:即洋流流经海区的等温线的凸向即为洋流的流向。3厄尔尼诺现象和拉尼娜现象(1)厄尔尼诺现象主要是指有些年份,赤道附近太平洋中东部的海面温度异常升高的现象。其影响主要有:赤道附近中、东太平洋海温上升,大气对流活动加强、降雨增多、暴雨频繁、洪涝成灾;西太平洋及印度洋一带,7由于海温下降,大气对流活动减弱,降水减少,旱灾严重;太平洋和大西洋地区发生的热带风暴比常年偏少。(2)拉尼娜现象主要是指赤道附近中东太平洋海面温度异常降低的现象,其影响主
7、要是赤道附近太平洋东西部的温度差异增大,引起气候异常和水旱灾害。三、水资源危机的成因分析和解决措施成因 措施 空间分布不均,人均占有量差别大 跨流域调水;合理开发和提取地下水;海水淡化;人工增雨 时间分布不均 修建水库,调节径流 自 然 原 因 水资源数量有限 节约用水 人口剧增,工农业生产规模扩大,水资源需求量增大 控制人口增长;改进灌溉技术;提高工业用水的重复利用率 水资源浪费严重 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民节水意识,节约、合理用水;水资源市场化 人 为 原因 水资源污染严重 保护水源、防止污染;净化污水;立法保护 高频考点一 水循环1下图所示山地为甲、乙两条河流的分水岭,由透水和不透水岩层相
8、间构成。在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该山地被破坏的森林植被得以恢复,随之河流径流量发生了变化,河流径流的年内波动也减缓了。据此完成(1)(3)题。8(1)森林植被遭破坏后,河流径流量年内波动强烈,是由于( )A降水更多转化为地下水B降水更多转化为坡面径流C降水变率增大D河道淤积(2)森林植被恢复后,该山地的( )降水量增加 坡面径流增加 蒸发(腾)量增加 地下径流增加A BC D(3)如果降水最终主要转化为河流径流,那么森林植被恢复后,甲、乙两条河流径流量发生的变化是( )A甲增加,乙减少,总量增加B甲减少,乙增加,总量增加C甲增加,乙减少,总量减少D甲减少,乙增加,总量减少【解析】【答案】(1)B
9、 (2)C (3)D【变式探究】雨水花园是一种模仿自然界雨水汇集、渗漏而建设的浅凹绿地,主要用于汇聚并吸收来9自屋顶或地面的雨水,并通过植物及各填充层的综合作用使渗漏的雨水得到净化。净化后的雨水不仅可以补给地下水,也可以作为城市景观用水、厕所用水等。据此完成下列小题。(1)铺设树皮覆盖层的主要目的是( )A为植物提供养分 B控制雨水渗漏速度C吸附雨水污染物 D保持土壤水分(2)对下渗雨水净化起主要作用的填充层是( )A树皮覆盖层和种植土层B种植土层和砂层C砂层和砾石层D树皮覆盖层和砾石层(3)雨水花园的核心功能是( )A提供园林观赏景观B保护生物多样性C控制雨洪和利用雨水D调节局地小气候【答案
10、】(1)D (2)B (3)C 10特别提醒:该题以雨水花园结构示意图为材料,考查水循环。读材料把握和提炼出几个关键词, “雨水花园、汇水、下渗、净水”来分析。通过对材料的整体分析,可以看出考察的主干知识是“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及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分析水循环中蒸发、下渗、地表径流等主要环节的发生过程及其地理意义,探讨水循环有关地理原理规律对生活实践的指导意义。高频考点二 河流水文特征例 2、圣劳伦斯河(下图 a)是一条著名的“冰冻之河” 。下图 b 示意蒙特利尔年内各月气温和降水量。据此完成下列问题。(1)蒙特利尔附近河段结冰期大致为( )A2 个月 B3 个月 C4 个月 D5 个月
11、(2)据图示信息推测,冬季可能不结冰的河段位于( )A安大略湖至普雷斯科特河段B普雷斯科特至康沃尔河段C蒙特利尔至魁北克河段D魁北克以下河段(3)减少该河凌汛危害的可行措施是( )加深河道 绿化河堤 分段拦冰 拓宽河道A B C D【答案】(1)C (2)B (3)C【变式探究】渭河发源于甘肃省鸟鼠山,自西向东流经甘肃、陕西两省,于陕西潼关入黄河,是黄河11的最大支流。渭河西部流经黄土丘陵沟壑区,东部流经关中平原,南岸支流来自秦岭山地,北岸支流来自黄土区。读 19601990 年渭河下游河槽内泥沙累积冲刷和淤积量变化图,回答 13 题。1渭河干流含沙量最大的月份集中在( )A13 月 B46
12、月C79 月 D1012 月2一年中渭河下游河槽泥沙冲淤的速度( )A全年变化不大 B全年都快C汛期变快 D非汛期变快3导致泥沙在渭河加速淤积的人类活动是( )A上游植树造林 B上游水土保持C下游修建水库 D下游疏通河道【答案】1.C 2.C 3.C高频考点三 洋流 例 3、下图为世界某区域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题。2图中洋流甲(双选)( )12A自南向北流B导致流经海域海水等温线向南凸出C使沿岸增温增湿D利于海洋渔场的形成【解析】析图表【答案】BC【方法技巧】1判断洋流流向的方法(1)洋流成因法:根据洋流分布与气压带、风带之间的内在联系判断。(2)洋流性质法:等温线凸出的方向就是洋流的流向。(
13、3)洋流概念法:洋流水温低于所经海区的洋流是寒流,洋流水温高于所经海区的洋流是暖流。一般寒流由高纬流向低纬,暖流由低纬流向高纬。2判断洋流寒暖性质的方法(1)依据海水等温线的弯曲判断:等温线凸向较高纬度为暖流,凸向较低纬度为寒流。(2)依据洋流沿岸的环境特征判断:中低纬地区的沿岸出现荒漠环境,说明受寒流影响;出现湿热的森林景观,说明受暖流影响。(3)依据天气现象判断:常年多海雾天气现象的海域一般受寒流影响。(4)依据海陆位置判断:中低纬度海区,大洋东部(大陆西岸)为寒流,大洋西部(大陆东岸)为暖流。北半球中高纬度海区,大洋东部(大陆西岸)为暖流,大洋西部(大陆东岸)为寒流。 3洋流判断中的应用
14、技巧(1)依据中低纬海区洋流的环流方向确定南北半球;顺时针方向流动的大洋环流在北半球,逆时针方向流动的大洋环流在南半球。(2)依据西风漂流的性质确定南北半球:北半球的西风漂流为暖流,南半球的西风漂流为寒流。(3)依据北印度洋海区的洋流流向确定季节:洋流为顺时针流向时是北半球夏季,逆时针流向时为北13半球冬季。4洋流与等温线疏密洋流交汇处等温线密集;洋流背向流动处,等温线稀疏。【变式探究】日本大地震导致的核泄漏已经影响到多个国家。据此回答下列问题。(双选)(1)核泄漏物质随洋流扩散,下列国家受其影响较大的可能是( )A加拿大 B马来西亚C墨西哥 D阿根廷(2)上述国家受影响海域,夏季表层海水等温
15、线与下列示意图相符的是( )【答案】(1)AC (2)CD【特别提醒】本题组以日本大地震导致的核泄漏话题为切入点,让学生分析洋流对海洋环境污染的影响,洋流经过地区水温分布特征。第一小题具体考查洋流对海洋环境污染的影响,解决此题关键记住洋流的分布规律和流向;第二小题具体考查洋流流经地区水温分布特征,解答该题两个关键点:一是洋流所处的地理位置,决定水温高低,二是洋流的性质,决定等温线的弯曲方向。(2018 年全国卷)贝加尔湖(如图)是世界上最深的湖泊,监测表明湖水深度还在加大。贝加尔湖湖底沉积物巨厚,可达 8 千米。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46. 贝加尔湖形成于A. 地壳断陷集水 B. 火山口集水 C
16、. 河流改道 D. 滑坡阻断河流7. 贝加尔湖湖底沉积物巨厚,且湖水深度还在加大,说明A. 湖区降水量加大 B. 入湖径流增多 C. 湖盆在加深 D. 入湖泥沙增多8. 贝加尔湖湖水更新缓慢的主要原因是A. 湖面蒸发弱 B. 湖泊面积大 C. 湖水盐度低 D. 湖水深度大【答案】6. A 7. C 8. D【解析】8. 结合材料可知,贝加尔湖是世界上最深的湖泊,湖水深、湖水量大,导致其与外界水循环作用弱;贝加尔湖位于内陆地区,夏季白昼时间较长,气温较高,湖面蒸发作用并不弱;湖泊面积大,有利于湖水参与外界水循环;湖水盐度大小对湖水参与外界水循环影响较小。故选 D。 (2018 年江苏卷)长江荆江
17、段河道曲折易变,天鹅洲故道群是长江裁弯取直后废弃的古河道。图 13为“天鹅洲 故道群示意图” 。读图回答下列小题1525. 荆江段河道裁弯取直可以A. 加速洪水下泄 B. 增加河床淤积C. 减少上游来水量 D. 缩短航运里程26. 曾经位于长江南岸的是A. 麋鹿保护区所在地 B. 六合垸所在地C. 张智垸所在地 D. 永合垸所在地【答案】25. AD 26. BD【解析】【2017 全国卷 I】 图 2 示意我国西北某闭合流域的剖面。该流域气候较干,年均降水量仅为 210 毫米,但湖面年蒸 发量可达 2 000 毫米,湖水浅,盐度饱和,水下已形成较厚盐层,据此完成 68 题。图 26盐湖面积多
18、年稳定,表明该流域的多年平均实际蒸发量16A远大于 2 000 毫米 B约为 2 000 毫米C约为 210 毫米 D远小于 210 毫米7流域不同部位实际蒸发量差异显著,实际蒸发量最小的是A坡面 B洪积扇 C河谷 D湖盆8如果该流域大量种植耐旱植物,可能会导致A湖盆蒸发量增多 B盐湖面积缩小C湖水富营养化加重 D湖水盐度增大【答案】6C 7A 8B7此题需要区别理论蒸发量和实际蒸发量,理论蒸发量大小与气温关系密切,实际蒸发量与下垫面关系密切。从图中可以看出,坡面地势最高,坡度最大,下渗少,也最不利于截留地表水,地下水少,地表水向低处流走,故坡面地表水也最少,因此实际蒸发量最小;且由于该流域气
19、候干旱,坡面没有植被生长,缺乏植物蒸腾。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读图能力,从图中可以看出,坡面坡度大,岩性硬,地表与地下水储存条件差,下渗少,地下水埋藏深,此处的实际蒸发量最小。 【考点】该组题主要考查河流外力与海洋外力的相互作用,具体考查河流的外力作用对河床的影响、水库建设的影响、河口水闸的作用。(2016新课标卷)图 1 所示山地为甲、乙两条河流的分水岭,由透水和不透水岩层相间构成。在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该山地被破坏的森林植被得以恢复,随之河流径流量发生了变化,河流径流的年内波动也减缓了。据此完成 7-9 题。7.森林植被遭破坏后,河流径流量年内波动强烈,是由于A.降水更多转化为地下水 B.降水
20、更多转化为坡面径流 17C.降水变率增大 D.河道淤积 8.森林植被恢复后,该山地的降水量增加 坡面径流增加 蒸发(腾)量增加 地下径流增加A. B. C. D. 9.如果降水最终主要转化为河流径流,那么森林植被恢复后,甲、乙两条河流径流量发生的变化是A.甲增加,乙减少,总量增加 B.甲减少,乙增加,总量增加C.甲增加,乙减少,总量减少 D.甲减少,乙增加,总量减少【答案】7.B 8.C 9.D9森林植被恢复后,涵养水源的能力增加,增加下渗量,地表径流减少,地下径流增多,因而甲、乙两条河流径流总量减少,岩层向乙河倾斜,雨水下渗到透水岩层后,倾斜汇入乙河,乙河径流量增加,而甲河径流量减少。故选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9 年高 地理 二轮 复习 专题 03 水体 运动 规律 教学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