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中考语文第三部分古诗文阅读第11讲文言文阅读专题练习.doc
《2019年中考语文第三部分古诗文阅读第11讲文言文阅读专题练习.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年中考语文第三部分古诗文阅读第11讲文言文阅读专题练习.doc(47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1第 11 讲 文言文阅读课内重点文言文阅读七年级上册(一)论语十二章论语(2011 课标篇目)1 “论语”的“论”读 ln, 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2解释下面加点的词。(1)人不知而不愠 愠:生气,恼怒(2)吾日三省吾身 省:自我检查、反省(3)为人谋而不忠乎 忠:竭尽自己的心力(4)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信:诚信(5)三十而立 立:立身,指能有所成就(6)四十而不惑 惑:迷惑,疑惑(7)五十而知天命 命:命令(8)不逾矩 逾:越过 矩:法度(9)学而不思则罔 罔: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10)思而不学则殆 殆:疑惑(11)人不堪其忧 堪:能忍受(12)
2、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喜爱,爱好(13)子在川上曰 川:河流(14)逝者如斯夫 逝:往、离去(15)三军可夺帅也 夺:改变(16)匹夫不可夺志也 匹夫:泛指平民百姓(17)博学而笃志 笃:坚定(18)切问而近思 切:恳切(19)仁在其中矣 仁:仁德3下列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C)A学而时习之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B其不善者而改之 其真不知马也C可以为师矣 可以一战D于我如浮云 箕畚运于渤海之尾【解析】A.代词,学过的知识/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B.代词,他们的/句首语气词,表推测,大概;C.介词,凭借;D.介词,对,对于/介词,到。4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吾十有五而
3、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我十五岁就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能有所成就,四十岁能不为外物所迷惑。(2)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理解与体会,可以凭借这一点做老师了。(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只读书学习而不思考,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只思考而不读书学习,就会有疑惑。2(4)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别人都不能忍受那穷困的忧愁,颜回却没有改变他好学的乐趣。(5)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军队可以改变主帅,平民百姓却不可改变志气。(6)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广泛地学习而且志向坚守,恳切地发问求教,多思考当前的事情。5(2017德州)结合课文,从内容和形式等方
4、面概括论语的特点。【示例】 论语是语录体散文,语言简练,含意深远,多为格言警句,体现了孔子的道德修养及学习方法、学习态度等。6下面关于文意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A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传不习乎”是谈学习方法的。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吾日三省吾身” “博学而笃志”是谈修身做人的。B “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这两句话赞美了颜回贫贱不能移的品质,颜回为了自己的理想,即使生活清苦、困顿也自得其乐。C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讲的是要珍惜宝贵的时光,勉励自己和学生要珍惜时间,发奋进取。D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告诉我们志向的确立
5、和坚守是非常重要的。【解析】A.“博学而笃志”是谈学习方法的。7本文有几则讲的是做人的道理,是儒家修身之言,请任选一则,谈谈对你的启示。【示例】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这三省说了两个方面,一是修己,一是对人。对人要诚信,诚信是人格光明的表现,不欺人也不欺己,替人谋事要尽心,尽心才能不苟且,不敷衍,这是为人的基本德行。修己不能局限于一时一事,要贯穿整个人生,要时时温习旧知识,求取新知识。只有在生活中做到“三省” ,才能不断进步。8中国古代曾有“半部论语治天下”的说法,今天我们阅读它同样获益匪浅,请写出出自论语的成语或格言警句,不少于两个。【示例】择善而从;
6、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温故知新;箪食瓢饮。(二)诫子书诸葛亮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1)夫君子之行 夫:助词,用于句首,表示发端(2)静以修身 静:屏除杂念和干扰,宁静专一(3)非淡泊无以明志 淡泊:内心恬淡,不慕名利明:明确、坚定(4)非宁静无以致远 致:达到(5)非学无以广才 广才:增长才干(6)淫慢则不能励精 淫:放纵 慢:懈怠 励:振奋(7)险躁则不能治性 险:轻薄 治:修养(8)年与时驰 驰:疾行,指迅速逝去2请用“/”划分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1)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2)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3(3)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3将下列句子
7、翻译成现代汉语。(1)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屏除杂念和干扰,宁静专一,是为了提高自己的修养,勤俭节约是为了培养自己的品德。(2)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如果不下苦功学习就不能增长才干,如果意志不坚定就不能学有所成。(3)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放纵懈怠就不能振奋精神,轻薄浮躁就不能修养性情。(4)年与时驰,意与日去。年纪随同时光而疾速逝去,意志随同岁月而消失。4填空。(1)诫子书中诸葛亮总结一生经历,并包含对儿子的教诲与期望的千古名句是: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2)诫子书中阐述“学、才、志”关系的句子是: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3)诫子书中阐释放纵懈怠和轻薄
8、浮躁对人修身养性产生不利影响的句子是: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5文中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进行论述的?作者从做人和学习两方面进行了论述。6作者写这封信的用意是什么?告诫儿子要修身养性,生活节俭,以此来培养自己的品德,并注意珍惜光阴,勉励他刻苦学习。7下面对这篇文章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D)A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说明了“淡泊” “宁静”是实现人生理想的基本要求,强调它们是与人的志向相关的。B “学须静也”的“学”已经不只是一般的学习,而含有修养自己的人格和品德的意思, “静”也不只是单纯的宁静,而有淡泊名利的意味。C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从反面说明了“淡泊” “宁
9、静”的重要性。D “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表达了君子不与外界同流合污、独善其身的良好愿望。(三)狼蒲松龄1用“/”给下面句子划分朗诵节奏。(每句限划一处)(1)其 一/犬 坐 于 前(2)意 将 隧 入/以 攻 其 后 也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1)止有剩骨 止:仅,只(2)缀行甚远 缀:连接、紧跟(3)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从:跟从(4)两狼之并驱如故 并:一起 驱:追随、追赶如故:跟原来一样(5)屠大窘 窘:处境困迫,为难(6)顾野有麦场 顾:看,视4(7)苫蔽成丘 苫蔽:覆盖、遮盖(8)弛担持刀 弛:解除,卸下(9)眈眈相向 眈眈:注视的样子(10)少时,一狼径去 少时:一会儿 径去:径直离
10、开(11)目似瞑,意暇甚 瞑:闭上眼睛 暇:从容、悠闲(12)暴起 暴:突然(13)乃悟前狼假寐 寐:睡觉(14)狼亦黠矣 黠:狡猾(15)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变诈:巧变诡诈3下列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D)A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B目似瞑,意暇甚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C恐前后受其敌 盖以诱敌D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解析】A.副词,仅,只/停止;B.态度,神情/意图;C.动词,攻击/名词,敌人;D.“之”均位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可不译。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以”与“以刀劈狼首”中的“以”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A蒙辞以军中多务 B可以为师矣C以其境过清,不可
11、久居 D自康乐以来5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才知道前面的狼假装睡觉,原来是用来诱惑敌方。6文中第段写屠户惧狼,表现屠户的迁就退让和狼的凶恶贪婪,这是故事的发展 。文中第段写屠户御狼,表现屠户的果断抉择和狼的不甘罢休。7课文表现“狼亦黠矣”的句子有哪些?各用的是什么描写方式?“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动作描写。“目似瞑,意暇甚。 ”神态描写。“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动作描写。8选出下列对课文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D)A文章告诉我们,对待像狼一样的恶势力,我们先作让步,如果其得寸进尺,贪得无厌,就应该勇敢地进行斗争。B文章的情节依次是:遇狼御狼惧狼杀狼。C
12、 “投以骨”和“复投之”表现了屠户对狼的怜悯和心存希望。D “狼不敢前,眈眈相向”和“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表现了狼的狡猾。七年级下册(四)孙权劝学资治通鉴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1)卿今当涂掌事 当涂:当道,当权(2)蒙辞以军中多务 辞:推托 务:事务(3)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治经:研究儒家经典(4)但当涉猎 但:只,只是(2016永州)涉猎:粗略地阅读(5)及鲁肃过寻阳 及:到,等到5过:经过(2016黄石)(6)卿今者才略 今者:如今,现在才略:才干和谋略(7)非复吴下阿蒙 非复:不再是(8)即更刮目相待 更:重新 刮:擦拭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D)A见往事耳(了解)
13、B及鲁肃过寻阳(到,等到)C即更刮目相待(重新)D蒙辞以军中多务(言辞)(2016永州)【解析】D.“辞”是“推托”的意思。3下列“之”字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A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B学而时习之C策之不以其道 D愿陛下亲之信之【解析】A.助词,可不译;其他三项均为代词。4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蒙辞以军中多务。(2016黄石)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多作为理由推托。(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我难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专管经学传授的学官吗?(3)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2016永州)志士分别了数日后,就要用新的眼光看待。5文中最突出的描写方法是什么?用对话的方式进行语言描写。6下面
14、对本文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C)A “刮目相看”指用新的眼光来看待, “吴下阿蒙”比喻人学识尚浅。这两个成语均出自本文。B孙权的话是认真相劝,而鲁肃与吕蒙的对话则有调侃的意味,二者的情调是不同的。C本文通过写鲁肃、吕蒙的对话,表明在孙权的劝说下,吕蒙“就学”的结果,从正面表现了吕蒙的学有所成。D鲁肃主动与吕蒙“结友” ,是因为鲁肃被吕蒙的才略所折服而愿与之深交,表明鲁肃敬才、爱才。7说说本文所揭示的道理对你有什么启示。【示例一】开卷有益,只要有学习,就会有收获;【示例二】我们要以开放和发展的眼光看待别人。(五)卖油翁欧阳修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1)陈康肃公善射 善:善于,擅长(2)公亦以
15、此自矜 自矜:自夸(3)尝射于家圃 圃:园子(4)释担而立 释:放下6(5)睨之久而不去 睨:斜着眼看,这里形容不在意的样子(6)但微颔之 但:只 颔:点头(7)但手熟尔 熟:熟练(8)康肃忿然 忿:气愤(9)尔安敢轻吾射 安:怎么 轻:轻视(10)以我酌油知之 以:凭、靠(11)以钱覆其口 覆:盖(12)徐以杓酌油沥之 徐:慢慢地(13)康肃笑而遣之 遣:打发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C)A公亦以此自矜 以钱覆其口B汝亦知射乎 尝射于家圃C睨之久而不去 相委而去D公亦以此自矜 自钱孔入【解析】A.介词,凭借/用;B.名词,射箭的本领/动词,射箭;C.离开;D.自己/从。
16、3下列各句中加点字“而”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A)A而钱不湿 B相委而去C释担而立 D择其善者而从之【解析】A.连词,表转折,其他三项是连词,表顺承。4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1)乃/取一葫芦/置于地(2)徐/以杓/酌油/沥之5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卖油翁)看他射箭十次中了八九次,只是对此微微点头。(2)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你也懂得射箭吗?我射箭的技术不精湛吗?(3)无他,但手熟尔。没有别的(奥妙),只是手法技艺熟练罢了。(4)尔安敢轻吾射!你怎么敢轻视我射箭的本领!(5)以我酌油知之。凭我倒油(的经验)知道这个(道理)。(6)自钱孔入
17、,而钱不湿。油从铜钱的方孔注入,而铜钱没有被沾湿。6请依次写出陈尧咨的心理变化过程。自矜(自傲骄横)忿然(愤怒)笑而遣之(心服口服)7文章强调陈尧咨善射、当世无双、十中八九的目的是什么?与卖油翁不以为然的态度形成鲜明的对比。8文章写了射箭和酌油两件事,作者为什么要详写酌油,略写射箭?文章主要通过写卖油翁的酌油技艺,阐明“熟能生巧”的道理,所以重点写卖油翁酌油;而对陈尧咨射箭只用“当世无双” “十中八九”一笔带过。这样写有详有略、主次分明,有力地突出了文章的主旨。9本文通过讲故事阐明道理,说说你从这个故事中得到的启示。7【示例】我明白了“熟能生巧”的道理;人各有所长,但是即使在某方面有长处也不应
18、骄傲自大。(六)陋室铭刘禹锡(2011 课标篇目)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1)有仙则名 名:出名,有名(2)有龙则灵 灵:灵验(3)谈笑有鸿儒 鸿儒:博学的人(4)往来无白丁 白丁:平民,指没有功名的人(2017泰安)(5)可以调素琴 调:调弄(6)无案牍之劳形 案牍:官府文书2下列与“无丝竹之乱耳”中的“之”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B)A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曹刿论战)B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爱莲说)C愿陛下亲之信之(出师表)D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桃花源记)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这是简陋的屋舍,只因我(住屋的人)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
19、(2)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苔痕长到阶上,使台阶都绿了;草色映入竹帘,使室内染上了青色。(3)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来到室内)谈笑的都是博学的人,交往的人中都是有功名的人。(4)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没有世俗的乐曲扰乱心境,没有官府公文劳神伤身。4文章对陋室进行描写时,是从居室环境、交往人物、日常生活三方面写“陋室不陋”的,其中“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写出了环境之雅,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写出了交往之雅,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写出了情趣之雅。表达了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5文中“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一句写出了陋室的什么特点?作者这样写有何用意?写出
20、了陋室自然环境的清幽。用意:衬托陋室不陋。6下面对文章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C)A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一句,以名人的高雅居室衬托自己居室的高雅。B文章以反问句式结尾,突出主旨,强调陋室不陋。C文章运用比兴手法引出陋室。 “山不在高” “水不在深”比兴陋室之德, “有仙则名”“有龙则灵”则比兴陋室。D写陋室之陋是为了衬托室中主人之贤,而写室中主人之贤,正好说明陋室不陋。这是一种相反相成的关系。之后写室内外之景、室中人、室中事,句句扣住“陋”字,而又不离“德”字。7刘禹锡说“无丝竹之乱耳” ,欧阳修在醉翁亭记中也谈到“宴酣之乐,非丝非竹” ,这两句话分别流露出他们怎样的精神追求?8刘禹锡追求
21、安贫乐道的精神境界。欧阳修追求与民同乐的政治理想。8文章中既说“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又说“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这是否矛盾?为什么?不矛盾。 “调素琴” “阅金经”借指高雅的生活, “丝竹之乱耳” “案牍之劳形”借指世俗的纷扰,二者结合是要表达作者想过一种远离世俗纷扰的高雅生活的人生愿望。(七)爱莲说周敦颐(2011 课标篇目)1请给下面的句子断句。(划两处)予 独 爱/莲 之 出 淤 泥/而 不 染。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1)可爱者甚蕃 蕃:多(2016济南)(2)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独:只 染:沾染(污秽)(3)濯清涟而不妖 濯:洗 涟:水波 妖:过分艳丽(4)亭亭净
22、植 亭亭:耸立的样子 植:竖立(5)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亵:亲近而不庄重(6)噫!菊之爱 噫:叹词,表示感慨(7)宜乎众矣 宜:应当3下列句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D)A陶后鲜有闻 芳草鲜美,落英缤纷B香远益清 清荣峻茂,良多趣味C中通外直 指通豫南D陶后鲜有闻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解析】A.少/新鲜;B.清幽/水清澈;C.贯通/通向;D.听说。4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我单单爱莲花,(因为)它从积存的污泥里生出却不沾染(污秽),经过清水洗涤但不显得妖艳。(2)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我认为菊是花中的隐士,牡丹
23、是花中的富贵者,莲是花中的君子。(3)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2017滨州)对于菊花的喜爱,(从)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过。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5填空。(1)文中最能概括莲花高贵品质的句子是:莲,花之君子者也。(2)文中可以用来比喻君子不同流合污的句子是:出淤泥而不染。(3)本文托物言志(手法),借莲表明了自己的人生态度:要像莲一样在污浊的世间独立不移,永远保持清白的操守和正直的品德。6陶渊明“独爱菊” ,周敦颐“独爱莲” ,他们的处世态度有何异同?相同:他们都不随波逐流。不同:陶渊明面对污浊的环境,选择了归隐;周敦颐强调人格修养,尽管周边的环境污浊,但要坚守
24、高尚的人格。97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B)A文章从生长环境、体态香气、风度气质等方面描写了莲花的超凡脱俗,赋予了莲花不同流合污、不随波逐流的高洁 品质。B文章借菊花和牡丹的形象,从正面衬托了自己对莲花的喜爱,寄寓了不慕名利的生活态度以及对这种生活态度的赞赏。C作者赞赏莲花“出淤泥而不染”的精神,提倡洁身自好的个人道德修养,体现了积极的人生观和价值观。D文章骈散相间,错落有致,音韵和谐。比如“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8从作者对莲的赞美来看, “君子”应是怎样的人?(用自己的话回答)【示例】具有不慕富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9 年中 语文 第三 部分 古诗文 阅读 11 文言文 专题 练习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