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考语文大二轮复习教师用书.doc
《2019届高考语文大二轮复习教师用书.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届高考语文大二轮复习教师用书.doc(290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1论述类文本阅读从文本题材看,呈现出多样性特点。选文涉及经济、艺术、美学、历史等诸多领域,且都具有思想性、知识性,文化内涵深厚。从命题形式看,本大题一般设置 3 个小题,题型均为单项选择题,选择错误项或正确项。试题所涉文本内容从局部到整体,试题难度随题序逐步增加。从考查内容看,重点考查考试大纲规定的“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 “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 “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归纳内容要点” “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 “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等考点。D 读 文 技 巧 u wen ji qiao提取要点,整体把握1梳思路,明结构。勾画关键词和关键句(中心句、总领句、总结句)等。
2、对勾画内容进行提取、整合,梳理出文章思路。理清文章围绕论点是如何展开说理的,把握段落之间的逻辑关系,注意某一段落的各分句间的逻辑结构和逻辑层次,把握观点和材料的关系。只有从整体上把握住了上述内容,对“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 “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的理解才不至于出现偏差,对“文中的信息”的筛选和整合才不至于出现遗漏,对文中“内容要点”的归纳、 “中心意思”的概括和“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分析概括才不至于出现偏移或错位。段落之间和语句之间常见逻辑顺序有:由一般到特殊,由具体到抽象,由主要到次要,由现象到本质,由原因到结果,由概念到运用等。论述类文章的行文思路和结构层次,往往会有一些明显的语言标志,
3、但有些文章没有明显的标志,我们可以依据段落之间的观点和材料之间的关系,进行概括梳理。2会文意,释观点。依据勾画的重点词句及文章结构,弄清文章论述了什么问题,主要观点和看法是什么,涉及什么内容。3理材料,定意图。梳理文章中的事例、事理材料,将材料与作者的评述性文字相参照,明确作者引用材料的意图。D 读 文 示 范 u wen shi fan真题文本 有效信息(2018全国卷)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题目。 ,兴起于先秦,当时一大批富有创诸 子 之 学第一步 阅读全文,勾画文中信息要点勾画符号:重要词语用2见的思想家喷涌而出,蔚为思想史之奇观。,诸子之学与先秦时代相联系;在 狭 义 上,诸子之学则不
4、限于 先秦而绵延于此后在 广 义 上中国思想发展的整个过程,这一过程至今仍没有终结。诸子之学的 是历史的承继性以及思内 在 品 格想的创造性和突破性。 “新子学” ,即新时代的诸子之学,也应有同样的品格。这可以从“ ”和照 着 讲“ ”两个方面来理解。一般而言, “照着讲”接 着 讲主要 从历史角度对以往经典作具体的实证性研究,诸如训诂、校勘、文献编纂,等等。这方面的研究涉及对以往思想的 、 ,既应把握历史上的思回 顾 反 思想家实际说了些什么,也应总结其中具有创造性和生命力的内容,从而为今天的思考提供重要的思想资源。“ ”标示,重要句子用“_”标示。1重要词语。第一类:诸子之学 在狭义上 在
5、广义上第二类 内在品格 照着讲 接着讲 回顾、反思 关联第三类 无法分离 反思批判 发展过程 突破 推进提示:第一类,对诸子之学内涵和外延做了界定;第二类,阐释诸子之学的内在品格;第三类,指出“新子学”应追求的目标。2重要句子。提示:段末句介绍诸子之学内涵,段首句从“照着讲”和“接着讲”两个维度进行分析,段的首句分析“照着讲”与“接着讲”的辩证关系。与“照着讲”相关的是“接着讲” 。从思想的发展与诸子之学的 看, “接着讲”接近诸子之学关 联所具有的思想突破性的内在品格,它意味着延续诸子注重思想创造的传统。以近代以来中西思想的互动为背景, “接着讲”无法回避中西思想之间的关系,在中西之学已相遇
6、的背景下, “接着讲”同时展开为中西之学的交融,从更深的层次看,这种交融具体展开为世界文化的建构和发展过程。中国思想传统与西方的思想传统都构成了世界文化的重要资源,而世界文化的发展,则以二者的互动为其重要前提 。这一意义上的“新子学” ,同时展现为世界文化发展过程中创造性的思想系统。相对于传统的诸子之学, “新子学”无疑获得了新的内涵与新的形态。“照着讲”与“接着讲”二者 。从无 法 分 离逻辑上说,任何新思想的形成,都不能从“无”开始,它总是基于既有的思想演进过程,并需要对既有思想范围进行反思批判。 “照着讲”的意义,在于3简短批注。“ 不限于”分析诸子之学时,以中国思想发展整个过程为基点,
7、眼光需要长远。“ 主要” ,事物中关系最大、起决定作用的。可以设置以主次混淆的错误选项。“ 前提” ,命题者往往设置条件关系颠倒的错误选项。 “然而” ,命题者往往设置转折关系倒置的错误选项。“ 也”字前后是并列关系,可以设置以偏概全的错误选项。第二步 提取要点,整体把握1梳思路,明结构。思路:按总分顺序论述,为总分总结构。3梳理以往思想 ,打开前人思想的丰富内容,发 展 过 程由此为后继的思想提供理论之源。在此意义上, “照着讲”是“接着讲”的出发点。然而 ,仅仅停留在“照着讲” ,思想便容易止于过去,难以继续前行,可能无助于思想的创新。就此而言,在“照着讲”之后,需要继之以“接着讲” 。
8、“接着讲”的基本精神,是 以往思想或 以往思想,而新的思想突 破 推 进系统的形成,则是其逻辑结果。进而言之,从现实的过程看, “照着讲”与“接着讲”总是相互渗入:“照着讲”包含对以往思想的逻辑重构与理论阐释,这种重构与阐释已内含“接着讲” ;“接着讲”基于已有的思想发展,也 相应地内含“照着讲” 。 “新子学”应追求“照着讲”与“接着讲”的统一。(摘编自杨国荣历史视域中的诸子学)2会文意,释观点。从“照着讲”和“接着讲”等两个维度阐释诸子之学的内在品格得到承继、创造和突破的观点。3理材料,定意图。段,在明确摆出分论点之后,都列举了典型的论据,主要是理论论据。这些论据,有的具体、翔实,有的概括
9、,但都有力地证明了相应的分论点。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D )A广义上的诸子之学始于先秦,贯穿于此后中国思想史,也是当代思想的组成部分。B “照着讲”主要指对经典的整理和实证性研究,并发掘历史上思想家的思想内涵。C “接着讲”主要指接续诸子注重思想创造的传统,在新条件下形成创造性的思想。D不同于以往诸子之学, “新子学”受西方思想影响,脱离了既有思想演进的过程。【考点定位】 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能力,能力层级为 B。【解析】 A 项,是对第 1 段“诸子之学,兴起于先秦” “不限于先秦而绵延于此后中国思想发展的整个过程,这一过程至今仍没有终结”的整合转
10、述,由“兴起于先秦” “绵延于此后中国思想发展的整个过程” “至今仍没有终结”可知其正确无误;B 项,是对“主要从历史角度对以往经典作具体的实证性研究” “涉及对以往思想的回顾、反思”的正确整合与转述;C 项,是对“接着讲接近诸子之学所具有的思想突破性的内在品格,它意味着延续诸子注重思想创造的传统”的提炼概括;D 项曲解文意, “新子学受西方思想影响,脱离了既有思想演进过程”理解错误。相关信息在原文第 2 自然段结尾处:“这一意义上的新子学 ,同时表现为世界文化发展过程中创造性的思想系统。相对于传统诸子之学, 新子学无疑获得了新的内涵与新的形态。 ”“脱离了既有思想演进的过程”于文无据。2下列
11、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A文章采用了对比的论证手法,以突出“新子学”与历史上诸子之学的差异。B文章指出理解“新子学”的品格可从两方面入手,并就二者的关系进行论证。C文章以中西思想交融互动为前提,论证“新子学” “接着讲”的必要和可能。D文章论证“照着讲” “接着讲”无法分离,是按从逻辑到现实的顺序推进的。【考点定位】 本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能力层级为 C。【解析】 A 项是对文章论证方法和中心的概括,其中, “对比的论证手法”错,文中4没有使用对比论证手法,且“以突出新子学与历史上诸子之学的差异”理解错误,本文论证的是如何发展诸子之学,使“诸子
12、之学的内在品格得到承继、创造和突破” ;B 项,是对文章第 2 段内容的概括,信息语句为“新子学也应有同样的品格” “这可以从照着讲和接着讲两个方面来理解” 、第 4 段首句“照着讲与接着讲二者无法分离”等语句,稍加整合即可;C 项,是对第 3 段内容概括分析,相关语句为“以近代以来中西思想的互动为背景” “这种交融具体展开为世界文化的建构和发展过程” “新子学 ,同时展现为世界文化发展过程中创造性的思想系统” “无疑获得了新的内涵与新的形态”等,对其稍加整合即可;D 项,是对文章第 4 段内容及层次的分析,由“在此意义上” “从现实的过程看”可判定其正确性。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
13、是(3 分)( B )A对经典进行文本校勘和文献编纂与进一步阐发之间,在历史上是互相隔膜的。B面对中西思想的交融与互动, “新子学”应该同时致力于中国和世界文化的建构。C “照着讲”内含“接着讲” ,虽然能发扬以往的思想,但无助于促进新思想生成。D “新子学”要参与世界文化的发展,就有必要从“照着讲”逐渐过渡到“接着讲” 。【考点定位】 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能力层级为 C。【解析】 A 项“在历史上是互相隔膜的”错,不符合文意,原文的相关语句为“从历史角度对以往经典作具体的实证性研究,诸如训诂、校勘、文献编纂” “研究涉及对以往思想的回顾、反思” ,并无“历史上互相隔膜”
14、内容;B 项,是对第 3 段“同时展开为中西之学的交融,从更深的层次看,这种交融具体展开为世界文化的建构和发展过程” “这一意义上的新子学 ”的整合概括,与文本内容相符;C 项“照着讲” “无助于促进新思想的生成”理解错误,原文为“可能无助于思想的创新” ,是说一种或然及可能性,而非必然的判定;D 项“从照着讲逐渐过渡到接着讲 ”的“逐渐过渡”错误,根据第 4 段“新子学应追求照着讲与接着讲的统一” ,可知,选项错误。热点一 论证分析题的精准判断一、题型解读1题干表示明确通常为“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 ,实质上是全面考查对论点、论据、论证方式三者关系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考查学生的逻辑思维。2选项
15、设置灵活侧重考查理论的前提(2018新课标全国卷)2.A 文章以数字化记忆带来的威胁为立论的事实基础,论证了人被数据控制的危险。侧重考查论证的角度(2018新课标全国卷)2.B 文章指出理解“新子学”的品格可从两方面入手,并就二者的关系进行论证。侧重考查论证的思路 (2017新课标全国卷)2.D 对于气候正义,文章先5(结构) 交代背景,接着逐层分析,最后梳理出了它的内涵。侧重考查论证方法(2018新课标全国卷)2.A 文章采用了对比的论证手法,以突出“新子学”与历史上诸子之学的差异。侧重考查论点与论据的关系(2017新课标全国卷)2.C 文章论述青花瓷崛起的轨迹,为中外交往推动明代社会转型的
16、观点提供了例证。特别提示1 “立论”就是针对客观事物或问题,直接提出自己的见解和主张,阐明其理由,表明自己的态度。2 “立论的前提”就是指如果没有这个东西,后面有关论点的相关论证不能成立,没有意义。主要指文本写作背景、原因等,为论点的提出和论述提供理由。二、解题技巧1增强整体阅读意识。论述类文本阅读的本质就是能够把握论点、论据和论证,这种题型就是针对这一本质来考的。因此,它比往常任何时候更需要整体阅读。考生先要把文本整体阅读一两遍,弄清楚文章的观点是什么、段落结构是怎样的、文章的重点概念有哪些、哪些是事实性知识、用了哪些论据、文章是如何论证的。当然,这种整体阅读也是有路径可循的,只要边读边画,
17、把段的中心句、结论句、段落间的过渡句及文眼句等重要句子勾画出来,稍加概括、思考,全文的论点、论证思路及主要论据和论证方法也就大体出来了。这是答该题最重要的前提。 2双向阅读,把握关键。 “双向阅读”指的是既要阅读选项,理解选项意思,又要阅读选项涉及的文本内容,重点在后者。后者的阅读要做到关联处“瞻前顾后” ,细节处仔细咀嚼。在句子关联处“瞻前顾后” ,明白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结构关系,进而明确句子层次,最后明白作者的说理思路。在细节处仔细咀嚼,就是在重要句子的含意、长句子的结构、文中事实论据的完整意思及其论证的观点等细节处进行咀嚼、揣摩,这些细节部位关乎对选项的正确判断,不可忽视。 3找出选项
18、敏感点(设误点),找到判断的方向。 既然是对文本论证的专项考查,那么考查点就放在了论证的分析上,其敏感点(设误点)不外乎三点:论点、论证与论据。具体说来,要抓住选项的几处敏感点:(1)论证的论点(重点),尤其是论据要证明的观点是否准确;(2)论证的思路与层次(既有全文的论证思路,又有段内的论证层次和角度);(3)论证方法的使用,如例证法、引证法、喻证法、对比论证法和因果论证法等,要判断它们是否在论证中使用到了。G 跟 踪 训 练 en zongxun lian(2018皖中名校 10 月联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人工智能安全性问题的根本问题,并不在于它能否真正超越人类,而在于它是否
19、是一种安全可靠的工具和人类是否对其拥有充分的控制权。就像高铁、飞机等交通工具那样,虽然它们的速度远远超过了人类,但人类拥有绝对控制权,所以人们相信它们是安全的。为了实现对其控制的目标,首先需要对人工智能的自主程度进行限定。虽然人工智能发6展迅速,但人类智能也有自己的优势,比如目前人工智能的认知能力还远不如人类智能。我们可以充分发挥人工智能在信息存储、处理等方面的优势,让它在一些重大事件上做人类的高级智囊,但最终的决定权仍在人类。比如,当我们把人工智能应用于军事领域时,我们可以利用人工智能来评估危险程度,以及可以采取的措施,但是否应该发动战争、如何作战等重大决策,还是需要掌握在人类自己手里。正如
20、霍金斯所说的那样:“对于智能机器我们也要谨慎,不要太过于依赖它们。 ”与限定人工智能的自主程度类似,我们也需要对人工智能的智能水平进行某种程度的限定。从长远来看,人工智能是有可能全面超越人类智能的。从人工智能的发展历程来看,尽管它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但短短六十年取得的巨大进步让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将来它会取得更大的突破。从世界各国对人工智能高度重视的现实情况来看,想要阻止人工智能的发展步伐是不现实的,但为了安全起见,限定人工智能的智能程度却是完全可以做到的。我们应当还需要成立“人工智能安全工程”学科,建立人工智能安全标准与规范,确保人工智能不能自我复制,以及在人工智能出现错误时能够有相应的保护措
21、施以保证安全。人们对人工智能安全问题的担忧的另一主要根源在于,人工智能的复制能力远胜于人类的繁衍速度,如果人工智能不断地复制自身,人类根本无法与其抗衡。因此,在人工智能的安全标准中,对人工智能的复制权必须掌握在人类手中。同时,建立人工智能安全控制许可制度,只有人工智能产品达到安全标准,才允许进行商业推广和使用。从源头上看,人工智能安全问题是由人工智能技术造成的,可见,科学技术研究并非无禁区。技术的发展成熟固然是解决安全问题的关键因素,但任何技术都有不确定性,且科技产生的问题通常不能仅仅依靠科技本身得到圆满解决。因此,解决人工智能安全问题还需要充分发挥外部进路的重要作用。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
22、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D )A在人工智能安全性问题上,如果人类没有绝对控制权,就无法确保其安全可靠。B人工智能发展迅速,但在认知能力上还远不如人类,因为人类智能有自身优势。C人工智能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但从发展现状来看,其发展步伐是难以阻止的。D人工智能的复制性是人类难以抗衡的,人类要建立人工智能安全控制许可制度。【解析】 原文是“如果人工智能不断地复制自身,人类根本无法与其抗衡” ,这只是一种假设,且只要人类建立安全控制制度,还是能控制住人工智能的,也不是“无法抗衡”的。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B )A文章以人工智能的可控性为立论前提,并由此指向
23、保证人工智能安全性的具体措施。B文章从限定自主程度和智能水平两个方面入手,分析如何应对人工智能的安全问题。C文章在论证中关注人工智能的发展现状,强调人类要在人工智能发展中持积极态度。7D文章先明确态度,接着分析对策,最后强调人工智能安全问题需发挥外部进路作用。【解析】 文章前面第二和第三自然段从限定自主程度和智能水平两个方面谈人工智能的安全性问题,但第四自然段“建立人工智能安全标准与规范”也是在分析如何面对人工智能的安全性问题。所以这里表述不够全面准确。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D )A人类在发展过程中拥有对很多事物的绝对控制权,人工智能安全的问题也应该会有解决的方法
24、。B人工智能可以为人类解决很多问题提供信息帮助,但人类要把握最终决定权,而不能依赖它们。C人工智能全面超越人类存在着一定的可能性,但人类也可以在发展中限定人工智能的智能程度。D科学技术研究有禁区,因而人工智能安全问题的出现也是必然的,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多方努力。【解析】 强加因果关系,并不是科学研究有禁区直接导致人工智能的安全性问题。热点二 选择题选项的精读与推断综观全国卷三篇论述类文本阅读的 36 个选项,其设项方式可分三个类型:信息转述、分析论证、判断推理。 1信息转述 命题者为了考查考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能力,落实考纲中的考点(1)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2)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会对文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9 高考 语文 二轮 复习 教师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