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2地球运动规律定时练新人教版.doc
《2019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2地球运动规律定时练新人教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2地球运动规律定时练新人教版.doc(10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1专题 2 地球运动规律一、单选题1我国白昼时间比黑夜长,且白昼一天比一天短的日期是A 春分日-夏至日 B 夏至日-秋分日C 秋分日-冬至日 D 冬至日-春分日【答案】B【解析】我国白昼时间比黑夜长,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北半球是夏半年。且白昼一天比一天短的日期是夏至日-秋分日,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B 对。春分日-夏至日,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北半球昼增长,A 错。秋分日-冬至日、冬至日-春分日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C、D 错。下图为某地气象台进行的气温日变化监测图(注:一天中最高气温一般出现在午后 14点左右)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2据图判断A 16 点地面吸收的太阳热量最多B 地面一天中随时都在
2、散失热量C 气温最低时是地面散失热量最多的时刻D 白天地面吸收的热量始终大于散失的热量3此地A 位于 90E,昼长 12 小时左右 B 位于 120E,昼长 12 小时左右C 位于 90E,昼长 15 小时左右 D 位于 150E,昼长 15 小时左右【答案】2 B 3 C 【解析】2读图,一天中,该地北京时间 14 点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地面吸收的太阳热量最多,A 错。地面热量散失曲线数值始终大于 0,地面一天中随时都在散失热量,B 对。气温最低时约在图中 8 时左右,地面散失热量最多的时刻在图中 16 时左右,C错。图中约 14-15 时后,白天地面吸收的热量小于散失的热量,D 对。3一天中
3、,最高气温出现在地方时午后 14 时,图中对应的北京时间是 16 时,此地位2于 90E 附近。该地日出约 6 点,日落约 21 点,昼长时间 15 小时左右,C 对。A、B、D 错。北京时间 2013 年 12 月 2 日 1 时 30 分, “嫦娥三号”探测器由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从西昌发射升空,12 月 14 日 21 时 11 分在月面成功着陆(图)。右图为地球公转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4旧金山(西八区)华侨在当地收看了直播, “嫦娥三号”登月时当地时间是( )A 14 日 13 时 11 分 B 15 日 5 时 11 分C 13 日 23 时 11 分 D 14 日 5 时 11
4、 分5 “嫦娥三号”登月当天,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最接近于右图中的( )A 甲处 B 乙处C 丙处 D 丁处6 “嫦娥三号”从发射到成功登月期间 ( )A 地球公转速度渐慢 B 上海正午太阳高度渐增C 南通白昼时间渐短 D 北极圈内极昼范围渐大【答案】4D 5B 6C【解析】4根据区时计算公式,所求地时间=已知地时间所求地与已知地时区差,西八区与东八区时区差为 16,西八区位于东八区西侧用减法,可算出西八区时间为 14 日 5 时11 分,D 正确。5图中甲丁两点之间地球地轴北端指向太阳,为夏至 6 月 22 号;乙丙两点之间为冬至 12 月 22 日, “嫦娥三号”登月时间为 12 月
5、14 日,不到冬至,应处于乙位置,B 正确。6 “嫦娥三号”从发射到成功登月时间为 12 月 2 日到 12 月 14 日,1 月初地球公转到近日点速度最快,登月期间公转速度加快;太阳直射点向南移,上海正午太阳高度减小;兴义白昼时间渐短,C 正确;北极圈内极夜范围扩大。北京(40N)某校学生在研究性学习活动中,对太阳能热水器进行了重新设计(如图),把太阳能热水器集热板装在一个玻璃箱里,并将支架改造成活动方式。据此完成下3列各题。7为使热水器有最好的效果,需经常调节支架,使正午太阳光线直射集热板。在一年中集热板与地面夹角的调整幅度为( )A 2326 B 4652C 6634 D 908一年中,
6、活动支架最短的日期是( )A 12 月 22 日 B 9 月 23 日C 6 月 22 日 D 3 月 21 日【答案】7 B 8 C 【解析】7正午太阳高度是正午太阳光线与地平面的夹角。从图中可知,使正午太阳光线直射集热板,正午太阳高度与集热板与地面的调整角度互余。北京正午太阳高度在夏至日最大,在冬至日最小。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是 7326,则集热板与地面的调整角度是 1634;冬至日的正午太阳高度是 2634,则集热板与地面的调整角度是 6326,所以集热板与地面的调整夹角的变化幅度也是 4652,只有 B 正确。8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地面与集热板的夹角最小,所以活动支架的高度最短,C
7、 对。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最小,集热板与地面的夹角最大,活动支架最长,A 错。春分、秋分长度居中,B、D 错。9关于水圈的说法,正确的是( )A 由液态和固态水组成的一个圈层 B 是一个连续而且规则的圈层C 处在不断的运动之中 D 由地表水和地下水组成【答案】C【解析】组成水圈的水有地表水、地下水,也有生物水和大气水等,它们分布于陆地、海洋、大气中,是一个连续而不规则的圈层,组成水圈的水处于不断的循环运动中,故 C 项正确。410轨道倾角是指其它行星公转轨道面与地球公转轨道面的夹角。偏心率是椭圆焦点到中心的距离与椭圆半长轴之比,它决定椭圆的形状。下图为“行星绕日轨道倾角与偏心率曲线图” ,根据
8、曲线 ab 可知,行星绕日运动具有的特征是( )A 共面性 同向性 B 近圆性 特殊性C 同向性 近圆性 D 共面性 近圆性【答案】D【解析】由图可知,八大行星绕日公转的轨道倾角都不大,且偏心率较小,故八大行星绕日公转具有的特征是共面性、近圆性,选 D。“好奇号”确认火星上有适合生命存在的物质。分析检测显示,取出的岩石粉末含有黏土、硫酸盐和其他对生命非常关键的矿物成分。火星以二氧化碳为主的大气既稀薄又寒冷,下图为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高分辨率照相机抓拍到的火星表面眼状陨石坑。据此回答下面小题。11火星大气比地球大气温度低的最主要原因是火星A 比地球质量小 B 比地球密度小C 距离太阳更远 D 比地
9、球体积小12相对于地球来说,火星更易遭陨石袭击,其原因是A 火星公转速度快 B 火星更靠近小行星带C 火星大气密度小 D 火星的宇宙环境不安全【答案】11 C 12 C 【解析】11行星大气的热量来源于太阳。太阳系中火星的运行轨道比地球离太阳远,因此火星大气比地球大气温度低。故选 C。12陨石与行星大气高速摩擦可以使陨石燃烧,减少陨石对行星的影响。据材料可知,火星以二氧化碳为主的大气既稀薄又寒冷,即由于火星质量比地球质量小,大气比地球稀薄,所以火星更易遭陨石袭击,故选 C。513下列天体系统中,级别最高的是( )A 河外星系 B 太阳系 C 地月系 D 总星系【答案】D【解析】天体系统中,级别
10、最高的是总星系,也叫可见宇宙,D 对。河外星系比总星系低一级,A 错。太阳系、地月系等级更低,太阳第属于银河系,地月系属于太阳系,B、C 错。2017 年 9 月 3 日到 5 日,金砖国家领导人第九次会晤在厦门举行,3 日下午 3 点 30 分金砖国家工商论坛开幕,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4住在纽约(74W)的刘先生收看论坛开幕式直播的时间是A 9 月 2 日 14:30 B 9 月 3 日 2:30C 9 月 3 日 14:30 D 9 月 4 日 4:3015此次金砖国家领导人厦门会晤期间A 上海白昼逐渐变长 B 宁德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变大C 地球自转速度逐渐变快 D 北极圈内极昼范围逐渐变小
11、【答案】14B 15D【解析】14北京时间(东八区)3 日下午 3 点 30 分时,纽约(74W,西五区)时间大约为 9 月 3 日 2:30,选 B。15会晤期间即 9 月 3 日到 5 日,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并向南移动,故上海白昼逐渐变短,宁德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变小;地球公转速度逐渐变快;北极圈内极昼范围逐渐变小,选 D。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会发生偏转, 下图为两条河流下游图,图中圆圈为一小岛。据此完成下列问题。16图中小岛最终可能连接的岸堤是A B C D 17若要在甲、乙两图四点中建设港口,则最合适的点是A B C D 【答案】16 B 17 C 【解析】16根据图中的纬度分布可知图示地区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9 高考 地理 二轮 复习 专题 地球 运动 规律 定时 新人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