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考地理专题五宋明理学精准培优专练.doc
《2019届高考地理专题五宋明理学精准培优专练.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届高考地理专题五宋明理学精准培优专练.doc(10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1培优点五 宋明理学一、高考知识点命题研究典例 1 (2014 高考卷 2)人性是先秦以来一直讨论的问题。基于对人性的新认识,宋明理学家主张“存天理,灭人欲”,他们认为人性A本质是善 B本质为恶C非善非恶 D本善习远【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朱熹说的“存天理”存的是孟子说人之初性本善的善,是人性中善的部分。朱熹说的“灭人欲”要灭的荀子说人之初性本恶的恶,是人性中恶的部分。二程认为,气聚合为人,天理就形成了人的本性。由于气质之性阻碍了天理的正常发挥,以致出现了恶,这就是人欲。与人欲相对,天理是纯粹的善。他们认为,人的行为,不是遵照天理,就是随顺了人欲,同时人的道德理性决
2、不是天生就有的,而主要是靠后天习得的,主要是后天环境影响和教育的结果,宋明理学家正是基于儒教“人性善”,即人生来本具有理学家认为的“美德”正是后天的利欲让人们迷失了方向,所以才提倡“存天理灭人欲”。“本善习远”的含义是:人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C 选项“非善非恶”的说法不符合史实。【答案】D典例 2 (2013 高考卷 1)自汉至唐,儒学被奉为“周(公)孔之道”,宋代以后儒学多被称作“孔孟之道”,促成这一变化的是A宗法血缘制度逐渐瓦解 B仁政理念深入人心C程朱理学成为统治思想 D陆王心学日益兴起【解析】 “孔孟之道”的核心是“仁”、“礼(等级秩序)”,程朱理学的最高范畴是天理即“仁”、“人伦”
3、,所以“周孔之道”被“孔孟之道”取代的原因是程朱理学的推动,故选 C。A 项不是原因,B 项“深入人心”太绝对,D 项陆王心学是对程朱理学的发展,不能成为变化的原因。【答案】C二、知识点精准提分集训21“鹅湖之会,论及教人,元晦之意,欲令人泛观博览而后归之约;二陆之意欲先发明人之本心,而后使之博览。朱以陆之教人为太简,陆以朱之教人为支离,此颇不合。”对该材料分析错误的是A朱熹认为穷理应该格物致知B二陆认为穷理要发明本心C双方在世界本原立场上根本对立D双方思想都属于新儒学【解析】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鹅湖之会的主题是“教人”,朱熹强调泛观博览、探究万物后才能得到其中的“理”,而陆九渊兄弟
4、则强调发明本心即可得“理”,即强调求理、治学方法的不同,故 AB 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朱熹和陆九渊都认为世界的本源是“理”,故 C 项错误,符合题意;两者的思想都是儒学的新发展,故 D 项正确,不符合题意。【答案】C2下面是古代学校(书院)必读历史教材统计表(部分 )。朝代、学校(书院) 教材名称汉武帝时期的太学、郡国学校 春秋(孔子编)五代书院 史记汉书后汉书宋代书院 资治通鉴纲目(朱熹编)明清书院 二十一史、资治通鉴纲目这一现象反映了古代历史学科A教材的来源趋向多元化B吸收国外思想成果C是古代教育的重要内容D与科举考试相联系【解析】材料反映的是不同时期学校的必读书目均包括历史书籍,说明历史
5、学科是古代教育的重要内容。故答案为 C 项。材料只显示历史学科的必读科目,没有反映“多元化”,3排除 A 项;B 项材料不能反映,且不符合史实,排除;科举 考试从隋朝时期开始,与表格中的时间信息不相符合,排除 D 项。【答案】C3在价值层面上,理学家否定现实社会中个人的生命、情感、欲望等世俗价值,而明末一些儒家学者在价值取向上正好与之相反,肯定“财之与势固英雄之所必资,而大圣人之所必用”,是“吾人禀赋之自然”。这说明A经济的发展导致思想变化B世俗化是明末儒学主流C经济转型加速思想近代化D明末市民文学得到发展【解析】 “财之与势固英雄之所必资”是在肯定对财富追求是人的天性使然,这种追求世俗价值的
6、价值取向反映了商品经济发展的情况下,市民阶层的需求,故选 A;明末清初,理学和心学相继占统治地位,故世俗化不是其儒学主流,故排除 B;当时经济领域虽然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但是经济并没有在明末发生转型,故 C 也不符合史实;D 符合史实,但与题意不一致,故排除。【答案】A4史料 出处颜子既云亚圣,须优其秩。 唐会要卷三五,唐玄宗诏令颜子去圣人,只毫发之间。孟子大贤,亚圣之次也。 程颐、程颢二程集河南程氏遗书颜子亚圣,犹不能无违于三月之后。(孟子)真可谓命世亚圣之才矣。朱熹四书章句集注加封颜子兖国复圣公孟子邹国亚圣公。 元史卷三四,元文宗诏令上表反映的现象表明,唐宋元时期4A理学思想成为官方哲学B
7、民本思想成为社会共识C封建王朝压抑学术思想D官方与民间思想相互影响【解析】唐代没有形成理学思想,故 A 错误;三段材料都未反映民本思想,故 B 错误;宋元时期理学思想成为官方哲学,故“封建王朝压抑学术思想”说法错误,故 C 错误;材料反映了二程和朱熹对颜子地位的论述到元代被官方确认,说明官方与民间思想相互影响,故 D 正确。【答案】D5朱熹认为“理”在心外,提倡“格物致知”以通“天理”;王阳明强调“理”在心中,主张“致良知”以知“天理”。这一变化A颠覆了传统儒学的信条 B有利于儒家信仰的强化C不利于理学精神的推广 D否定了天理涵盖的内容【解析】朱王二人都信奉天理,即传统儒学伦理,故 A 项错误
8、;王阳明强调格心获得天理,有利于强化儒学对个人思想的影响,故 B 项正确;朱王从不同角度阐释天理,有利于理学的推广,故 C 项错误;材料反映朱王二人对获得天理的路径有分歧,而非对天理的内容有分歧,故 D 项错误。【答案】B6南宋时期,继承程颐理学的朱熹、宣传心学的陆九渊等人,各立学舍,聚徒讲学,促进了书院的发展,其各派门人为了宣传师学又大办书院。南宋书院的繁荣A推动了理学传播和发展B促使各派思想趋于合流C源于儒学正统地位动摇D体现儒学陷入矛盾困境【解析】从材料中的“各立学舍,聚徒讲学,促进了书院的发展,其各派门人为了宣传师学又大办书院”来看,理学通过这种书院教学的模式得到大力宣传,说明南宋书院
9、的繁荣5推动了理学的传播和发展,故答案为 A 项。B 项材料不能反映,排除;C 项说法不符合史实,儒学仍然处于正统地位,排除;理学属于对儒学的继承和发展,D 项说法错误,排除。【答案】A7历史学家钱穆曾说:若从现代观念言,朱子言格物,其精神所在,可谓既是属于伦理的,亦可谓属于科学的,其“科学”主要表现在A属于唯物主义的范畴B通过实践方式探求理C用伦理纲常维护统治D强调人具有正当私欲【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格物致知”强调通过深刻探究万物,才能真正得到其中的“理”,B 符合题意;程朱理学属于客观唯心主义的范畴,A 不正确;C 是属于“伦理”方面的范畴;朱熹强调存天理,灭人欲,D 不正确。【答案
10、】B8杜甫的地位在宋代得到极大提升,苏轼是这一过程中的关键人物,他曾说:“古今诗人众矣,而杜子美为首,岂非以其流落饥寒,终身不用,而一饭未尝忘君也欤。”这反映了宋代A人物评价标准逐渐统一 B文学欣赏渐趋于世俗化C诗人地位由评论家决定 D理学思想影响人物评价【解析】材料的大致意思是古今诗人非常多了,杜甫可以称第一,难道不是因为他颠沛流离忍饥受寒,终身不被重用,却连一餐饭都不曾忘记(报效)君王吗?材料强调的是理学的忠君思想,也就说明了材料意在强调理学思想已经影响到了对人物评价,即选 D 是符合题意的,正确;人物评价标准是很多的,并不是逐渐统一的,选项 A 不符合题意,排除;选项 B 在材料中根本就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9 高考 地理 专题 宋明理学 精准 培优专练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