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中考物理专题复习演练2.doc
《2019届中考物理专题复习演练2.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届中考物理专题复习演练2.doc(15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专题复习演练 2类型一 光学实验命题角度 探究光的反射定律1(2018青岛中考)探究光的反射定律命题角度 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2如图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图。(1)实验室提供了厚薄不同的两块玻璃板,你应选择_(选填“厚”或“薄”)玻璃板进行实验。(2)在竖立的玻璃板前点燃蜡烛 A,拿未点燃的蜡烛 B竖立在玻璃板后面移动,人眼一直在玻璃板的_(选填“前侧”或“后侧”)观察,直至蜡烛 B与蜡烛 A的像完全重合,这种确定像与物大小关系的方法是_(选填“控制变量法”或“等效替代法”)。(3)实验时,将蜡烛 A逐渐远离玻璃板时,它的像的大小_(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4)移去蜡烛
2、 B,在其原来位置上放置一块光屏,光屏上_(选填“能”或“不能”)呈现蜡烛的像。命题角度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3(2018滨州中考)小明同学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1)前面学过,物体离照相机的镜头比较远,成缩小的实像;物体离投影仪的镜头比较近,成放大的实像;物体离放大镜比较近,成放大、正立的虚像,据此小明提出的问题是,像的虚实、大小、正倒跟_有什么关系?(2)如图甲,小明让平行光正对凸透镜照射,光屏上出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则凸透镜的焦距f_cm。(3)小明所用实验装置如图乙所示,若将凸透镜放在光具座刻度 50 cm位置处不变,把蜡烛放在刻度 10 cm处,利用此时凸透镜成像的特点
3、制成的光学仪器是_(选填“照相机”“放大镜”或“投影仪”)。(4)如图丙所示是小明通过实验得到的凸透镜成实像时的像距 v和物距 u关系的图像,由图像可知成实像时物距逐渐减小,像距逐渐_,当 u2f时,物体移动速度_(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像移动的速度。当 fu2f时,物体移动速度_(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像移动的速度。类型二 热学实验命题角度 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4(2018通辽中考)小芳同学用温度计测出一部分冰的温度如图甲所示,图乙是“探究冰熔化特点”的实验装置,图丙是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1)图甲中温度计的示数为_。(2)图丙中,该物质在 B
4、C阶段中 C点处具有的内能_(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B点处具有的内能,理由是_。(3)由图丙可以看出 AB、 CD段升高的温度相同,但 CD段加热的时间长,其原因是_。命题角度 探究水沸腾时温度的变化特点5(2018莱芜中考)利用如图所示装置,用酒精灯对盖有纸板(带有小孔)的烧杯加热,每隔一段时间记录一次温度,进行“观察水的沸腾”实验。(1)本实验装置的安装过程中,调整放置石棉网的铁圈位置和调整悬挂温度计的铁杆位置都很重要,在组装该实验装置时,应先调整固定_(选填“铁圈”或“铁杆”)的位置。(2)为了顺利完成实验,除图中所示的器材之外,还需要补充的测量工具是_。(3)实验时,老师要
5、求向烧杯中 倒入热水而不是冷水,这样做的好处是_。(4)水沸腾时,大量气泡不断上升到水面破裂,其中气泡中的“气”指的是_(选填“水蒸气”或“空气”),气泡在不断上升的过程中,气泡中的气体压强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命题角度 探究物质的吸热能力6(2018枣庄中考)某 班同学利用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水和煤油的吸热能力。(1)在图甲中除了所给的实验器材外,还需要的测量工具有天平和_。加热过程中,水和煤油吸收热量的多少是通过_来判断的。(2)实验中第 1、2 两个小组记录的实验数据如表。通过分析实验数据,能够得出的结论是_。(3)图乙是第 1组同学绘制的“吸收热量时间”和“温度时间”
6、图像,能正确描述该实验真实情况的图像是_(选填序号)。(4)使质量相同的水升高相同的温度,加热时间应该相同,但 1、2 两组的同学在交流实验数据时发现:第 1小组的加热时间明显偏长,其原因可能是_。(5)这两组同学对图甲的装置进行了改进,将分别装有水和煤油的试管放在同一个烧杯中用水加热,如图丙所示,而不是用两个酒精灯分别加热,这样做的好处是_。类型三 力学实验命题角度 测量物质的密度7(2018扬州中考)有一个形状不规则的小木块,将其放在水中时,浮在水面上,用以下两种方案测量该木块的密度。方案一:(1)用天平测小木块的质量:测质量前,指针指在分度盘的左侧,则平衡螺母应向_(选填“左”或“右”)
7、移动,平衡后测得小木块的质量为 m;(2)在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体积为 V0;(3)用细针将小木块浸没水中,读出量筒中水面对应的刻度为 V1,则木块的密度表达式 _。方案二:(1)在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体积为 V2,如图所示;(2)用一个体积为 10 cm3的铁块和小木块拴在一起浸没水中,读出量筒中水面对应的刻度为 V390 cm 3;(3)从量筒中取出铁块,小木块漂浮水面,读出量筒中水面对应的刻度为 V468 cm3,则木块的密度 _ _g/cm3。对 比以上两种方案,误差比较小的是_,理由:_。8(2018潍坊中考)用天平和量筒等器材测量食用油的密度,实验步骤如下:(1)天平调好后,将盛有食
8、用油的烧杯放在天平的左盘,在右盘中添加砝码并拨动游码,天平平衡时,游码位置和所加砝码如图甲所示,则烧杯和食用油的总质量是_g。(2)将烧杯中食用油倒入量筒中一部分,液面位置如图乙所示,倒出的食用油体积为_mL。(3)用天平测出烧杯和剩余食用油的质量为 41.0 g,则该食用油的密度 _ _kg/m3。(4)若将食用油倒入量筒时,量筒壁上沾上了少量食用油,则食用油密度的测量值比真实值_(选填“大”“小”或“不变”)。命题角度 探究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9(2018南京中考)在“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因素”实验中,水平桌面上的器材有弹簧测力计、木块、钩码、水平木板和毛巾,实验装置如图所示。(1)甲、
9、乙、丙三次实验中,每次用弹簧测力计沿水平方向拉着木块做匀速直线运动,这样操作是为了测量_。(2)比较_两次实验可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压力大小的关系。(3)鞋底做得凹凸不平,应用了比较_两次实验所得的结论。(4)从本实验的器材中选择_,并添加斜面和小车还可以做“探究速度对动能大小的影响”实验。命题角度 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10(2018宁波中考)在“观察从斜面滑下的小车在水平面上的运动”活动中,小车在相同斜面顶端由静止释放,沿斜面下滑到达底端,在毛巾、棉布和木板上向前运动一段距离,分别停在如图所示位置。(1)小车在相同斜面顶端由静止 释放,是为了使小车到达水平面时的_相同。(2)小车所受阻力
10、越小,运动距离越远。如果运动的物体在_的理想情况下,它将保持原来的速度一直运动下去。300 多年前,伽利略曾采用类似的方法得出相同的推论。(3)实验中,小车在棉布、木板表面克服阻力做功的功率分别是 P1、 P2,则 P1_(选填“”“”或“”) P2。命题角度 探究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11(2018泰州中考)某实验小组在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时,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观察图片并分别比较图中有关数据可知:(1)当物体逐渐浸入水中,物体底面所受压强将逐渐_。(2)当物体浸没在水中时,受到的浮力为_N。(3)比较乙、丙两图,可以得出_ _越大,物体受到的浮力越大。(4)比较_两图可知,物体所受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9 中考 物理 专题 复习 演练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