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第7课《我有一个梦想》教案北京课改版.doc
《2018年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第7课《我有一个梦想》教案北京课改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年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第7课《我有一个梦想》教案北京课改版.doc(6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1我有一个梦想教案教学目标 1. 了解一下美国黑人的历史和现状,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通过朗读和背诵体会本文激情澎湃、文质兼美的特点,在读与讲的过程中,领会演讲的特点。 3.注意体会和揣摩本文成功地运用多种修辞手法、文采斐然的特点。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在了解历史背景的基础上,理清文章脉络,领会演讲者的深厚感情、政治主张和丰富的思想内涵;充分品味演讲中和内容的有机结合的精彩的语言艺术,做到讲读结合。 教学难点 要尽力使学生理解文中反映的黑人生活的严酷事实。由于文化、历史、经济、政治制度等差异,学生不熟悉西方的宗教生活,不了解美国的社会制度,对美国的种族歧视、隔离政策无具体感受,难以
2、理解文章所指出的严酷事实,而这些是理解他演讲的基础,否则就难以体会作者倾注在梦想中的真切情感和实现梦想的坚定信念和深远意义。 教学时数 1 课时。教学过程一、 导语设计 :(课前播放马丁路德金的演讲视频)“同学们,你们在幼儿园的时候,老师都会问你们,你们的梦想是什么,今天,老师在这里再问一次,你们的梦想是什么?” “梦想是深藏在人们心灵深处最强烈、最真实的渴望。种子有了梦想才能开出美丽的花,结出硕果累累。鸟儿有了梦想才能在天空自由翱翔,我们有了梦想才能活得更精彩,更丰富。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梦想,今天老师将带着大家一起去看看马丁路德金的梦想是什么”2、作者简介 马丁路德金(19291968)美国民
3、权领袖、牧师,奉行“非暴力抵抗”的宗旨,主张以恩报怨、以爱报恨。 “仇恨产生仇恨,暴力产生暴力”我们要用爱的力量,去对付恨的势力,我们的目标,绝不是击败或羞辱白人,正相反,我们要赢得他们的友谊和理解。他一生三次被捕,三次遭刺杀,但始终不改初衷。 1963 年 8 月 28 日,他组织了华盛顿特区万黑人游行集会,要求实现种族平等。在林肯广场,马丁路德金发表了即兴演讲,这就是举世闻名的我有一个梦想 。 1964 年马丁路德金荣获诺贝尔和平奖。 2 1968 年 4 月 4 日,马丁路德金在旅馆阳台上遭刺客枪杀。 从 1986 年起,美国政府将每年 1 月第三个星期一(马丁路德金诞辰是 1 月 15
4、 日)定为马丁路德金全国纪念日。 1987 年起,马丁路德金的诞辰亦成为联合国的纪念日之一。二、 (引导学生看题目:关键词是什么?)梦想师:围绕“梦想” ,文章写了哪三部分内容?生:梦想是什么?/为什么有此梦想?/如何实现梦想?师:全文直接描述梦想的段落在哪里?从第几节到第几节?(17 到文末)正面描述梦想的段落只占文章篇幅的二分之一,那么前面的 16 段作用又何在?(情感上的铺垫。有了这些铺垫,才会使后面正面描述梦想的地方尤为感人,尤为产生共鸣。 )师:所以这节课,我们重点从“情感”作为切入点,来体会这篇演讲词的感染力及作者的感情变化。 (板书:品味情感)作者的构思是怎样的?(以“梦想”为中
5、心词概括各部分要点) 2(1)为什么必须实现梦想?(16 段) 明确:交代这次游行集会的原因及目的。 (美国政府的承诺黑人生活的现状讨还公道维护美国稳定) (2) 怎样实现梦想?(716 段) 明确:斗争方式:非暴力抵抗;斗争策略:团结白人,长期坚持;斗争态度:坚决彻底,毫不退缩。 (3) 文章最后讲什么?(1732 段) 明确: 表明心中的梦想,展望斗争的前途(梦想是什么) 作者的梦想究竟是什么?有什么内涵? 美国真正实现人人平等 黑人享有政治平等权 社会拥有正义和自由 消除种族歧视和隔离 黑人和白人和睦相处 黑人争得民主、自由、平等的权利 2.作者在演讲中为什么要把“梦想是什么”放最后说?
6、 (1)引人思索、抽丝剥茧、环环相扣(严密逻辑性) (2)令人振奋、激发斗志、振聋发聩(强烈的鼓动性) (3)美国梦想、影响深刻、坚定信念(鲜明的思想性)三、听读课文片段,感受课文富有感染力的特点。师:通过刚才的演讲视频,我们一起回顾了当年那个难忘的历史镜头。同学们听了之后感觉马丁路德金的演讲有什么效果?(生:慷慨激昂、激情澎湃、富有感染力) 。是的,但凡成功的演讲词,之所以感人肺腑,就是因为它首先饱含激情,富有感染力。下面就请同学们在预习的基础上,推荐你最喜欢的一段或若干段,以先朗读后评说的方式,体会并说说你读出了作者的什么感情?(点击课件,展示学习目标。 )四、品读文本,体悟作者变化的情感
7、。一) 、痛苦之情:品读第 2 段。感情:痛苦/愤怒。师:你从哪几句特别能看出他的愤怒和痛苦?(见课本划波浪线处)师:她的朗读中的确是体现出了一种没有安全感,没有归属感的悲惨现状。补充幻灯片:当时黑人的生活场景(幻灯片展示) 。师:找同学说说观后感。 师:刚才她读出了这样的痛苦,读出了这样的不平,但是味道却不够浓。大家看一下,尤其第二段,除了她特别提到的三处比喻(镣铐、枷锁、孤岛)修饰黑人的生活状况外,还用到什么修辞?-排比使得演讲者的语气更加强烈,感情更加充沛,能产生排山倒海的气势和一泻千里的激情,进而增强演讲的表达效果。(板书:痛苦/愤怒)二) 、急切之情:再品第 2 段。我们再来看一下
8、2 段,除了比喻,还有排比,作者为什么还反复强调一百年后?除了与第一段中“100 年前”历史形成呼应,还有在情感上体现出渴望自由时的急切和渴望?-一个世纪漫长的等待是一场煎熬,体现出作者心中有一种呼之欲出的焦灼和急切!对自由的急切渴望(板书:急切) 。3让别的学生再读该段,提醒注意关键词要读出重音(三处“一百年后” ) ,排比句要读出气势,既要表达痛苦感情,还要表达对自由急切的渴望之情。三) 、愤怒/不平/反抗之情:品读 1014 段。找一生读。师:如出堂之弹,如江海决堤,如大浪淘沙,如急风扫云,他将马丁路德金的愤怒诠释得很好。师:从这些语句中我们感受到作者的什么感情?生:愤怒/不平/反抗。生
9、命权、居住权、选举权,这些都是最基本的权利,可竟然遭受质问:你们什么时候才能满足?言下之意:你们黑人怎么这么贪得无厌?听到这样的话怎么会不愤怒呢?(板书:不平/反抗)师:很好!我们再稍加分析:“我们之所以绝不会满足,是因为我们的生存权居住权政治权受到侵犯(递进) ,所以这几段在感情上应渐次加强,而不该平分秋色,必须读出递进的层次,并且这种渐强的语气主要体现在四处“我们就绝不会满足”上,给两分钟时间练习后,再次找生朗读。师:他读得铿镪有力,掷地有声,真正把那种愤怒的情感读出来了。四) 、理智、冷静之情:品读 78 段生:找一女生读-理智、冷静。师:的确,有时候以暴制暴只能使暴力升级,当你用暴力去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8 九年级 语文 上册 第二 单元 一个 梦想 教案 北京 改版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