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中考物理物质的三态及其特征专题复习练习2(含解析).doc
《2018年中考物理物质的三态及其特征专题复习练习2(含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年中考物理物质的三态及其特征专题复习练习2(含解析).doc(16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1物质的三态及其特征一、单选题1.下列关于物质特征的一些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固体有一定体积和形状 B. 液体有一定的形状和没有一定的体积C. 液体有一定的体积,没有一定的形状 D. 气体没有一定的体积和形状2.下列知识结构错误的是( ) A. B. 2C. D. 3.下列物态变化中,属于放热现象的是( )热水上方看到“白气”;冰冻的衣服逐渐变干;地面上出现结霜;积雪消融. A. B. C. D. 4.下列做法中,利用了物态变化时放热的是( ) A. 炎热的夏天,为了凉快,常在地面上洒水B. 夏天为了喝到冰凉的饮料,在饮料中加冰块C. 北方的冬天,常在保存蔬菜的菜窖里放几桶水D. 运
2、输食品时,为了防止食品腐烂变质,常放些干冰5.如图物态变化属于放热的是( ) A. 春天冰雪融化 B. 夏天洒水降温C. 秋天晾晒玉米 D. 冬天雾凇的形成6.戴眼镜的同学从寒冷的室外进入温暖的室内时,眼镜片上会形成“小水珠”下列现象中的物态变化方式与“小水珠”形成原因相同的是( ) A. 从冰箱取出的冻肉会变软 B. 初冬的清晨,鸭绿江水面上飘着“白气”C. 人游泳之后刚从水中出来,感觉冷 D. 教室内,用久的日光灯管两端会发黑7.常温下,我们呼吸的氧是( ) 3A. 固态 B. 液态C. 气态 D.固液共存8.火箭在飞行时,外壳与空气发生摩擦而产生高温,为防止火箭舱内温度过高,在外层涂有一
3、层特殊材料,这层特殊材料的作用是 ( ) A. 材料升华吸热,使外壳温度不易升高 B. 材料升华放热,使热量散失C. 材料是良好的导热体,使热量很快分散 D. 材料是良好的隔热层,使热传不进舱内9.关于雨、露、霜、雾跟物态变化的关系,下面说法中正确是( ) A. 雨水是水的升华形成的 B. .露水是水的汽化形成的C. .霜是水蒸气凝华形成的 D. .雾是水蒸气凝华形成的10.下列变化中属于物态变化的是( ) A. 鸡蛋被煮熟 B. 滴水成冰 C. 气球膨胀D. 把大铁片剪成许多块小铁片11下列对物体结构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 A. 固态物质的排列规则,就像坐在座位上的学生B. 液态物质的分
4、子可以移动,就像课间教室中的学生C. 气态物质的分子几乎不受力的约束,就像操场上乱跑的学生D. 固态、液态、气态分子排列都像操场上踢足球的学生一样可以在球场上自由跑动12.大自然中关于霜、雨、雾的形成,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 雨是水蒸气升入高空时凝华成的小冰晶 B. 雾是漂浮在空气中的大量的水蒸气C. 露是小冰晶吸热熔化形成的 D. 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直接凝华成的13.亲爱的同学,学习物理是从观察事物、探求事理开始的根据对下列现象中物态变化的分析,你认为吸热放热特性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 夏天吃雪糕凉爽 B. 将手沾些冷水后拿热包子不太烫C. 秋天变冷的早上降霜 D. 放在衣
5、柜里的樟脑丸变小了14.物质处于哪种状态决定于( ) A. 物质的温度 B. 物体内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剧烈程度4C. 物质的分子结构 D. 物质内部分子作用力的大小二、多选题15.辽宁省一年四季分明,风景如画,下列图中所描述的现象属于放热的是( ) A. 春天,冰雪消融 B. 夏天,雾绕群峰C. 秋天,霜打枝头 D. 冬天,千里冰封16.小阳根据下表中的数据,得出以下四个结论,其中正确的是( ) 物质 密度/kgm 1 物质 密度/kgm 1 物质 熔点/ 物质 熔点/铁 7.9103 水银 13.6103 钨 3410 锡 232铝 2.7103 纯水 1.0103 铁 1515 海波 48冰
6、 0.9103 酒精 0.8103 铝 660 固态水银 38.8A. 铝锅可以用来熔化锡 B. 质量相等的纯水和酒精,酒精的体积较小C. 从熔点表中可知常温下水银为液态,海波为固态 D. 固体的密度一定大于液体的密度17.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固体都有一定的熔点 B. 同一种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是不同的5C. 物体吸热,温度一定升高 D. 物体放热,温度不一定降低三、解答题18.请列举生活中 3种物态变化,并说明固态、气态、液态的变化形式 19.有一块奶糖、一只铁钉、一瓶酒、一张木凳、一瓶浓药和一只粉笔盒等六样物体请将这些物体进行分类,并说明你这样分的理由 20.如图小雁告诉同学:自
7、己将被踩瘪乒乓球(但没有破)放在热水里烫一会,被踩瘪的地方重新鼓起来了这引起了同学们的兴趣,难道空气的体积会随温度变化吗?于是他们做了这样一个实验,把一根玻璃管穿过软木塞插进烧瓶里,在玻管里装入一段带色的小水柱,如图所示然后用手握着烧瓶,使烧瓶里的空气变热,发现玻璃管里的小水柱向外移动手离开后,烧瓶里的空气温度降低,这时小水柱向内移动根据上述实验现象,你能得出什么结论?6答案解析部分一、单选题1.下列关于物质特征的一些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固体有一定体积和形状 B. 液体有一定的形状和没有一定的体积C. 液体有一定的体积,没有一定的形状 D. 气体没有一定的体积和形状【答案】B 【考
8、点】物质的三态及其基本特征 【解析】【解答】A、固体分子间距很小,分子间的作用力很大,有一定体积和形状,该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B、液体分子间的作用力比固态小,液态时保持一定的体积,但是没有一定的形状,该选项说法不正确,符合题意;C、液体有一定的体积,没有一定的形状,该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D、气体分子间距很大,分子间的作用力很小,几乎没有,因此没有一定的体积和形状,该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 B【分析】(1)固态时分子只在平衡位置上振动,分子间距很小,分子间的作用力很大,固态时保持一定的形状和一定的体积,不易被压缩(2)液态时分子在平衡位置上振动一段时间,还要移动到其他的位置上振
9、动,分子间距比固态大,分子间的作用力比固态小,液态时保持一定的体积,但是没有一定的形状,不易被压缩(3)气态分子除碰撞外,都做匀速直线运动,分子间距很大,分子间的作用力很小,几乎没有,没有一定的体积和形状,易被压缩2.下列知识结构错误的是( ) A. B. 7C. D. 【答案】A 【考点】物质的三态及其基本特征,物体内能的改变 【解析】【解答】A、改变内能有两种方式:做功和热传递其中做功改变内能包括外界对物体做功和物体对外界做功两种情况,本质是机械能和内能之间的相互转化;热传递改变内能是内能的转移A 符合题意;B、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固态物质分子间距离很小,相互作用力很大;所以固态物体具有一
10、定的形状和体积;液态物质分子间距离较大,相互作用力较大;所以液态物体具有一定的体积,没有具体的形状;气态物质分子间距离非常大,相互作用力特别小;所以气态物质没有具体的形状和体积B 不符合题意;C、在串联电路中,整个电路只有一个路径,各元件首尾依次连接,电路无节点,一个开关可以控制所有用电器,开关位置改变,控制作用不变;在并联电路中,电路包括干路和支路两部分,各用电器并列连接,电路有节点干路开关控制所有用电器,支路开关只控制本支路用电器C 不符合题意D、电流的符号为 I,单位是安培,符号 A;电阻的符号为 R,单位是欧姆,符号 ;电压的符号为 U,单位是伏特,符号 V,D 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
11、【分析】当物体对外做功时,内能会减小,不同的物态,分子间的作用力不同,串联和并联的区别为是否互相影响.3.下列物态变化中,属于放热现象的是( )热水上方看到“白气”;冰冻的衣服逐渐变干;地面上出现结霜;积雪消融. A. B. C. D. 【答案】B 【考点】物质的三态及其基本特征 【解析】【解答】热水上方看到“白气”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需要放热;冰是固体,变干就是变为了气态,固态变为气态叫升华,冰冻的衣服逐渐变干属于升华现象,吸热;霜是固体,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形成的,气态变为固态叫凝华,放热;8积雪消融属于熔化,吸热.故答案为:B.【分析】物质在发生物态变化时必然要伴随着吸放热的进行,其中
12、熔化、汽化、升华过程需要吸热,凝固、液化、凝华过程需要放热4.下列做法中,利用了物态变化时放热的是( ) A. 炎热的夏天,为了凉快,常在地面上洒水B. 夏天为了喝到冰凉的饮料,在饮料中加冰块C. 北方的冬天,常在保存蔬菜的菜窖里放几桶水D. 运输食品时,为了防止食品腐烂变质,常放些干冰【答案】C 【考点】物质的三态及其基本特征 【解析】【解答】解:A、夏天,在地板上洒些水,感到凉爽,利用了水蒸发吸热的特点,故 A错误; B、夏天、喝冰凉的饮料加上几个冰块,是因为冰块熔化吸热,故 B错误;C、北方的冬天,北方储存蔬菜的菜窖里常放几桶水,可防止菜被冻坏,利用了水结冰放热的特点,故 C正确;D、运
13、输食品时,为了防止食品腐烂变质,人们常在运输箱放些干冰,利用了干冰升华吸热的特点,故 D错误故选 C【分析】(1)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叫做汽化,汽化吸热;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叫做液化,液化放热;(2)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叫做熔化,熔化吸热;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叫做凝固,凝固放热;(3)物质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叫做升华,升华吸热;物质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做凝华,凝华放热5.如图物态变化属于放热的是( ) A. 春天冰雪融化 B. 夏天洒水降温C. 秋天晾晒玉米 D. 冬天雾凇的形成【答案】D 【考点】物质的三态及其基本特征 【解析】【解答】解:A、春天,冰雪消融是属于熔化现象,熔化过程吸热,故 A错误;
14、B、夏天,洒水降温属于蒸发现象,汽化时吸热,故 B正确;9C、秋天,秋天晒玉米,是玉米中的水蒸气散在空气中,汽化吸热,故 C错误;D、冬天,雾凇的形成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发生了凝华现象,凝华放热,故 D正确;故选 D【分析】(1)在一定条件下,物体的三种状态固态、液态、气态之间会发生相互转化,这就是物态变化;(2)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由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由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由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3)六种物态变化过程中,都伴随着吸热或放热;其中放出热量的物态变化有:凝固、液化、凝华;吸热的有:熔化、汽化、升华6.戴眼镜的同学从寒冷的室
15、外进入温暖的室内时,眼镜片上会形成“小水珠”下列现象中的物态变化方式与“小水珠”形成原因相同的是( ) A. 从冰箱取出的冻肉会变软 B. 初冬的清晨,鸭绿江水面上飘着“白气”C. 人游泳之后刚从水中出来,感觉冷 D. 教室内,用久的日光灯管两端会发黑【答案】B 【考点】物质的三态及其基本特征 【解析】【解答】解:冬天室内的温度很高,使周围空气中的水蒸气温度升高,遇到戴眼镜同学温度较低的玻璃镜片时,热的水蒸气发生液化现象变成小水珠附着在镜片上,所以镜片上出现雾气;A、冻肉会变软属于熔化现象,不符合题意;B、初冬的清晨,鸭绿江水面上飘着“白气”,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符合题意;C、人游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8 年中 物理 物质 三态 及其 特征 专题 复习 练习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