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_2019版高中地理第二单元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第三节水圈和水循环学案鲁教版必修1.doc
《2018_2019版高中地理第二单元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第三节水圈和水循环学案鲁教版必修1.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_2019版高中地理第二单元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第三节水圈和水循环学案鲁教版必修1.doc(12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1第三节 水圈和水循环【情景激趣】 若充分发挥想象,早上你喝的一杯水也许来自冰塔林立的唐古拉山主峰,也许来自广阔无垠的东海。起初,也许是冰晶,也许是溪水。它曾经在空中,也曾经在地下。从水循环的观点看,这是为什么呢?课标内容要求 核心素养对接 知识体系引导运用示意图,说明水循环的过程及其地理意义。1.绘制并运用水循环示意图,说明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地理实践力综合思维2.运用水循环示意图,说明水循环的地理意义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知识清单|阅读教材 P48“水循环及其地理意义” ,填写下列知识。1概念:自然界的水在地球表层通过蒸发、降水、地表径流等环节连续运动的过程。2类型及主要
2、环节(1)主要类型:甲:陆上内循环,乙:海陆间循环(大循环),丙:海上内循环。(2)主要环节:a.蒸发,b.植物蒸腾,c.降水,d.降水,e.水汽输送,f.蒸发,g.降水,h.地表径流,i.地下径流。23地理意义(1)实现了水圈、大气圈、岩石圈和生物圈的相互联系。(2)促进了地球上各种水体的更新,维持了全球水的动态平衡。(3)调节圈层间的热量传输,进行能量的转换,改造地表形态。(4)促使地球表层各种化学元素的迁移。微思考从水循环的角度看,水资源是否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为什么?提示 否。陆地水体的补充和更新主要靠海陆间循环完成的。在一定时间内,海陆间循环的速度及参与循环的水的数量都是有限
3、的,即能补充给陆地的水体有限。在水资源利用的过程中,如果能保证水资源的利用速度和数量不超过水循环的速度和数量,水资源就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 。否则,就会出现水资源短缺。|案例探究|阅读“水循环示意图” ,完成下列问题。结合材料探究:(1)水循环的基本环节有哪些?水循环按照空间范围可以分为哪几种类型?(2)为水循环提供能量和动力的是什么?水循环联系了自然界的哪些圈层?(3)大量砍伐树木会对当地水循环带来什么影响?(4)人们修建水库、挖渠引水等措施主要影响水循环的哪个环节?答案 (1)基本环节:蒸发、蒸腾、水汽输送、降水、地表径流、下渗、地下径流。水循环按照发生领域可分为海陆间循环、陆上内循
4、环和海上内循环三类。(2)太阳辐射能和水的重力。 水圈、大气圈、岩石圈和生物圈。(3)大量砍伐树木会使当地树木的蒸腾作用减弱,大气的湿度、水汽的含量和降水量减少,地表径流减小,影响水循环和水量平衡。(4)水循环的地表径流环节。|方法规律|1水循环的过程与意义类型 海陆间循环 海上内循环 陆地内循环3发生区域海洋和陆地之间海洋和海洋上空之间陆地和陆地上空之间循环过程示意特点水资源得以再生,参与水量较大参与水量最大,占水循环的90%左右参与水量很小典例 长江流域的水循环 未登陆的台风参与的水循环塔里木河流域的水循环意义使水资源不断更新,维持全球水的动态平衡,进行能量交换和物质转移,是海陆间联系的主
5、要纽带,不断塑造着地表形态2.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流量和水位变化 含沙量变化破坏植被 地表径流量增加,使河流水位陡涨陡落 增加植树种草 地表径流量减少,使河流水位升降缓慢 减少硬化城市路面增加地表径流,使河流水位陡涨陡落 增加铺设渗水砖减少地表径流,增加地下径流,河流水位平缓减少修建水库 对流量有调节作用,使河流水位平稳减少水库以下河流含沙量围湖造田对河流径流的调节作用减弱,水位陡涨陡落增加|人地协调观|1下图为城市建设前后水循环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1)与城市建设前相比,城市建设后( )A降水量增加 B蒸发量增加4C地下水水位上升 D地表径流量增加(2)城市建设后地表径流量发生
6、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生产、生活用水量增加 B排水系统日趋完善C地表硬化面积增大 D城市绿地面积扩大解析 第(1)题,根据图中信息可知,城市建设后蒸发量减少、地表径流量增加、下渗量减少、地下水水位下降。第(2)题,城市建设后,地表硬化面积增大,地表水下渗量减少,从而使地表径流量增加。答案 (1)D (2)C|区域认知|2人类活动或多或少地会对水循环过程产生影响。阅读下面的材料,结合水循环原理,分析下列现象并回答问题。图 黄河流域示意从 1972 年以来,黄河下游断流的时间和断流河段的长度逐年增加。70 年代平均断流河段的长度是 242 千米,80 年代延长到 256 千米,90 年代增加到
7、400 多千米。90 年代以前,断流最早发生在 4 月中旬,一年之内断流月份不超过 3 个月。进入 90 年代,断流最早发生时间提前到 2 月,一年内断流最多达 227 天,断流的河段最远延伸到了开封附近。1998 年底,国家开始对黄河水实施水量统一分配,经过合理调度,黄河再没有断流。(1)人类能够干预或控制水循环的哪些环节?(2)黄河下游断流可能与哪些自然因素有关?(3)黄河下游断流可能与哪些人为因素有关?(4)人类可以采取哪些措施缓解或者避免黄河断流?提示 (1)在目前的技术条件下,人类能够干预水循环的蒸发蒸腾、凝结降水、径流和下渗等环节。(2)黄河下游断流与 20 世纪 50 年代后我国
8、西北地区气候变暖而降水却逐渐减少等自然因素有关。(3)黄河下游断流与上中游地区过度引用黄河水等人为因素有关。(4)人类可以通过统一调配水资源、植树造林等措施缓解或者避免黄河下游断流。|地理实践力|3某校地理考察小组,在庐山小天池考察时发现其“久雨不溢,久旱不涸” ,试解释其原5因。提示 这是因为小天池参与了水循环。 “久雨不溢”说明小天池里的水有下渗,即地表水补给地下水;“久旱不涸”说明有地下水补给小天池,即地下水补给地表水。下图中代表水循环的各个环节。读图,完成 12 题。1下列选项,与图中环节相吻合的是( )A长江入海 B沙尘暴C台风登陆 D伏旱2建设“海绵城市” ,我国近年来提出的新一代
9、城市雨洪管理概念,是指城市在降大雨时可吸水、蓄水、渗水,具有良好的“弹性” ,减少因路面大面积硬化导致城市内涝的机会。建设“海绵城市”可使水循环的部分环节发生改变,其中( )A减少 B减少 C增加 D增加解析 第 1 题,根据所处位置及箭头方向可知为地表径流,选项中与此相符的为 A 项。第 2 题,建设“海绵城市”增加绿地面积,环节代表的植物蒸腾会增加;增加城市排水设施,减少城市硬化面积,会使代表的下渗增多而代表的地表径流减少。建设“海绵城市”不会影响水汽输送。答案 1.A 2.C读水的社会循环和自然循环示意图,完成 34 题。6(注:水的社会循环是指在水的自然循环当中,人类不断利用其中的地下
10、径流或地表径流满足生活与生产之需而产生的人为水循环。)3图中来源于用户的潜在回用水源包括( )A降水、地下水、地表水B供水厂提供的自来水C可循环使用的清洁冷却水D经污水处理厂处理后的中水4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城市地面硬化导致地下径流增加B城市地面硬化增加城市内涝C地表植被减少导致下渗量减少D城市地面硬化导致地表径流增加解析 第 3 题,图中显示潜在的回用水源来自用户和污水处理厂。来源于用户的潜在回用水源是可循环使用的清洁冷却水。第 4 题,城市地面硬化,会减少地表水下渗,从而使地下径流量减少。答案 3.C 4.A读“水循环示意图” ,完成 56 题。5.下列能实现图中所示功能的是( )A长
11、江 B副热带高气压带C我国的夏季风 D我国的冬季风6在水循环的各个环节中,南水北调工程体现人类活动对下列哪个环节施加影响 ( )A B C D解析 第 5 题,从图中可看出,环节是水汽输送,把水汽从海洋上空输送到陆地上空,我国的夏季风从海洋吹上陆地可实现水汽输送功能,C 正确。第 6 题,我国的南水北调工程是把长江的水调入华北地区和西北地区,影响的是地表径流。图中,是水汽输送、是降水、是地表径流、是地下径流,C 正确。答案 5.C 6.C7一、选择题(共 11 个小题,每小题 4 分,共 44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读水循环示意图(图中数码表示水循环环节),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8 _2019 高中地理 第二 单元 地球 圈层看 地理环境 三节 水圈 水循环 学案鲁教版 必修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