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_2019学年高中历史第四单元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测评岳麓版必修1.docx
《2018_2019学年高中历史第四单元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测评岳麓版必修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_2019学年高中历史第四单元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测评岳麓版必修1.docx(9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1第四单元测评(时间:45 分钟 满分:100 分)一、选择题(共 15 小题,每小题 4 分,共 60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近代西方列强发动的一系列侵华战争给中国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和创伤,有人咏叹一场战争时说:“通川(州)烽火逼,仓皇幸热河。密云惟豆麦,宫禁满兵戈。”这反映的是(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C.中日甲午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解析 根据材料中“仓皇幸热河宫禁满兵戈”这一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确定,这反映的是第二次鸦片战争,故选 B 项。答案 B2.历史是在一定的空间、时间中发展的,又与一定的政治关系相联系,请结合下图,判断下列
2、选项中依次符合图中的是( )陈列馆展厅分布第一展厅:“英军入侵”介绍 战争爆发的背景和简要过程 第二展厅:“城下之盟”主要介绍 条约产生的过程 第三展厅:“香港回归”以图片资料介绍香港的回归历程A.鸦片战争 南京条约B.第二次鸦片战争 辛丑条约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辛丑条约D.中日甲午战争 马关条约2解析 根据材料“英军入侵”可得出鸦片战争,“城下之盟”为英军驶抵南京下关江面,清政府被迫签订南京条约,故 A 项正确;第二次鸦片战争为英法联军入侵,与材料不符,且第二次鸦片战争中签订的是北京条约和天津条约,并非辛丑条约,故 B 项错误;八国联军侵华、中日甲午战争与材料“英军入侵”不符,故 C、D
3、两项错误。答案 A3.某个条约规定:“(4)中国割让广东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5)开放天津为通商口岸。”此条约是指( )A.天津条约 B.南京条约C.马关条约 D.北京条约解析 北京条约中开放天津为通商口岸,割九龙司,故 D 项正确。答案 D4.“尽管理想如此高远,但有限的政治资源和思想资源又迫使他们重新回到他们所憎恶的统治方式上去。”与此结论相符的是( )A.太平天国运动 B.洋务运动C.义和团运动 D.辛亥革命解析 从材料信息看,这是对太平天国运动的评价,太平天国运动虽然提出了远大的目标,但由于农民阶级的局限性,最终失败了,故选 A 项。答案 A5.台湾诗人丘逢甲在往事中写道:“银烛鏖诗
4、罢,牙旗校猎还。不知成异域,夜夜梦台湾。”诗人“夜夜梦台湾”的起因是清政府与外国签订了(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答案 C36.右图是 1894 年英国讽刺漫画杂志刊登过的一幅漫画:一个小矮子日本武士挑战全身披挂的中国巨人,而西方人则站于木板后。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漫画表达了对日本以弱胜强的赞扬B.漫画准确反映了中日两国的真实状况C.漫画承认了西方对于战争的默许态度D.漫画讽刺了西方各国政府的中立政策解析 依据材料“一个小矮子日本武士挑战全身披挂的中国巨人,而西方人则站于木板后”可知,本漫画实质上是讽刺中日甲午战争中日本挑战大清帝国的史实,漫画中西方人站于木
5、板后进行观望,反映出西方对战争持默许态度,故 C 项正确。答案 C7.两江总督刘坤一在奏疏中说:“窃查此次战事,由于匪徒藉口仇教,肆行烧杀,致酿大患,各国调舰增兵,合而谋我。”这里所说的“匪徒”是( )A.太平军 B.英法联军C.义和团 D.八国联军解析 提取材料中的信息“由于匪徒藉口仇教”而致“各国合而谋我”,可排除 B、D 两项。义和团运动是由反洋教斗争发展而来的,故选 C 项。答案 C8.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说:“深沉的爱国主义情感是同根植于自然经济的保守意识连在一起的。”这是对哪一运动的评价( )A.太平天国运动 B.戊戌变法C.义和团运动 D.辛亥革命4解析 义和团运动是
6、农民阶级为主体的大规模反帝爱国运动,但又具有盲目排外的保守性,故 C 项正确。答案 C9.近代中国每次外交失败都会引起社会巨大变革。下表中“失败”和“变革”因果关系不成立的是( )失 败 变 革A英法联军侵华中国战败洋务运动B中日甲午战争中国战败百日维新C八国联军侵华中国战败义和团运动D巴黎和会中国外交战败五四运动解析 义和团运动在先,八国联军侵华在后,所以两者因果关系错误,故选 C 项。答案 C10. 导学号 28604067 下图是何剑士在 1911 年创作的政治讽刺漫画小磨香油,作者旨在形象地说明清政府 ( )A.为挽救统治,发展经济改善民生B.成为“洋人的朝廷”,为洋人服务C.加重税收
7、,大兴土木,穷奢极欲D.统治已经崩溃,沦为殖民地解析 漫画意在讽刺清政府成为列强搜刮百姓的工具,为列强服务,B 项最符合题意。答案 B511.1895 年孙中山发动广州起义,“举国舆论莫不目予辈为乱臣贼子、大逆不道,诅咒谩骂之声不绝于耳”;1900 年 10 月孙中山又领导发动了惠州起义,“鲜闻一般人之恶声相加,而有识之士,且多为吾人扼腕叹息,恨其事之不成矣”。这种变化主要是因为( )A.三民主义逐渐为民众所接受B.清政府在政治上不断趋于反动C.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D.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秩序在中国完全确立解析 1905 年,孙中山提出三民主义,与材料时间不符,故 A 项错误;由所学知识可知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8 _2019 学年 高中历史 第四 单元 内忧外患 中华民族 奋起 测评 岳麓版 必修 DOC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