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_2019学年九年级化学下册专题复习(四)科学探究题练习(新版)鲁教版.docx
《2018_2019学年九年级化学下册专题复习(四)科学探究题练习(新版)鲁教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_2019学年九年级化学下册专题复习(四)科学探究题练习(新版)鲁教版.docx(12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1专题复习(四) 科学探究题学生用书 P9412018金华小君和小英同学发现:带火星的竹签在空气中不会复燃,若用装有60%水的集气瓶倒置在水槽中收集氧气,得到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竹签复燃。为了找到能使带火星竹签复燃的氧气含量最小值,他们进行了如下探究:【设计实验】小君设计了如图的装置,该装置的圆底烧瓶中放入 25 毫升水的目的是_。【实验研究】第一组实验:取 3 只集气瓶,编号分别为、,分别装入15%、30%和 45%的水,盖上盖玻片倒置在水槽中。当气泡_放出后,导管口伸入集气瓶把其中的水全部排出,将相同的 3 支带火星竹签分别插入号瓶中,记录实验现象。获得第一组实验现象后,小君又做了第二组实验
2、,并记录实验现象,两组实验数据和现象见下表:实验分组 第一组 第二组实验序号 集气瓶装水的体积分数/% 15 30 45 34 38 42带火星竹签的状况 亮 很亮 复燃 很亮 复燃 复燃得出上述两组实验现象后,小英认为还不能确定能使带火星竹签复燃的氧气含量最小值,需继续进行实验。则实验序号的集气瓶装水的体积分数应该是_36_%。【实验结论】再经过数次实验并计算后得出:能使带火星竹签复燃的氧气含量最小值为 48.7%。【继续探究】小君认为采用该方法收集的氧气中含有一定量的水蒸气,请你提出实验改进的措施_。22018梧州梧州市某中学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查资料知道,乙醇(分子式为 C2H6O)俗称酒
3、精,通常情况下化学性质稳定,在一定条件下能与氧气反应。现对乙醇与氧气反应进行探究。探究活动一同学们把绕成螺旋状的红色铜丝在酒精灯的外焰上灼烧到通红,取出铜丝,发现表面2变黑,趁热插入装有无水乙醇的试管中(如图),铜丝很快变为红色,并闻到刺激性气味。重复上述操作多次,得到 A 溶液;经称量,实验前后铜丝质量不变。铜丝灼烧后生成的黑色物质是_,铜丝除了给反应加热外,还起到_作用。【提出问题】生成的激性气味的气体是什么?【猜想与假设】有同学提出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可能是:猜想一:SO 2;猜想二:CO 2;猜想三:醋酸(C 2H4O2)。【讨论与结论】同学们讨论后发表看法:小吴认为猜想一不正确,判断的依
4、据是_。小周认为猜想二也不正确,判断的依据是_。小施认为猜想三有可能正确,原因是醋酸具有挥发性,并有刺激性气味。探究活动二小施同学设计实验验证后,发现猜想三也不正确。请补充完成小施的实验操作和现象:取少量 A 溶液加入试管中,然后_。【讨论与结论】老师提示这种刺激性气味气体来源于易挥发的 B 物质,其相对分子质量为 44,且含有C、H、O 三种元素(氢元素的质量分数不超过 20%),由此可推知物质 B 的分子式为_。【拓展活动】(1)同学们再取少量 A 溶液加入试管中,加少量无水硫酸铜固体,变蓝色(已知:乙醇、B 物质遇无水硫酸铜均不显蓝色),说明乙醇在一定条件下与氧气的反应有_生成。(2)乙
5、醇在微生物(醋酸菌)作用下与氧气反应能生成醋酸,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32018宿迁实验课上,老师给了同学们一包红色粉末,该粉末可能是铜粉和氧化铁(Fe 2O3)粉末中的一种或两种, 为确定该粉末的成分,同学们进行了如下探究,请你参与其中并回答问题。【提出猜想】3甲组:铜粉;乙组:氧化铁粉末;丙组:_。【设计实验】方案 1:取少量红色粉末放入试管中,滴加足量的_(从下列试剂中选择:氯化钠溶液、稀盐酸、氢氧化钠溶液)振荡,若甲组猜想正确,则实验现象为_。方案 2:取 8 g 红色粉末放入硬质玻璃管中,先通入 CO,然后用酒精喷灯加热一段时间(实验装置如图 1 所示),停止加热并继续通入 C
6、O 至装置冷却。,图 1)若乙组或丙组猜想正确,则硬质玻璃管内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实验时要先通 CO 再加热的目的是_。【数据处理】等装置完全冷却到室温,称量硬质玻璃管内剩余固体质量为 m g。若乙组猜想正确,则 m 的取值范围是_。【实验反思】图 1 虚线框内的装置是用于吸收 CO2,并收集 CO,请从图 2(广口瓶内均为氢氧化钠溶液)中选择最合适的装置_(填序号)。,图 2)4实验室有一瓶标签残缺并且瓶盖没有完全密封的无色溶液(如下图),化学小组的同学经过询问老师后只知道是 NaCl、NaOH、Na 2CO3、NaHCO 3中的一种溶液,为确认原瓶中是何种溶质并判断其是否变质,化学小
7、组的同学进行了如下的探究活动:【进行猜想】猜想 I:原溶液的溶质是 NaCl;猜想 II:原溶液的溶质是 NaOH;猜想 III:原溶液的溶质是 Na2CO3;猜想 IV:原溶液的溶质是 NaHCO3。【查阅资料】常温下,有关物质的相关信息如下表:物质 NaCl NaOH Na2CO3 NaHCO3常温下的溶解度/g 36 109 21.5 9.64常温下稀溶液的 pH 7 13 11 9从物质的相关信息可知,原溶液的溶质一定不是 NaHCO3,因为_。【进行实验】(1)取少量样品,测得溶液的 pH7,则原溶液的溶质肯定不是_。(2)同学们另取样品又进行了如下实验,实验过程如下:生成白色沉淀
8、A 的化学方程式为_。通过实验可以判断样品无色溶液中含有的溶质有_。【获得结论】实验完成后,最终得到的结论:原瓶中的溶质是_,且已变质。52018安徽“蓝瓶子”实验是一个有趣的化学振荡实验:盛有氢氧化钠、亚甲蓝(C16H18N3SCl)、葡萄糖混合液的试管,经振荡、静置后溶液颜色会出现反复变化(如图 1)。某兴趣小组开展如下探究,回答下列问题。,图 1)(1)混合液中属于人类基本营养物质的有水和_。(2)小明对振荡实验后溶液变蓝的原因进行如下猜想:溶液中溶入 CO2;溶液中溶入 O2;溶液中溶入_(填化学式)。(3)小红利用图 2 装置,从 A 端吹入呼出的气体,混合液由无色变为蓝色,由此_(
9、填“能”或“不能”)得出猜想正确,原因是_。,图 2)(4)为探究猜想,利用图 2 装置设计实验方案:_。62018安顺氢化钙固体是登山运动员常用的能源提供剂。某探究小组的同学通过查阅资料得知:氢化钙(CaH 2)遇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和氢气。探究小组的同学把一定量的CaH2 加入 Na2CO3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和滤液,经检验滤渣的成分是碳酸钙。【提出问题】滤液中溶质的成分是什么?猜想一:NaOH;猜想二:NaOH、Ca(OH) 2猜想三:NaOH、Na 2CO3;5猜想四:NaOH、Na 2CO3、Ca(OH) 2。经过讨论,大家一致认为猜想四不合理,请用化学方程式说明原因:_。
10、【实验验证】实验 现象 结论(1)取少量滤液,向其中滴入少量碳酸钠溶液无明显现象 猜想_不成立(2)另取少量滤液,向其中加入足量稀盐酸_ 猜想三成立【反思与拓展】(1)写出氢化钙(CaH 2)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2)若向 NH4Cl 的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 CaH2,充分反应,产生的气体有氢气和_。(3)登山运动员携带 CaH2作为能源提供剂与携带氢气相比,其优点是_(写一条即可)。7过碳酸钠(化学式为 2Na2CO33H2O2)俗称固体双氧水,溶于水可看作是 Na2CO3溶液和 H2O2溶液混合。为了方便保存,过碳酸钠样品可能添加少量的 MgSO4和硅酸镁中的一种或两种作为稳定剂。已知
11、:双氧水可用于供氧、消毒和漂白;硅酸镁不溶于水。(1)过碳酸钠的用途不合理的是_。A鱼池供氧剂 B消毒剂C干燥剂 D漂白剂(2)取少量过碳酸钠样品于烧杯中,加入足量蒸馏水,有不溶于水的固体产生。判断样品中_(填“可能”或“一定”)有硅酸镁。(3)利用实验室限选试剂,设计实验确定该样品中是否添加少量的 MgSO4。限选试剂:稀盐酸、稀 H2SO4、BaCl 2溶液、蒸馏水、AgNO 3溶液。6实验操作 实验目的、预期现象或结论步骤 1:取少量样品于烧杯中,缓慢加入足量蒸馏水,充分搅拌,静置,过滤这样做是为了除去_步骤 2:取少量步骤 1 所得的滤液于试管中,加入_,振荡后静置现象:_步骤 3:取
12、少量步骤 2 所得的溶液于试管中,加入_,振荡后静置现象:_,说明样品中有 MgSO4现象:_,说明样品中没有 MgSO482018广安某实验小组在做“用澄清石灰水检验二氧化碳”的实验时,发现一个有趣的实验现象:试管中浑浊现象为何消失?实验小组的同学对此实验进行了下列探究活动:(1)根据已学知识,实验小组对 CO2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现象作出了合理的解释,其化学方程式为_。(2)【查阅资料】碳酸盐一般不溶于水。 如碳酸钙不溶于水。碳酸钙能与二氧化碳、水反应生成碳酸氢钙Ca(HCO 3)2,碳酸氢钙易溶于水。碳酸氢钙受热易分解,生成碳酸钙、二氧化碳、水。从物质组成角度分类,碳酸氢钙应属于_。A氧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8 _2019 学年 九年级 化学 下册 专题 复习 科学 探究 练习 新版 鲁教版 DOC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