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咸宁市2018届高三历史11月联考试卷(含解析).doc
《湖北省咸宁市2018届高三历史11月联考试卷(含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北省咸宁市2018届高三历史11月联考试卷(含解析).doc(17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 1 -咸宁市 2018 届高三重点高中 11 月联考历史试卷第 I 卷(选择题共 50 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25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计 50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 张岂之的中国历史先秦卷记载:前 707 年,周桓王罢免了郑庄公的王室卿士之职,郑便与周兵戎相见,战斗中郑军“射中王肩” 。这实质上A. 否认了嫡长子继承制的合法性B. 论证了商周时期宗法制的混乱C. 反映了春秋战国礼乐制度崩溃D. 承认了郑庄公社会地位的提升【答案】C【解析】题干中所记载的周桓王和郑庄公之间的关系是天子和诸侯之间的关系,根据题干所述的内容可知,郑庄公在挑战周桓
2、公的权威,故选 C;A 与题意无关,BD 的表述不是实质,故排除 ABD。点睛:这一题的解题关键是审题,因为问的是“实质” ,所以考生要根据题干所述的现象进行深入细致的思考,透过现象看本质,所以审题至关重要;另外还要注意理解“礼乐制度”的含义。2. 汉和帝永元十三年诏曰:“幽、并、凉州,户日率少,边役众剧,束修良吏,进仕路狭。抚接夷狄,以人为本。其令缘边郡,日十万以上,岁举孝廉一人;不满十万,二岁举一人;五万以下,三岁举一人。 ”这样做目的是A. 建立有效的人才选拔制度B. 提高官员的文化素质C. 打破贵族垄断选官的局面D. 缓和矛盾,稳定边疆【答案】D- 2 -点睛:这一题的解题关键是要读懂
3、题干中的信息,对于文言文阅读,有时不一定非要逐字去解释,而是从中找到跟所学知识相通的字句,这一题中的“幽、并、凉州” “进仕路狭” 、“其令缘边郡” “岁举孝廉”等即可得出这段材料是说,政府要在边境地区实行察举制,这样就可以把问题迎刃而解了。3. 余少祥中国古代巡视制度考略指出,汉代的刺史六条问事 、隋代的刺史巡察六条 、唐代巡察六条以及明代的出巡相见礼仪 、 奏请差点 、 巡历事例等,都是专门的巡察法规。这说明中国古代A. 重视巡视立法建设B. 巡察方法灵活多样C. 官员选拔条件严格D. 巡视程序非常复杂【答案】A【解析】题干中的刺史六条问事 、 刺史巡察六条 、 巡察六条 、 出巡相见礼仪
4、 、 奏请差点 、 巡历事例等都是关于巡察的法规,所以说明古代中国重视这方面的立法建设,故选 A;题干中的内容主要不是巡察方式和程序,故排除 BD;C 与题意无关,故排除。4. 朱子语类写道:“天得之(理)而为天,地得之(理)而为地,而凡生于天地间者,又各得之以为性其张之为三纲,其纪之为五常。 ”朱熹的主要目的是A. 主张君权神授B. 阐述宗教哲学C. 维护封建道德D. 规范人际关系【答案】C【解析】题干中朱熹的观点中的“其”就是“理” , “其张之为三纲,其纪之为五常”是说“理”就是三纲五常,所以可以推论出 C 就是正确答案;AB 与题干无关,D 不是主要目的,- 3 -故排除 ABD。5.
5、 宋朝是一个文化昌盛、科技发展的朝代,这主要得益于宋朝的文化和知识分子政策。为防止骄兵悍将的出现,宋朝统治者始终坚持文治,这推动了宋朝科技的发展。这说明A. 科技的发展推动了文化的繁荣B. 政府的治国策略影响科技发展C. 知识分子决定了科学技术发展D. 科技进步和文化发展相辅相成【答案】B【解析】 “宋朝统治者始终坚持文治,这推动了宋朝科技的发展”可以说明政府的政策对于科技发展有重大影响,故选 B;题干中“科技的发展”与“文化的繁荣”是同时发生的并列关系,故 AD 不符合题意;C 的说法表述绝对,且不符合史实,故排除。点睛:这个题的解题关键是两个:第一,要看选项表达是否符合史实,比如选项 C
6、就是一个错误表达;第二,要看选项中的逻辑关系是否和题干中的逻辑相符,比如 AD 的表达就与题干中的逻辑不一致;所以其中的 ACD 都要排除。6. 清人李渔在闲情偶寄中说:元杂剧“其句则采街谈巷议,即有时偶涉诗书,亦系耳根听熟之语,舌端调惯之文,虽出诗书,实与街谈巷议无别者” 。这说明元代杂剧A. 缺少精练的艺术特色B. 具有浓厚的生活化特征C. 实现了诗书的平民化D. 为民间艺术家所创作【答案】B【解析】 “采街谈巷议” 、 “系耳根听熟之语,舌端调惯之文” 、 “实与街谈巷议无别”这些信息可以说明元杂剧与诗书不同,更具有生活化的特征,故选 B;ACD 均与题意不符,故排除。7. 明朝规定入内
7、阁大学士者既有“格心之学” ,又有“济世之才” ,通过经筵日讲“格君心之非” ,引导皇帝的行为合乎“正道” 。据此可知,明代内阁A. 有助于规范君主执政B. 确保了中央的决策正确C. 受到了陆王心学操控D. 地位高于其他中央机构- 4 -【答案】A【解析】入内阁大学士者通过经筵日讲“格君心之非” ,引导皇帝的行为合乎“正道” ,实际上是说明代内阁具有教育功能,就是指内阁大学士对国家权力主体和核心之代表-皇帝的思想意识进行教育和培养。这一功能旨在使皇帝从大学士身上吸取思想之精髓而成为“尧舜之君” 。换言之,内阁的教育功能就是“辅导君德” ,故选 A。BC 不符合史实,D 与题意无关,故排除 BC
8、D。8. 1873 清廷礼崩乐坏元年指出, “1858 年天津条约签字之际,咸丰皇帝还念念不忘:一切跪拜礼节,悉遵中国制度,不得携带家眷 。他担心的是:一旦允许西方使节以西礼代替跪拜勤见,天子颜面尽失,将何以为天下共主?”这反映出清朝统治者A. 防范西方对华的经济侵略B. 尚未有近代国际意识C. 执行传统的抚夷外交政策D. 国家主权观念较淡薄【答案】B【解析】 “一旦允许西方使节以西礼代替跪拜勤见,天子颜面尽失”这说明当时咸丰皇帝的观念还是以“天朝上国”自居的,故 B 符合题意;题干所述是关于外交礼仪方面的,与经济侵略无关,故排除 A;CD 与题意不符,故排除。9. 汪朝光对某一事件这样评论道
9、:“历史似乎为近代中国的发展翻开了新的一页,但是,历史的进程却不似许多人当初的期望,中国的发展没能走上独立富强、民主自由之途,却开启了军阀争斗、武夫治国之径。 ”该事件A. 极大提高中国国际地位B. 动摇了列强在华统治根基C. 推动了中国近代化进程D. 开创农村包围城市之路【答案】C【解析】 “中国的发展没能走上独立富强、民主自由之途,却开启了军阀争斗、武夫治国之径”指的是辛亥革命失败之后,中国进入北洋军阀时代,故这里的事件应该是辛亥革命,结合所学可知,C 符合题意;ABD 都与辛亥革命无关,故排除。10. “为了在王权承认的合法性范围内偷运西学之果,康有为在变法的整个过程中不得不始终小心翼翼
10、地从奉天承运 圣人之作的传统象征系统内拾取古已有之的变化之道。- 5 -”由此可见A. 社会变革动力不足B. 洋务运动规模有限C. 暴力革命不可避免D. 儒家思想阻碍发展【答案】A11. 1919 年 5 月, 每周评论转载选录了晨报等报纸的 9 篇评论,集中批驳法律制裁的谬论,赞扬学生运动,指出学生风潮出于爱国心,光明磊落,青岛事件为全国人民所注目,学生运动得到各方舆论之同情。这些评论A. 给五四运动以有力支持B. 改变了五四运动的方向C. 掀起了全国罢工的风潮D. 揭露了外交失败的原因【答案】A【解析】 每周评论 “指出学生风潮出于爱国心,光明磊落,青岛事件为全国人民所注目,学生运动得到各
11、方舆论之同情” ,这本身是对学生们掀起五四运动的支持,也通过这一报刊宣传了五四运动中学生的爱国行动,唤起更多人的爱国心,故选 A;BCD 不能通过材料信息推断出来,故排除。12. 1923 年中共三大接受了共产国际的指示,通过了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的决定。这一决定A. 实现了各阶级的联合B. 加速了中国革命的步伐C. 避免了党派间的斗争D. 扭转了军阀割据的局面【答案】B- 6 -【解析】中共三大通过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的决定,意味着国共合作有了很大可能,所以会推动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的进一步发展,故选 B;中共三大的决定只是迈开了国共合作的第一步,并不能说实现了各阶级的联合,
12、故排除 A;CD 不符合史实,所以排除。13. 1951 年 12 月,毛泽东说:“政协是全国各民族、各民主阶级、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国外华侨和其他爱国民主人士的统一战线组织。 ”这表明A. 政协成为最高权力机关B. 多党合作得以实现C. 社会主义制度正式建立D. 政协职能发生转变【答案】D【解析】 “政协是全国各民族、各民主阶级、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国外华侨和其他爱国民主人士的统一战线组织”说明它是个统一战线组织,而新中国成立之前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代行全国人大职权的职能的,所以 1951 年毛泽东的说法表明政协由一个权力机关变为了一个统一战线组织,故选 D;AB 不符合史实,C
13、 与题意无关,故排除 ABC。点睛:1954 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结束了由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以共同纲领暂代国家宪法的过渡状态。这为加强国家的人民民主制度,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和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奠定了初步基础,是国家政治生活进一步民主化的重要标志。14. 1986 年,邓小平说:“设立许多公司,实际是官办机构,用公司的形式把放给下面的权又收了上来。机构多、人多,就找事情干,就抓住权不放,下边搞不活,企业没有积极性了。”材料旨在说明A. 集体经营管理的必要性B. 经济特区的示范作用C. 经济体制改革有待深化D. 市场经济的重要作用【答案】C【解析】 “用公司的
14、形式把放给下面的权又收了上来” 、 “抓住权不放,下边搞不活,企业没有积极性了”这些是经济体制改革开始后出现的问题,所以这意味着改革需要进一步深入,故选 C;ABD 不符合史实,故排除。15. 世界文明史在评论雅典文明时写道:“就个人总是被从属而言,他的从属是对于多- 7 -数人的统治。 ”雅典文明中最能说明这一观点的是A. 五百人议事会B. 公民大会C. 十将军委员会D. 陪审法庭【答案】B【解析】 “个人总是被从属” 、 “对于多数人的统治”说明个人权力出让给了集体,在雅典就是国家,代表国家的权力机构就是公民大会,故选 B;ACD 都不如 B 更能体现国家权力,故排除。点睛:雅典民主政治的
15、基本特点是人民主权和轮番而治,这一题中的“个人总是被从属”恰恰是体现人民主权的。在雅典,城邦的利益高于公民的个人利益,公民把城邦的利益看做是至高无上的。16. 全球通史中写道:1600 至 1763 年期间,西北欧强国荷兰、法国和英国赶上并超过了西、葡两国。这一发展对于整个世界具有首要意义。这里的“首要意义”是A. 确立了欧洲的霸主地位B. 推动了近代社会的转型C. 加速了资本的原始积累D. 打破了各地间的孤立状态【答案】B【解析】题干中说西北欧强国的发展对整个世界的首要意义是想说,西北欧国家推动世界走向新的发展阶段,根据史实可知,西北欧国家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启蒙运动兴起和发展、资产阶级代议制
16、确立,据此可知这些推动了欧洲社会的转型,故选 B;AC 不符合题意,D 不符合史实,故排除。17. 近代英国托利党贵族詹姆斯德雷克指出, “如果他们(内阁大臣)不提供建议,则应该为此辞职” 。他意在说明内阁大臣A. 受党派政治的影响大B. 必须具有责任意识C. 应实行集体负责原则D. 对国家政事有决策权【答案】B- 8 -【解析】 “他们(内阁大臣)不提供建议,则应该为此辞职”这说明内阁大臣必须要“提供建议” ,这也是内阁大臣的职责所在,故选 B;AC 与题意无关,D 与题干中的“提供建议”不一致,故排除 ACD。点睛:英国内阁制的原则有:产生方式上,下院多数党领袖为内阁首相;内阁成员由首相从
17、下院多数党议员中挑选任命。统治方式上,全体一致,集体负责制。去留方式上,当内阁失去下议院信任时,全体辞职或请求国王下令解散下院,重新进行大选。18. 美国 1787 年宪法规定:“各州不得缔结任何条约、结盟或组织邦联;不得对民用船只颁发捕押敌船及采取报复行动之特许证;不得铸造货币;不得发行纸币。 ”这一规定A. 约束了总统权力B. 限制外国移民进入C. 清除了奴隶制度D. 体现了联邦制原则【答案】D【解析】题干中美国 1787 年宪法规定的内容是对各州权力的限制方面的,这些限制各州的权力,恰恰就是联邦政府享有的权力,据此可知,这一规定体现的是联邦制原则,即中央政府享有很大的权力,但是各州也有一
18、定的自治权,故选 D;AB 与题意无关,C 不符合史实,故排除 ABC。19. 1789 年,英国人斯莱特逃过了英国出境监察,进入美国制造出了英国的阿克莱特纺织机;1793 年,罗得岛上建起了美国第一座装有阿克莱特纺织机的工厂。由此可知A. 欧洲社会动荡不堪B. 建立民主政体十分必要C. 英国限制人口迁移D. 工业革命得以扩展【答案】D【解析】1789 年,英国人斯莱特逃过了英国出境监察,最终使得英国的工业技术和组织形式传播到了美国,故选 D;AB 与题意无关,C 不是题目要表达的主旨,故排除 ABC。点睛:工业革命开始后,为了保持英国自身在技术上的优势,保持自己的大国地位,英国规定禁止机器出
19、口,这一禁令到 1825 年才取消。这个题干中的“英国人斯莱特逃过了英国出境监察” ,就是在禁令实行期间。20. 近代以来,科学家们发现,电子、质子、中子等微观粒子不仅具有粒子性,同时还具有- 9 -波动性,它们的运动很多情况下都不能用经典力学来说明。这说明A. 经典力学局限显现B. 宏观力学亟待发展C. 微观世界不可知性D. 量子力学基本建立【答案】A【解析】题干中的微观粒子的运动“很多情况下都不能用经典力学来说明” ,所以这意味着经典力学解决不了这些问题,故选 A;BD 均不符合题意,C 的说法本身错误,故排除 BCD。21. 罗斯福新政期间,美国修筑了近 1000 座飞机场、12000
20、多个运动场、800 多座校舍与医院。这些措施的目的是A. 扩展军力B. 发展教育C. 防止疫情D. 增加就业【答案】D【解析】近 1000 座飞机场、12000 多个运动场、800 多座校舍与医院的修建是罗斯福新政期间以工代赈的举措,故选 D;BC 都只是其中的间接目的,A 与材料无关,故选 ABC。点睛:罗斯福新政时期,大力推行“以工代赈” 。由政府出资兴建公共工程,为失业工人提供劳动机会。这一笔钱经过工人的口袋,通过不同渠道和消费,又回到了资本家手中,成为以政府投资刺激私人消费和个人投资的“引动水” 。具体来说就是兴办公共工程,既能增加就业,又能刺激消费和生产,稳定社会秩序。22. “农民
21、们宁愿在自己私人的土地上辛勤劳作,而不是政府为集体农庄生产的农产品制定的低价格出售他们的任何商品。因此,私人土地虽然只占总耕地面积的 3%到 500,却生产了25%到 30%的苏联农产品。 ”以上现象客观上反映了A. 余粮收集制的废除B. 新经济政策成效显著C. 斯大林模式的弊端D. 集体农庄自主权扩大【答案】C【解析】根据题干和所学知识可知,题干反映出农民对集体农庄生产的不满,这是斯大林模- 10 -式的弊端的体现,C 项正确。余粮收集制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内容,A 项错误。题干中当时农业实行集体农庄生产,是斯大林模式在农业上的表现,不符合新经济政策,B 项错误。私人土地仍然存在,说明还没有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湖北省 咸宁市 2018 届高三 历史 11 联考 试卷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