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考化学二轮复习专题11金属及其化合物(练)(含解析).doc
《2019年高考化学二轮复习专题11金属及其化合物(练)(含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年高考化学二轮复习专题11金属及其化合物(练)(含解析).doc(17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1专题 11 金属及其化合物1 【2018 江苏卷】下列有关物质性质与用途具有对应关系的是 ( )ANaHCO 3受热易分解,可用于制胃酸中和剂BSiO 2熔点高硬度大,可用于制光导纤维CAl 2O3是两性氧化物,可用作耐高温材料DCaO 能与水反应,可用作食品干燥剂【答案】D【解析】分析:A 项,NaHCO 3能与 HCl 反应,NaHCO 3用于制胃酸中和剂;B 项,SiO 2传导光的能力非常点睛:本题考查常见无机物的性质和用途,解题的关键是熟悉常见物质的重要性质,理解性质决定用途以及性质与用途之间的对应关系。体现“让学生学习真实、有用的化学”的课程理念。2 【2018 江苏卷】下列有关物
2、质性质的叙述一定不正确的是 ( )A向 FeCl2溶液中滴加 NH4SCN 溶液,溶液显红色BKAl(SO 4) 212H2O 溶于水可形成 Al(OH) 3胶体CNH 4Cl 与 Ca(OH)2混合加热可生成 NH3DCu 与 FeCl3溶液反应可生成 CuCl2【答案】A【解析】分析:A 项,NH 4SCN 用于检验 Fe3+;B 项,KAl(SO 4) 212H2O 溶于水电离出的 Al3+水解形成Al(OH) 3胶体;C 项,实验室可用 NH4Cl 和 Ca(OH) 2混合共热制 NH3;D 项,Cu 与 FeCl3溶液反应生成 CuCl2和 FeCl2。2详解:A 项,FeCl 2溶
3、液中含 Fe2+,NH 4SCN 用于检验 Fe3+,向 FeCl2溶液中滴加 NH4SCN 溶液,溶液不会显红色,A 项错误;B 项, KAl(SO 4) 212H2O 溶于水电离出的 Al3+水解形成 Al(OH) 3胶体,离子方程式为 Al3+3H2O Al(OH) 3(胶体)+3H +,B 项正确;C 项,实验室可用 NH4Cl 和 Ca(OH) 2混合共热制 NH3,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NH4Cl+Ca(OH) 2 CaCl2+2NH3+2H 2O,C 项正确;D 项,Cu 与FeCl3溶液反应生成 CuCl2和 FeCl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u+2FeCl3=CuCl2+2F
4、eCl2,D 项正确;答案选A。点睛:本题考查 Fe3+的检验、盐类的水解、实验室制氨气的原理、Cu 与 FeCl3的反应,熟练掌握典型物质的性质和化学反应是解题的关键。 络,关注元素化合物性质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5 【2016 年高考新课标卷】某白色粉末由两种物质组成,为鉴别其成分进行如下实验:取少量样品加入足量水仍有部分固体未溶解;再加入足量稀盐酸,有 气泡产生,固体全部溶解;取少量样品加入足量稀硫酸有气泡产生,振荡后仍有固体存在。该白色粉末可能为 ( )ANaHCO 3、Al(OH) 3 BAgCl、NaHCO 3 CNa 2SO3 、BaCO 3 DNa 2CO3、CuSO 4【答案
5、】C【解析】试题分析:ANaHCO 3、Al(OH) 3 中加入足量稀硫酸有气泡产生,生成硫酸钠、硫酸铝、二氧化碳和水,【考点定位】考查物质的推断和性质。【名师点睛】本题考查物质的推断和性质。该题既能检查学生元素化合物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又能检查学生灵活应用知识的能力,更能考查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难度较大,解答时应认真分析题干,找出明显条件和隐蔽条件。6 【2016 年高考上海卷】已知 NaOH+Al(OH)3NaAl(OH) 4。向集满 CO2的铝制易拉罐中加入过量 NaOH 浓溶液,立即封闭罐口,易拉罐渐渐凹瘪;再过一段时间,罐壁又重新凸起。上述实验过程中没有发生的离子反应是 ( )ACO
6、 2+2OHCO 32+H2O BAl 2O3+2OH+3 H2O2 Al(OH) 4 3C2 Al +2OH+6H2O2 Al(OH) 4 +3 H2 DAl 3+4 OHAl(OH) 4【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向集满 CO2的铝罐中加入过量氢氧化钠,首先 CO2与氢氧化钠反应,表现为铝罐变瘪,接着过量的氢氧化钠再与铝罐反应,因铝罐表面的氧化膜 Al2O3具有两性可溶解于氢氧化钠溶液,然后单质Al 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 H2,罐壁又重新凸起。故可发生 A、B、C 的反应。故选 D。【考点定位】考查铝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名师点睛】铝元素是自然界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人类对铝及其化合物的
7、应用量仅次于铁,因此铝及其化合物的性质、铝的冶炼是历次考试的主要考点之一。重点掌握 Al、Al 2O3、Al(OH) 3的性质及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有关 Al(OH)3两性的图像题和计算,由铝土矿冶炼金属铝的工业流程等。一般都具有一定难度,复习过程中要注意有关基础知识的积累和解题技巧、方法的总结。7 【2016 年高考江苏卷】下列有关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具有对应关系的是 ( )ASO 2具有氧化性,可用于漂白纸浆 BNH 4HCO3受热易分解,可用作氮肥CFe 2(SO4)3易溶于水,可用作净水剂 DAl 2O3熔点高,可用作耐高温材料【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A、SO 2用
8、于漂白纸浆是利用其漂白性,不是氧化性,二氧化硫与硫化氢反应生成 S 单质和水,【考点定位】本题主要是考查元素及其化合物性质和用途的判断【名师点晴】掌握常见物质的性质和用途是解答的关键,注意相关基础知识的积累。易错点是 A,注意理解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的多样性,例如二氧化硫通入下列溶液中的现象与其体现的性质可总结如下:溶液 石蕊试液加有酚酞的NaOH 溶液酸性 KMnO4溶液溴水 品红溶液氢硫酸(H2S 溶液)现象 变红 褪色 褪色 褪色 褪色 生成浅黄色沉淀4SO2的性质 溶于水显酸性 溶于水显酸性 还原性 还原性 漂白性 氧化性8 【2016 年高考江苏卷】根据侯氏制碱原理制备少量 NaHCO
9、3的实验,经过制取氨气、制取 NaHCO3、分离NaHCO3、干燥 NaHCO3四个步骤,下列图示装置和原理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A、氯化铵受热分解生成的氨气和氯化氢在试管口遇冷又生成氯化铵固体,不能用加热氯化铵固【考点定位】本题主要是考查化学实验基础知识,元素化合物的性质等判断【名师点晴】化学实验常用仪器的使用方法和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是进行化学实验的基础,对化学实验的考查离不开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解答时注意掌握氨气的制备原理、物质的分离与提纯化学实验等基本操作,掌握相关物质的 性质是解答的关键,易错选项是 B 和 D,注意洗气瓶的气体通入以及碳酸氢钠的不稳定性。
10、9 【2016 年高考上海卷】下列各组混合物,使用氢氧化钠溶液和盐酸两种试剂不能分离的是 ( )A氧化镁中混有氧化铝 B氯化铝溶液中混有氯化铁C氧化铁中混有二氧化硅 D氯化亚铁溶液中混有氯化铜【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AMgO 是碱性氧化物与 NaOH 不能反应,而 Al2O3是两性氧化物,可以与 NaOH 发生反应产生NaAlO2,过滤后洗涤,就得到纯净的 MgO,错误;B向溶液中加入过量的 NaOH 溶液,氯化铁变为5Fe(OH)3沉淀,氯化铝变为 NaAlO2,过滤,然后向溶液中加入适量的盐酸,当沉淀达到最大值中,过滤,得到 Al(OH)3,再分别向两种物质的沉淀中加入适量的盐酸溶解,
11、就得到氯化铝溶液,除去了杂质,错误;C二氧化硅是酸性氧化物,可以与 NaOH 发生反应,而氧化铁与 NaOH 不能发生反应。加入过量的 NaOH,然后过滤洗涤,就得到纯净的氧化铁,错误;D二者都可以与 NaOH 发生反应,当再向得到的沉淀中加入盐酸时,二者都溶解,不能分离、提纯二者,正确。【考点定位】考查常见物质的性质和分离方法。【名师点睛】把物质中混有的杂质除去而获得纯净物的过程叫提纯;将相互混在一起的不同物质彼此分开而得到相应组分的各纯净物的过程叫分离。物质的分离就是利用混合物中各物质的物理性质或化学性质的差异,将它们分离开来,所以这类题目的实质还是对物质性质的考查,只有熟练掌握了各物质的
12、性质,特别是“与众不同的个性” ,才能快速准确的判断和解答。本题中涉及到镁、铝、铁、铜、硅等元素的化合物,重点考查了氧化铝、氢氧化铝的两性。对于答案 A,虽然氧化镁和氧化铝都是金属氧化物,但根据氧化铝是两性氧化物的特点,可先用氢氧化钠溶液溶解将二者分开,过滤得氧化镁固体和偏铝酸钠溶液,往偏铝酸钠溶液中加入适量的盐酸可得氢氧化铝沉淀,过滤,将氢氧化铝加热可得氧化铝;对于答案 B ,先加入足量氢氧化钠溶液,过滤,得氢氧化铁和偏铝酸钠溶液,往偏铝酸钠溶液中加入适量的盐酸可得氢氧化铝,过滤,然后用盐酸分别溶解氢氧化铁和氢氧化铝,可得到氯化铝溶液和氯化铁溶液;对于答案 C,一个碱性氧化物,一个是酸性氧化
13、物,所以可先用氢氧化钠溶液溶解,过滤,得氧化铁固体和硅酸钠溶液,往硅酸钠溶液中加入盐酸,过滤,将所得沉淀加热即可得到二氧化硅。对于答案 D,由于氯化亚铁和氯化铜都只能和氢氧化钠反应,且得到的沉淀又都溶于盐酸,所以二者不能分离。 11【2018 新课标 2 卷】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制得和使用金属锌的国家,一种以闪锌矿(ZnS,含有 SiO2和少量 FeS、CdS、PbS 杂质)为原料制备金属锌的流程如图所示:相关金属离子 c0(Mn+)=0.1 molL-1形成氢氧化物沉淀的 pH 范围如下:金属离子 Fe3+ Fe2+ Zn2+ Cd2+开始沉淀的 pH 1.5 6.3 6.2 7.46沉淀完全的
14、 pH 2.8 8.3 8.2 9.4回答下列问题:(1)焙烧过程中主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2)滤渣 1 的主要成分除 SiO2外还有_;氧化除杂工序中 ZnO 的作用是_,若不通入氧气,其后果是_。(3)溶液中的 Cd2+可用锌粉除去,还原除杂工序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4)电解硫酸锌溶液制备单质锌时,阴极的电极反应式为_;沉积锌后的电解液可返回_工序继续使用。 【答案】 ZnS+ O2 ZnO+SO2 PbSO4 调节溶液的 pH 无法除去杂质 Fe2+ Zn+Cd2+ Zn2+Cd Zn2+2e Zn 溶浸【解析】分析:焙烧时硫元素转化为 SO2,然后用稀硫酸溶浸,生成硫酸锌、硫酸
15、亚铁和硫酸镉,二氧化硅点睛:无机工业流程题能够以真实的工业生产过程为背景,体现能力立意的命题为指导思想,能够综合考查学生各方面的基础知识及将已有知识灵活应用在生产实际中解决问题的能力。解决本类题目的关键7是分析流程中的每一步骤,可从以下几个方面了解流程:反应物是什么;发生了什么反应;该反应造成了什么后果,对制造产品有什么作用。即抓住一个关键点:一切反应或操作都是为获得产品而服务的。另外本题中呈现的内容展示了中华优秀科技成果对人类发展和社会进步的贡献,可以引导学生自觉传承我国科学文化,弘扬科学精神。12.【2018 江苏卷】以高硫铝土矿(主要成分为 Al2O3、Fe 2O3、SiO 2,少量 F
16、eS2和金属硫酸盐)为原料,生产氧化铝并获得 Fe3O4的部分工艺流程如下:(1)焙烧过程 均会产生 SO2,用 NaOH 溶液吸收过量 SO2的离子方程式为_。(2)添加 1%CaO 和不添加 CaO 的矿粉焙烧,其硫去除率随温度变化曲线如题 16 图所示。已知:多数金属硫酸盐的分解温度都高于 600 硫去除率=(1 )100%不添加 CaO 的矿粉在低于 500 焙烧时,去除的硫元素主要来源于_。700焙烧时,添加 1%CaO 的矿粉硫去除率比不添加 CaO 的矿粉硫去除率低,其主要原因是_。(3)向“过滤”得到的滤液中通入过量 CO2,铝元素存在的形式由_(填化学式)转化为_(填化学式)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9 年高 化学 二轮 复习 专题 11 金属 及其 化合物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