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专用)2020版高考生物新导学大一轮复习第八单元生物个体的稳态第24讲稳态与体温调节讲义(含解析)苏教版.docx
《(江苏专用)2020版高考生物新导学大一轮复习第八单元生物个体的稳态第24讲稳态与体温调节讲义(含解析)苏教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专用)2020版高考生物新导学大一轮复习第八单元生物个体的稳态第24讲稳态与体温调节讲义(含解析)苏教版.docx(19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1第 24 讲 稳态与体温调节考纲要求 1.稳态的生理意义(B)。2.体温调节(B)。考点一 人体细胞生活的环境及稳态1内环境(1)内环境的组成(2)内环境各成分间的关系(3)内环境的化学成分:血浆和组织液、淋巴相比,最大的区别是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4)内环境的理化性质细胞外液渗透压主要来源于 Na 和 Cl ,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含量有关。血浆的正常 pH 为 7.357.45,这与它含有 HCO 和 HPO 等离子有关。 3 24人体细胞外液的温度一般维持在 37左右。(5)内环境的作用: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特别提醒 与内环境有关的 3 组易混名词(1
2、)血液血浆血液包括血浆和血细胞。血浆是血液中的液体部分,属于体液中的细胞外液。(2)血红蛋白血浆蛋白血红蛋白存在于红细胞中,是红细胞内的重要成分。血浆蛋白存在于血浆中,是血浆的成分。(3)内环境体内液体内环境是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与外界相通的液体(如尿液、泪液、汗液、消化液等),不属于内环境。22稳态(1)概念:在正常情况下,人体通过调节作用协调各器官、系统的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2)实质:内环境中的各种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3)调节机制:需要各器官、系统协调一致的运行;有赖于反馈调节,其中以负反馈为主。(4)意义: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
3、条件。1有关内环境成分及相互关系的判断(1)人体内细胞外液构成了人体内环境( )(2)人体内细胞外液主要包括组织液、血液和淋巴( )(3)细胞外液存在于细胞外,约占到体液的 1/3( )(4)血细胞和心肌细胞所需的营养物质都是直接来自血浆( )(5)机体组织水肿时血浆和组织液中的水分仍可相互交换( )2关于人体细胞外液理化性质的判断(1)溶液渗透压的大小取决于单位体积溶液中溶质微粒的数目( )(2)组织液中的蛋白质浓度低于血浆中的蛋白质浓度( )(3)机体内环境 pH 的相对稳定主要靠 H2PO /HPO 维持( ) 4 24(4)人体剧烈运动时无氧呼吸所产生的乳酸使血浆 pH 明显降低( )
4、(5)血浆中的有些物质经毛细血管动脉端进入组织液,若淋巴管阻塞会引起下肢水肿( )下图表示人体中部分体液的关系图,据图分析:(1)图 1 中的甲、图 2 中的 A 和图 3 中的 a 分别代表什么?提示 组织液、血浆、淋巴。(2)说出根据单双箭头判断内环境成分的技巧。提示 单方向(箭头)Error!双方向(箭头)Error!(3)细胞外液中溶质含量最多的是蛋白质,为什么细胞外液渗透压的 90%来源于 Na 和Cl ?3提示 渗透压大小取决于单位体积溶液中溶质微粒数。蛋白质含量虽高,但蛋白质分子质量较 Na 与 Cl 大得多,数目远少于 Na 与 Cl 。1细胞通过内环境和外界进行物质交换2内环
5、境稳态的实例分析(1)血浆 pH 调节的过程(2)渗透压变化引起的组织水肿命题点一 内环境成分的判断1(2018海南,9)下列属于内环境的是( )A淋巴管内的液体 B输尿管内的液体C汗腺导管内的液体 D消化管内的液体答案 A解析 输尿管内的液体、汗腺导管内的液体、消化管内的液体均属于外界环境,内环境主要由组织液、血浆和淋巴组成,淋巴管内的液体为淋巴,属于内环境,A 项正确。2(2019徐州质检)发生在人体内环境中的生理过程是( )A肠脂肪酶催化脂肪分解4B神经递质在突触间隙被分解C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多肽DmRNA 经酶催化分解成核苷酸答案 B解析 肠脂肪酶催化脂肪分解发生在消化道内,氨基酸脱水
6、缩合形成多肽发生在细胞内,mRNA 经酶催化分解成核苷酸发生在细胞内,都不发生在内环境中,A、C、D 项不符合题意;神经递质在突触间隙被分解发生在突触间隙的组织液中,是发生在人体内环境的生理过程,B 项符合题意。科学思维 “四看法”排除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命题点二 细胞和外界物质交换图的分析3(2018盐城模拟)下图方框内为人体内某组织或器官的结构示意图,a、b、c 分别表示不同的体液,据图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多选)( )Ab 中渗透压大小主要与无机盐含量有关,与蛋白质含量无关Ba 渗回 b 和渗入 c 的量相差不大C若图示方框为肝脏,则饱饭后 b 中端比端葡萄糖含量低D若图示方框为胰岛组织
7、,则饱饭后 b 中端比端胰岛素含量高、葡萄糖含量低答案 CD解析 血浆渗透压主要与其中的无机盐和蛋白质含量有关,A 项错误;组织液 a 中大部分通过毛细血管静脉端回流到血浆 b,少部分透过毛细淋巴管壁形成淋巴 c,B 项错误;若图示方框为肝脏,则饱饭后血浆中的葡萄糖经端到组织液并进入肝细胞内合成肝糖原,所以端葡萄糖含量变低,C 项正确;若图示方框为胰岛组织,则饱饭后经消化吸收的大量血糖经端进入 a,刺激胰岛 B 细胞分泌胰岛素,胰岛素经图中端到血浆,所以端比端胰岛素含量高、但葡萄糖含量低,D 项正确。4如图是人体某组织结构示意图,分别表示人体内不同部位的液体。据图判断下5列说法正确的是( )A
8、内环境的稳态就是指中温度、渗透压及 pH 的相对稳定B中的水都来自C中的细胞呼吸的产物既可能影响内环境稳态,又可以参与体液调节D中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蛋白质含量有关答案 C解析 内环境稳态是指内环境的成分和理化性质的相对稳定,A 项错误;中的水来自和,B 项错误;中细胞呼吸的产物有二氧化碳,既可以使细胞外液 pH 值改变而影响内环境稳态,又可以通过刺激呼吸中枢参与体液调节,C 项正确;中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含量有关,D 项错误。命题点三 内环境稳态及调节机制的分析5下表为人体细胞外液和细胞内液的物质组成和含量的测定数据,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成分(mmol/L) Na K Ca2
9、 Mg2 Cl 有机酸 蛋白质 142 5.0 2.5 1.5 103.3 6.0 16.0 147 4.0 1.25 1.0 114.0 7.5 1.0 10 140 2.5 10.35 25 47A.属于血浆,其渗透压大小主要与血浆中无机盐及蛋白质的含量有关B属于组织液或淋巴,的蛋白质含量减少将导致增多C属于细胞内液,因为其含有较多的蛋白质、K 等D由于多种因素的调控,人体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是稳定不变的答案 D解析 Na 主要存在于细胞外液中,K 主要存在于细胞内液中。血浆中蛋白质含量比组织液和淋巴中蛋白质含量高很多。因此可以判断和属于细胞外液,中蛋白质含量较高,属于血浆,属于组织液或淋巴
10、。中含有较多的 K ,并且含有较多蛋白质,因此属于细胞内液。由于多种因素的调控,人体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处于动态平衡状态,而不是稳定不变。6下列关于内环境稳态的叙述,最确切的是( )A稳态是指机体内环境组成成分相对稳定的状态6B稳态是指机体内温度、酸碱度、渗透压相对稳定的状态C稳态是指机体内环境组成成分及理化性质的动态平衡D机体内环境稳态保证了机体细胞能够在各种恶劣条件下正常代谢答案 C解析 内环境的稳态是内环境成分和理化性质相对稳定的状态,既包括内环境组成成分的相对稳定,也包括理化性质的相对稳定,故 A、B 错误,C 正确;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有一定限度,当环境变化超过内环境的调节限度时,内环境的
11、稳态就会被破坏,机体的代谢就不能正常进行,故 D 错误。考点二 体温调节1人体的产热和散热(1)人体热量的来源主要是细胞中有机物的氧化放能,产热的主要器官是肝脏和骨骼肌。(2)人体的散热主要是通过汗液的蒸发、皮肤内毛细血管的散热,其次还有呼气、排尿和排便等,散热的主要器官是皮肤。2体温调节的结构名称 位置体温调节中枢 下丘脑体温感觉中枢 大脑皮层温度感受器 皮肤、黏膜和内脏器官3.体温的调节过程(1)炎热环境下的体温调节(完善如下图解)(2)寒冷环境下的体温调节(完善如下图解)7(1)寒冷环境中肾上腺素分泌量增加,将引起骨骼肌不自主战栗( )(2)在寒冷环境中,由于产热量大于散热量,所以体温不
12、会降低( )(3)炎热环境中,机体可通过减少产热甚至不产热来降低机体的体温( )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字母表示的分别是什么激素?提示 a 是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b 是促甲状腺激素,c 是甲状腺激素。(2)在体温调节过程中,与激素 c 具有协同作用的激素是什么?提示 肾上腺素。(3)在寒冷环境中,皮肤会发生怎样的变化?提示 汗腺分泌减弱、毛细血管收缩、立毛肌收缩等。(4)体温调节是在什么调节机制下进行的?体温调节的能力是不是无限的?提示 都是在神经体液调节下进行的;调节能力都是有限的。命题点一 体温平衡及调节过程分析1(2018海安二模)下表表示人的几种组织、器官在安静和运动情况下的
13、产热百分率,从表中数据不能推导出的结论是( )组织、器官 产热量所占百分率(%)8安静状态 劳动或运动脑 16 1内脏 56 8骨骼肌 18 90A.安静状态下还有其他组织器官参与产热B运动时的产热量比安静时多 8%C安静状态下产热主要来自内脏D运动时产热主要来自骨骼肌答案 B解析 据表格数据可知,安静状态下脑、内脏、骨骼肌的产热量的百分率之和为16%56%18%90%,小于 100%,说明还有其他组织、器官参与产热,A 项正确;表中只是给出了两种状态下部分组织器官产热量所占的百分率,没有给出两种状态下的总产热量,因此无法比较两种状态下产热量的大小,B 项错误;据表格数据分析可知,安静状态下内
14、脏器官的产热量最多,内脏是主要的产热器官,C 项正确;根据表格数据分析可知,劳动或运动状态下骨骼肌的产热量最高,是主要的产热器官,D 项正确。2下图是健康人从温暖环境进入寒冷环境时的体温调节模型,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体温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B图中过程属于神经体液调节C “X”代表的主要生理变化是细胞呼吸增强D最初的一段时间内,人体产热速率明显大于散热速率答案 D解析 体温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A 项正确;图中过程需要神经调节和相关激素的参与,属于神经体液调节,B 项正确;甲状腺激素能提高细胞的代谢水平,增加产热量,因此“X”代表的主要生理变化是细胞呼吸增强,C 项正确;当人从温暖环境中突然进
15、入寒冷环境的初期,人体会迅速散热,而由于体温调节特别是体液调节过程需要一段时间,所以进入寒冷环境初期,人体的产热速率小于散热速率,若人体的产热速率明显大于散热速率,该个体的体温会上升甚至发热,D 项错误。社会责任 “发烧”与体温调节(1)“发烧”本身不是疾病,而是一种症状。它是体内抵抗感染的机制之一,甚至可能有它9的用途:缩短疾病时间、增强抗生素的效果、使感染较不具传染性。(2)发烧过程中(体温持续升高),体内产热量大于散热量;退烧过程中(体温持续下降),体内散热量大于产热量。但只要体温恒定,不论是否发烧,产热量都等于散热量。(3)高烧不退的病人不应加盖棉被。因为高烧不退,体温调节功能暂时丧失
16、,加盖棉被不但不会排汗,反而影响了热量的散失。命题点二 体温调节的相关曲线分析3为研究不同温度条件对皮肤及口腔温度的影响,某人在能迅速改变温度的房间内做了相关的实验,测量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从图中可以看出,口腔温度基本不变,能保证酶催化所需的适宜温度B在 50100 分钟,体内甲状腺激素含量增加C第 100 分钟时,为了减少热量散失,所以皮肤不再散热D整个体温调节过程属于神经体液调节答案 C解析 由坐标曲线可以看出:口腔温度能保持相对稳定,保证酶催化所需的适宜温度,A项正确;当室温降低时(50100 分钟),体内甲状腺激素含量增加,产热增加,B 项正确;第 100 分钟时,由
17、于皮肤温度仍高于外界室温,所以皮肤仍散热,C 项错误;整个体温调节过程属于神经体液调节,D 项正确。4下图为人体体温调节的曲线图,请据图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人体热量的来源主要是细胞中有机物的氧化放能B时间 t1 t2,散热量增加产热量也增加C时间 t2 t3,散热量减少是体温调节的结果D时间 t3以后,产热量小于散热量答案 D解析 细胞中有机物的氧化分解释放出大量的能量,其中一部分以热能形式散失,来维持体温恒定;人体体温恒定,正常情况下产热量等于散热量;时间 t3后产热量也等于散热量,D 错误。10命题点三 体温调节的实验探究5(2017全国,30)将室温(25)饲养的某种体温为 3
18、7的哺乳动物(动物甲)随机分为两组,一组放入 41环境中 1h(实验组),另一组仍置于室温环境中(对照组)。期间连续观察并记录这两组动物的相关行为。结果:实验初期,实验组动物的静卧行为明显减少,焦虑不安行为明显增加,回答下列问题:(1)实验中,实验组动物皮肤的毛细血管会,汗液分泌会,从而起到调节体温的作用。(2)实验组动物出现焦虑不安行为时,其肾上腺髓质分泌的激素会。(3)本实验中设置对照组的目的是。(4)若将室温饲养的动物甲置于 0的环境中,该动物会冷得发抖,耗氧量会,分解代谢会。答案 (1)舒张 增加 (2)增加 (3)作为空白对照,用以分析实验组由于温度改变引起动物行为的变化(或排除 4
19、1以外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以保证本实验的结果是由 41引起的) (4)增加 加快(或增强)解析 (1)实验动物处于 41的高温环境中,此时主要通过增加散热来维持体温相对稳定,而增加散热的主要途径有皮肤的毛细血管舒张,血流量增加;汗液分泌增加。(2)实验组动物出现焦虑不安行为时,其肾上腺髓质分泌的激素会增加。(3)室温是动物甲正常的温度环境,相当于不做温度处理,室温下动物与 41环境中动物进行对照。(4)若将室温饲养的动物甲置于 0的环境中,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分泌增加,促进新陈代谢,加速物质分解过程,因此耗氧量会增加,分解代谢会加快。矫正易错 强记长句1内环境稳态应澄清的两个误区(1)内环境
20、达到稳态时,人未必不得病(如遗传病患者、植物人等)(2)内环境稳态遭到破坏时,代谢速率未必下降(有可能导致代谢速率上升)。2寒冷环境中比炎热环境中散热更快、更多。寒冷环境中机体代谢旺盛,产热增加,散热也增加,以维持体温的恒定。3无论是在炎热条件下还是在寒冷条件下,体温只要维持稳定,则产热量一定等于散热量。4体温调节能力是有限的,当环境温度的改变超出了机体的调节能力,则体温会发生明显的改变。111.营养不良导致组织水肿的原因是:蛋白质摄入不足,血浆蛋白减少,血浆的渗透压下降,组织液渗透压相对升高,导致组织水肿。2人在寒冷环境中经常会打“寒战” ,请写出其反射过程:皮肤的冷觉感受器传入神经下丘脑体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江苏 专用 2020 高考 生物 新导学大 一轮 复习 第八 单元 个体 稳态 24 体温 调节 讲义 解析 苏教版 DOCX

链接地址:http://www.mydoc123.com/p-11224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