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临安市昌化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模拟试题(含解析).doc
《浙江省临安市昌化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模拟试题(含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省临安市昌化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模拟试题(含解析).doc(21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 1 -2018 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模拟考试高一历史试题卷一、选择题(30 题,每题 2分,共 60分)1.据史记载:“伯夷、叔齐,孤竹君之二子也。父欲立叔齐,及父卒,叔齐让伯夷。伯夷曰:父命也。 遂逃去。叔齐亦不肯立而逃之。 ”针对材料中所反映的问题而确立的制度是A. 分封制B. 宗法制C. 礼乐制D. 井田制【答案】B【解析】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宗法制的相关知识。材料反映的是此时没有形成固定的王位继承原则。选项中只有 B涉及到了继承原则,它强调嫡长子继承制,以此来巩固统治集团内部的团结。A、C、D 与王位继承无关,故本题选 B。2.左图到右图的变化,反映的本质问题是A. 中央集权加强B.
2、 中央官制简化C. 君主专制强化D. 行政效率提高【答案】C【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图 4反映的是唐代的三省六部制,图 5反映的是明朝“废丞相权分六” ,这反映的实质是专制皇权的强化,故 C项正确;材料未涉及中央和地方的关系,故 A项错误;- 2 -中央官制的简化是本题反映的现象,不是实质,故 B项错误;行政效率的提高,是结果不是实质,故 D项错误。3.历史是在一定的空间、时间中发展的,又与一定的政治关系相联系,请结合下图,判断下列选项中依次符合图中的是A. 鸦片战争南京条约B. 第二次鸦片战争辛丑条约C.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辛丑条约D. 甲午战争马关条约【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考查鸦片
3、战争及南京条约 。依据材料“英军入侵” 、 “城下之盟” 、 “香港回归”等信息结合所学可知“英军入侵”指的是鸦片战争,与“城下之盟” 、 “香港回归”有关的是在南京签订的割占中国香港岛的南京条约 ,因此 A选项正确。B 选项错误,第二次鸦片战争为英法联军入侵,签订了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 ,不是英军入侵和辛丑条约 ,与材料内容不符;C 选项错误,八国联军侵华、 辛丑条约签订与“英军入侵” 、 “香港回归”等材料信息无关;D 选项错误,甲午战争是日本侵华不是英国侵华, 马关条约也与“香港回归”无关。故正确答案为 A选项。4.中国近代史上,爱国军民面对列强侵略不屈不挠、顽强抗争。下列人物组合与方框中
4、材料描述顺序完全吻合的是甲?他率领“致远”舰英勇抗敌,壮烈牺牲。乙?他指挥中国军队,在枣宜堵截日军,英勇殉国,被称为军人的楷模。丙?他在台湾率领抗日义军,振臂高呼:“大丈夫为国捐躯,死而无撼!”A. 林永升、张自忠、邓世昌- 3 -B. 邓世昌、张自忠、徐骧、C. 邓世昌、吉鸿昌、刘永福D. 徐骧、邓世昌、林永升【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近代中国反侵略斗争的史实。结合所学可知,黄海海战中,率领“致远”舰英勇抗敌,壮烈牺牲的是邓世昌。枣宜会战中,指挥中国军队,在枣宜堵截日军,英勇殉国,被称为军人的楷模的是张自忠。反割台斗争中,在台湾率领抗日义军,振臂高呼:“大丈夫为国捐躯,死而无撼!”的
5、是徐骧,因此 B选项正确。A 选项错误,黄海海战时林永升是北洋舰队“经远”舰管带,不符合“甲”人物的特征;C 选项错误,1933 年 5月共产党员吉鸿昌联合国民党爱国将领冯玉祥组织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与日军作战,不符合“乙”人物的特征,反割台斗争中,刘永福率领黑旗军与徐骧等人领导的义军并肩作战,抗击日本侵略者,不符合“丙”人物的特征;结合上述分析可知,D 选项错误。故正确答案为 B选项。5.九一八事变爆发后,中国共产党立即发表宣言号召A. 以民族革命战争,驱逐日本帝国主义出中国B. 停止内战,一致抗日C. 发动全面的全民族的抗战D. 停止内战,联共抗日,实现国共合作【答案】A【解析】根据所学
6、,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后,中共通电全国号召以民族革命战争,驱逐日本帝国主义出中国,故 A正确;B 项是 1935年中共“八一宣言”中提出的;C 项是抗战爆发后,1937 年秋中共在洛川会议提出实行全民族的抗战,即人民战争路线;D 项是 1936年底西安事变和平解决中提出的。 点睛: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军民就掀起了局部的抗日斗争,东北未撤走的爱国军人与广大人民组织义勇军进行抗战,中共在东北组织了东北抗联联军,成为东北地区抗日的最主要力量,全国人民也掀起了抗日救亡运动,中共在 1935年提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方针后,推动抗日救亡运动走向高潮,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6.
7、“辛亥革命、国民革命、解放战争分别推翻了清政府、北洋军阀政府、国民党政府,这三- 4 -次历史事件推动着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进程” 。关于这三个历史事件的表述中,正确的是A. 领导阶级相同B. 革命任务相同C. 指导思想相同D. 革命对象相同【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解放战争。辛亥革命、国民革命、解放战争都属于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故B项正确;辛亥革命的领导阶级是资产阶级,国民革命是革命统一战线领导的,解放战争是共产党领导的,A 错误;领导阶级不同,指导思想也不相同,C 错误;辛亥革命的革命对象主要是清王朝,国民革命的革命对象是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解放战争主要是反对美国支持的国民党反动派,D
8、 错误。7.“山东亡,是中国亡矣” “我同胞有不忍于奴隶牛马之痛苦,亟欲奔救之者乎!则开国民大会、露天演说、通电坚持,为今日之要著” 。与此相关的事件是A. 五四运动B. 辛亥革命C. 国民革命D. 抗日战争【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考查五四运动。依据材料“山东亡,是中国亡矣” 、 “开国民大会、露天演说、通电坚持”结合所学可知,1919 年,中国在巴黎和会上外交失败,帝国主义操纵会议将德国侵占山东的一切权益转交给日本。消息传回国内,举国震惊,五四运动由此爆发。材料反映的就是五四运动中爱国人士奔走呼号的情景。因此 A选项正确。B、C、D 选项与“山东亡,是中国亡矣”等材料信息无关,错误。故
9、正确答案为 A选项。8.“将他们轰下了台,这样重大的决定,不是经共产国际提出,而是由中国共产党自己做出,在党的历史上是第一次。 ”材料中的第一次指的是A. 遵义会议B. 八七会议C. 南昌起义- 5 -D. 秋收起义【答案】A【解析】材料中的“第一次”指的是遵义会议。1935 年,在长征途中召开的遵义会议,结束了“左”倾错误在中央的统治,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这次会议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解决自己的路线、方针政策的会议.在极端危险的时刻,挽救了党和红军.是中国共产党历
10、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达到成熟,故排除 BCD,选 A。9.周恩来曾经说过:“在我国,汉族人口多,占的地方少,少数民族人口少,占的地方大,悬殊很大;在苏联,俄罗斯民族人口多,但占的地方也大。中国如果采取联邦制,就会在各民族间增加界墙,增加民族纠纷很多人就要搬家,这对各民族的团结和发展都很不利。”周恩来是在分析A. 中国不实行苏联式联邦制的原因B. 中苏人口与所占地区比例的对比C. 中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原因D. 中苏两国民族众多、民族矛盾复杂的情况【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根据材料信息“在我国,汉族人口多,占的地方少,少数民族人口少,占的地方大,悬殊很大” 、 “中
11、国如果采取联邦制,这对各民族的团结和发展都很不利”等,材料主旨揭示的正是新中国采取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现实性考虑,即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原因。ABD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 C。考点:现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与祖国统一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概况及认识10.法制日报在谈到某部宪法修改时说:把“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一章置于“国家机构”一章之前,意在表明国家权力来源于人民的委托和授予。称之为中国在新时期治国安邦总章程。这部宪法应该是A. 共同纲领B. 1954年宪法C. 1982宪法- 6 -D. 1999年宪法【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能力。首先根据材料,我们知道这个时期是中国的“
12、新时期” ,所以应该是文革之后,因此排除了 A、B 选项。修改宪法最重要的一次就是1982年,对宪法作出一个全面性的整改,而且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D 选项时间过晚,因此本题选择 C选项。考点: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改革开放以来民主与法制的建设1982 年宪法【名师点睛】1982 年 12月 4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四部宪法(现行宪法)在第五届全国人大第五次会议上正式通过并颁布。第四部宪法继承和发展了 1954年宪法的基本原则,总结了中国社会主义发展的经验,并吸收了国际经验,是一部有中国特色、适应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根本大法。它明确规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政治制度、经济制度、公民的权利
13、和义务、国家机构的设置和职责范围、今后国家的根本任务等。其根本特点是,规定了我国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确定了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的基本方针。它规定,全国各族人民和一切组织,都必须以宪法为根本的活动准则,任何组织或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这部宪法分为序言,总纲,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机构,国旗、国徽、首都五个部分。11.2015年 11月 7日,海峡两岸领导人习近平、马英九在新加坡会面,这是 1949年以来两岸领导人的首次会面,两岸领导人就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交换意见时,都提到了“九二共识” 。当年汪辜会谈达成的“九二共识”的主要内容是A. 明确“和平统一”的方针B. 承认“一个
14、中国”的原则C. 提出“一国两制”的主张D. 提出“三通”的目标【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九二共识 199”是用于概括台湾海峡两岸在 1992年香港会谈中就“一个中国”问题及其内涵进行讨论所形成之见解及体认的名词.其核心内容与精神是“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故选 B。1979 年告台湾同胞书首次提出明确“和平统一”的方针,排除 A;邓小平- 7 -提出“一国两制”的主张,排除 C;979 年告台湾同胞书提出“三通”的目标。故选 B。考点: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一国两制的构想与实践九二共识12.菲律宾前外长卡洛斯罗慕洛在谈到万隆会议时说:“周恩来是我去时候的敌人,回来时候的朋友
15、。 ”其依据是因为周恩来主张A. 和平共处不称霸B. 求同存异谋发展C. 加强团结不结盟D. 区域互利求合作【答案】B【解析】本题关键词为“菲律宾” “去时候的敌人” “回来时候的朋友” ,可见中国当时与第三世界国家先有矛盾后化解,只有万隆会议符合要求。万隆会议上初期与会国存在严重分歧,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加强了与亚非国家的友好关系。ACD 不符合题意,故选 B。13.下图是 1971年 7月周恩来会见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基辛格的著名照片。此次会谈双方讨论的主要问题有邀请中国参加日内瓦会议尼克松访华的具体日期及准备工作就中美双方关心的问题进行交谈商讨中美建交公报的具体内容A. B
16、. C. D. 【答案】B- 8 -【解析】基辛格访华是为美国总统尼克松访问中国作准备,此次会谈双方讨论的主要问题有尼克松访华的具体日期及准备工作以及中美双方关心的其他问题。故答案为 B项。中国参加日内瓦会议是在 1954年, 中美建交公报的发表是在 1978年,说法错误,排除含有或的ACD项。点睛:本题属于组合式选择题,常见解题方法有肯定法、排除法、求同存异法等。肯定法即凭借对一些基础知识的牢固掌握,直接作答。排除法即找出一项或两项不符合题目要求的题肢,排除它,逐步缩小范围,最后留下正确选项。求同存异法即将备选项中相同的题肢放在一边不管,而将所剩余相异的题肢加以比较辨析,从而根据题干的要求得
17、出正确答案。14.上海合作组织是一种新型的区域合作模式,其特征有大小国家共同倡导安全先行互利协作各领域全面合作A. B. C. D. 【答案】A【解析】2001年成立的上海合作组织提供了以中俄两国始创的结伴而不结盟为核心的国家关系,提供了以大小国家共同倡导、安全先行、互利协作的新型的区域合作模式,所以 A选项是正确的。“各领域全面合作”表述太绝对。故排除 BCD。所以 A选项是正确的。15.“(雅典)发生了显贵阶层与大众之间长时间的派别之争。要是他们未能交纳地租,他们本人及其孩子就会被掳去,并且,所有的借贷均是以人身为担保。 ”为解决这一问题,梭伦采取的措施是A. 发展工商业B. 财产等级制度
18、C. 实施解负令D. 设立陪审法庭- 9 -【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梭伦改革的内容。依据材料可知,这反映的是债务奴隶的现象。结合相关所学可知,梭伦改革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颁布了“解负令” 。这一法令规定废除所有债务,禁止借贷以人身作抵押;由于欠债而卖身为奴的公民,一律释放;因欠债而被卖到外邦作奴隶的公民,由城邦拨款赎回。因此 C选项正确。发展工商业、财产等级制度、设立陪审法庭都不能解决债务奴隶的问题,A、B、D 选项错误。故正确答案为 C选项。16.“据俄新社 2015年 11月 23日消息,英国首相戴维卡梅伦将向议会提议,批准英国参与在叙利亚打击伊斯兰国恐怖组织的行动。 ”该提议能否
19、通过取决于A. 议会对提议的支持率B. 国王对提议的态度C. 民众对议会的满意度D. 国王对首相支持度【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相关内容。考查学生获取知识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以首相为首的内阁对议会负责,议会由行政监督权,故 A项正确。在现在的英国,国王统而不治,没有实权,故 B项排除;首相对议会负责,而不是民众,故 C项排除;国王是虚君,故 D项排除。考点:西方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英国君主立宪制特征17.王希在原则与妥协中指出,美国宪法是美国建国初期多元利益集团谈判和妥协的结果,宪法所创立的也是一个利益群体之间相互“谈判”和妥协的政治机制。下
20、列表述不能证明这一观点的是A. 中央和地方的妥协创立了联邦制B. 国会和法院的妥协创立了总统制C. 大小州妥协规定了参众两院名额D. 南北方妥协给予黑人部分的权利【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为逆向选择题,考查美国 1787年宪法。依据材料“宪法所创立的也是一个利- 10 -益群体之间相互谈判和妥协的政治机制”结合所学可知,美国 1787年宪法规定实行联邦制的国家结构形式,在加强中央权力的同时,各州还保留了一定程度的自治权,这体现了中央和地方的妥协,因此 A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美国 1787年宪法确定的中央权力机构体现了三权分立原则,立法、行政、司法相互制约和平衡,总统制并非国会和法院妥协的
21、产物,因此 B选项错误,符合题意;美国宪法规定国会由参议院和众议院构成,参议员无论州大小,每州两名,照顾了小州的利益,众议员根据各州人口比例选出,照顾了大州的利益,这体现了大小州的妥协,因此 C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关于奴隶人口计算问题。南方蓄奴州提出,在众议员的选举上,奴隶按一般人口计算,而在联邦征税时则不按一般人口计算。北方自然反对这样完全有利于南方的的提议。最后妥协办法是 5个奴隶按 3个自由人计算,在众议员名额和征税上同等对待。这体现了南北方的妥协。因此 D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故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为 B选项。18.有一种理论被誉为“沐浴全世界工人的阳光” ,其诞生的标志是A. 共产主
22、义者同盟的成立B. 共产党宣言的发表C. 布尔什维克党的建立D. 四月提纲的发表【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依据材料可知,该理论被誉为“沐浴全世界工人的阳光” ,结合所学可知,这一理论是马克思主义,1848 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使工人运动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促进了国际工人运动的发展,开创了无产阶级革命新时代,因此 B选项正确。共产主义同盟、布尔什维克党属于组织,不是理论四月提纲只适用于俄国,不符合题干“全世界”的范畴,A、C、D 选项错误。故正确答案为 B选项。19. “既实现美国人道主义动机,又满足自己的经济需求,同时也削弱了欧洲人倒向苏联的趋势
23、” 。当代史家帕尔默和这段话,比较恰当地评价了( )A. 罗斯福新政 B. 关贸总协定C. 马歇尔计划 D. 欧洲共同体【答案】C【解析】- 11 -试题分析:与材料中“削弱了欧洲人倒向苏联的趋势”不符,故 A项错误;关贸总协定的宗旨是降低关税,减少贸易壁垒,在实施互惠和非歧视的基础上实现国际贸易自由化,推动了战后世界经济的发展,与材料中“削弱了欧洲人倒向苏联的趋势”不符,故 B项错误;为了帮助西欧恢复经济,美国开始实施国务卿马歇尔提出的对欧洲经济援助计划,以扶持和控制西欧国家,与材料中“既实现美国人道主义动机,又满足自己的经济需求,同时也削弱了欧洲人倒向苏联的趋势”相符,故 C项正确;196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浙江省 临安市 中学 2018 _2019 年高 历史上 学期 期末 模拟 试题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