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长郡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模块检测试卷(含解析).doc
《湖南省长郡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模块检测试卷(含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南省长郡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模块检测试卷(含解析).doc(8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12018-2019 学年湖南省长郡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模块检测历 史(文)注 意 事 项 :1 答 题 前 , 先 将 自 己 的 姓 名 、 准 考 证 号 填 写 在 试 题 卷 和 答 题 卡 上 , 并 将 准 考 证 号 条 形 码粘 贴 在 答 题 卡 上 的 指 定 位 置 。2 选 择 题 的 作 答 : 每 小 题 选 出 答 案 后 , 用 2B 铅 笔 把 答 题 卡 上 对 应 题 目 的 答 案 标 号 涂 黑 ,写 在 试 题 卷 、 草 稿 纸 和 答 题 卡 上 的 非 答 题 区 域 均 无 效 。3 非 选 择 题 的 作 答 : 用 签 字 笔 直 接
2、答 在 答 题 卡 上 对 应 的 答 题 区 域 内 。 写 在 试 题 卷 、 草 稿纸 和 答 题 卡 上 的 非 答 题 区 域 均 无 效 。4 考 试 结 束 后 , 请 将 本 试 题 卷 和 答 题 卡 一 并 上 交 。第 I 卷(选择题)评卷人得分 一、单选题1北宋王辟之渑水燕谈录记载:“赡(人名)初造墨,遇异人传和胶法。赡死,婿董仲渊因其法而加胶,墨尤坚致,恨其即死,流传不多也。”清代施闰章蝼斋杂记记叙:“(宋)有舒翁工为玩具,翁之女尤善,号日舒娇,其炉瓷诸色,几与哥窑等价相传陶工作器人窑,变成玉。工惧事闻于上,封穴逃之饶。”上述两则记述反映的共同问题是两宋时期民间手工业
3、( )A开始超越官营手工业B技术传承具有封闭性C受官府压制,发展艰难D主要生产日常生活用品2有学者研究材料发现:宋代的商税率大致为 3%,国家权力对商业的征税力度,比农业要低得多;清代商人出现亏损时,统治者常常要“优商”“恤商”。与之相比,统治者很少在农家收成下降时优恤农民。这表明( )A古代统治者改变了重农抑商政策B商人地位逐渐超过其他社会阶层C宋以后国家商业税收超过农业税D古代对商业采取的政策较为灵活3“李斯受荀卿之学,佐成秦治。秦之法治实備家一派学说之所附系。中庸之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为儒家理想之制度。汉承秦业,其官制法律亦袭用前朝。儒家周官之学说悉入法典。夫政治社会一切公私行动莫不
4、与法典相关,而法典为儒家学说具体之实现,故两千年来华夏民族所受儒家学说之影响最巨者,实在制度法律公私生活之方面。”材料主要表明儒学( )A强调大一统和以法治国B有利于维护封建统治C是传统社会的精神支柱D通过法典化、制度化得到普及4孟子曰:“养心莫善于寡欲。其为人也寡欲,虽有不存焉者,寡矣;其为人也多欲,虽有存焉者,寡矣。”理学创始人周教颐说:“子谓养心不止于寡焉而存耳,量寡焉以至于无。无则诚立明通。诚立,贤也;明通,圣也。”下列相关评述,不正确的是( )A理学与传统儒学在维护社会伦常方面一致B理学教人“学作圣贤”C传统儒学教人“学做人”,教人“寡欲”D传统備学与理学都探究世界的本原5黄宗羲在明
5、夷待访录学校篇中写道:“民问吉凶,一依朱子家礼行事。庶民未必通谙其丧服之制度衣冠之式、官室之制,在市肆工艺者,学官定而付之;离城聚落,蒙师(私塾教师)相礼以革习俗。这表明他寄望学校能够( )A评议国政是非B宣扬理学道统C培养科技人才D引导地方风俗6以天文历算之学而论,“中国先哲们对于天文学的要求只是观乎天文,以察时变(易贲卦传)和历象日月星辰,敬授人时(尚书尧典)。至于宇宙的性质怎样,日月星辰为何东升西落。则以天道渊微,非人力所能窥测,故但言其所然,而不复求其所以然。”这主要体现出中国古代天文学( )A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B存在浓厚的神学和迷信色彩C具有明显的实用性特征D和算学整合为统一研究领域
6、此卷只装订不密封班级 姓名 准考证号 考场号 座位号 27明代王骥德曲律杂论载:“元人诸剧,为曲皆佳,而白则猥鄙俚亵,不似文人口吻。盖由当时皆教坊乐工先撰成间架说白,却命供奉词臣作曲,谓之填词。”对材料认识最准确的是( )A文学发展呈现世俗化趋势B文人素养影响文学创作C元曲发展渐显衰落态势D都市繁荣促进文学发展8苏格拉底认为:天上和地上各种事物的生存、发展和毁灭都是神安排的;他反对研究自然界,认为那是亵渎神灵的;他提倡人们认识做人的道理,过有道德的生活。对此解读有误的是( )A主张探讨人类社会B追求道德和正义C维护雅典的直接民主D体现神秘主义色彩9历史上某一运动兴起期间,“新创办的寄宿学校培养
7、的不是牧师,而是商人的儿子全部课程强调古典文学的学习和体育锻炼,其目的是教育学生健康、快乐地生活,做一个合格的市民”。这一运动( )A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研究“人”的学问B构成欧洲近代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C促使新教成为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的旗帜D为资产阶级政治制度构建提供理论基础1018 世纪的欧洲,法国人在反对教会和国家、争取言论自由和人道的斗争中获取快乐;英国的文人则对本国的社会政治体制比较满意;德国的启蒙学者则几乎完全回避政治。这表明( )A科学革命促进了思想的传播B政治环境影响启蒙思想发展C经济发展程度决定文化差异D制度构想与政治实践相背离11康德不赞同公民用革命手段推翻现存统治者,认为可
8、以对统治者的错误提出申诉,但必须等待统治者对申诉的回应;而卢梭则主张当人民的权利被政府算夺,并被用于压迫和奴役人民时,人民就有权通过暴力手段推翻它。对两人思想分歧认识正确的是( )A康德侧重于自由而卢梭更侧重于平等B康德反对人民主权而卢梭提倡人民主权C分歧主要是实现人民主权的途径D分歧根源在于两人阶级立场不同12一位西方思想家曾说:“中国的儒教是令人钦佩的。毫无迷信,毫无荒诞不经的传说,更没有那种蔑视理性和自然的教条。”他可能属于( )A古希腊思想家B文艺复兴倡导者C宗教改革家D启蒙思想家1319 世纪,一位到英国旅游的加拿大人面对煤燃烧造成的遮天載日的烟雾,感觉到与她家乡那种“单调的纯净”不
9、同,这种舒服的烟雾“为空气增加了一种可靠性和营养,让你似乎能感觉到肺在咀它”。这种感受的产生反映了她( )A对英国环境污染的漠不关心B对化学和医学知识花然无知C为本国的空气纯净深感自豪D为工业文明到来而兴奋不已14哥白尼写到:“我确信,数学家们只要认真而不肤浅地研究,就会同意我的这些结论。如果有人利用圣经某些段落来攻击我、歪曲我的原意,我会断然于以拒接。数学的真理只能由数学家来判断。”位利略表示:“哲学写在宇宙这本大书里面,为懂得这本书,人必须首先懂得它的语言和符号。它是以数学的语言写成的,人若不具备这方面的知识,就无法懂得字宙,根据上文和你的历史知识判断,这两位天文学者共同的观点最有可能是(
10、 )A宇宙是本难以理解的大书B科学与宗教二者势不两立C圣经成为攻击科学的利器D宇宙奥秘不能由教会独断15晚清时期,一些仁人志土在意识到中国落后于西方的同时,却又鼓吹“西学中源说”:如薛福成认为,“所谓西学者,无非中国数干年所创,彼袭而精究之,分门别类,愈推愈广,所以蒸蒸日上,青出于蓝也”就是作为西方政治制度重要组成部分的议院,也成了中国的发明,梁启超认为,“洪范之卿士,孟子之诸大夫,上议院也;洪范之庶人,孟子之国人,下议院也”。这种历史现象的出现( )A是对“中体西用”思想的传承B有助于推动当时向西方的学习3C为学习西方找到了科学的依据D受国人盲目排外旧观念的影响16与陈独秀、胡适等人一味否定
11、中国文化不同,李大钊明确主张中西文化调和。他指出,中西文化因地理及历史的缘故,形成了“主静”“主动”各具特色的两大区域性文化,二者互有长短,不宜妄为轩轾于其间。据此推断,李大钊的中西文化观( )A反映了其对传统文化的理性思考B认识到了中国封建制度的腐朽C改变了新文化运动绝对化的倾向D重新确立了中国人的文化自信171960 年美国耶鲁大学教授罗伯特特里芬在美元与黄金危机一书中提出:任何一个国家的货币如果充当国际货币,则必然在货币的币制稳定方面处于两难境地。一方面,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各国持有的国际货币增加,这就要求该国通过国际收支逆差来实现,如此则必然会带来该货币的贬值;另一方面,作为国际货币又
12、必须要求货币币制比较稳定,而不能持续逆差。这就使充当国际货币的国家处于左右为难的困境,这就是特里芬难题。以下对材料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为了汇率保持稳定,要求国际货币国对外贸易保持顺差B世界贸易需要更多国际货币,所以国际货币国要保持贸易逆差C贸易逆差,是导致国际货币贬值的根本原因D特里芬难题道出了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弊端18“君人者,隆礼尊贤而王,重法爱民而霸,好利多诈而危。”这句话所体现的主张属于( )A孔子B孟子C荀子D韩非子191813 年,英国下议院的一个委员会提出关于限制进口谷物的提议,该议案规定当国产谷物低于每夸特 80 先令时,禁止进口国外谷物。1815 年谷物法正式颁布。而到 1
13、846 年,英国议会在社会压力下,最终废除了谷物法。该法由立到废的根本原因是( )A工业革命推动自由贸易B贸易保护主义政策盛行C工人阶级政治地位提高D重商主义经济思想兴起20晚清重臣曾国藩和大学士倭仁虽然在对待西学的态度方面方面针锋相对,但是他们都具有浓厚的理学色彩,在他们影响下“学人轻蔑宋学的观念一变。”这种现象的合理解释是( )A社会危机的影响B经济变迁的推动C理学功能的更新D中央集权的削弱第 II 卷(非选择题)评卷人得分 二、材料分析题21材料一乾隆二十三年(1758 年)正月发生了一次“霾灾”,数日雾霾不散,导致通惠河上的漕运停止,京城多处粮仓告急。乾隆皇帝除了派官员到天坛祭天外,还
14、亲自率王公大臣在紫禁城太和殿前焚香祭天。光绪年间京城曾出现一次严重的“霾灾”,数日不散,慈禧太后也曾令人在紫禁城内“祭天驱霾”。而民间遇有“霾灾”出现时,人们多到龙王庙前拜求龙王“驱霾祈雨”,并在庄稼种植上采取相应的措施。如康熙五十四年(1715 年)初春,出现了一次“霾灾”,京畿之农人“芸锄时令苗稍疏,预防风霾古代北京“霾灾”的记载材料二近代中国知识界就开始关注空气污染问题。当时的报刊对近代西方工业化过程中所发生的大气污染现象多有报道评论,并警醒国人:“各国人士,渐渐对这个问题加以注意。东京警察当局已于最近举行煤烟防止宣传,开始都市净化运动了。”近代以来政府和民间均采取了一定的措施(治理空气
15、污染)。政府颁布一些条例、实施工厂检查、开展工厂安全运动、平民新村运动、改善城市基础设施等,取得一定效果。1887 年石印社的煤烟被周围居民视为公害,工部局向石印社提出警告,要求其采取增高烟囱等减轻污染的措施。1933 年 12 月,政府公布陆上交通管理规则,其中规定“汽车行驶时,不得泻放发出巨响或含有烟雾恶臭气体”。广州市政府制定颁行车辆肩舆交通规则,其中规定“车夫须常注意车机洁净。勿许机油飞烬,及放出秽气等弊”。济南市政府也颁布过取缔市区桐油煎熬的法规。中国近代城市大气污染及其治理4材料三 1952 年,处于急速发展期的英国伦敦,终于尝到了工业污染带来的苦果:12 月 5 日至 10 日,
16、伦敦市内空气污染严重,导致 4000 人因呼吸道疾病等原因死亡,这被称为“伦敦烟雾事件”。事件的后果之一,就是促使英国政府制定了一系列的法规措施整治环境。1956 年,英国政府颁布了清洁空气法案,这是世界上第一部空气污染防治法案。法案规定在伦敦城内的电厂都必须关闭,只能在大伦敦区重建。要求工业企业建造高大的烟囱,加强疏散大气污染物还包括要求大规模改造城市居民的传统炉灶,减少煤炭用量,逐步实现居民生活天然气化;冬季采取集中供暖现代启示录:1952,被雾霾扭转的英国(1)材料一中,清代官民面对“霾灾”采取了什么做法?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民国时期“空气污染”的原因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湖南 省长 中学 2018 _2019 年高 历史上 学期 第二次 模块 检测 试卷 解析 DOC
